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2012

政府油電政策為何失敗?

殷乃平

今年的十大新聞中,油電雙漲可能會獨居鰲頭。從4月2日馬政府宣布取消油價緩漲機制,同時將開放電價上漲之後,國內相關議題紛紛擾擾,直到年底仍然熱門,馬總統民調直直落,跌到13趴。從2008年5月的第一次油電雙漲到今年的二次油電雙漲,政府的處理,無論是宣布時機、規劃設計,以及因應態度上都顯得荒腔走板,而總統「反映市場機制,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的宣示,擺出民怨沖天之際,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姿態,並沒有得到多少掌聲。年初連任時選民的熱烈支持,與現在的冷淡成為顯著的對比。問題何在?

首先應是錯估今年的經濟情勢,預測國際景氣不佳,而台灣的經濟又一再低落,油電雙漲對衰退中的經濟不但是雪上加霜,而且人民的生活更為辛苦,不論其對錯,時機錯誤,後果自然嚴重。
其次,3月份中就放出油電雙漲風聲,4月初油價開始調整,電費原定5月15日起二段調升,各12.6%,後又延至6月10日起三段調升。民生物價自3月中就聞風起變,開始上漲,官方反應相對遲鈍,欲採取措施時已居高不下。官員們可能沒有聽過物價預期心理,在媒體渲染下,過早宣布,預期心理醞釀期長,加電價分段凌遲,二度變更,帶來心理衝擊,使問題難以收拾。
再者,油電價格一漲,社會便開始檢視中油與台電的成本績效,揭發內部的各種不合理支出,於是種種問題次第浮出。見中油、台電與主管機關推托卸責,先從肥貓、年終獎金、睦鄰基金等開始,到中油的探勘與採購弊端,以及同等的油價,為何台塑化賺錢,而中油虧本;接著台電的「核四奇蹟」又上媒體,加上向民間電廠不合理購電成本,到台電退休高官的安排等等。面對諸般質疑與指摘,未見政府拿出明確的全面整頓、清除弊端的作法,以正視聽,人民對政府的信心因而一再打折。
最後,油價與電費的公式一直未能透明化,無法讓人們將國際外在成本與價格調整連結起來,只是被動的接受其價格調整,溝通不足,被批評為黑箱作業。

亂立名目浮支濫用

早在20世紀初,孫中山在民生主義中就提出獨佔性公用事業應該國營,其目的是防止民營公司為追求利潤極大,傷及公眾。他可能想不到獨佔性公營企業內部亂立名目,浮支濫用,增加成本時,卻可以用虧損為由,提高價格。台灣對油電價格的決定,雖號稱依據市場機制浮動,難免不會出現這種亂花錢由客戶埋單,或是由納稅人埋單,慷他人之慨的現象。因此,獨佔性公營事業必須要在有效率的成本控制,與嚴格的績效管理的前提下,方能談其價格的決定。
英國對各公用事業都有一個費率(價格)評議委員會,由消費者團體、律師、會計師及相關人士組成,評定其價格。英國前首相柴契爾推動民營化,仍在其股權中增加一股皇家股,由政府持有,必要時可否決其股東大會決議,以免傷及大眾。台灣的油電價格一向由政府主導,是否也可以改由社會團體來主導決定,以更客觀的方式讓社會大眾都接受其結果?總之,國際的能源價格動盪不安,寄望下一次類似政策決定,不會再重蹈覆轍,讓政府與百姓都這麼痛苦。

作者為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