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2012

當焦慮佔據了你的身心

紐約時報
JANE E. BRODY

這次,我正準備向幾百名觀眾發表長達一小時的演講,活動方的一位組織者問我:“演講時你會緊張嗎?”我回答說:誰,你是說我嗎?不會啊,當然不會。

不過,這種說法是半真半假。我是個挺容易着急上火的人,而在讓我焦慮的眾多事情中,為活動做準備就算是其中一樁:我會為各種事情心煩,比如自己是否準備了恰當的演講稿,是否穿對了衣服,抑或有沒有落下什麼重要的東西,像是我的眼鏡。
焦慮乃人生常態。我還沒遇到哪個人——不管他有多麼樂觀向上——已經逃離了焦慮的時刻,更不消談幾天甚至幾周了。最近我就遭遇了一次焦慮大發作,就在我趕着出門度感恩節假期時,鄰居對我說我的車胎磨損嚴重,已經影響到了駕駛安全,必須更換。

“可我現在沒空換胎啊,”我發牢騷道。

“那你有空製造場車禍嗎?”我那位很懂車的鄰居問。

於是,帶着一顆撲騰的心臟,以及滿腦子如何把失去的時間彌補回來的問號,我飛奔出去換車胎。我將車留在修車行,在步行回家的路上設法讓自己鎮定下來,就這樣,我將出門度假前該做完的工作及時趕完了。

現在回頭看,這貌似只是一件無足輕重的小事了。但在賓夕法尼亞州普利茅斯米廷的心理學家塔馬爾·E·錢斯基(Tamar E. Chansky)看來,每天遭遇的壓力會日積月累。這位醫生專門治療患焦慮症的病人。

錢斯基說,如果你能降低自己的日常壓力水平,在處理突出其來的嚴峻考驗時,就可以更加應對自如。在她那本非常實用的著作《從焦慮中解脫》(Freeing Yourself From Anxiety)中,她寫到,當煩憂成為家常便飯時,“哪怕是在無足輕重的場合中,一點點輕微的壓力也會讓你焦慮不安,或者受到各種身體癥狀的折磨。”

當災難觸手可及
當然,人們心煩意亂往往是事出有因的。如果有人在“颶風桑迪”中痛失家園或者心愛的物品——有時,則是心愛的人——為前途憂心,恐怕也無可指摘。

但對一些人來說,焦慮成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它在持續地嚙咬着他們的生命,令他們不斷被恐懼沖刷,無法往前邁一步,做能令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實的事情。

在採訪中,錢斯基醫生說,當真實的災難發生時,“如果你不去考慮那些外在的災禍,處理問題時會更加自如。”

所謂“外在”的災禍,指的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堆積起來的壓力,這些壓力本來並不需要我們投入如此巨大的心力——為了那些根本不可能改變或者不值一提的事情,我們畏首畏尾,瞻前顧後。

她解釋說:“如果什麼事情你都要擔心,等到你面對真正需要關注的事情時,就會被迎頭攔住。在你的思緒如脫韁野馬,料想事情一定會壞在自己手上時,你就根本做不出最佳的決定。如果你總是擔心最壞的可能性,那麼寶貴的精力就被白白浪費了。”

在面對難題時,如果你着手將它細化成一個個現在就能做的事情,會好辦很多。在我看來,面對艱巨的任務如何能從令人麻木的焦慮中走出來,錢斯基醫生給出的一個最有用的建議是:要“活在當下——想像未來一點用也沒有。”

“今天先往前走幾小步,並且要珍惜你走的每一步。你並不知道究竟是哪一步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這總比什麼都不做要好多了。”

錢斯基博士對我說:“假如你總是擔心自己的工作,那工作就不可能完成了。”與其這樣,不如進行“切割”。她說,那些容易發愁的人應當每天拿出一點時間,專心發自己的愁——然後就要把焦慮擺在一邊,用剩下的時間專心做事。對我來說,她的這個建議時機剛剛好,因為現在我正在面對假期的種種混亂,12月份我要出兩次門,在月中外出前要寫出五篇專欄。與其擔心這個恐怖的挑戰,我還不如每次完成一個任務。不知怎的,我就把這些事情統統辦妥了。

可能的思路

很多愛操心的人認為,解決之道是想法要積極樂觀。而錢斯基醫生推薦了另一種思路:思考“可能”的方案。

“當我們陷入消極思維中時,會覺得毫無他法,所以我們需要提醒自己,面前仍有各種選擇,”在書中錢斯基這樣寫道。

如果你沒法靠自己輕易完成某件事,可以尋求別人的建議。在我清晨和朋友們一起健走時,我們常常討論各種問題,最終總會有人提出可行的解決辦法。而且就算朋友的建議不起作用,起碼它能讓你少走彎路,也會讓問題看起來沒那麼令人生畏。錢斯基醫生說:“假如旁人沒有被卷進你身入的漩渦,他們也許能想到你不可能想到的主意。在碰到小事情時我們常常這麼去做,但在發生重大的問題時,我們卻猶豫不決,不知是否該問別人的建議,而這恰恰是我們最需要外界建議的時候。”

錢斯基醫生稱此為“社群善後工作”,而它能做的還不僅僅是提供建議。在身處艱難時期,比如伴侶患重病或失去家園時,親友可以幫忙做些實用的事情,比如買日用品、做飯、清理冰箱或者支付賬單。

“大家樂於幫助有需要的人——這就是這個社會運轉的方式,”她說。桑迪颶風過後,我看到成千上萬的志願者,包括很多正在休感恩節假、從別的州趕來的學生,為災民準備食物,運送衣物。哪怕是點滴幫助也會緩減他人承受的壓力,幫助對方更有效地專註做改變個人處境的事。

錢斯基醫生提出的另一個寶貴的建議是“鬆開繩子”。當你不知該如何解決問題時,“走開幾分鐘,不過要向自己承諾一會兒就回來。”錢斯基建議我們或許可以出去“透一口氣”,平靜、刻意地深呼吸,這樣就能像一個突然運轉不良的電腦一樣,“關掉後再重新啟動”。

“你練習平靜呼吸的次數越多,當你需要時也就越容易調動起讓人鎮定的能力,”她寫道。

她還建議我們可以做些體力活動來透口氣:運動能轉移注意力。你可以散個步或騎騎車,給朋友打電話,看看影集,或者做些像是清理床頭櫃這樣的家務活。

等你感覺思路清晰了,不再不知所措,你將能更好地想清下一步的動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