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顯耀案發展至今,從原先的職務洩密到現在出現明確的向共諜案發展後,不僅重創國內處理兩岸關係的團隊,而中國的反應也顯示張案對兩岸關係的嚴重衝擊。鑒於兩岸關係是馬政府設計其總體外交政策與國家經濟發展政策的基礎,因此當這個關係有可能出現逆轉時,幾乎台灣的內政與外交關係都會被影響。預期兩岸關係出現冷卻,馬政府應反省與調整其對中政策了。
力保王郁琦的馬英九將前陸委會特任副主委張顯耀比喻為害蟲,已暗示張顯耀就是個共諜,國安高層也表示當張顯耀還是立委時就發現有洩密問題而開始監聽。但張在這段期間不僅沒被冷凍反還步步高升,一路從陸委會政務副主委升到等同部長的特任副主委。有人說這叫放長線釣大魚的反情報戰,但不僅三年下來沒看到有大魚出現,還讓嫌疑人的職掌越趨敏感與核心,包括處理高度爭議性的馬習會與互設辦事處談判等,這種作為與隔絕情資汙染範圍,同時進行偵搜的反間基本操作背道而馳。如果張顯耀真如馬的指控是有共諜嫌疑,那麼馬英九這兩年的作為就顯示他不具備國家安全處置的基本認識,更可以合理懷疑他也是共犯。
中方對此事一反常態有多次反應。就在聯合報揭露調查局懷疑張顯耀是共諜後,中國官媒《環球時報》以社評,國台辦發言人針對媒《聯合報》,紛紛表示以共諜稱張顯耀太離奇。之後還出現中共軍機前後四次侵入我防空識別區的狀況。由於張顯耀任職於陸委會時正是兩岸談判進入高政治密度的深水區,不僅有一國兩區 vs. 兩岸一國的新定位,國共也出現從九二共識向一中框架的政治共識轉移,更有前所未見的王張兩會政治對話。我們可發現北京的不滿溢於言表,甚至北京也開始懷疑馬政府對張顯耀的共諜指控是否代表有意逆轉過去的政策,特別是這兩年的兩岸政治關係成果。如再從張志軍六月訪台時與馬政府的冰冷互動,以及日前告知台灣因「準備不及」而暫緩預定在八月底展開的貨貿談判來看,馬政府與北京的互信正處於冰點。
有趣的是,馬英九日前在記者會上提到雖還是希望有馬習會,但強調也要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出現,與先前一再公開期望於2014北京召開APEC期間舉行馬習會的急切態度剛好相反。由於外界預期年底九合一選舉後不僅馬政府將實質跛腳,同時台灣也要進入總統選舉。這些政治時程造成的限制,顯示未來兩岸關係出現新的進展機會不大,而在缺乏新的協議可供簽署下,有可能兩會也不會開了。雖然中國還不至於阻擋陸客、陸生來台,但兩岸要出現過去的猛進已不可能。
兩岸關係進入冷卻,實質政治互信回到2008原點,形同這六年都是白搭,但問題是台灣在這個過程付出了國際主權與自主外交能力的重大代價。會有這樣的結果,馬英九急切推動馬習會而不惜向中國做出政治讓步所帶來的連鎖反應是導火線,但馬政府對中政策缺乏平衡操作,在「兩岸高於外交」的上位指導下,使得中國掌握對台灣外交的否決權,並使其他國家對台政策形成前要先問中國是否同意,甚至連台灣參與非政治性的區域經濟整合,包括中國不是會員的TPP,馬政府也認為要先與中國溝通才能成事。這些發展在2008年馬英九上台前是都不存在的。因此當兩岸關係出現問題,對台灣的影響的就不只限於兩岸關係領域,台灣的對外交往,與台灣的經濟也都將受到嚴重衝擊。會讓台灣處於這麼不利處境的,就是馬政府這六年偏執的中國政策。
面對兩岸關係將進入冰凍期,馬政府應該利用這個機會好好反自己過去六年的兩岸政策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當一個張顯耀事件就可把六年的發展一夕間逆轉,顯示馬政府的兩岸政策是站在多麼脆弱的基礎上。最後兩年任期進行反省改正,以逆轉過去六年兩岸政策對台灣所造成傷害,時猶未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