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2015

日本不再「逃避」

張旭成

多年觀察日本的專家都注意到,近年日本政局經濟和社會的某些重大變化。日本政治菁英的一些特徵是善于「Gomakashi」(說假話,託辭連篇),「逃避主義」(未能面對問題,實事求是),和鴕鳥般,自欺的「和平主義」(經濟至上,不關心國家安全);但幾年來已出現顯明變化。

二月二十五日,日本最大報「讀賣新聞」就戰後七十年最受肯定的總理的民意調查中,逕與中國建交的田中角榮名列第一,強烈推動改革的小泉純一郎和推行安倍經濟學的安倍晉三,名列第二和第五,他們共同的特徵是,勇於任事,不怕困難,敢於打破成規。

支持安倍的受訪者當中,20-30歲年齡層有很高的百分比。他們認為他關心年輕一代,從他的政策看到他們的未來。2013年1月安倍發表的外交五原則,擴大自由民主,基本人權等普世價值,支持美國重返亞太策略及強化日美同盟,開放日本經濟促進與美、澳及東南亞各國的經貿投資合作(TPP),充實文化聯繫,及促進新世代交流。他針對日本所面臨的國內及國際問題,受到日本各界與國際社會注目。

有關國內重大議題,安倍今年對國會發表施政演說時強調本屆國會會期內一定要完成「戰後以來的大改革」,包括推動60年來首度的農協改革,以提高農家所得,及提升日本農業國際競爭力。針對與農改關係密切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談判已進入最終階段,將在今春達成初步協議,以爭取日本國家利益。

今年一月,安倍內閣通過2015年總預算,其中防衛預算達4.98兆日圓(約1兆3600億台幣或420億美元),約占總預算的5%,創下歷史新高。為因應中國軍力擴張及其宣稱擁有釣魚台列島主權的諸多挑臖行動,安倍在2012年12月上台後,終結日本連續十一年裁減防衛預算的紀錄,2015年是日本連續第三年增加防衛預算,打破了以往防衛預算不超過GDP1%的不成文規定。

然而,相較於中國多年來的持續大幅擴軍,每年皆以二位數的幅度增長,在2014年中國國防預算已達1,120億美元,全球僅次於美國,日本的防衛預算微不足道。一位資深日本國會議員就直率指出,面對中國的威脅和參與集體防衛的承諾,日本應二倍、三倍提升昇目前的防衛預算。這位元老政治家說安倍是「不能,非不為」,因自民黨仍與公明黨結盟,參與聯合內閣的公明黨有許多「和平主義者」,不贊同大幅提高防衛預算,而牽制了安倍的政策。

防衛大臣中谷元日前表示,日本周邊的情勢正在改變,日本除了增加國防所需預算,也必須採取因應政策和建構相應體制。未來日本將邁向一正常國家,積極與盟國,如美、澳、印度進行聯合軍演,防衛合作,參與打擊反恐及加強海上航行自由與安全的活動。規範日美的軍事和戰略合作的安全指針(Security Guidelines)在1978年釐訂後,曾在1997年略做修改,去年開始雙方即進行密集談判加以全盤修整。

其中最主要的變革是日-美兩國武器系統的交易,及日本解除武器、裝備和軍事科技的出口。目前最受矚目的是日本對澳洲出售潛艇。台灣2016年改朝換代後,與日本的合作,包括取得日本的製造潛艇的某些技術或零件將成為可能的選項。

制定日台關係基本法

台-日之間沒正常邦交,台灣以外交部管轄的「亞東關係協會」,日方則以外務省與經濟產業省管轄下的公益財團法人「交流協會」之民間組織為窗口,維持經濟、文化、社會等「非政府間實務關係」。日本是非常強調依法行政的國家,因為1972年日-台斷交時,並未如美國國會制訂「台灣關係法」規範美台關係,日-台關係可說沒有法律基礎,因而日-台政治關係沒有法律依據,非常不穩定,更談不上雙方安全與防衛領域的合作。

因此幾十年來,日、台有識之士公開呼籲日本國會應該儘速制定「日台關係基本法」為兩國的合作,包括政治與防衛關係,提供法律基礎。幾年來日方人士終於大夢初醒,看清台灣才是真正朋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最大的威脅,因而學界,智庫和政界人士開始認真考慮制定此一法案的可行性。

最重要的由眾議院議員岸信夫(安倍晉三首相弟弟)領銜的團隊,這不是空談或紙上談兵,而是有政治力為後盾。岸信夫除了在日本各界尋求奧援之外,也曾多次來台與台灣民間人士共商合作之道。

1979年美國國會制訂台灣關係法時,本人曾參與「催生」,並出席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作證。當時美國參眾兩院不分黨派幾乎一面倒贊成制定此法,卡特總統雖反對,但不敢否決,因為會被輕易推翻,結果他只得在法案上簽署。目前日本國會,不只是在野黨派,聯合政府中的公明黨並不熱衷制定「日台關係基本法」,他們最大的顧慮是北京的強烈反彈可能導致中日關係惡化。

日本外務省的官僚也相當保留。一位曾任大使的資深官員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制定此一法案弊多利少」。外交官一向保守,如果台日關係透過法制化途徑,還得依賴安倍總理全力出擊,動員日本各界的大力支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