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視為窮縣的雲林縣,遊民反而不多,景氣變化影響也不大,因為有地就能養人,這也是農業縣的優勢。雲林縣這幾年不少青年回流種田,因為回故鄉至少有土地、肯花勞力就有溫飽,比在都市流浪好多了。
社會處督導徐明徵表示,務農是社會安定的力量,有飯吃就不會出亂,「務農」這行業可說是三百六十行的吸納與調整,只要一小塊地能種就活得下來。這也是這幾年不少年輕人選擇回雲林的原因。他認為,遊民數量多少與景氣好壞無關,與個人心態較有關。
社會處長丁彥哲在沿海鄉鎮也觀察到類似趨勢,他說,以往沿海年輕人只要有機會到外地打拚,絕不會留在家鄉,老一輩也不希望他們待在漁村,因不論種田或放漁塭都靠勞力。但這幾年很多年輕人選擇回來。
「有體力、田園土地、爸媽的養殖技術,他們感覺有『根』還是比較實在。」丁彥哲認為,雲林的物價、生活消費都低,無形中也成為出外打拚失敗遊子的避風港。
丁彥哲說,不只台西等沿海鄉鎮年輕人回鄉養文蛤、養蝦,崙背鄉這兩、三年有不少青年回來種洋香瓜,成不成功是一回事,至少不太可能失業餓肚子。
「田園將蕪胡不歸?」有些回鄉耕作的青年確實懷抱歸隱田園、過如陶淵明ㄧ樣耕讀生活的嚮往,但即使自家沒有荒蕪的田園,回家工作也不是問題,想從家鄉土地尋求溫飽絕不會失望,因為雲林縣農業人力缺工得太厲害。人力銀行在務農這一行的求職訊息失準,農家習慣透過登報紙或託人找人。
十二月十日雲林縣府農業處、勞工處舉辦一場罕見的求職媒合活動,對象是失業者、參觀地點是西螺鎮蔬菜第七十四產銷班長、九十四年神農獎得主廖瑞生的溫室菜園,限額三十人結果大爆滿,沒報名的也來,年輕人、中年人都有,一百多人擠在菜園,有的觀摩種溫網室蔬菜經驗,有些是來求職。
「每家都缺工缺得很嚴重,缺人管理溫室、缺人洗菜、包菜、運輸…」廖瑞生說,薪水不是問題,但最固定的人力還是外籍配偶,「男工ㄧ個月至少30K(三萬元)、女工兩萬元,但找不到人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