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2012

邱坤良:二手書店

若干年前有位流行音樂界退下來的朋友說,他很想找十位事業有成、中年退休的朋友,在同一區塊各自開家有特色的書店,可以跟讀者談書,也可與年輕朋友交流,聊職場生活經驗。他當時隨口說說,我至今印象深刻。

書店不僅是買賣書籍及閱讀的空間,主人與顧客也能產生溫馨互動。可以想像,如果真有一條街,有十家各行各業「榮退」者開的特色書店,必然充滿故事性,而且能結合街市空間,形成文化景觀。當然,這件事知易行難,可遇不可求,若由政府推動,亦不可行,光是遴選資格、地點與空間條件、獎勵辦法就會爭論不休。

不過,台灣這幾年已出現一些小而巧的特色書店,讓人眼睛一亮。經營這款小型書店者應是具有某種特質的有心人,才會投入這個行業。他們的生意未必很好,卻扮演文學創作發表、閱讀推廣的平台,也是維繫社會質感的重要元素。若干二手書店整體空間不像制式的傳統書店,更非以前牯嶺街、光華商場略帶霉味的舊書攤,擺在這裡販售的二手書經過細心「加持」,變得與「舊書」不完全等同,也顯露新書所沒有的古樸素雅。一般印象也覺得做二手書的人,比做新書買賣的人更有腹腸與人情味。

目前的特色書店不局限大台北,也存在於其他縣市,台南的台灣文學館附近就有兩家由老洋房改造、比鄰的二手書店,老闆同一人,其中一家兼賣咖啡,空間極為高雅、潔淨,讓府城文化增色不少。相較之下,大台北雖是誠品發祥地,也有女書店、台灣的店、永和小小書房、淡水有河book、藝大書店、茉莉二手書店、舊香居等各具味道的書店,純就空間而言,很難找到台南這兩家書店的質感。

最近因事到台灣文學館,路過書店,就被它的門面吸引,明知與人約束的時間逼近,依然想利用幾分鐘入內感受一番。然而,書店木門上的紅紙,書法寫著:「賣書維生,非禮莫進」,門旁小型看板則用電腦印刷:「飲料勿進入,輕聲進書店,店內勿照相」,一連串的警告,方才準備走入山陰道上的愉悅,剎那間被花間喝道,雅興頓失。雖仍賈其餘勇走進店內,卻感覺有形、無形的眼睛、鏡頭在四周移動,「進來晃一下」的企圖被揭穿似的,湧上一股「非禮」人士的心虛。

不明白書店主人為何如此「性格」?大概這裡鄰近台南孔廟與窄門咖啡,假日遊客不絕,加上書店建築是老屋新生的範例,在當前閒置空間再利用、老街更新的風潮中,常有文化休閒人士,拿著相機殺進殺出,獵取鏡頭,難免擾亂書店的空間秩序或其他閱書人的心情,想必主人被經常探頭探腦的「奧客」激怒,才祭出此策吧!

二手書店經營不易,碰到「奧客」更是煩不勝煩,不過,就算如此,難道不能轉換心情面對,或採用其他管理方法改善?現在張貼於書店的警告字句,讓雅緻空間與書香氛圍多了些冷峭的空氣,有點可惜了。

(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