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012

跨年燒錢爭議背後的經濟意義

工商時報

近日以來,立法院緊鑼密鼓審議公債法及財劃法修法草案,正當各地方政府拚命向中央要錢之際,卻傳出各縣市競相舉辦跨年煙火秀活動,「燒錢」毫不手軟的消息。根據媒體報導,各地方政府編列的煙火秀及相關活動預算,合計高達9,471萬元。財政部長張盛和直說不應該、沒必要。張盛和說,跨年活動可適度舉辦,與人民同樂「不是不可以」,但不一定要放煙火、找大牌歌星辦晚會,可以轉變方式,例如邀民眾一起看日出等,因此不一定要花大錢。張盛和更表示,財政健全才是永續發展的基礎。

 張部長的主張,事實上反映了歐債危機發生以來,各國「財政撙節派」的主流看法,認為政府面對財政困境,應該力行撙節開支。針對同樣目的(例如:跨年活動),選擇費用最少的方式(例如:邀民眾一起看日出),能達到相同效果就好。張部長原本預期各界應能認同這個說法,一起共體時艱,避免財政困境惡化。

 豈知第二天,張部長就被朝野立法委員圍剿,理由明顯分歧:國民黨籍立委費鴻泰表示,台北市跨年煙火秀及晚會,讓人潮多到便利商店要拆掉玻璃門,1天營業額是平日的10倍;周邊商家營業額保守估計3億元,單是營業稅就可收到1千5百萬元,對財政有好處,不知道張部長在反對什麼。民進黨籍立法委員吳秉叡則表示,張盛和的發言可以看出「貧賤政府百事哀」,但矛盾的是公股行庫員工退休金優惠存款每年國庫負擔新台幣30億元,政府卻不肯刪,根本是嚴以待人、寬以律己。國民黨籍立委賴士葆也說,財政部對中央太鬆,對地方太嚴。

 上述批評中,費鴻泰委員的說法,恰好反映歐債危機爭議中反對撙節開支,以法國總統歐蘭德為首的「振興經濟派」的主張。如果跨年晚會的開源效果龐大,可以帶來商機,增加營收、就業與稅收,則地方政府跨年煙火秀及晚會活動所燒掉的錢,就經濟意義而言,本質上就是投資,而不是消費。台北市長郝龍斌也強調,跨年活動衍生的總體效益,遠超過市府所花的費用,現在是拚經濟、拚就業的時候,更值得積極推動。

 至於吳秉叡委員與賴士葆委員有關財政部對中央太鬆、對地方太嚴的說法,則是另一個有關「資源分配」的經濟議題。中央政府是否應將資源下放地方,讓最貼近地方民眾的地方政府發展在地經濟,還是由中央政府統籌規劃,讓地方政府扮演配合執行的角色,這是一個值得在國會殿堂嚴肅討論的重大課題。可惜的是,當日的爭議焦點只在跨年煙火秀及公股行庫員工退休金優惠存款的國庫負擔,並沒有拉高到政策辯論的層次。

 在立委們的隆隆砲火聲中,張盛和部長表示,他建議跨年晚會改看日出的原意不是要干預、批評地方,如果引起地方政府首長不舒服,他願意道歉。原本可以成為政策層級辯論的3大議題:財政撙節、振興經濟、資源分配,可能因張部長孤掌難鳴、形勢比人強,或因張部長沒有抓住這個機會,積極為政策辯護,以致只以道歉平息爭議,令人為之扼腕。

 這個事件同時也凸顯財政部撙節開支的主張,未能說服地方首長。台北市長郝龍斌強調,跨年活動衍生的總體效益,遠超過市府所花的費用,值得積極推動;台中市長胡志強則對財政部反將一軍,認為財政部長最大任務是開拓財源,而不是斤斤計較,以「看日出」代替放煙火只會完全失了分寸,模糊重點。花錢最多(預算1,330萬元)且活動最盛大(4天3夜)的花蓮縣則表示,花蓮以觀光立縣,有活動才能吸引國內外觀光客,根據往年經驗,花蓮縣跨年期間的飯店、民宿住宿率高達98%,效益高達上億元。換言之,地方政府認為跨年煙火秀及晚會,是振興經濟的機會。

 平心而論,從15個縣市跨年煙火秀及晚會的預算觀之,是否每個縣市都能藉此達到振興經濟的作用,令人懷疑。各縣市政府實不宜有「輸人不輸陣」的想法;要與民眾一起快樂迎新年,放煙火不必是唯一選項。勤政愛民的地方首長們,應該根據在地特色,發展更具當地社會文化意涵的活動,而不必相互抄襲,爭相放煙火;否則,不但沒有經濟效益,也未必能凝聚地方情感,反倒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讓該縣市的節能減碳成果,一夕之間倒退不前。

 值得一提的是,101大樓的煙火秀讓台北市的跨年煙火秀享譽全球,也同時為附近商圈帶來人潮與錢潮。但其所需經費3,000萬元,並非來自市府的跨年活動預算,而是廣招國內外廠商贊助(台北市政府僅編列跨年晚會預算800萬元)。因此我們更要呼籲,地方政府應發揮在地利基,善用民間資源,做到本身可以不花錢或少花錢,卻帶來龐大商機,又能與民眾同樂,如此才能使跨年煙火秀及晚會的舉辦,具有真正的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