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2012

重實用輕學理 台灣才淪代工

許惠琪 研究生

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指出,台灣電子業缺乏自我品牌,無力研發技術,淪為西方大廠的代工。其實社會各層面,或多或少都有此現象。

生物科技方面,從生技公司到醫學藥廠,依舊高度依賴國外研發。在法律制度上,台灣更是惟歐美法律馬首是瞻。

背後的成因,除了產經因素外,個人認為,源自我們習焉不察的文化心理:重視實用,忽略學理的傳統價值。而高深的學理,是實用技術的源頭,欠缺學理,自然開展不出自我的技術、品牌。

這幾年來,「學以致用」喊得震天價響。學生不斷反映,學校只教理論,出社會工作,不切實用,產學合作模式雖想彌縫這個斷層,然而,學問要切合當前實效性,固不待言。但學理的價值,卻萬萬不能輕忽。

舉例而言,個人所學為法律,同學們多數不肯上「法理學」,因為它屬於學理性質,在司法官考試新制上路前,大家在「憲法課」得過且過,因為那太「理論化」,然而法條的操作、解釋、各個法規之間的平衡,莫不仰賴學理建構的觀念。

台灣生技產業落後,在於不肯投資實驗、深入學理,只願意著眼於上市新藥的發明。然而,沒有深奧的學理,哪能開展出嶄新的配方?

中國傳統社會,一向看重實用價值,所以有輿地學沒有測量學,有軍火砲藥而無化學物理;早在民初,嚴復便指出,中國之所以落後於西方,不是「科技」落後,而是「科學」不彰。

因此在〈西學門徑功用〉中,嚴復呼籲,學習西方,首要為「玄學」(抽象的學理)。在〈原強〉中,嚴復提出,仿效西方之道,為「先學問(學理),後事功(科技功效)」。

今日欲發展自身技術,應重新注重學理的價值,只著眼當前實用技藝,永遠無法創發自我的專業知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