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央視的主持人,也是茫茫戈壁的探險者,他數次登陸南北極,也讓更多國人親歷極地之美。他是思維敏捷的媒體精英,也是為保護環境而大聲疾呼的公益人士。從《經濟半小時》到《大家》,從媒體人到企業家,曲向東正在用現實主義的方式詮釋理想主義的人生。
忠於理想 文科狀元上北大
由於工作繁忙,他在出差間隙接受採訪。曬成小麥色的臉上還掛著行走戈壁的興奮。曲向東給人的第一印像像個飽讀詩書的文人,儒雅氣質,斯文面孔。但一開口,就能感受到山東人豪爽之氣。
忠於理想,是很多人給曲向東的評價。對此,曲向東說,"我的理想是什麼?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這聽起來很理想化,想做什麼,就按自己想的去做了。可是又不像藝術家那麼極端。我想我是一個現實的理想主義者,希望通過理性的手段達到感性的目標。"這種想法,來自於曲向東在北大的經歷。曲向東與北大的淵源可以追溯到高中時代。在以考生人數多、平均成績高而聞名全國的山東考生中,曲向東成為那一年山東淄博市的文科狀元,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北大。選擇專業時,少年曲向東選擇了聞名九州的北大中文系,用他自己的話說,"那時候根本沒有細想過將來靠什麼去生活,只是憑著一種熱愛。"最尊重自己本心的選擇就是最佳選擇,北大中文系四年的學習,為曲向東後來的工作學習奠定文化之基。
時至今日,曲向東仍帶有鮮明的北大人色彩:觀察、思考、批判。批判的眼光能讓知識分子成為這個社會的良心,一味盲從很難給社會帶來進步的動力。曲向東的批判表現在對現實冷靜而犀利的觀察,比如談到教育,他說,"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其實往往是靠基礎科學,文史哲、數理化。現在的教育比較浮躁,說是實用主義吧,培養出來的人不是那麼好用,說是經典教育吧,培育出的人又沒有那麼經典。"但曲向東也不認同某些憤怒青年一味的怨天尤人,而是贊同用自己點滴的努力去改進現實中的困難。
光有理想不行,要用現實主義的態度,去實踐理想主義的人生。這樣清醒而踏實的價值觀源自曲向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崇尚,"中國傳統文化的有很多的哲理。比如書法,一段柔軟的動物毛制成的筆頭,卻能於千變萬化中寫出剛勁有力的字體來。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某一面,柔中帶剛。"將理想與現實充滿藝術的平衡起來,是曲向東給我們最深的印像,清醒如智者般目下無塵,緩和如君子般溫潤如玉。
回首北大歲月,曲向東說獲得知識最多的渠道不是在課堂上,而是三角地、講座、書籍。多元的思想在北大兼容並包的大氛圍中碰撞、爭論,讓年輕人有機會看到各種各樣的觀點、態度。真理愈辯愈明,在這樣的大學之中,時間溜過青年人臉龐的同時,也潛移默化的將獨立的個性與思辨的能力悄悄沉澱在每個北大人的身上。曲向東在北大氛圍的熏陶中,確立了職業方向--影視產業。
勇於行動 謙謙君子行戈壁
萬事開頭難,像很多年輕人一樣,曲向東事業伊始並非一帆風順。實習結束時候,北大要求同學們寫自己這一年的體會和感悟。曲向東寫了十條,第一條就是,"千萬別把自己當人看。"對此曲向東解釋到,"北大的同學自恃很有才華,事實也確實如此。但是工作後的環境會和上學所憧憬的很不一樣。在工作中,我們應該記住自己是北大人,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面對不熟練的領域,一定要放下北大的身段,本著三人行必有我師的精神去學習。從最基礎的做起,不能眼高手低。"大學剛畢業時的曲向東就是這樣想的,也確實在工作中以自己的踏實能干得到了前輩與同事們的認同。在工作初期,心懷電視夢的曲向東經手了電視相關所有工種--統籌、制片、攝影助理、文案、編導、技術、記者。
"那時為了能跟著師傅們拍片子,在全國到處跑。有一次到佳木斯以北去拍片子,我們組租了一個小客貨兩用車。導演和攝像坐在前面的車裡,沒地方坐了我就坐在後面拉貨的大車架上。忽然天下起冰雹,我緊緊的拉著車架上的篷布,聽著冰雹打在篷布上簌簌的響聲。"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可能很難想像那時條件的艱苦,甚至有時會遇到危險。"在客貨車上還有一次一側車胎突然爆了,車輪打滑,在車架上的所有行李、包裹、機器都砸在我身上,不過很幸運沒什麼事。"聊起這些年輕時為實現理想吃的苦,曲向東一笑而過。不言而知,曾經吃過的苦,是他實現夢想的路。
曲向東所做的眾多項目中,"玄奘之路國際商學院戈壁挑戰賽"引起了學界、商界、媒體多方面關注。而其緣起完全是一個巧合。早期時候,曲向東在央視的《大家》節目采訪著名紅學家馮其庸,這位62歲高齡的學者12年中7次出入新疆,重走玄奘之路。當年玄奘取經的路線是從長安出發,穿越河西走廊,過星星峽、流沙河,進入哈密,再穿越吐魯番盆地塔裡木盆地,登上帕米爾高原,翻越興都庫什山達阪,進入印度。玄奘曾經歷四天五夜滴水未進,在茫茫荒漠中幾乎送命,也曾遭遇天山雪崩七日之後才得以出山。玄奘的路途,充滿了艱辛,如果沒有巨大的信念與勇氣,完全不可能成就。這段危險又奇妙的旅程引起了曲向東的興趣,因為它不僅僅是一段路途,同時還帶有對玄奘精神的體驗。2003年。曲向東決定重走玄奘之路,這次和他一起旅行的還有著名的企業家王石。王石提出,當年玄奘騎馬,我們能不能步行。經過大家研究,終於找出一段路線--從敦煌塔爾寺遺址到白墩子,途經大墓子母闕、葫蘆河和城北戈壁,這800裡流沙,正是玄奘當年經過 、自我懷疑和迷失,完成人生轉變的一條路。就這樣,曲向東和王石一行20多人,開始了這次玄奘之路的體驗之旅。行程共4天,總長110公裡。
"到這裡逐步登高且慢前行照顧當下,在此間萬緣放下莫留後悔反觀過去",這幅雷音寺門前的對聯似乎在詮釋著體驗者們的心境。就在這次體驗之路結束的晚宴上,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前院長張維迎和長江商學院副院長齊大慶與曲向東聊天,兩位學者建議,可以把玄奘之路做成一個商學院的挑戰賽。2006年,曲向東帶領自己的團隊試著組織了第一次EMBA戈壁挑戰賽,結果反響非常好。參加過的朋友紛紛對曲向東說,"向東,你一定要把這件事堅持下來。這件事可以帶給人信念。"越來越多的好評彙集到曲向東這裡來,使他的理想主義豪情再次發作。他說,"當你做一件事被其他人期待,你會發現有壓力一定要把這件事做好。"
敢於堅持 坦蕩人生綻光華
對於曲向東的事業,社會之大,自然褒貶不一。以玄奘之路為例,有人質疑曲向東是不是拿這個項目做大生意。面對這樣的疑問,曲向東哭笑不得地說,"你們這個問題提得太巧了,剛才我出去接的電話就與這個問題有關。"原來,剛剛某國內著名院校的教授給曲向東打電話說,"向東,財務是我的本行,教了這麼久財務,做了這麼久財務,我根本就用不著看你的財務報表,已經知道你這個玄奘之路盈利不了多少,簡直是在做公益嘛!這樣長久下去怎麼行呢?萬一有天你堅持不下來,這個事兒不就散了嘛。我來給你想想辦法怎麼更合理的節約成本吧。"其實說這樣話的遠遠不止這一位。某個走玄奘之路的企業家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向東,你們這事兒不合算啊。我們十個人走,你的工作人員也十幾個陪著我們走,還有這麼多車什麼的。這一看就不合算!"曲向東倒是淡然,說自己沒有想這麼多,這件事就是想做了,於是成型了。"那如果有天你撐不下去怎麼辦?"曲向東回答"我就一句話,只要有一個人走,我們就陪你走。這是一份信念,也是一份承諾。"
曲向東的另一個項目"極之美"也差點成為眾矢之的。有極端的環保主義者認為,開發極地旅游對極低的環境保護是一種破壞。對此曲向東展現出做研究一般的認真與嚴肅。"我想我們應該理智的看待極地旅游。我原來也困惑過,這是不是對極地的生態游破壞。我愛大自然,愛極地,如果有破壞,這事兒堅決不能干。"原來,在做極之美之前,曲向東已經想到了這個問題。於是在項目開展前,他咨詢了許多行業專家和學者,也進行了許多調查研究。後來一位國外環保科學家的話啟示了他。對於曲向東的疑問,這位科學家一言以蔽之:"你永遠不可能去保護一個你根本不了解的地方。"曲向東思索良久,頓悟其義。南極面積1405.1萬平方千米,南極條約規定南極每次登陸人數不能超過100人,這樣的比率基本不會對這片神奇大陸產生影響,最關鍵的是,去到極地,感受極地,能讓更多的人感受、熱愛、保護這片聖土。
作為光華2001級MBA,曲向東在每次學院論壇中絕對占有極高出鏡率。作為主持人,曲向東以儒雅的談吐,清晰的思路,幽默的言語,引導校友間輕松互動,坦率交流。那種舞台上從容不迫的魅力,或許正來自於曲向東無愧於心,坦蕩於世的職業操守,源自於他敢於堅持,循於自然的人生態度。
採訪後記:
採訪結束,我們與曲向東聊起了他的女兒。言談之間,他充滿了對女兒的溫情和愛。但對這個山東硬漢來說,年輕時冒著冰雹拍片子、中年時上極地走戈壁的他,又有著自己的一套愛女哲學。有時他很心硬,女兒才十幾歲,就被他拉著一起徒步走戈壁,一起上極地。在極地的旅行中,女兒不但沒有得到特殊的照顧,還成為了團隊的通訊員,忙前忙後的為團隊辦起了極地特刊的雜志;有時他又很心軟,女兒說不想寫學校老師布置的《紅樓夢》讀後感,要寫自己喜歡的《貞觀政要》,曲向東一聽,這事兒支持,你就寫你最喜歡的。也許是北大的自由氣氛對曲向東影響太深,對於女兒的教育,他不苛求,只希望女兒健康、陽光、快樂。
用理智的態度過感性的人生,忠於理想、勇於行動、敢於堅持,曲向東自己的玄奘之路還有很遠。我們不知道未來會是什麼樣的風景,可以預料的只是這個山東大漢的心境必然是平和而自如的。正如他自己所說,"我最難忘的是在戈壁上什麼都不想,只聽到徒步中胳膊蹭著衣服,刷刷刷有節奏的響聲。發於本心,追求自由,學會放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