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維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日前出席全國科學技術會議時表示,相較於20年前,現在的年輕人普遍缺乏理想、抱負,卻較憤世嫉俗,這才是目前人才的大問題。然而,張忠謀卻可能忽略國家大環境的表現不佳,或許才是阻礙年輕人勇於追求夢想的黑手。同時,強烈被剝奪感與被壓榨感,更是造成年輕人對於現狀感到強烈不滿的主因。
世代間分配不平衡
根據主計處數據,台灣在1990至1994年這5年間,平均每年的經濟成長率為7.33%。相較之下,自2008至今年,平均的經濟成長率卻只有2.95%(2012年經濟成長率以1%推估),還不到20年前的一半。此外,當時的平均經常性薪資年增率高達10.5%,換算幾乎每7年就可翻倍。然而如今,卻只剩下0.6%(2012年1至9月的平均經常性薪資年增率為1.54%),完全是原地踏步,而若再計入物價上漲變動,實質所得更是倒退十多年。換言之,20年前的台灣,不論是國家總體經濟發展,亦或是個人所得前景,相對於今日的蕭條停滯,都給予了當時的年輕人更多實現理想抱負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隨著台灣人口結構改變,再加上退撫制度的沉重負擔,在結構上,就讓台灣年輕人注定需要背負更沉重的壓力,深化了世代間的分配不平衡。再加上起薪低、加薪難、物價房價又高,種種的不利條件更讓現在的年輕一代感到相對被剝奪。畢竟,這樣的爛攤子,他們不是始作俑者,卻需要共同承擔其後果。
總而言之,張董事長的一席話,或許是責備中帶有期許,但卻也過度簡化了問題背後的原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