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
稻盛和夫:以日本理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理研)研究人員為核心發佈的STAP細胞研究論文被指出存在學術不端行為,在日本引發了巨大爭議。此論文曾經被作為「世紀大發現」備受關注,而在日前,英國《自然》科學雜誌已經撤回了此前刊登的論文。理研雲集了日本一流的研究人員,可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
捏造實驗數據等研究論文中的不正當行為不僅在日本,在海外也時有發生。此外,利用製藥企業和醫學家之間的密切關係而相互勾結,針對藥物臨床數據的造假事件也屢次被報導。
科研第一線的競爭異常激烈。作為肩負追求真理這一使命的學者,也避免不了希望儘快使自己的研究取得成功這類功名心的影響。因此在進行實驗時,往往主觀上偏向使用對自己有利的數據,一旦被這種個人感情所擊敗,就可能會導致判斷錯誤。
其原因在於,他們沒有接受過在成為一流的研究人員之前,必須先具備一流人格的教育。如果僅僅是知識和技能達到一流水平,就只能成為所謂的「專業白癡」。如果要展開卓越的研究並拿出可靠的成果,這個人的人格必須也是一流的。我認為此次理研問題的根源就在這裡。
不僅僅是學術造假,學者之中還有人從供應商收取賄賂。最近,由於日本文部科學省會撥發大量研究經費,有些學者甚至都用不完。在過去,由於研究經費短缺,學者們都會謹慎地使用,而如今,因為有了充裕的資金,可以任意購買大量研究器材和設備,所以,人格不成熟的學者往往抵擋不住靠攏過來的供應商的誘惑。
達到最尖端水平的研究人員自不必説,無論是藝術家還是企業的技術人員,任何領域想要做出頂級水平的工作,都必須具備與之相應的人格,也就是正確的哲學和價值觀。
我的經營哲學原本就是人生哲學,我經常説持有作為人應擁有的思維方式和心性至關重要。經營者需要對員工的生活和人生負責,同時對社會也負有重大責任。因此,如果因作出錯誤判斷而遭遇失敗,就等於犯下巨大罪惡。
為了避免犯錯誤,應該拋棄只要自己的公司順利運轉就萬事大吉的私心,而應以作為人何謂正確為依據作出判斷。為了獲得利益,人們往往即便脫離正軌,也寧願作出有利於自己公司的選擇。這種做法,可能暫時會進展順利,但絕不會長久。
前些日子,與包括日本航空高管在內的二百數十人一起,從傍晚5點至8點學習經營哲學,當時,請大家觀看了我以《向西鄉南洲學習》為題的演講視頻。主題是「無私」。
西鄉曾經説,「立廟堂為大政,乃行天道,不可些許挾私」。
換句話説,其含義是從政之人不能摻雜一絲一毫的私心。為集體、為團隊工作的人就需要具備無私的精神。我告訴大家,這是西鄉隆盛思想的精髓。雖然做到無私非常困難,但身居上位者必須要嚴格要求自己,西鄉對此進行了嚴厲訓誡。
最後大家一邊喝啤酒,一邊熱烈討論。有人説「我雖然擔任事業部的負責人,但如果從公司整體考慮,搞好自己的事業部的想法或許就是‘自私’的」,還有人説「不可挾私,這類似於宗教思想」,包括離題的話題在內,出現了各種意見。
大家問我,「那麼,如何才能知道其人格好不好呢?」人格其實就是人品。也就是,是否所有的人都認為那個人的人品好、出類拔萃。人格肯定會體現到人品上。和具有高潔人格的人接觸之後就能感覺到。
那到底能否完全變得無私呢。我的答案是否定的。若非聖人君子,不可能完全無私。我也做不到這一點。不過,只要總是希望自己能夠變成那樣,並時刻告誡自己如果不這樣就會走錯路,在每天的生活中反思自己的行為就可以。我們所能做到的只有這些。
由於無法完全消滅私心,邪惡的想法總會在頭腦中浮現。此時,應進行反省,告訴自己不可以如此,這樣可以避免嚴重脫離軌道,有助於形成出色的人品。我們需要不斷追求這種生存方式。我認為對於科學研究人員來説,要追求真理,「無私的心」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條件。
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於日本鹿兒島市。曾就職於絕緣體企業,1959年創建京都陶瓷(現稱:京瓷),1984年創建第二電電企畫(現稱:KDDI)。曾領導日本航空完成經營重建,目前屬於日本經濟界靈魂性人物。但稻盛和夫在年輕的時候,升學和就業屢屢遭受失敗,做什麼都顯得不得志。後來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開闢了道路,他的這一人生經歷吸引了很多人,其創辦的經營學習組織「盛和塾」約有9000多名企業家參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