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2012

李武忠:ECFA的夢醒時分

國際貿易談判本就有得有讓。只是我國政府在談及ECFA時,總是報喜不報憂,隻字未提可能對本土農業造成的傷害以及政府的妥適因應對策,農政官員普遍缺乏危機意識與安全管控能力,恐讓台灣農漁業身陷困境。

近日,國內媒體大篇幅報導原先被馬政府列為ECFA宣傳樣板的石斑魚風光不再,不僅中國在石斑魚育種、繁殖及生產技術上獲得重大突破,導致國內養殖的石斑魚在中國市場價格大跌(超過兩成),台灣養殖業者出貨愈多虧損愈大,苦不堪言。據最新統計今年1到10月活石斑魚外銷中國大陸及香港達1萬2596公噸(總金額達1.34億美元),幾乎佔石斑魚外銷的9成9以上,相對出口到日、美、歐盟等重要魚類消費國的數量微乎其微,明顯不利於產業長遠發展與全球行銷布局,畢竟不該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政府官員知之甚詳,但為了短期利益和施政績效,還是任由這不利產業長遠發展的局勢延續下去。

不僅石斑魚如此,兩年前風光與中國簽署契作的台灣傳統養殖魚種虱目魚,儘管政府透過特定媒體強力包裝,但因細刺多、有臭土味、缺乏完整行銷策略等等因素,當地消費者購買意願不高,據最新統計今年1到10月虱目魚外銷到中國大陸的數量僅732.34公噸(總金額為229萬美元),日前每台斤批發價更創3年來新低僅35元上下,幾近跌破飼養成本,政府官員昧於專業,最終受害的卻是弱勢農漁民。

危害國家糧食安全

更令人憂心的是,我國與中國地緣近、生產農產品的同質性高,消費習性亦類似,加以中國生產成本普遍較台灣低,對我國產品具相對競爭力,儘管目前未對中國農產品鬆綁,但是中國農產品早就透過東南亞中繼轉至台灣,蠶食國內市場已影響到相關農民生計,若昧於事實貿然開放中國農產品進口,恐導致台灣農業的全面崩解,不可不慎。

日前在中國官員發表台灣應遵守WTO規範後,台灣農政官員亦透過媒體釋出,將對中國開放國內未生產或已大量進口農產品的訊息後,引發國內農民恐慌,深怕影響到他們生計,甚至導致產業崩盤,後續連鎖效應不容小覷。有了石斑魚、虱目魚的前車之鑑,政府不應放任台灣農產品尤其稻米大量行銷中國,造成對中國市場的過度依賴,嚴重危害國家糧食安全和台灣農漁民利益。因此基於政治、經貿、檢防疫、食品安全等因素考量以及兩岸在通路、農產品特性、財務管理上的種種問題與障礙,台灣政府應該在大幅開放國內農產品市場前,先做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不能老是以顧大局為由要求農民犧牲小我。

作者為農經學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