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槿惠以過半的得票率,當選第一位女總統,不但為南韓民主發展立下里程碑,也是東北亞首見女性國家元首。今年初,台灣原有機會創造這一紀錄,可惜選民不但未能掌握歷史機運,反而讓一個國際間以Bumbler著稱的總統連任,近一年來且在其以「改革」為名,卻倒行逆施的施政中,陷入水深火熱之境。歷史機運稍縱即逝,民主有自作自受的特質,在此充分顯露。
有如下週將出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晉三,朴槿惠也是政治立場偏右的親美政治領袖。她在男性主宰的南韓社會脫穎而出,得力於選民對當今情況的不滿,把對朴正熙的懷念投射到她身上,甚至期待「將門出虎女」,解決南韓經濟及安全問題。朴正熙一九六○到七○年代帶領南韓創造「漢江奇蹟」,經濟蓬勃成長、充分就業,至今為許多選民所難忘;而其威權統治舊惡因個人遭刺殺的悲劇而隨時間淡化。朴槿惠在母親早於父親五年被刺身亡之後,曾兼代第一夫人之職,這次重入總統府青瓦台,也寫了歷史。
東北亞因日韓大選,新人當家而進入新局,經濟問題是首要挑戰。在世界經濟疲弱,而聯合國指今後兩年也不會強勁復甦的情況下,經濟都是考驗各國的難題。朴槿惠肩負人民振興經濟、縮小貧富差距、增加社福支出、節制財閥等期待,也將推進自由貿易的全球化路線。換言之,在近年光鮮亮麗的南韓經濟進展之後,朴槿惠必須處理經濟社會諸多負面效應,「使國民幸福」。
安倍面臨的挑戰更嚴厲。過去二十多年,日本深陷經濟泡沫破滅之後的困境,在通貨緊縮中整體經濟衰頹不振。安倍除了強調繼續以公共支出刺激經濟,追加十兆日圓政府預算,無視日本負債已達GDP的兩倍,只因絕大多數由其國內持有而尚未發生希臘式的災難,還要求中央銀行全力寬鬆貨幣政策,把通貨膨脹率目標從一%提高為二%,日圓也將因此明顯貶弱。這一「安倍經濟學」能否對日本經濟產生振衰起敝之效,是回鍋首相的最大考驗。
經濟之外,東北亞情勢常有狀況,也考驗新人。除了經常出難題的北韓,日韓之間也有歷史及領土爭議。另一方面,朴正熙出身戰前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當過日本軍,總統任內與日本復交,與安倍晉三的外祖父岸信介友好。論個人淵源,朴槿惠與安倍最有可能實現東北亞大和解。更重要的,兩國在政經交流、價值觀、戰略利益的共同基礎,是確保區域和平穩定所不可或缺;溝通合作消弭緊張,考驗新人的政治智慧。
更值得注意的,兩位新領袖都是維持與美國重要同盟關係的堅定支持者。朴槿惠的家庭淵源,使她對中國並無熱誠,雖然從經濟角度南韓也會與中國維持夥伴關係。安倍的立場更清楚,中國的「強兵」政策,尤其多年來軍費以兩位數成長,既凸顯於釣魚台爭議之中,也展現在習近平最近「南巡」登上軍艦,表達以軍力做為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之舉。歷經日本民主黨三年執政對中國懷柔反而自取其辱,中國的軟土深掘實為安倍的最大助選員。
日韓兩國領袖的親美立場,是美國在亞洲「再平衡」政策的一大助力。由於安倍主張加強防衛軍力,中國及台灣的「被統派」都有人以「軍國主義」貼他標籤。事實是,當今東亞和平的最大麻煩製造者,不論東海或南海,都非中國莫屬;一個軍費不斷膨脹卻不透明的威權國家,最令鄰國不安。相形之下,民主國家日本,在美國同盟關係中實無重現軍國主義的可能;菲律賓支持日本擴軍以抗衡中國,說出了各國共識。
台灣從日韓政治新局中,除了看出把經濟弄好的基本要務,更要理出中國政策的竅門︰中國不會給予溫馴的對手無條件經濟優惠政策,或做出戰略讓步。馬政府既無能耐振興經濟,又對中國卑躬屈膝,而把短期假象以「和平紅利」自我麻醉,正是台灣最大禍害之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