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2015

馬英九不懂人民何以悶?答案是:有這樣的政府,讓人怎能不悶。

王健壯


毛治國組閣至今已三個多月,但有誰記得他講過什麼讓人印象深刻的話,或者做過任何大快人心的事?

柯文哲就任台北市長,比毛治國就任院長還要晚一周,但他每天嗡嗡嗡忙個不停,百日施政成績單寫得落落長,但毛治國這一百天卻繳了白卷;有人若不信,上網google即知。

九合一選舉後,台灣好像進入中央政府消失的狀態。總統府門前冷落車馬稀,偶爾有立委跑去向馬英九報告修憲構想,他也提了幾點指示,但事後卻被人語帶不屑嘲諷「誰理他啊!」同黨立委目中無總統至此地步,情何以堪。另外,偶爾有媒體訪問馬英九,他也講得滔滔不絕,但所言所辯,卻無一與政府新政策有關,盡是話說從前、自詡其功,廢文一篇。

而行政院的處境也好不到哪裡去。閣揆到立法院接受總質詢,一向是媒體關注焦點,但毛治國到立院的答詢內容,媒體卻興趣缺缺,好像閣揆所言與內閣所為,毫無重要性可言,也與多數民眾毫無關係。

有人也許認為這是媒體失責,該報而未報。但事實上,這是毛治國的責任,他至今沒講過一句讓人印象深刻的話,沒做過一件讓人稱快的事,媒體要從何報導?毫無作為的內閣,在媒體上當然是毫無聲音,怨不得別人。

舉例來說。毛治國上任第一天,曾宣示要採取有效行動,「為青年人找出路,為老年人找依靠,為企業找機會,為弱勢者提供有尊嚴的生存環境」,話講得冠冕堂皇、鏗鏘有力,但一百天倏忽已過,他所提的這四項承諾,連紙上構想都看不到,遑論採取什麼有效行動,所謂出路、依靠、機會與環境,仍然遠在天邊遙不可及。

毛治國被人稱為決策理論專家,也寫過一本暢銷書專談決策,但何以他談決策時頭頭是道,作決策時卻一無是處?他自創的那套決策理論,不論是「見、識、謀、斷」,或是「MAO氏錦囊」,怎麼都成了紙上談兵,沒一項落實於他的內閣作為中?

有人或許會以政權末期癥兆,來解釋中央政府的毫無作為。但政權雖面臨末期,國家卻不能如此,一個政府在三個月內,竟然拿不出甚至也想不出任何一項重大政策,這樣的政府要它幹嘛?

或許也有人認為,不是政府不做事,而是國會不讓政府做事。服貿與自經區等重大政策,受阻於立院雖是事實,但政府施政卻不必事事受制於國會規範,馬英九不久前也曾表示,他與毛治國晤談多次,研商有哪些政策可由行政機關自行推動;但三個月過去了,這些可不受國會掣肘的政策又在哪裡?難道服貿受阻,政府就一籌莫展,除了服貿,就別無其他?

馬政府還剩一年多時間,一年很長,可為之事也很多,但若政府官員把這段時間,當成打籃球的垃圾時間,像史考特領軍的湖人隊一樣,敷衍上陣,應為而不為,一切祇求安穩度過,不犯錯,也不求功,這樣的政府得到的又豈止是人民的噓聲而已,棄之亦不足惜。

馬英九不懂人民何以悶?答案是:有這樣的政府,讓人怎能不悶。

(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