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日報
Kim Gyeong-eun
《因為痛,所以叫青春》的作者、首爾大學教授金蘭都最近寫的書暫名《因為痛,所以叫中年》。
去年出現了很多撫慰青春的書,而今年面向中年人的書籍有望脫穎而出。去年韓國作家出版及翻譯的中年相關書籍還不到10种,而今年僅兩個多月里就出現10多种。例如,《四十歲之後發現我的价值》修訂版、《男人的東西》、《中年功課》、《不能生病的四十歲》等。
如果說以往的相關書籍主要寫的是中年的健康、性、飲食、心理等實用信息,那麼最近主要是鼓舞“中年以後要成為主人公”的書籍。
“到了中年你將成為自由人,從此有趣的人生才真正拉開帷幕。做什么都好。即使有失年齡地全身心投入玩樂當中也好。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力下降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我們有必要全速向前奔跑嗎?”(《中年功課》的核心內容)。
為何現在的韓國社會鼓舞年過四十的中年人相關書籍受到關注?
大多數人認為“快的話45歲退休、壽命延長到90歲等因素推動了中年人相關書籍的出版”(首爾大學心理學教授郭錦珠)。現在的中年人身體和心理依然富有活力,而且需要花錢的地方也很多,但卻因經濟蕭條面臨失去工作的危機,因此“我也很累,但要加油,人生還長著呢”的書讓中年人士產生共鳴。金蘭都也表示:“我的書是為了與同齡的四、五十歲中年人一起思考健康、子女、認同感等苦惱。中年人沒有疼痛的時間和余地,只能憋在心里,因此比起‘因為痛而怎么樣’會更加努力地去反省。”
二、三十歲青年人就業相關書籍和隨筆已經達到飽和狀態,而能夠消除“386一代”(上世紀60年代出生,80年代上大學,(十年前)30多歲的群體)的苦惱或精神矛盾的相關書籍卻很少,這也是出版界關注“中年”相關書籍的原因之一。据教保文庫和Yes24的相關資料顯示,去年年末韓國男性讀者的比率(38%)遠不及女性(62%),而讀書市場的中心也是三、四十歲女性讀者(44%)。
而如今,中年男性開始為自己內心的故事買單。敘述年齡增長价值的《四十歲之後發現我的价值》修訂版售出3萬冊,安慰男性不安心理並介紹名人事跡的《男人的東西》出版不到一個月就售出10萬冊。這本書60%的讀者都是四十歲以上男性,很讓人意外。Wisdomhouse代表嚴俊赫(音)表示:“最近中年人不吝惜為自己花錢,只要能從中獲得安慰,就會掏錢去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