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獲獎者為兩位美國經濟學家埃爾文-羅斯、勞埃德-夏普裡。這不禁讓人們想起了中國的經濟學家們。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學在中國是作為頂禮膜拜的顯學,經濟學家至少也是數百人甚至上千人的龐大群體。那麼中國經濟學家距諾獎到底有多遠?
首先一個問題就是怎麼來衡量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改革和經濟發展所做的貢獻?中國傳統上是一個官本位的國家,如果要按照對政府決策產生的作用和影響,那麼,官大的人發揮的作用肯定比研究人員要大。因此,不僅在經濟學界,在其他很多專業領域,往往是誰的官銜大,誰就是最大的什麼什麼“家”。
中國的經濟學目前客觀地評價,基本上還是一個應用經濟學,因為我們過去改革前跟著蘇聯模式走了一段歧路。作為市場經濟的理論研究,我們還是後來者。從世界普遍適用的一般經濟學理論的角度看,中國還談不上做了什麼貢獻,好像還沒有誰做了什麼顯著的貢獻。
當然,我們也不能低估自己。為什麼呢?中國是個大國,解決中國問題就有世界意義。
按照目前諾貝爾獎的評獎情況,有的經濟學家只是在某個很專門很狹小的領域做出了創新和貢獻,就可以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從這個角度說,我們中國也不是沒有東西可以得。
但是,如果從一般理論意義上,就是我們為世界經濟學添磚加瓦,完全不考慮中國的問題、中國的特點的話,我估計中國目前有這樣的能力、又能這樣超脫的人很少,或者有也還沒有做出什麼來,包括新一代從海外回來的人,我們恐怕還要若干年才有可能出成績。
改革開放以來的長時期中,經濟發展、經濟改革是中心任務,這樣經濟學家的作用就容易被放大。現在建設和諧社會,照理說情況應該有變化。
綜合性的社會、政治、經濟議題,本來都應該是政治家討論的問題,政治家、社會活動家、議員們整天就公平問題、經濟社會問題發表評論、演講和辯論,這本來是這些人的角色,不應該是經濟學家扮演的角色。
可是,因為體制的原因,現在我們的經濟學家卻去干這些,大講所謂社會良心,其實這是經濟學家社會責任的錯位,為什麼錯位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