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2012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瞄準哈佛

紐約時報
ADAM DAVIDSON

在過去30年的M.B.A.(工商管理碩士)“淘金熱”中,耶魯大學管理學院(Yale School of Management)完成了一項難以想像的事情。隨着計劃申請商學院的人數猛增到每年超過75萬人,而每年的學費也超過了10萬美元大關,哈佛(Harvard)、斯坦福(Stanford)、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等學校的商學院請來了明星教授,建起了明亮的教學樓,樹立起國際品牌,並且為大學吸收到每年幾千萬(甚至上億)美元的收入。然而在這場“淘金熱”中,耶魯大學竟然賠了錢。

耶魯管理學院的新任院長愛德華·斯奈德(Edward Snyder)介紹,確切地說,耶魯“在過去的15年中,賠了1500萬到2000萬美元”。耶魯商學院在這些年裡保持着比較小的規模(共有400名學生),維持着1:8的超高的師生比(多數頂級商學院的師生比都接近1:20),並且只開設少量商學院最常用來掙錢的項目(比如在職M.B.A.和E.M.B.A.)。最重要的是,這個學院是作為“有社會責任感,不求利益最大化的好人的堡壘”而為人所知。據《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的最新M.B.A.項目排名,耶魯位列第21位,列居密歇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之後。

在商學院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役,斯奈德是一名出色的狙擊手。作為一名職業經濟學學者,他在擔任密歇根大學商學院副院長以及弗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商學院院長期間,漸漸樹立起了自己的聲名。接着,斯奈德把芝加哥大學的商學院變成了全國最好的商學院之一。2008年,他從對沖基金經理,同時也是芝加哥大學校友的大衛·布斯(David Booth)那裡要到了3億捐款。這是芝大商學院有史以來獲得的最大一筆捐款,它足以讓學院的名字變成“芝加哥·布斯”。現在,斯奈德希望給耶魯帶來同樣的華麗轉身,但這幾乎肯定要有損它的“好人堡壘”的名聲。

商學院的經營已經發展為一門重要的生意。但是當我跟斯奈德對話的時候,我意識到那些最掙錢的商學院和商科項目可能是對全球經濟最沒用的。這種局面以前並不存在。20世紀50年代初,我祖父花800美元一年去上哈佛商學院。那些課程教給他一些實用的技巧,從而讓他從機床廠的助理管工升職為總管工。但是今天,擁有一紙M.B.A.文憑,象徵價值與實用性擺在了同樣重要的地位。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值錢的是一份漂亮的簡歷和較高的學歷,而不是供應鏈管理的技巧。現在,讀一個哈佛商學院的學位要12萬美元,再加上住宿費用和這兩年放棄的工資,大概總共要花40萬美元。而今年,超過1萬人在爭奪不足900個招生名額。

哈佛和其他頂級高校可以從它們的學生(或者實際就是消費者)身上獲取高額利潤的理由和耐克(Nike)、蘋果(Apple)這些品牌是一樣的。這就讓剩下成百上千的排名較後的商學院走進了一個梯隊,彼此間大同小異。這些跟日用品一樣平庸的競爭者——比如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奧爾索商學院(Ourso College of Business at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越來越難以建立自己的辨識度。

但需要注意的是,貿易的基礎是產品。現在有無數的課程、課本和在職培訓來教授會計學的規則、發展戰略的最優實現形式以及經營計劃的關鍵構成。哈佛的會計學基礎課可能會比其他大學,比方說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的稍微好一點,但是這一點優勢足以使其三倍的學費具有合理性嗎?

雖然為無形的東西賦值是一件不太靠譜的事情,但是《彭博商業周刊》還是試圖用兩種方法來進行M.B.A.排名,以盡量減少排名的隨意性。 它的“聲望與整體質量排名”的結果和我們預想的一樣(就是芝加哥大學、哈佛、斯坦福等大學依次排列)。但是它的“最佳性價比排名”——基於學校近幾屆畢業生的負債和收入之比的排名——發現,頂級商學院的高收費基本抵消了它的價值。調查發現,那些頂級商學院的學生畢業後平均年薪是16萬美元。畢業20年以後,他們可以達到平均年薪20萬美元。這是個不低的收入,但也許跟很多人預期的還差得遠。另外,這些頂級商學院畢業生更有可能欠銀行一屁股債,而且要設法在物價很高的城市裡生存。而與此同時,在“最佳性價比排名”中名列前茅的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奧爾索商學院的畢業生平均每年可以收入6萬美元,但是他們更有可能生活在物價較低的地區,貸款也比較少。

斯奈德給耶魯制定的發展計劃顯然不包括提供性價比最佳的項目。他認為耶魯管理學院是一個可以夠上一流的二流商學院。但當我在他位於紐黑文的古老建築的大辦公室里和他面對面的時候,我覺得我得跟他唱反調(算是吧)。平民化的商科教育可能聽起來不那麼炫,但是它可以帶來經濟上非同尋常的改變。一些沒有那麼高端的學校,比如加州大學歐文分校(或稱爾灣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已經在提供免費的在線商科基礎課程了。電子化遠程教學目前還處於初始階段,但是我們很容易想像得到,各種各樣的教學工具最終都會被搭載在互聯網上——或者更理想的話,可以搭載在發展中世界裡最為普及的廉價手機上。

當前世界貿易格局中最具有突破性的發展就是來自中國、印度、拉美、非洲等地方的幾十億人開始加入到全球市場經濟當中,這中間包括上億的小農、小個體戶還有潛在的企業家。對於他們,大眾的商科教育可能會帶來革命性的改變,相比之下,頂級商學院的效果簡直無關痛癢。一次去海地採訪,我認識了小生意人伊芙羅斯·珍·巴普拉斯特(Yvrose Jean Baptiste)。她從海地和多米尼加邊境批發雜貨,然後搭公交車到太子港把貨轉賣出去,這樣賺點小錢來艱難地維持生計。跟巴普拉斯特在一起待了幾天之後,我發現她顯然具有敏銳的生意頭腦。我認為,給她和幾百萬像她那樣的人提供基本的商科教育,比起給那一小撮野心勃勃的優等生提供獎學金讀一個學位有意義多了。畢竟,一個頂級商學院的學位只能給人們在求職的時候錦上添花,它不能讓人真正勝任一份工作。

讓我驚訝的是,斯奈德表示同意我的觀點(算是吧)。提供平民化的商科教學工具確實可以幫助世界各地的窮人。但是他說,那些跨國精英們面臨的特殊問題需要精英化的培訓。斯奈德最近剛從中國回來。中國有73家財富500強公司,這些公司幾乎全部從事製造業。而他認為,精英學校需要向中國的企業家傳授跨越廉價製造業時代、打造國際品牌的技巧。“這種問題應該由誰來解決呢?”他問道:“這需要敏銳的洞察力和高水平的執行力。一流的商學院就應該來解決這樣的問題。”

當我離開斯奈德的辦公室,走進耶魯鬱鬱蔥蔥的校園時,我想到他也需要考慮他自己的國際品牌。和那些大眾化的項目不同的是,耶魯的商科教育不能靠免費開放所有課程來打造它的聲望。高端的商科教育和平民化的商科教育也許還會肩並肩地共存,但問題在於它們的關係應該是什麼樣的。高端的餐廳曾經是只屬於精英階層的享受,但它們無疑也對有機食品的生產產生了影響,現在從超市到快餐連鎖店和流動商販那裡都能買到這些食品。食品產業不同於奢飾品產業的特點在於,在食品業,從高端到低端的企業在合力為大眾提供最好的產品。這個行業應該可以成為商學院學習的一個不錯的案例。

擊敗哈佛

作為商學院的教授,耶魯管理學院的新任院長愛德華·斯奈德擁有一套可以讓任何中流商學院躍居第一梯隊的“五步計劃”。

1.從學院實力最強的點上着手,進行學院建設。用斯奈德的話來說:“放棄那些沒有個性的、十全大補的戰略吧,比如什麼要最好的招生人員、最好的學生、最好的設施,諸如此類。”

2.招募更多元化的教職人員,尤其是那種有一手經驗的。“要找一些態度強勢、腦子活絡的人來教經濟、金融和心理學這些課,講一講市場到底是怎麼運作的。”斯奈德說:“不過這種人也不宜太多。”

3.所有花銷都要精打細算!“在收集數據和與國內外其他學校分享數據上,你需要非常專註,非常系統化,”他說:“要收集行業和市場上的數據。讓學生們做這些事情非常有意義,而且學院會在洞見和信息佔有這兩方面擁有獨特的價值。”額外的好處就是:“這對打造品牌很有利。”

4.提供更多種類的項目,包括給在職人員的項目。“在今天的經濟氣候下,這比全職項目更容易讓學生負擔得起,所以也是商學院的市場開發的方向。”

5.買張機票去波蘭格但斯克吧!“如果你想要做到國際化,就有選擇地去迎合一些商學院供不應求的國家的需求吧,比如越南或者波蘭。別去中國了。找個年輕人還沒有很多商學院可供選擇的地方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