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21/聯合報】
國人實質薪資增加率,今年恐將邁向連續第五年零成長。究竟苦日子還要過多久?不少學者認為,經濟轉型還沒成功,苦日子至少還要延續五到十年,「下一代只怕活得更辛苦」。
近四年台灣經濟成長率(GDP)表現,平均每年有百分之五點二三的水準,但扣除物價後的同時期國人實質薪資成長率,卻只有百分之零點零五,近乎停滯。
薪水不漲、景氣不好,民眾原本「業外收益」之一的股市狂跌,更把荷包越跌越扁。前兩年台股漲幅不如其他國家,今年跌幅「名列前茅」,平均投資人賠了七十萬,等於輸了一年以上的薪水。
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吳中書解釋,過去十年來,國內以美元計價的出口物價表現,平均每年以百分之一點四四的速度衰退,但同時期的進口物價卻以平均每年百分之三點五六成長,廠商的獲利空間不斷縮小,只能透過「以量取勝」、「薄利多銷」的方式維持利潤,廠商獲利率愈來愈低,自然很難給員工加薪。
中研院經濟所所長彭信坤說,這跟國內主力出口產品多集中在電子產品有關,因為競爭激烈,廠商不敢輕言漲價。他警告,美韓自由貿易協定就要生效,未來美韓之間的大多數商品都會降到零關稅的程度,屆時台灣的科技產品會面臨更艱辛的經營困境。
中經院院長蕭代基則說,產業結構轉型是浩大工程,沒有五到十年難有明顯效果,但到底需要多久時間,「沒有人能準確預測」。
彭信坤認為,可能得等到下一個明星產業發展成熟後才會有轉機,像是生技產業或是服務業,但顯然都不是短期內可以完成。蕭代基認為,兩岸關係大幅改善之後,台灣未來的教育服務業、觀光服務業、醫療服務業,甚至銀髮族服務業,有機會成為下一個明日之星。
只要國內的經濟結構沒有改變,薪資持續停滯或出現衰退,就有可能變成常態情況,「下一代會活得比我們辛苦」,梁國源回憶起三十幾年前,他研究所將畢業時,就有五、六個工作等著他,反觀現在學生們離開學校後五、六個月,可能還在找工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