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體流傳各種負面報道的氛圍中,連台北人都以為,自己可能不會愛上台北。然而,一份民調悄悄揭露台北人喜歡台北的真相。有人愛上美味的早餐、有人迷上夜市﹔有人上山下海就是愛動、有人在公園中享受寧靜﹔有人覺得台北讓他安心、有人覺得台北給他機會﹔民調找出喜歡台北的12個理由,其實,每個台北人心裡還有千百個理由,讓他愛上台北,無怨 無悔。在台北人心裡,台北永遠無可取代。
這是台北人和台北的故事。
高中時代的陳柏霖,是學校熱舞社的成員。周末總喜歡跟同學到中正紀念堂跳街舞。空曠的廣場,任由他們旋轉、跳躍﹔結束后,大伙到西門町閑逛,吃東西、看電影。陳柏霖最愛看Woody Allan的電影,“他把紐約拍得這麼棒,對紐約人刻畫得這麼深刻,我非常崇拜他!”逛著逛著,他遇見了易智言導演,他拍了《藍色大門》這部電影。這是陳柏霖的第一部戲,他從此愛上演戲,“我知道,這是我一生的事業。”
《藍色大門》之后,他決定到香港、東京發展,嘗試新的挑戰﹔幾年后,他又回到台北,問他:為什麼回來?他說:“因為台北無可取代。”
陳柏霖回到台北,拍連續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一舉拿下今年金鐘獎戲劇節目男主角獎。
台北聚寶盆 不怕你來挑戰
台北市政府最近做了一份民調,詢問市民“喜歡台北的理由”,發現20至24歲的年輕人喜歡台北的比例高達98%,高過其它年齡層﹔其中88%的年輕人喜歡台北是因為“吃喝玩樂選擇多”,遠 高於平均值(75%)﹔但喜歡台北“學習資源多”的年輕人是87%,比例一樣高得驚人。
紀凱倫,在雲林大成工商學汽車板金,參加台灣技能競賽南分區賽獲得第一名,在總決賽卻不敵北區的選手,不服輸的他,離鄉背井到台北,白天在汽車廠實習,晚上到台北市職訓中心上課,天賦加上努力,果然讓他在今年的技能競賽奪金。
台北就像一個聚寶盆,三山五岳的好漢都要到這裡來逐夢、來挑戰。就像陳柏霖所說:“不怕沒有舞台,就怕你不是人才!”
正因台北孕育多項學習資源與工作機會,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2010年調查顯示,台北市2010年底常住人口約266萬人,但加計在台北市及外縣市間流動的通勤通學淨人口后,活動人口就高達300多萬人,顯見民眾依賴台北市的程度。
交通方便 喜歡台北理由No.1
就跟所有大都會一樣,交通是城市管理者的一大挑戰,也往往是最大的民怨源頭。但是,在這份民調中,出人意料的有高達95%的民眾,因為“外出交通方便”而喜歡台北,高居“喜歡台北十二大理由”的第一名!
《台北畫報》深入查訪,喜歡台北交通的理由是什麼?受訪者異口同聲:捷運!
靠輪椅行動的廣告人范可欽去過許多城市,見多識廣,他說:“北京、上海不用提,輪椅根本上不了車﹔就連日本,捷運車廂跟月台還有這麼高的落差,”他兩手比著10多公分的距離﹔“在台北,捷運跟月台是無縫的,我的輪椅咻的,就進去了。”
除了捷運以一年一條線的速度穩定擴充之外,台北市在過去10多年間投入無數人力、物力,對影響交通的相關配套做了徹底的“整型”,包括公車轉乘配套、低地板公車、騎樓和人行道整平及自行車道鋪設等,讓民眾外出交通便利度大幅提升,才是讓95%民眾感覺可喜的原因。
范可欽過去出門總要一位助理陪伴,幫他排除路上各種障礙,包括騎樓有台階、人行道沒斜坡等﹔現在他可以不靠助理,自己趴趴走,“愛搭捷運就搭捷運,愛搭公車就搭公車,多輕鬆啊!”他開心地說。
省去塞車、等車、搶座位等煩惱,台北人少了焦躁,多了輕鬆。
優良醫療質量 生病也安心
一般人生活中的大煩惱——生病,在台北好像也不是問題。在民調中,“醫院多醫療質量高”是83%民眾喜歡台北的原因,名列喜歡台北12大理由的第二名。
范可欽形容:“台北就像一座大醫院!”從第一級的教學醫院,市立聯合醫院、中型區域醫院、社區醫院,到巷弄裡的大小診所,應有盡有。經常需要復健的他,最常去的是過去住家附近的仁愛醫院,不用等,隨時可去,“方便,又可靠”。
像仁愛醫院這樣中等規模的醫院,其它縣市可能隻有一家,在台北市每個區都有,小至復健,大到胸腔開刀,就在你家方圓一公裡內。更不用說,走出家門外林立的牙科、耳鼻喉科、小兒科,當然,還有近年流行的健檢診所。
醫院多,但更重要的是醫療質量。住在新竹的退休工程師張先生,因為咳嗽不停,先后在新竹馬偕分院、桃園長庚分院檢查近半年,醫師依然無法確診﹔轉到台大醫院,三天就查明為肺癌三期,立即開刀切除病灶。台灣肺癌權威、台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說:“衛生主管機關關心的是醫院家數、病床數,而真正重要的是醫療質量。”台北不但有密集的醫院、醫生、 護理人員,更享有台灣最高質量的醫療照護。
沒病去健檢,小病去診所,大病往教學醫院跑,台北人連生病都有一分從容。
台北大教室 處處皆可學
民調中,喜歡台北12大理由的第三名是“學習資源多”。這個理由似乎顯而易見,因為台灣知名的明星學校都集中在台北,但是台北人的眼光格局遠遠跨出校園。
本刊查訪多位學生家長,沒人提到成績、升學,讓他們開心的是學校教學的活潑、學生閱讀的興趣,走出校園隨處可得的表演、展覽、自然生態﹔他們相信,樣樣平衡學習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
一位台大教授分析,台北市的學校多,學校跟學校彼此觀摩競爭,教學就會越來越好﹔好學生多,彼此競爭,表現當然也越來越好。這是正向的競爭。
吃喝玩樂樣樣通 台北一游未盡
喜歡台北12大理由的第四、五名分別是“吃喝玩樂選擇多(75%)”和“休閑活動選擇多(70%)”,這結果並不令人意外。
談到台北的吃,陳柏霖立刻眼睛發亮,“早餐最好吃!”他細數四處可見的中式和西式早餐,樣樣他都覺得美味無比。他興奮地說:“我每天都期待早餐,因為每天都可能有意外的驚喜!”
吃遍世界美食的范可欽覺得,台北的吃“最輕鬆”。“歐洲晚間7點以后就沒東西吃,美國不開車吃不到東西。”他說:“隻有台北,住家樓下就有得吃﹔要吃精致美食,搭個捷運也能吃到。”
長期觀察台北的資深媒體人董智森說,台北有台灣最多第一棒的美食。他舉例說,網絡公認的台灣第一好吃的水餃,就在光復市場裡,“不說不知道,台灣第一好吃耶!”
他對台北美食前景大為看好﹔他認為,有了捷運,加上網絡的加持,原本沒沒無聞的小吃店快速走紅,尤其捷運沿線,小吃店一家接著一家開。“搭捷運,吃小吃,絕對是台北的獨家特色,別的地方學不來的啦!”他鐵口直斷地說。
得天獨厚 台北休閑樂無窮
說到休閑,台北更是得天獨厚,出門一小時內,有山、有海﹔愛運動的陳柏霖最喜歡到海邊,“現在比較困難”,他有些遺憾地說,“不過到河濱公園夜騎,也很棒!”他推薦深夜從大佳河濱公園往圓山方向騎,“真的很美!”
“休閑可以很簡單”,董智森認為台北最好的是有許多“社區空間”。喜歡逛公園的他,對台北的社區公園如數家珍。他說,艋舺大道有個公園名叫“兩棵樹公園”,小小的公園不到10平大,“樹底下照樣有蟬鳴、鳥叫,很舒服。”
有一天他去師大附近一個社區公園隨便走走看看,發現一棵大樹下有塊說明牌:“台灣最古老油杉”,他一看大喜,“不得了,台灣最古老耶!”心中油然生起一股光榮感。
輕鬆舒服 台北居住好放心
另一項讓市民稱贊多多的是“治安好 生活安全”(58%)。警察大學葉毓蘭教授認為,台北當然有竊案,也有凶殺,可是極少發生讓一般民眾覺得生命受到威脅的重大刑案,加上密集的監視器,是讓民眾安心的重要因素。
范可欽則舉美國經常發生槍手濫射無辜,東京也有隨機殺人的事件,相較之下,他覺得,台北很少發生重案,即使發生,警方也都在一、兩周內破案,民眾的恐懼感還沒有升起,事情就已經平息。
生活輕鬆、舒服、安心,台北人自有一種從容自在,形之於外的是,對陌生人友善、有禮,卻又不失分寸。這種台北人特有的人文素質,近年逐漸受到重視。大陸朋友往往好奇,台北人特別有禮貌,動不動就說謝謝、不客氣﹔又特愛排隊、讓座﹔在台北走路很輕鬆,即使路上人再多,彼此一個眼神交會,就能互相側身謙讓。
這樣的禮讓文化,經年累月成為台北的潛規則,大部分人都能自然遵循。范可欽認為,台北人的有禮,是一種尊重他人的分寸﹔用作家溫士凱的話來形容,“是一種舒服的距離”。
台北人自己也喜歡這樣的溫和有禮,44%的民眾因為“市民友善熱情素質高”而喜歡台北。
打開眼耳 用心體會台北之美
喜歡台北,是一種感覺。經常幫客戶做調查的范可欽認為,“喜歡台北”這份民調找出了台北人內心的潛意識。83%的台北人喜歡台北,這是台北人內心隱藏的真實感覺,雖然與一般人的印象很有落差。
從媒體上認識的台北,負面較多,生活中的台北人也確實有不少怨言﹔但是范可欽認為,就像老夫老妻,雖然經常爭吵,但是內心知道對方的好,“他們不會分手的啦!就像台北人,即使有點怨氣,但是絕對不會搬離台北。”
董智森說,台北人像左眼龍、左耳龍﹔在媒體的喧囂中、在生活的壓力下,有時會睜一眼閉一眼,看不到台北的美好。他鼓勵台北人睜開眼睛、打開耳朵,從自己家的周遭開始,用心去感受,“台北的美,都在細微處,要用心,才能體會。”
陳柏霖看台北人罵來罵去,但是遇到事情又會團結,好像很矛盾。他說,有一天他“一定”要拍台北人,像Woody Allan拍出紐約人一樣,“我要拍出台北人的自討苦吃、享受矛盾。”然后他笑笑說:“現在還沒有看盡人生百態,等我老一點吧!”
台北人嘴裡不說,心裡其實喜歡台北,不想輕易離去。有一天,當台北人老去,回想自己的一生,或許會慶幸,這一生過得輕鬆、舒服、安心,幸好住在台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