8/01/2012

簡單策略創造真實價值

英國金融時報

當詹姆斯•托賓(James Tobin)獲得1981年諾貝爾(Nobel)經濟學獎時,一名記者請他用簡單通俗的語言概括自己的研究內容。這位偉大的宏觀經濟學家嘗試回應了這一挑戰,對此一家通訊社進行了忠實的報道,稱“托賓教授憑借對‘不要將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理論的研究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隨後一幅卡通畫出現在了報紙上,畫中宣稱“每日一蘋果,醫生遠離我”理論被授予諾貝爾獎。

但托賓或許已經預見了諾貝爾獎在金融經濟學領域將要出現的一系列尷尬。1997年,羅伯特•默頓(Robert Merton)和邁倫•斯克爾斯(Myron Scholes)憑借在期權定價領域的研究成果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此後不到一年默頓和斯克爾斯擔任合夥人的對沖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就受到了戲劇性的救助。

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獎人之一哈里•馬科維茨(Harry Markowitz)是“不要將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資產配置學派的真正創始人。馬科維茨給出了投資者如何建立最佳資產投資組合的方法,能在給定預期收益的情況下實現風險最小化或在給定風險的情況下實現預期收益最大化。(馬科維茨基本理論的簡明程度與托賓有關雞蛋和籃子的表述不相上下:如果你同時持有一家防曬霜生產商和一家雨傘製造商的股票,那麽在任何天氣情況下你的整體投資回報都會較為穩定。)
1952年,馬科維茨曾有一次絕佳的機會將自己的理論付諸實踐。當時他加入了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因此必須決定如何投資自己的養老金。不過他並沒有費神計算能夠減弱風險的有效邊界,而是將自己定期繳納的養老金一半投資於股票,一半投資於債券。

由此產生的一個問題是:這些來自馬科維茨和托賓的實用小竅門是否和他們復雜的學術理論一樣有效?將手頭的錢平均投資於多種不同資產——所謂的“1/N”策略——是否有可能是一個足夠完美的投資方案?

該策略看起來也許缺乏說服力:“1/N”策略帶有隨意性,忽略了單類資產的風險、收益歷史數據以及不同資產間的歷史相關系數等有用信息。受益於行為經濟學家什洛莫•貝納茨(Shlomo Benartzi)和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的研究成果,現在我們知道很多投資者都會和馬科維茨一樣行事。那麽“1/N”策略是否是個明顯的錯誤,或者至少清楚證明瞭我們的認知能力存在局限性?

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但馬科維茨提出的金融理論的耐人尋味之處在於:它極難應用於實踐。如果你確定無疑地知道將要投資的所有資產的收益率分佈,你就能通過計算得出有效邊界。但現實中你並不知道收益率的真實分佈,因此在計算中只能使用估計值。

由此引申出的一個問題是,我們無法基於不同資產的歷史相關系數有效預測它們在未來的相關性。考慮兩家石油公司的股價走勢:隨著石油價格的漲跌,這兩家公司的股價也將隨之波動,進而表現出較強的相關性。如果其中一家公司隨後遇到了某種麻煩——例如又一次“深水地平線”(Deepwater Horizon)事故——那麽這家公司的股價走勢很可能將變得與未受影響的公司負相關,因為後者或侵蝕事故公司的市場份額。


Tim Harford
蒂姆•哈福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