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2015

《穹頂之下》的輿論大爆炸

紐約時報

上周末,數千萬中國民眾觀看了一則104分鐘長的視頻。他們被其中的內容深深吸引,同時也充滿了憤怒。在視頻一開始,一名身穿白衫仔褲的瘦弱女子走上了籠罩着微弱藍光的舞台,這個名叫柴靜的女士向表情嚴肅的觀眾展示了一張棕紅色的曲線圖,上面幾乎都是波峰,偶爾出現波谷。

「這是2013年1月份北京的PM2.5曲線,」曾在中國的電視台擔任記者的柴靜說。PM2.5是一個被廣泛用來衡量空氣污染程度的指標。

她接著說,當時,對於這場覆蓋了中國很多地區並影響到6億人的霧霾,自己渾然不覺。與此同時,她在多座城市出差,而這些地方的空氣中都瀰漫著嗆人的煙塵。

柴靜停頓了一下說,「回到北京之後,我知道我懷孕了。」

自從周六在網上發佈之後,柴靜製作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引爆了公眾和大眾傳媒格外熱烈的討論。在視頻中,她回憶了自己的發現之旅,包括尋找中國糟糕空氣的來源,探究政府的反覆承諾為何對凈化大氣沒起到什麼作用,同時照顧着一出生就長了腫瘤的女兒。許多評論來自中國的家長,他們頗為認同柴靜對於污染正在危害孩子健康的擔憂。

「聽到她的心跳的那一瞬間,我覺得對她沒有任何別的期望了,健康就好,」柴靜在片中提到尚未出世的女兒時說。

「但是,她被診斷為良性腫瘤,在出生之後就要接受手術,」她接著說。「以前我從沒對污染感到過害怕,去哪兒我都沒戴過口罩。現在有個生命抱在你懷裡,她呼吸她吃她喝都要由你來負責,你才會感到害怕。」

在中國的知名視頻分享網站優酷上,截至周日下午,《穹頂之下》已經播放了逾1400萬次。新聞網站澎湃估計,截至周六晚上,這部紀錄片在各個網站被觀看了超過3500萬次。

許多中國觀眾稱讚柴靜直言不諱地譴責了行業利益、大型能源企業和官僚機構設置的重重阻礙。柴靜稱,這些因素妨礙了對污染採取更有力的行動。儘管存在對網上言論的審查,還是有一些人批評了中國的官方媒體,哀嘆柴靜是在從中央電視台辭職之後才能夠對污染髮出自己的大聲疾呼。

「支持柴靜,或像柴靜這樣站出來說事實的人,」優酷上的一條評論寫道。「在這個毫無章法亂七八糟冷漠麻木怠慢的國家,他們像一個醒目的大標語震撼心靈。」截至周日下午,優酷上的評論已經超過2.5萬條。

該紀錄片同時帶有科學講座、調查曝光和回憶錄的性質。柴靜自身的故事成為了讚揚和批評的焦點。去年有大量新聞報道披露,柴靜和丈夫是富人,能夠享有在美國產子的特權,於是一些評論指責她虛偽。柴靜暗示女兒的腫瘤是由霧霾造成的,而一些報刊稱有科學家對此提出了質疑。

不過,在網絡空間里,大多數的回應對她主動出資拍攝紀錄片並在網上發佈的舉動表示歡迎。實際上,還有一些人好奇的是,柴靜如何能夠完成這部紀錄片而沒有承擔不良後果。《穹頂之下》批評政府無力在減少污染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在習近平的領導下,政府對新聞媒體及網絡的限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嚴格。而柴靜指出,在過去幾年裡,政府曾公開強調,這種污染只是一種自然形成的霧。

至少到目前為止,政府還沒有封禁這部紀錄片,一些官員也可能願意看到這樣一個可以為削減污染爭取更多支持的機會。執政黨共產黨的主要報紙《人民日報》的網站是首批發佈《穹頂之下》的媒體之一。剛被任命為環保部長的陳吉寧對這部紀錄片表示稱讚。他告訴新浪網,自己看了片子,並給柴靜發了短訊。

「柴靜的紀錄片從公眾健康的角度喚醒公眾的環保意識,」陳吉寧說。「值得敬佩。」

39歲的柴靜出生於山西省,那裡是產煤大省之一,受到有毒污染的嚴重困擾。她告訴人民網,曾對把女兒作為紀錄片的基本動機感到擔心,但她決定放下顧慮。

「如果沒有這樣的一個情感的驅動,」她告訴該網站。「我確實很難去用這麼長時間做完這件事。」

儲百亮(Chris Buckley)是《紐約時報》記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