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9/2016

作家的苦難旅行

張國立

旅行對於心靈到底有沒有療癒效果?1996年美國詩人芙蘭西絲.梅耶思出版了《托斯卡尼艷陽下》,為了跳脫她當時面臨的困境,到義大利旅行散心,然後在托斯卡尼買了房子,深度接觸義大利人與當地的美食,也終於以樂觀的態度,對待整修房子的折磨。這本暢銷書至少達到以下的效果:


1.托斯卡尼的房價大漲,甚至比法國的蔚藍海岸、義大利西北部的Liguria海岸還高。

2.幾年內遊客多到佛羅倫斯市政府限制大型遊覽車進入市區,同時托斯卡尼鄉間隨處可見迷路的自駕遊外國旅客。

3.托斯卡尼的鄉村菜,成了與巴黎菜、里昂菜、日本料理並駕齊驅的舌尖上的時髦。

4.這本書不僅大賣,還拍成電影,由我迷戀達二十年的黛安.蓮主演。

5.居遊忽然變成新的旅行主張,與法國的彼得.梅耶,同時創造出所謂的慢遊氣氛,旅者脫離觀光團的大巴士,脫離趕火車的噩夢,到哪裡都想住下來。



黛安‧蓮恩主演《托斯卡尼艷陽下》電影劇照。


所以至少這本書對芙蘭西絲.梅耶思而言,達到療癒的效果,副作用是同時療癒了她在托斯卡尼買房子修房子的荷包損失。

德國作家哈沛.科可林又是另一類的旅遊作家,他在2001年有天對朋友說,我出去一下,就這樣,他一路往南,步上西班牙北部的「雅各古道」。書上這麼寫的:

「相傳此條古道,遠在紀元之前即是克爾特人的成年禮之路。它是大地的動脈和所謂『光之線』的能量軌道,據說整條路線與銀河平行,一直延展到繁星原野聖地牙哥。」

和銀河平行的這條古道很窄,哈沛揹起十一公斤重的背包,六星期內一步步完成八百公里的行程。苦行僧式的旅行。

他找到上帝,或是靈魂因而得到淨化?從他的書裡面來看,哈沛至少挺滿意這趟旅程,否則他不會寫出充滿興奮與快樂的書《我出去一下》。當然也有其他的影響:


1.朝聖之旅脫離了傳統的宗教理念,成為一種長距離散步式的旅行,沿途未必有美食和五星級旅館,卻新增了自我征服的快感。

2.旅行回到幾百年前的步行,理論上來評估,比較環保?

3.別想太多,揹起行囊對家人說:我出去一下。等幾個月後回到家,帶給家人「原來他沒自殺」的驚喜?

所以,旅行看來還真有點療癒作用,讓哈沛對人生重新充滿熱情。

日本漫畫家吾妻日出夫則有點麻煩,他長期以來面臨截稿壓力,看起來遠超過他能承受的範圍,於是有天他離家當遊民去了。

當遊民算不算旅行?我分析一下他的「旅程」,美食部分,他發現哪家餐廳的廚餘最好、發現哪個公園的哪棵樹下最適合露宿、發現怎麼在自動販賣機下面撿拾足以買飲料零錢。他的自助式旅行絕對的自助,而且提供其他想步上同樣旅程的人,充足的情報──哦哦,我想效法他的人應該很有限。



《失蹤日記》書影。


吾妻日出夫不像哈沛那樣自己回家,他是被警察送回去的。2005年出版漫畫《失蹤日記》。他還樂此不疲,居然又離家一次,2013出再出版《失蹤日記2》,可見他的壓力尚未全部釋放,必須再接受療癒。

坦白說,吾妻日出夫的旅行方式挺極端,希望他如今已經得到療癒,否則他的失蹤,等於把壓力轉移到家人頭上,像以前的鬼故事,抓到替死鬼,這個鬼就能得到脫離鬼界的簽證。總不能老把家人當夜夜擔心的替死鬼吧。

但旅行的確由遊山玩水回歸到自我考驗,想到西行途中的唐三藏、威尼斯監獄裡的馬可.孛羅。

最簡單的過濾生活雜質方法,旅行。不一定能取到經,不一定能見到上帝,卻提供自己一個盡量脫離過去人生的途徑。

女記者愛麗絲.史坦貝克五十歲時喪子,她的療癒也是旅行,從英國進入歐陸,寫出《沒有預約的旅程》,書裡面幾句話成為自助旅行者的座右銘,例如:

「我的生命中已經有太多要追求成功,避免失敗的目標了。我決定不要把這種負擔加在旅行之中。」

換句話說,旅行當然可以承受失敗,並且不要計較。

如何不計較呢?她說:

「旅行(travel)這個字是從拉丁字根trepalium」而來,意思是苦難的工具。」

太棒了,原來旅行真的是苦難。

旅行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則:

「明天的事就明天再說吧。反正我有的是時間。」

這樣子的苦難型旅行,應該有其樂趣存在,否則不會有那麼多人前撲後繼出國去折磨自己吧?她的解釋是:

「在陌生的城鎮醒來,是這個世界上最愉悅的一件事了。周邊的一切都是場冒險,你不知道什麼在前方等你。」

愛麗絲引用卡繆的說詞:

「讓旅行有價值的就是恐懼。」

她並為這句話下了新的註腳:

「我知道一點恐懼的確可以讓旅行更有深度。」

我幾度在旅途中思考這些作家的話,某天在土耳其坐了一整夜的巴士抵達卡帕多其亞,看著眼前的滾滾黃沙與奇石怪岩,有了某種頓悟:他們的意思莫非是在人生的旅程,有太多事情讓我們不敢做可能失敗的嚐試,長期累積,我們也是相當程度的吾妻日出夫,因此讓壓力在旅行裡釋放,可能沒吃到好的,可能住的地方很爛,甚至可能不可預測的火車、飛機誤點,只能坐在車站內發呆,但無所謂,不嚐嚐失敗,怎體會得出什麼是成功。

如同哈沛寫道他在深山古道裡的心情:

「為何我不能對當下所處的狀況感到滿意,真是太愛抱怨了!現在我想說,此時此刻我人在這裡,真好!」



《魚翅與花椒》書影。


扶霞.鄧洛普原是單純的英國女孩,原本對於皮蛋的印象是「它們就像噩夢裡出現的怪物眼球,黑漆漆的,用威脅的神色從餐桌上瞄著我。」但突發奇想到成都念書,開始了她追尋川菜的旅程,寫出《魚翅與花椒》:

「它會先明快地使用辣油喚醒你的味蕾,用帶刺痛感的花椒刺激你的舌頭和嘴唇,用帶辣的甜味輕撫你的胃口,再用炒過的乾辣椒電擊你,最後用甜酸味緩和一下,再用滋補的湯品讓你放鬆。這是一場雲霄飛車之旅。」

史上對川菜的最佳形容大概就是她的這段文字了。

扶霞雖也經過苦難,她得到的味蕾的解放,可能花椒便是她療癒的藥方,如果不「出去走走」,怎能得到花椒?

讀書的好處,正面說法是獲取新知,反過來的說法,看看別人的人生,享受其中的樂趣,有的說不定可以列入參考範圍。然後在筆記本上寫下:心情隨著每到一處陌生之地,而重新拾回遺忘的熱情。

旅行也有傷感的一面,英國作家瑪麗.安.蘭柏一生為遺傳性精神病所苦,她的短篇小說《水手舅舅》:

故事以懷念母親開始。小女孩在母親死去後,經常跟隨父親去墓園,她的識字就是從父親教她拼母親的墓碑開始。有天來個陌生男人,聽到她正得意地拼母親的名字而上來找她談話,原來這人竟是她的舅舅,當時通訊不便,舅舅還不知道姐姐去世的消息。當舅舅要帶小女孩回家時,兩人竟走向不同的途徑,舅舅要去姐夫家看姐姐,小女孩卻堅持要去墓園,因為母親在那裡。

舅舅花了一段時間努力將姐夫和小女孩脫離每天去墓園的悲傷,也和小女孩建立起感情,但他是水手,終究得離去,又使小女孩再一次感到悲傷。

旅行有時便是這名水手舅舅,難怪愛因斯坦說:「我愛旅行,卻恨抵達終點。」

偏偏旅行都有終點,最後都得回家,和人生一樣,出生那天已決定終點是死亡,重要的是過程,不是結果。

讀書心得:放開心情享受旅程的喜悅與苦難,應該是對心靈最輕鬆的療癒吧。

張國立

輔大日語系畢業,曾任記者、編輯,目前專務寫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