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3/2013

一籌莫展的「馬氏經濟學」


我國經濟不但低迷不振,還有大麻煩。先是國際貨幣基金(IMF)本週向下修正我國今年經濟成長率將近一個百分點,只勉強保住三%。接著,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第一季經濟成長率為一.五四%,較原先預測的三.二六%調降了一.七二個百分點。經濟成長率下修,甚至腰斬過半,不但顯示馬政府錯估大勢,預測失準,還凸顯了當前台灣經濟問題,不只是短期的景氣循環,還有嚴重的長期困境。

馬政府錯估形勢,可舉的例子罄竹難書。馬英九總統約半年前就不斷宣稱,台灣經濟從去年九月開始出現正面訊息,已看到「隧道盡頭的那一線光明」。隨後,主計長揚言,景氣春燕已到台灣;經建會主委不但強調達成今年三.八%的經建目標沒問題,還可能見到經濟成長四%、失業率降為四%以下的「黃金交叉」。如今,大官的經濟預言全部摃龜,再度讓政府公信力蕩然。

以虛胖的經濟數字唬弄公眾,卻總禁不起現實檢驗,馬政府不但已成慣性,且有變本加厲之勢。去年,它連續九度調降經濟成長率;這次故技重施,原有其盤算。數據顯示,我國經濟成長率這兩年都呈逐季下降之勢,尤其從前年第四季到去年第三季的一年間,經濟成長率都在一%與零點幾%之間低迷,去年第二季甚至出現負數。在去年第四季經濟成長似略見起色之後,馬政府自以為與前此低下的基期相比,今年數字一定可以較為好看,大官乃紛紛吹起浮誇之風,在經濟預測大吹牛皮。

馬政府來這一套,源自曾有唬弄公眾而得逞的經驗。二○○八年馬英九上任,當年經濟只成長○.七三%,第二年更慘,出現歷來衰退最甚的負一.八一%紀錄。連續兩年不堪的數字之後,第三年強勁反彈回升了十.七六%。馬政府以此為能事,從此以其任內曾「創造」高於十%的經濟成長率大吹法螺,把台灣人民當成彷彿健忘的愚民耍弄。馬政府這次故技重施,卻在多變的經濟變局中洋相盡出。

除了當前景氣不振的問題外,整體經濟陷於基本而長期的困境,更值得關切。馬政府五年來,除了前述的第三年強勁反彈外,只第四年勉強保住四%,其餘三年經濟情勢都委靡不振。今年第一季的狀況,多少可以看出大部分問題的所在,也就是出口不振與民間消費低迷的問題。

出口不振就短期而言,顯示國際經濟情勢仍然不穩定。美國經濟成長不如預期,未能「保三」,歐元區失業率超過十二%,經濟衰退之勢正從南歐北移,連德國也出現衰退徵兆。我國除了產業創新與行銷的問題削弱國際競爭力外,還有如經濟部長所指出的,過度集中於中國;既未在歐美市場積極進取,也忽視了近年需求成長最大的新興市場。如今隨著中國經濟成長最高峰已過,其產業與台灣從互補轉為競爭,我國若仍編織「世界最大市場」幻想自欺欺人,不改大膽西進故技,只會繼續自討苦吃。馬政府從ECFA以來,獨沽中國一味,正是現今經濟困境的禍首。

經濟內冷的問題更嚴重。我國並不欠缺資金與人才,但馬政府無力經由促進投資以振興經濟,反使資金與人才明顯外流。加上過去一年,從油電雙漲、證所稅震撼到年金爭議,經濟社會被搞得雞飛狗跳,民間消費與投資自難活絡。構成經濟產出的主要項目經此折騰,經濟成長當然欲振乏力。更糟糕的是,馬政府面對挑戰毫無振衰起敝的能力與魄力,只能不斷以大話與空話敷衍,看破它手腳的公眾對經濟前景信心漸失,這又重創了經濟回春所需的動力。

日本有現在進行式的「安倍經濟學」,正嘗試從貨幣、財政及促進成長的策略提振積弱多年的經濟,雖有風險,但改變現狀的努力與決心頗獲肯定。台灣的馬英九經濟施政,至今除了大話、空話、跳票、無能與中國化外,顯然對經濟長短期挑戰一籌莫展。這個人還有三年任期,台灣人民除了剉咧等外,應有積極的作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