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3/2013

練基本功才能救經濟

據主計總處周二公布的統計,台灣第一季GDP(國內生產毛額)僅比去年同期成長1.54%,更較前一季衰退0.81%。和美國第一季GDP成長2.5%相比,台灣1.54%的表現,連低經濟成長率的發達國家都比不上,台灣經濟問題恐怕比行政院長江宜樺形容的「好悶」更嚴重。

台灣經濟一蹶不振,不少專家學者喊話,台灣GDP成長70%靠出口,為了促進出口成長,必須透過新台幣貶值救經濟;特別是日圓重貶,可能衝擊台灣出口接單。但這真的是提振經濟的良藥嗎?可能有待商榷。

出口的確是拉動台灣經濟成長最主要的引擎,台灣仰賴的出口模式,是出口原物料、半成本至中國加工,製成終端產品後再外銷歐美。但歐美經濟至今仍無起色,這個模式已危如累卵、搖搖欲墜。

統計顯示,歐元區3月失業率高達12.1%,創歷史新高;美國4月ISM芝加哥企業調查指數重挫至49,為近3年半新低,反映製造業景氣已陷入萎縮,中國經濟成長更已明顯趨緩,出口端需求不足,台灣經濟當然不好。

在當前大環境下,新台幣貶值只是將更便宜產品賣到中國去加工,然後祈禱歐美經濟盡快復甦。

這種「飲鴆止渴」的思維,將使台灣的經濟更加仰賴上述的出口模式;將自己的經濟命脈交到別人手中,經濟豈能脫胎換骨?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在於台灣須大力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加強終端產品的出口與研發,並瞄準內需市場不斷茁壯的中國、東協國家等新興經濟體,降低對歐美市場的依賴。

同時,台灣經濟規模雖不大,但亦不可忽視內需市場的潛力。首季GDP成長下滑的一大主因,就是民間消費不足,但新台幣貶值就像把更多的雞蛋放進同個籃子內,不僅加深對出口的依賴,更會削弱內需市場的動能,一個多角化的經濟成長模式,方能達避險之效。

任何決策都要眼光長遠,不能短視近利,把困難留給後代子孫。台灣經濟要重拾活力,必須大刀闊斧推動經濟結構轉型,打造新的成長引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