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2013

聯合國建議多吃蟲 抗饑荒兼助減肥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13日發表一份報告,鼓勵人們多吃蚱蜢、螞蟻、甲蟲、黃蜂等昆蟲,因為昆蟲味美、富含營養,可解決饑荒、減少污染,還有助於對抗肥胖。

吃昆蟲 西方仍有芥蒂

糧農組織發表的這份200頁報告指出,昆蟲是未被充分利用的人類、寵物和牲畜的糧食來源,人類可食用的昆蟲逾1900種,目前全球有20億人以昆蟲當做飲食補充品,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例如肯亞喜歡吃蚱蜢、毛毛蟲;泰國和越南喜歡炸蟋蟀,將其充當零嘴;中國將蠶寶寶燙熟蘸醬吃;墨西哥更獨愛紅火蟻,視其為佳餚。但許多西方國家「厭惡」昆蟲的文化偏見,是昆蟲成為桌上佳餚的主要障礙。

飼養成本低 營養成分高

報告說,昆蟲的蛋白質、礦物質含量與肉類相同,醫師建議均衡飲食所需攝取的健康脂肪含量更多,也有纖維質,是雞、豬、牛、甚至魚等主流主食之外,另一種健康又營養的糧食選擇,尤其是「營養不足兒童的重要糧食補充品」。

例如毛毛蟲蛋白質含量高達28.2公克,若一天吃個2隻,即可達到當天蛋白質所需含量;而一隻螳螂擁有35.2毫克的鈣含量,相當於喝下35毫升牛奶所攝取的鈣質。

昆蟲的大規模養殖成本低,不一定需要在陸地養殖,減少清出土地以擴大養殖區的問題,而且飼料與成長轉換率高。以蟋蟀為例,產生相同數量的蛋白質,蟋蟀所需要飼料比牛少12倍,昆蟲繁殖快速,「是解決糧食和飼料安全問題的諸多方式之一」。在環境好處方面,飼養昆蟲對環境污染少,產出的溫室效應氣體遠低於養豬等牲口。

根據糧農組織與荷蘭大學研究,人們食用的昆蟲中,以比率佔31%的甲蟲最多,其次是佔18%的毛毛蟲、佔14%的蜜蜂、黃蜂和螞蟻,以及13%的蚱蜢、蟋蟀等。報告還鼓勵餐廳多設計昆蟲入菜,為「提高昆蟲地位」出力,增加人們吃昆蟲的意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