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
村山宏
《中國抵制日貨的可行性》一文激怒了很多讀者。讀者估計是對沒有日本生產的原材料、部件和製造裝置,市場相互關聯的東亞經濟就無法成立的結論覺得窩火。那就讓我們再來重新考慮一下抵制日貨的可行性。對於多數中國人來說,筆者的話或許刺耳,但還請大家耐心看下去。
如果想要徹底抵制日貨,中國只要加強自身實力,能夠生產日本製造的所有產品就行。在全球經濟時代,一條龍生產的經濟結構雖然效率非常低,但理論上並非不可行。如此一來,中國就可以不受其他國家企業和政府的干擾,按照自身的國情來發展經濟。
上次我在文章裏指出,在購買智慧手機時,無論買的是美國蘋果、南韓三星,還是中國國內企業的哪一款產品,其中都大量使用了日本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如果不願意使用日本的零部件,那就必須首先建立起能在世界上站穩腳跟的半導體企業。只要建立起半導體產業,原材料企業和製造裝置企業就會應運而生。中國從幾十年前就開始高呼培育半導體企業,但直到今天,也沒有培養出一家能夠與南韓三星、台灣積體電路製造(TSMC)相媲美的世界頂尖級半導體企業。
半導體是一項競爭激烈的產業。每年最少也需要數十億美元的設備投資。還需要長年的研究開發。而且,這些努力並不一定立竿見影。倘若對經濟形勢和市場動向做出誤判,轉眼之間就會蒙受鉅額虧損。因此,企業需要具備能夠果斷做出決策的領導,以及能夠應對靈活變化的企業組織。中國之所以沒有培育起半導體產業,原因就是沒有具備以上條件。企業就算擁有豐厚的資金,如果滿腦子只想著馬上賺錢,他們選擇的往往都是房地產投資之類的投機方式。資金很少會投向半導體之類需要耗費大量時間才能盈利的燙手山芋。公司組織也是以僵化的官僚掌控的國有企業為主,欠缺根據世界市場變化快速調整產品能力。如果希望實現智慧手機部件的國產化,首先就要丟掉短期盈利的想法。並且向研究開發注入大量的資金。向海外企業派遣人才,培養經受過嚴峻市場環境考驗的經營指導者。
在文章中筆者還提到把日係汽車完全趕出中國市場同樣困難。這是因為很多中國消費者購買日係車看中的是品質和油耗。怎樣才能提升中國汽車產業的品質呢?對於這一點,強化零部件產業同樣必不可少。汽車產業尤其需要提升中小企業的水準。日係汽車的好並不是好在設計上,而是好在零部件的品質上。
日本有很多製造零部件及其模具的中小企業。在年輕的時候,筆者曾經採訪過一家製造生產螺絲時使用的“螺紋切削工具”的日本企業。那是一家員工還不到100人的小企業。製造螺紋切削工具雖然掙不了大錢,但在小小的工廠裏,大家都在專心致志地工作。日本的中小企業以製造為豪,把全身心都撲到了金屬和機械的加工之中。而日係汽車產業的品質,依靠的就是這些零部件的精巧。而反觀中國,資金都向大企業集中,中小企業因為貸款困難,很容易就會倒閉。如此一來,就積累不到技術。因此,中國應該加大對中小企業的關注,採取措施協助他們進行經營。這樣的話,汽車和機械產業就會越來越強,零部件品質終有一天會超越日本。
筆者還寫道中國面臨穀物短缺,正在借助日本商社的力量從巴西進口大豆。其實,筆者在聽聞這樁業務的形式之時,也覺得“不可思議”。為什麼中國企業不直接向巴西的農戶購買大豆,而是要委託日本商社?如果直接向農戶購買大豆,還能省下無謂的成本。日本商社方面給出的回答簡單明瞭,“巴西的農戶不一定有錢就賣。如果沒有跟農戶以及當地的收購商建立密切的信賴關係,他們就不會賣”。日本商社的員工在巴西的土地上奔波,挨家挨戶訪問農戶和收購商,深化了與對方的關係。而賣給中國的大豆,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地收集而來。
日本商社能夠打入巴西農業還有一個原因——日裔。在巴西,長期從事農業的不少是來自日本的移民。在過去,貧窮的日裔移民以佃戶的身份,在咖啡豆農場裏默默幹著人人嫌棄的重活。努力終究會得到回報,依靠存下的血汗錢成為農場主的日裔開始涌現。並且發揮農場主的力量,把在日本種植的大豆引進了巴西,在巴西推廣開來。巴西人非常尊敬日裔為農業做出的貢獻。日本商社都表示“日裔的聲譽為收集穀物帶來的便利不可估量”。這與其他國家來到巴西的移民無視農業,投機取巧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日本的材料產業和零部件產業之所以強大,絕不是因為科學技術領先。日本人踏實地做著大家都能做到的事,不計較錢財,自豪地製造著每一樣產品。小企業會聽取客戶的要求,一點一滴地進行改進,爭取使品質達到世界第一。直到今天,他們依然每天都在做著改進。日本企業依靠的既不是華麗的技術革新,也不是美國式的創新型經營改革。而是通過好品質逐漸為世界所熟知,吸引全世界的企業使用日本的零部件、材料和機械。最後才帶來利潤。
當然,日本人也有不少缺點,以及歷史上的污點。從企業經營來看,夏普、新力等大型家電企業因為組織過於龐大,業務轉換的速度變得極其緩慢。小規模時代的創造力也在逐漸喪失。甚至失去了像三星、鴻海等南韓、台灣企業那樣強大的經營領導能力。儘管如此,日本經濟卻依然屹立不倒,這是因為日本企業也保留著優點。那就是不受眼前利益的蒙蔽,通過長期的努力工作培育果實的性格。三星和鴻海都是通過與這樣的日本企業合作,學會了對待製造的態度,最終贏得了超越日本企業的實力。
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已經趕超日本,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對於中國來說,在今後重要的應該不再是量變,而是質變。如果能夠製造出淩駕於日本企業之上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中國就不再需要依靠日本企業,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都將更加靈活。但質變沒有竅門,就算抵制日本企業也無濟於事。就像三星和鴻海一樣,日本企業身上應該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對於日本人和日本企業的缺點,也必須要加以研究,將其作為反面教材汲取教訓。
如果我是中國人,或許會這樣說:“走上街頭呼籲抵制日貨未嘗不可,但讓我們更加踏實地工作吧。讓我們的產品在品質上超過所有日貨。如此一來,日貨就會自然而然地從中國市場上消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