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9/2012

偏執狂才能創業嗎?

這個爭論早已司空見慣:最傑出的領袖到底是散發著謙遜的光輝,並以此引領眾人,還是自命不凡到對他人和外界都不屑一顧的地步?

在對全球創業者進行調查的過程中,我和我的合作作者發現,真正傑出的領袖往往能在捨我其誰的自信中搭配恰如其分的謙遜。

走這樣的鋼絲需要很好的平衡技巧,而最終能否實現平衡就來自於對以下三個問題的回答,每個創業者都需要問自己一遍:道路是否正確?所說所想是否忠於自我?公司處在哪個演化階段?

創業道路是否正確?事業開創者必須有引領眾人的自信,如果他們試圖顛覆現有格局,那就更是如此。就像宜家(Ikea)把精心設計的傢俱帶給普羅大眾,優衣庫(Uniqlo)在服裝行業進行同樣的革命,Facebook則從大學的聚會項目發展成全球性的社交網絡,當公司真正地突破傳統界限時,他們需要一個信念堅定(對,有時甚至是自負和自大)的掌舵人,相信自己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但真正的問題是:他們是否確實選擇了正確的道路?

如果大功告成,人們自會見風使舵,奉承領袖當年的堅定不移現在回想起來是多麼的「目光遠大」,但卻絕口不提具體策略和他的缺點。而一旦公司的表現差強人意,人們就會冷嘲熱諷,說什麼:「做事不錯做人太差」。話雖如此,真正傑出的領袖恃才傲物的同時依舊能夠保持一份謙遜,也能不忘在艱難時日裡仔細應對。現在誰還記得播客網站Odeo是Twitter的前身呢?

所說所想是否忠於自我?高效的領袖經常自我拷問,也會被自我懷疑所困擾。但最頂尖的人物能迅速堅定信念,停止無謂的自我懷疑。他們相信自己的事業值得關注、值得嘗試,其重要性甚至可以達到改變人們行動和思考方式的地步。不出所料,我們的研究發現,最傑出的創業者都不懼怕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他們並不完美,但他們總能讓別人瞭解自己的立場,展現真正的自我。他們會用極富感染力的故事,而不是幻燈片和複雜的計劃來打動

人。他們充沛的自信會讓人心馳神往,甚至不知所措,但你也許會發覺自己也已經被他們的想法深深打動。

公司處在哪個階段?信念和謙遜的平衡在整個創業歷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但在兩個關鍵節點至為重要。第一點是在公司從創始演變到成長階段,第二點是從規模擴張階段轉變到業務擴張階段,此時公司必須重塑自我,或者拓寬其核心產品或服務範圍,以求得新的增長。比如,谷歌(Google) 就從搜索引擎演變成包羅萬象的平台公司,而蔻馳公司(Coach)則從單一的手袋生產發展到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時尚解決方案。所有公司都經歷過相同的成長階段或者成長週期,開始是概念的驗證,如果成功的話,就會實現首次快速增長。但如果創業者試圖延續公司的成長,但卻不想在文化和願景方面做些調整,大多數時候他們會一頭碰壁,或者至少遭遇挫折。

在這一階段,公司通常需要不同的技能和流程,領袖則要放下身段,面對現實,承認改變的必要性。他們必須問自己:「哪些東西對公司來說是核心的,不容更改,哪些又是不觸及根本、而又亟待改變的?」更難的問題可能是:「我是否具備所需的技能,還是應該引進新人?」

事實上,很少有人像邁克爾‧戴爾和維珍集團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那樣全能,很多時候,領袖都需要依靠其它高管來查漏補缺,他們自己則專注於展望未來,開拓願景。

那些已經成功經歷長期增長、現在正進入業務延伸階段的公司同樣也面臨類似的難題:除了堅持不懈之外,領袖們是否勇於革新?蘋果公司(Apple)當然是這方面的典範(這家公司在2007年將「計算機」一詞從名字中去除,以反映這一變化),而雅虎(Yahoo)和黑莓手機生產商移動研究公司(Research in Motion)正在經歷生死存亡的時刻。但在未來的十年,同樣的問題也會發生在Facebook這樣的時代寵兒身上,他們該如何面對創新和市場新生力量的挑戰。

如何充分利用優勢,同時直面公司的弱點?首要的一點是要有自知之明,不管是對自身個人品質還是對所做的商業決定。這是所有卓越的商業領袖都具備的品質,亙古不變。

你自大嗎?你謙遜嗎?還是兩者兼備?重要的是要有自知之明,要掌握進退之道,並在必要的時候尋求他人的幫助。

安東尼‧詹是風投公司Cue Ball Capital的首席執行官,也是《內心、智慧、勇氣和幸運》(Heart, Smarts, Guts and Luck )一書的聯合作者,該書已由由《哈佛商業評論》出版社(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ress)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