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2014
Allen Chen 懷想錄: 「人生最美麗的報酬之一是沒有人可以真誠的幫助別人,而沒有幫助到他自己。」
Allen Chen 懷想錄: 「人生最美麗的報酬之一是沒有人可以真誠的幫助別人,而沒有幫助到他自己。」: “It is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compensations of this life that no man can sincerely try to help another without helping himself.” – Ralph ...
1/30/2014
Allen Chen 懷想錄: Allen Chen 懷想錄: 信念是人生征途中的一顆明珠,既能在陽光下熠熠發亮,也能在黑夜裡閃閃發...
Allen Chen 懷想錄: Allen Chen 懷想錄: 信念是人生征途中的一顆明珠,既能在陽光下熠熠發亮,也能在黑夜裡閃閃發...: Allen Chen 懷想錄: 信念是人生征途中的一顆明珠,既能在陽光下熠熠發亮,也能在黑夜裡閃閃發光。 : 信念是人生征途中的一顆明珠,既能在陽光下熠熠發亮,也能在黑夜裡閃閃發光。
Allen Chen 懷想錄: 一日禪:點亮自己也點亮別人 光明幸福永不消失
Allen Chen 懷想錄: 一日禪:點亮自己也點亮別人 光明幸福永不消失: 每個人手中都有一根火柴,這根火柴可以點亮你內在的光明和幸福。但每個人也只有一根火柴,因此你必須想辦法讓這點光明不熄滅。當你點亮了自己火柴時,要在火焰沒熄滅之前,用同樣的光和熱,去點亮別人的火柴,讓這微弱的光明變成一把火炬、萬把火炬……那麼你的光明和幸福就會融入其中,永不消失。學會...
Allen Chen 懷想錄: 人是為別人而生存的—首先是為那樣一些人,他們的喜悅和健康關係著我們自己全部的幸福,然而是為許多我們所...
Allen Chen 懷想錄: 人是為別人而生存的—首先是為那樣一些人,他們的喜悅和健康關係著我們自己全部的幸福,然而是為許多我們所...: 人是為別人而生存的—首先是為那樣一些人,他們的喜悅和健康關係著我們自己全部的幸福,然而是為許多我們所不認識的人,他們的命運通過同情的紐帶同我們密切結合在一起。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著別人(包括活著的和死去的)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分量來報償我所領...
Allen Chen 懷想錄: 一個人的真正價值首先決定於他在什麼程度上和什麼意義上從自我解放出來。
Allen Chen 懷想錄: 一個人的真正價值首先決定於他在什麼程度上和什麼意義上從自我解放出來。: 一個人的真正價值首先決定於他在什麼程度上和什麼意義上從自我解放出來。 — 愛因斯坦
Allen Chen 懷想錄: 從工作裡愛了生命,就是通徹了生命最深的秘密。
Allen Chen 懷想錄: 從工作裡愛了生命,就是通徹了生命最深的秘密。: 從工作裡愛了生命,就是通徹了生命最深的秘密。 -紀伯倫
Allen Chen 懷想錄: 春去春又來
Allen Chen 懷想錄: 春去春又來: 懂得天意的人既不為花開欣喜,亦不為花落歎息 馬奎斯在《百年孤寂》的開頭是「許多年後,當邦迪亞上校面對行刑槍隊時,他便會想起他父親帶他去找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曾叱吒風雲的李斯在被腰斬前,則對其子慨歎:「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人在最脆弱時,難有心思向...
Allen Chen 懷想錄: 一個人對社會的價值首先取決於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動,對增進人類利益起多大作用。
Allen Chen 懷想錄: 一個人對社會的價值首先取決於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動,對增進人類利益起多大作用。: 一個人對社會的價值首先取決於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動,對增進人類利益起多大作用。 - 愛因斯坦
1/29/2014
帶著夢想遠行
宜蘭火車站旁的鐵路宿舍,是外婆家。宿舍的對面有一間當時台灣唯一的女子小學,就叫女子國小,是我的母校。學校的尾端就是我的老家。如今鐵路宿舍拆除了,女子國小改名宜蘭國小,已是男女合校,而爸媽搬離老家也已20多年了,滄海桑田,人事全非莫甚於此。
今天回到拆除整治後的鐵路宿舍原址,搖身一變是幾米廣場。繪本畫家幾米書中人物、場景,紛紛出現。繽紛的色彩,充滿童趣的物件中,卻流露淡淡的愁緒。當自己假裝觀光客,站在隊伍中等著與畫偶合照,站牌、背包、行李箱、風衣、帽子、列車、候車椅……還有男孩、女孩,原來這些都是即將遠行的元素。
帶著夢想遠行,興奮中夾雜忐忑,離開顯小的空間,追尋寬廣的世界,自己將會是更壯大?或更渺小?帶著這個疑問和行囊上車,走向未知,我彷彿讀出了他們的心情。
今天回到拆除整治後的鐵路宿舍原址,搖身一變是幾米廣場。繪本畫家幾米書中人物、場景,紛紛出現。繽紛的色彩,充滿童趣的物件中,卻流露淡淡的愁緒。當自己假裝觀光客,站在隊伍中等著與畫偶合照,站牌、背包、行李箱、風衣、帽子、列車、候車椅……還有男孩、女孩,原來這些都是即將遠行的元素。
帶著夢想遠行,興奮中夾雜忐忑,離開顯小的空間,追尋寬廣的世界,自己將會是更壯大?或更渺小?帶著這個疑問和行囊上車,走向未知,我彷彿讀出了他們的心情。
Pope to nuns:Why aren’t you answering the phone? 教宗問修女:你們怎麼不接電話?
It’s not every day Pope Francis calls to wish you a happy New Year, so it might be a good idea to be at home when he rings up.
教宗方濟各不是天天打電話祝你新年快樂,所以,當他打電話來時,你在家或許是不錯的主意。
The Pontiff has made a cold call to wish a group of Spanish nuns Happy New Year. Only he got their answering machine, instead.
教宗出其不意致電要祝福一群西班牙修女新年快樂。但他得到的回應是電話答錄機。
’What can the nuns be doing that stops them answering the phone?’ said Pope Francis, chuckling, in the message he left on New Year’s eve for the Barefoot Carmelites of Lucena.
「修女在做什麼不能接電話?」教宗方濟各在新年除夕致電魯塞納赤足加爾默羅修會的留言中輕聲笑著說。
’This is Pope Francis, I wanted to give you New Year’s greetings. I’ll see if I can reach you later. God bless you.’
「我是教宗方濟各,我想為你們送上新年祝福。我稍後將試試能不能聯絡上你們。上帝祝福你們。」
Sister Adriana told COPE radio station she and the four other nuns were not listening for the phone because they were busy at midday prayers.
艾德瑞納修女向西班牙人民廣播電台說,她和另外4名修女沒注意聽電話聲,因為她們正在午禱。
’When my duties allowed me to go to the phone, I literally wanted to die’ [on hearing the missed message], Adriana said.
「我的工作容許我去接電話時,我(聽到那通漏接的訊息)簡直想死」,艾德瑞納說。
’I took down the message and passed it on to the other nuns... We never thought the Pope would remember us.’
「我記下留言內容,傳給其他修女看…我們從沒想到教宗會記得我們。」
She frantically called a bishop and other contacts to try and return the call to the Vatican, without success, but Francis called back and managed to talk to the nuns in the evening.
她急忙地打電話給一名主教和其他聯絡人,試著回電話給教廷都行不通,但方濟各那天傍晚回電,與這群修女說上話。
新聞辭典
cold call:名詞,無預期地打電話或拜訪陌生人、潛在客戶(通常為了行銷),推銷電話。例句:I have to make some cold calls to get business.(我得打些電話開發客戶以爭取生意。)
ring (someone/something) up:動詞片語,打電話給某人/某地;向某人收取或記錄某物款項,結帳。例句:Please ring it up for me.(請幫我結帳。)
listen for:動詞片語,留心傾聽以聽見某特定聲音。例句:Listen for the footsteps that are getting closer.(注意聽那逐漸接近的腳步聲。)
教宗方濟各不是天天打電話祝你新年快樂,所以,當他打電話來時,你在家或許是不錯的主意。
The Pontiff has made a cold call to wish a group of Spanish nuns Happy New Year. Only he got their answering machine, instead.
教宗出其不意致電要祝福一群西班牙修女新年快樂。但他得到的回應是電話答錄機。
’What can the nuns be doing that stops them answering the phone?’ said Pope Francis, chuckling, in the message he left on New Year’s eve for the Barefoot Carmelites of Lucena.
「修女在做什麼不能接電話?」教宗方濟各在新年除夕致電魯塞納赤足加爾默羅修會的留言中輕聲笑著說。
’This is Pope Francis, I wanted to give you New Year’s greetings. I’ll see if I can reach you later. God bless you.’
「我是教宗方濟各,我想為你們送上新年祝福。我稍後將試試能不能聯絡上你們。上帝祝福你們。」
Sister Adriana told COPE radio station she and the four other nuns were not listening for the phone because they were busy at midday prayers.
艾德瑞納修女向西班牙人民廣播電台說,她和另外4名修女沒注意聽電話聲,因為她們正在午禱。
’When my duties allowed me to go to the phone, I literally wanted to die’ [on hearing the missed message], Adriana said.
「我的工作容許我去接電話時,我(聽到那通漏接的訊息)簡直想死」,艾德瑞納說。
’I took down the message and passed it on to the other nuns... We never thought the Pope would remember us.’
「我記下留言內容,傳給其他修女看…我們從沒想到教宗會記得我們。」
She frantically called a bishop and other contacts to try and return the call to the Vatican, without success, but Francis called back and managed to talk to the nuns in the evening.
她急忙地打電話給一名主教和其他聯絡人,試著回電話給教廷都行不通,但方濟各那天傍晚回電,與這群修女說上話。
新聞辭典
cold call:名詞,無預期地打電話或拜訪陌生人、潛在客戶(通常為了行銷),推銷電話。例句:I have to make some cold calls to get business.(我得打些電話開發客戶以爭取生意。)
ring (someone/something) up:動詞片語,打電話給某人/某地;向某人收取或記錄某物款項,結帳。例句:Please ring it up for me.(請幫我結帳。)
listen for:動詞片語,留心傾聽以聽見某特定聲音。例句:Listen for the footsteps that are getting closer.(注意聽那逐漸接近的腳步聲。)
小心燜燒鍋隨時都會爆裂
去年全球景氣曙光稍露,今年初IMF即上修全球經濟成長預估值,由去年十月的三.六%調升為三.七%,美國由二.六%上調至二.八%,日本由一.二%升至一.七%;世界銀行亦上修富有國家成長率,由原本的二%調升至二.二%,似乎世界經濟充滿樂觀的氛圍。豈料,今年一月尚未結束,去年大漲的美、德、日股市竟頻頻重挫,阿根廷披索急貶,外資撤出新興市場,引發股匯市危機;而美、中製造業數據不如預期,景氣復甦又突然出現一抹陰霾。
其實,當舉世一片報佳音聲中,早有不討喜的烏鴉提出預警。最重要的兩位是以「末日博士」著稱的投資名家麥嘉華(Marc Faber)與紐約大學教授羅比尼 (Nouriel Roubini)。麥嘉華警告,隨著美股多頭市場即將邁入五週年,今年美股可能爆發類似一九八七年的大崩盤;而羅比尼更將二○一四年與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一九一四年相提並論。他說,當時沒有人料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當前或許會是中國與日本爆發戰爭?二○一四與一九一四的相似點更包含︰反對全球化的運動、「鍍了金的貧富不均時代」、地緣政治緊張升溫,以及極端風險被忽略。
由此看來,今年全球經濟不但潛藏自體性的風險,地緣政治的不穩定與貧富差距擴大、分配不均的社會議題,更可能變成爆發地域性衝突的引信,進而危及經濟的穩定與成長。風險之一,歐債危機雖已遠颺,但阿根廷風暴卻再起,顯示新興市場在QE漸次退場下,恐將成為主要受害者。風險之二則是,全球金融海嘯後,肇事者非但未受到應有的懲罰,更在「大到不能倒」的護身符下,接受國家傾盡資源的保護;益以房市股市大漲,致使富者愈富,中產階級逐漸消失,弱勢者幾無立錐之地,而年輕人失業率高、起薪低,顯見全球經濟復甦的好處並未澤及所有階級。於是,在獨裁封閉國家出現類似阿拉伯之春的革命暴動,造成政權輪替,而在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則產生占領華爾街運動,階級矛盾擴大,社會體系的穩定懸於一線之間,恐有一夕崩解之虞。
在這全球趨勢中,台灣的情勢顯得更令人憂心。同樣受到金融海嘯的襲擊,台灣不但經濟療癒過程並不順利,復甦力道疲弱,經濟表現更淪為全球末段班的一員;在社會正義的落實方面,資源分配不均,民眾所得倒退,政府更常假借社會福利之名,對勞動者行加稅之實,藉自由市場之名推動油電雙漲,導致民生困頓。經濟成長無力,執政者滿意度低,民怨高漲,導致台灣像一個燜燒的鍋爐,隨時可能爆裂。然而,真正的危機則在於執政者自我感覺良好,對社會危機無感,自身無能固不待言,所重用的官員皆為同質性高,只懂逢迎拍馬、紙上談兵之流,因此只能取悅在上位者,卻無力解決經濟危機。
君不見眼前是台灣經濟起落的關鍵時刻,但新成立的國發會卻由在經建會主委任內毫無績效、預測一再失準的主事者升任其職,顯見馬總統用人並非選賢與能,而是偏好氣味相投的人。試問,若是連經建會主委都做不好,如何領導組織規模更大、任務更重的國發會?尤要者,台灣經濟困境在於總體經濟數據無法反映實際狀況;例如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逾五成,讓GDP數字失真。其次,空談理論卻罔顧現實,例如標舉自由市場之名,貼補國營企業虧損,帶動物價飛漲,陷民眾於痛苦深淵。
總之,探究今日台灣經濟病灶,必須揭開數字的魔障,理解其真正的內涵,並深入基層了解民眾切身的生活景況,才能找出治療民生疾苦的藥方。當前我們需要的是推動產業發展的實幹家,而非亂噴口水,只會耍弄數字、掉書袋的理論家。政府尤應切記,生存乃現代國民之基本人權,國家存在的目的在於照顧、保障民眾的基本生活需求;若是執政者施政無法讓多數民眾感到幸福,統治便失去合法性與正當性,再無存在的必要了。
其實,當舉世一片報佳音聲中,早有不討喜的烏鴉提出預警。最重要的兩位是以「末日博士」著稱的投資名家麥嘉華(Marc Faber)與紐約大學教授羅比尼 (Nouriel Roubini)。麥嘉華警告,隨著美股多頭市場即將邁入五週年,今年美股可能爆發類似一九八七年的大崩盤;而羅比尼更將二○一四年與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一九一四年相提並論。他說,當時沒有人料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當前或許會是中國與日本爆發戰爭?二○一四與一九一四的相似點更包含︰反對全球化的運動、「鍍了金的貧富不均時代」、地緣政治緊張升溫,以及極端風險被忽略。
由此看來,今年全球經濟不但潛藏自體性的風險,地緣政治的不穩定與貧富差距擴大、分配不均的社會議題,更可能變成爆發地域性衝突的引信,進而危及經濟的穩定與成長。風險之一,歐債危機雖已遠颺,但阿根廷風暴卻再起,顯示新興市場在QE漸次退場下,恐將成為主要受害者。風險之二則是,全球金融海嘯後,肇事者非但未受到應有的懲罰,更在「大到不能倒」的護身符下,接受國家傾盡資源的保護;益以房市股市大漲,致使富者愈富,中產階級逐漸消失,弱勢者幾無立錐之地,而年輕人失業率高、起薪低,顯見全球經濟復甦的好處並未澤及所有階級。於是,在獨裁封閉國家出現類似阿拉伯之春的革命暴動,造成政權輪替,而在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則產生占領華爾街運動,階級矛盾擴大,社會體系的穩定懸於一線之間,恐有一夕崩解之虞。
在這全球趨勢中,台灣的情勢顯得更令人憂心。同樣受到金融海嘯的襲擊,台灣不但經濟療癒過程並不順利,復甦力道疲弱,經濟表現更淪為全球末段班的一員;在社會正義的落實方面,資源分配不均,民眾所得倒退,政府更常假借社會福利之名,對勞動者行加稅之實,藉自由市場之名推動油電雙漲,導致民生困頓。經濟成長無力,執政者滿意度低,民怨高漲,導致台灣像一個燜燒的鍋爐,隨時可能爆裂。然而,真正的危機則在於執政者自我感覺良好,對社會危機無感,自身無能固不待言,所重用的官員皆為同質性高,只懂逢迎拍馬、紙上談兵之流,因此只能取悅在上位者,卻無力解決經濟危機。
君不見眼前是台灣經濟起落的關鍵時刻,但新成立的國發會卻由在經建會主委任內毫無績效、預測一再失準的主事者升任其職,顯見馬總統用人並非選賢與能,而是偏好氣味相投的人。試問,若是連經建會主委都做不好,如何領導組織規模更大、任務更重的國發會?尤要者,台灣經濟困境在於總體經濟數據無法反映實際狀況;例如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逾五成,讓GDP數字失真。其次,空談理論卻罔顧現實,例如標舉自由市場之名,貼補國營企業虧損,帶動物價飛漲,陷民眾於痛苦深淵。
總之,探究今日台灣經濟病灶,必須揭開數字的魔障,理解其真正的內涵,並深入基層了解民眾切身的生活景況,才能找出治療民生疾苦的藥方。當前我們需要的是推動產業發展的實幹家,而非亂噴口水,只會耍弄數字、掉書袋的理論家。政府尤應切記,生存乃現代國民之基本人權,國家存在的目的在於照顧、保障民眾的基本生活需求;若是執政者施政無法讓多數民眾感到幸福,統治便失去合法性與正當性,再無存在的必要了。
扭曲歷史,厚顏無恥
蘇聯共產黨把歷史課本當極權統治的工具,動用一批「走狗歷史學者」,編造一部蘇聯偽史、穢史,戈巴契夫當政時,決定廢除蘇聯的高中歷史考試,他說,測驗學生知道多少謊言是毫無意義!
現在,馬英九政府竟走前蘇共老路,為了「終極統一」政治私慾,假借課綱微調,無視史實與現實,不惜大幅扭曲、竄改台灣歷史,打壓台灣主體意識,迎合大中國史觀,奉中國「正朔」,以討好中國。
馬政府說什麼課綱「微調」,卻更動三分之一以上內容;說什麼「撥亂反正」,根本就是「去台入中」。這根本就是「政治陽謀」,透過偽史洗腦,向學生強灌「台灣自始為中國一部分」,把台灣框在「一中框架」中。
中國清朝史家龔自珍的警言,「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馬英九政府藉課綱修訂,「欲亡台灣,先去台灣歷史」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編造偽史課本,抹去台灣自己的歷史,為台灣被中國併吞做準備,形同向中國獻上降表!
再從歷史課綱「去台入中」,看政治上的「一中框架」及「憲法各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載「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神聖領土的一部分」,馬政府未強烈抗議一中框架,還扭曲歷史去迎合,這不是投降又是什麼?
至於「憲法各表」,中國的表述就如其憲法,台灣如以一九四七年在中國南京實施的中華民國憲法做為表述,豈不也落入一中框架陷阱?
扭曲歷史,實為投降,厚顏無恥!
(胡文輝)
現在,馬英九政府竟走前蘇共老路,為了「終極統一」政治私慾,假借課綱微調,無視史實與現實,不惜大幅扭曲、竄改台灣歷史,打壓台灣主體意識,迎合大中國史觀,奉中國「正朔」,以討好中國。
馬政府說什麼課綱「微調」,卻更動三分之一以上內容;說什麼「撥亂反正」,根本就是「去台入中」。這根本就是「政治陽謀」,透過偽史洗腦,向學生強灌「台灣自始為中國一部分」,把台灣框在「一中框架」中。
中國清朝史家龔自珍的警言,「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馬英九政府藉課綱修訂,「欲亡台灣,先去台灣歷史」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編造偽史課本,抹去台灣自己的歷史,為台灣被中國併吞做準備,形同向中國獻上降表!
再從歷史課綱「去台入中」,看政治上的「一中框架」及「憲法各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載「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神聖領土的一部分」,馬政府未強烈抗議一中框架,還扭曲歷史去迎合,這不是投降又是什麼?
至於「憲法各表」,中國的表述就如其憲法,台灣如以一九四七年在中國南京實施的中華民國憲法做為表述,豈不也落入一中框架陷阱?
扭曲歷史,實為投降,厚顏無恥!
(胡文輝)
「一定不會讓年長我二十歲的馮光遠自己一個人跳淡水河。」
「憲法一三三實踐聯盟」發起人馮光遠昨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表示,罷免國民黨立委吳育昇連署,離成案門檻三萬七千四百餘份仍差五千份,期限只剩五天,聯盟將持續收件到三十一日,呼籲支持罷免民眾將連署書送到聯盟臉書網站公布的收集站。馮並強調,若罷免成案將跳淡水河。
憲法一三三聯盟去年八月發起罷免「馬意立委」新北市第一選區(淡水、泰山、林口、石門、八里、三芝)吳育昇的BMW(罷免吳)行動。聯盟去年通過第一階段提議書門檻,但須於二月一日(年初二)前在第一選區(選舉人約二十九萬人)達成約三萬七千四百多人的連署門檻,並送中選會審核。若成案,罷免案投票人數須達選舉人總數二分之一以上,亦即超過十四.五萬人投票,且同意罷免票數超過有效票二分之一,罷免案才通過。
聯盟發起人、導演柯一正表示,馬英九總統這幾年搞到民不聊生,前幾天有人開砂石車衝撞總統府,雖不贊同這種行為,但聯盟要在精神上衝撞總統府,就是把馬的「後腿」吳育昇扯下來,讓馬團隊有所警惕,也許最後幾年執政表現會稍微改善。
馮光遠表示,目前所差的五千份連署書中,還包括一、兩個單位正在整理中的份數,若各方均能達成,罷免成案機率非常高。但馮也說,年關將近,人力逐漸吃緊。中研院法律所副研究員黃國昌昨一早也到捷運紅樹林站蒐集連署書,準備最後衝刺,「我們不打算過這個年!」
馮光遠前天於臉書網站預告,若罷免成案就要跳淡水河。馮昨天打趣說,漁人碼頭附近不錯,他已先行探勘過。黃國昌也在臉書響應馮光遠,表示「一定不會讓年長我二十歲的馮光遠自己一個人跳淡水河。」
憲法一三三聯盟去年八月發起罷免「馬意立委」新北市第一選區(淡水、泰山、林口、石門、八里、三芝)吳育昇的BMW(罷免吳)行動。聯盟去年通過第一階段提議書門檻,但須於二月一日(年初二)前在第一選區(選舉人約二十九萬人)達成約三萬七千四百多人的連署門檻,並送中選會審核。若成案,罷免案投票人數須達選舉人總數二分之一以上,亦即超過十四.五萬人投票,且同意罷免票數超過有效票二分之一,罷免案才通過。
聯盟發起人、導演柯一正表示,馬英九總統這幾年搞到民不聊生,前幾天有人開砂石車衝撞總統府,雖不贊同這種行為,但聯盟要在精神上衝撞總統府,就是把馬的「後腿」吳育昇扯下來,讓馬團隊有所警惕,也許最後幾年執政表現會稍微改善。
馮光遠表示,目前所差的五千份連署書中,還包括一、兩個單位正在整理中的份數,若各方均能達成,罷免成案機率非常高。但馮也說,年關將近,人力逐漸吃緊。中研院法律所副研究員黃國昌昨一早也到捷運紅樹林站蒐集連署書,準備最後衝刺,「我們不打算過這個年!」
馮光遠前天於臉書網站預告,若罷免成案就要跳淡水河。馮昨天打趣說,漁人碼頭附近不錯,他已先行探勘過。黃國昌也在臉書響應馮光遠,表示「一定不會讓年長我二十歲的馮光遠自己一個人跳淡水河。」
黨國幽靈仍在宰制台灣
陳翠蓮
趕在農曆新年之前,教育部遮遮掩掩、匆匆忙忙在1月27日開會通過高中歷史課綱修訂。教育部宣稱這是合法的課綱「微調」,但是,無論就程序言、就實質言,教育部的說法完全禁不起檢驗。
歷史教育牽涉集體記憶與集體認同,簡單的說,就在界定「我們是誰」,我們走過怎樣的過去?如何走到現在?將要走向怎樣的未來?對所有國家來說,歷史教育的重要性在此。
過去威權統治時代,政府當局隻手遮天掌握了歷史詮釋權,40歲以上的國人沒有讀過完整的台灣歷史,只被灌輸「台灣自古屬於中國」、「台灣是反共復國基地」的觀念。直到90年代,隨著台灣民主化的進展,自然而然出現以人民為主體、以台灣這塊共同生活的土地為場域的「我們的歷史」的需求與呼聲,終於在1997年《認識台灣》教科書,首次有了從史前到當代完整的台灣史書寫。
全排除台灣史學者
2008年國民黨政府重新執政之後,開始著手歷史教育的復辟。積極以大中國意識左右課綱方向的某位委員,毫不遮掩的表示是為了「撥亂反正」。歷史書寫,牽涉集體記憶與集體認同,理應符合大多數人對「我們是誰」的認知。在各種民意調查都已顯示「台灣人認同」高達7、8成的今天,教育部透過課綱調整,強行灌輸「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史觀,完全忽視台灣社會多數人的看法。
即使台灣的認同問題存有爭議,歷史書寫有待斟酌,也應透過學者專家、教育團體、第一線教師充分溝通、凝聚共識,這是民主國家中政府應有的基本態度與認識,但教育部的做法卻不圖於此。
首先,誰在主導歷史課綱調整?據教育部網站的資料,負責「社會、語言領域檢核工作小組」召集人是世新大學中文系兼任教授王曉波,專長是中國哲學,另有幾位成員是:高師大地理系教授吳連賞、專長地理;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朱雲鵬、專長經濟;佛光大學中文系教授謝大寧、專長中國哲學;師範大學東亞文化暨發展學系教授潘朝陽、研究儒家哲學。5位委員中有3位專長是中國哲學,沒有任何一位歷史學家,完全排除台灣史學者,根本是愚民、反智的教育。
課綱微調偷偷摸摸
此次課綱調整,宣稱歷史教科書要符合《憲法》,實在是欺人之說。中華民國《憲法》制訂於1947年,但台灣島上已有南島語族原住民活躍數千年,如何符合《憲法》?日本統治台灣50年,殖民有過、現代化有功,與《憲法》何干?若要依照《憲法》書寫教科書,豈不該回到30年前「中共叛亂」、「反共復國」的表述方式?馬英九總統的「一中各表」都難逃違憲呢!
更嚴重的是,教育部宣稱「課綱微調」是例行程序,但據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周婉窈指出,台灣史課綱共2013字,被修改734字,比率36.4%,超過三分之一的篇幅,這還能叫「微調」嗎?相對而言,中國史課綱3728字,只修改114字,比率3.0%。教育部以「微調」名義對台灣史課綱上下其手,意圖豈不明顯?
除了歷史課綱調整,國文、公民課綱,都在無聲無息中被調整。我們才發現,已然民主化的台灣,仍然存在著從未跟隨時代進步的黨國幽靈,偷偷摸摸地、隨時試探著回復舊秩序。作為民主國家的主人,我們還要繼續忍受它的欺凌與宰制嗎?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理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趕在農曆新年之前,教育部遮遮掩掩、匆匆忙忙在1月27日開會通過高中歷史課綱修訂。教育部宣稱這是合法的課綱「微調」,但是,無論就程序言、就實質言,教育部的說法完全禁不起檢驗。
歷史教育牽涉集體記憶與集體認同,簡單的說,就在界定「我們是誰」,我們走過怎樣的過去?如何走到現在?將要走向怎樣的未來?對所有國家來說,歷史教育的重要性在此。
過去威權統治時代,政府當局隻手遮天掌握了歷史詮釋權,40歲以上的國人沒有讀過完整的台灣歷史,只被灌輸「台灣自古屬於中國」、「台灣是反共復國基地」的觀念。直到90年代,隨著台灣民主化的進展,自然而然出現以人民為主體、以台灣這塊共同生活的土地為場域的「我們的歷史」的需求與呼聲,終於在1997年《認識台灣》教科書,首次有了從史前到當代完整的台灣史書寫。
全排除台灣史學者
2008年國民黨政府重新執政之後,開始著手歷史教育的復辟。積極以大中國意識左右課綱方向的某位委員,毫不遮掩的表示是為了「撥亂反正」。歷史書寫,牽涉集體記憶與集體認同,理應符合大多數人對「我們是誰」的認知。在各種民意調查都已顯示「台灣人認同」高達7、8成的今天,教育部透過課綱調整,強行灌輸「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史觀,完全忽視台灣社會多數人的看法。
即使台灣的認同問題存有爭議,歷史書寫有待斟酌,也應透過學者專家、教育團體、第一線教師充分溝通、凝聚共識,這是民主國家中政府應有的基本態度與認識,但教育部的做法卻不圖於此。
首先,誰在主導歷史課綱調整?據教育部網站的資料,負責「社會、語言領域檢核工作小組」召集人是世新大學中文系兼任教授王曉波,專長是中國哲學,另有幾位成員是:高師大地理系教授吳連賞、專長地理;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朱雲鵬、專長經濟;佛光大學中文系教授謝大寧、專長中國哲學;師範大學東亞文化暨發展學系教授潘朝陽、研究儒家哲學。5位委員中有3位專長是中國哲學,沒有任何一位歷史學家,完全排除台灣史學者,根本是愚民、反智的教育。
課綱微調偷偷摸摸
此次課綱調整,宣稱歷史教科書要符合《憲法》,實在是欺人之說。中華民國《憲法》制訂於1947年,但台灣島上已有南島語族原住民活躍數千年,如何符合《憲法》?日本統治台灣50年,殖民有過、現代化有功,與《憲法》何干?若要依照《憲法》書寫教科書,豈不該回到30年前「中共叛亂」、「反共復國」的表述方式?馬英九總統的「一中各表」都難逃違憲呢!
更嚴重的是,教育部宣稱「課綱微調」是例行程序,但據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周婉窈指出,台灣史課綱共2013字,被修改734字,比率36.4%,超過三分之一的篇幅,這還能叫「微調」嗎?相對而言,中國史課綱3728字,只修改114字,比率3.0%。教育部以「微調」名義對台灣史課綱上下其手,意圖豈不明顯?
除了歷史課綱調整,國文、公民課綱,都在無聲無息中被調整。我們才發現,已然民主化的台灣,仍然存在著從未跟隨時代進步的黨國幽靈,偷偷摸摸地、隨時試探著回復舊秩序。作為民主國家的主人,我們還要繼續忍受它的欺凌與宰制嗎?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理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台灣史哪個階段不殖民
李筱峰
教育部長蔣偉寧用「去日本化」一詞來形容這次歷史課綱的「微調」(應叫巨變),令人驚訝!這不就是給現行的課本扣上「日本化」的帽子嗎?翻閱現行課本,我們發現有介紹台灣抗日運動,有抗日領袖蔣渭水等人事蹟,卻仍被教育部長扣上「日本化」帽子!難道對於日本在台的統治都不能有一點正視,否則就是「日本化」嗎?
不應以血緣當標準
老實說,連蔣介石在準備接管台灣之前都仍肯定「日本治台多年,成績甚佳」。這次課綱「微調」,將「日本統治時期」改為「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增加殖民一詞,深怕學生不知道日本統治台灣是殖民統治似的。
改為「日本殖民統治」有沒有錯?沒有錯!日本確實在台殖民統治。問題是,台灣歷經荷蘭、西班牙、鄭氏、滿清、日本,到中華民國,哪個階段不是殖民統治?若日本統治要冠上「殖民」,為何其他殖民統治不用冠上?
過去我們看台灣歷史,對於荷蘭、西班牙、日本的統治,理所當然視其為殖民統治,毫無疑義,但是對於來自中國的政權(鄭氏政權、滿清、中國國民黨政權)的統治,往往不以殖民統治看待,之所以如此,乃是因為移入者多來自中國,以其血緣與今天台灣大多數住民血緣相近,作為否定殖民地的標準。如果以移民的血緣與母國人血緣相同就不算殖民,那麼當年來自大英帝國的盎格魯薩克遜族的移民進入北美洲,北美洲就不該說是英國的殖民地了?然則,美國獨立之前,北美十三州都是如假包換的大英帝國的殖民地(Colony),這是屬於同族殖民。
近代世界史的知識告訴我們,殖民地性質大致分為「拓殖型殖民地」、「資源掠奪型殖民地」和「商業殖民地」三種。1683年清帝國以武力取得台灣,1684年正式納台灣為其領土。之後,儘管滿清政府不鼓勵其人民移民台灣,但移民入台者絡繹不絕,使原本南島民族的台灣成為一個移墾社會。
蔣政權總督制復活
除了「政教不及」的原住民區之外,入台之移民及原始居民,皆受大清律令的統轄。因此,殖民地的條件完全具備,屬於「拓殖型殖民地」。
至於戰後初期的台灣,實行集軍政大權於一體的「行政長官公署」制,與日本時代的總督府性質並無二致。連震東當時就曾提出警告:這種制度將使台灣同胞產生「總督制復活」的錯覺。果然,許多台灣人以「新總督府」來戲稱它。上海《僑聲報》也指出:「所有表現都使一般台灣人感到這不過是另一種殖民地制度的代替。」
學者陳翠蓮更明白指出,「戰後中國政府對台灣人民所進行的再殖民統治,才是迫使台灣人從歡迎到反抗,從迎接祖國到認同轉變的主因。」
至於鄭氏政權和1949之後的蔣政權是不是殖民統治?借用美國學者Ronald Weitzer所謂「Settler State」(張茂桂教授譯為「遷佔者國家」)的理論,是指「由支配原始居民的新移入者所建立的國家」。1949年底蔣政權撤退來台所建的國家型態,被Ronald Weitzer列在「遷佔者國家」之列。準此,1664年鄭經來台的統治也完全符合「遷佔者國家」的定義。遷佔者國家和傳統殖民之不同,在於遷佔者已經自母國分離,但同樣具有殖民統治的性質。
所以,不僅日本殖民統治,台灣史幾乎是一部殖民統治史,我們應讓學子理性了解歷史,這才是教育。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
教育部長蔣偉寧用「去日本化」一詞來形容這次歷史課綱的「微調」(應叫巨變),令人驚訝!這不就是給現行的課本扣上「日本化」的帽子嗎?翻閱現行課本,我們發現有介紹台灣抗日運動,有抗日領袖蔣渭水等人事蹟,卻仍被教育部長扣上「日本化」帽子!難道對於日本在台的統治都不能有一點正視,否則就是「日本化」嗎?
不應以血緣當標準
老實說,連蔣介石在準備接管台灣之前都仍肯定「日本治台多年,成績甚佳」。這次課綱「微調」,將「日本統治時期」改為「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增加殖民一詞,深怕學生不知道日本統治台灣是殖民統治似的。
改為「日本殖民統治」有沒有錯?沒有錯!日本確實在台殖民統治。問題是,台灣歷經荷蘭、西班牙、鄭氏、滿清、日本,到中華民國,哪個階段不是殖民統治?若日本統治要冠上「殖民」,為何其他殖民統治不用冠上?
過去我們看台灣歷史,對於荷蘭、西班牙、日本的統治,理所當然視其為殖民統治,毫無疑義,但是對於來自中國的政權(鄭氏政權、滿清、中國國民黨政權)的統治,往往不以殖民統治看待,之所以如此,乃是因為移入者多來自中國,以其血緣與今天台灣大多數住民血緣相近,作為否定殖民地的標準。如果以移民的血緣與母國人血緣相同就不算殖民,那麼當年來自大英帝國的盎格魯薩克遜族的移民進入北美洲,北美洲就不該說是英國的殖民地了?然則,美國獨立之前,北美十三州都是如假包換的大英帝國的殖民地(Colony),這是屬於同族殖民。
近代世界史的知識告訴我們,殖民地性質大致分為「拓殖型殖民地」、「資源掠奪型殖民地」和「商業殖民地」三種。1683年清帝國以武力取得台灣,1684年正式納台灣為其領土。之後,儘管滿清政府不鼓勵其人民移民台灣,但移民入台者絡繹不絕,使原本南島民族的台灣成為一個移墾社會。
蔣政權總督制復活
除了「政教不及」的原住民區之外,入台之移民及原始居民,皆受大清律令的統轄。因此,殖民地的條件完全具備,屬於「拓殖型殖民地」。
至於戰後初期的台灣,實行集軍政大權於一體的「行政長官公署」制,與日本時代的總督府性質並無二致。連震東當時就曾提出警告:這種制度將使台灣同胞產生「總督制復活」的錯覺。果然,許多台灣人以「新總督府」來戲稱它。上海《僑聲報》也指出:「所有表現都使一般台灣人感到這不過是另一種殖民地制度的代替。」
學者陳翠蓮更明白指出,「戰後中國政府對台灣人民所進行的再殖民統治,才是迫使台灣人從歡迎到反抗,從迎接祖國到認同轉變的主因。」
至於鄭氏政權和1949之後的蔣政權是不是殖民統治?借用美國學者Ronald Weitzer所謂「Settler State」(張茂桂教授譯為「遷佔者國家」)的理論,是指「由支配原始居民的新移入者所建立的國家」。1949年底蔣政權撤退來台所建的國家型態,被Ronald Weitzer列在「遷佔者國家」之列。準此,1664年鄭經來台的統治也完全符合「遷佔者國家」的定義。遷佔者國家和傳統殖民之不同,在於遷佔者已經自母國分離,但同樣具有殖民統治的性質。
所以,不僅日本殖民統治,台灣史幾乎是一部殖民統治史,我們應讓學子理性了解歷史,這才是教育。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
獲勝不是領先他人,而是超越自我。 Winning isnt getting ahead of others. It getting ahead of yourself.
獲勝不是領先他人,而是超越自我。 Winning isngetting ahead of others. It getting ahead of yourself.
美式足球傳奇四分衛 羅傑史托巴克Roger Staubach
美式足球傳奇四分衛 羅傑史托巴克Roger Staubach
1/28/2014
任憑風浪驟起閒看花開花落
世事繁雜,良莠不齊,許多事情惹人不得清淨。或許生氣,或許激動;或許憤怒,或許衝動,甚至難以控制某種情緒,爆發出驚人的舉動……。
看到一些欺人的現象,聽到一些侮辱的語言,人們情不自禁地會產生某些相應的反映。於是,就有可能帶來一些不良後果,不是因此自己“生病”,就是影響個人身心健康。所以,就有“眼不見,心不煩;耳根淨,人安寧”之說。
在如常生活中,由於種種原因,我們每個人都得與他人交往,性格不同,脾氣差異,因而會發生某些矛盾和糾紛。妥善處理,就會諒解;各持己見,可能僵持。對此,就得多想想“與人方便,與己方便”,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寬容、忍讓,心胸寬闊的人還可以吃一點虧,放眼於未來。也可能暫時有點損失,但將來一定會有豐厚的回報。
偌大的世界裡,各種人都有,誰人背後不被議,誰人背後不議人。不管是議論別人,或是遭受別人議論,其實都沒有多大意思。被人議論,那是由於嘴長在別人身上,任其說去;而議論別人,也是自然,人之本能,不過還是應該盡量控制,不要在大範圍內造成影響。一句話,聽到別人議論自己不好的話語不要理睬,沉默就是最好的回答;同時,盡量不要議論別人的是是非非,切記“閒坐莫議他人非”、“是非只因多開口” 。
另外,人生最大的“敵人”乃是自己的嫉妒心態。一個人如果被嫉妒心態操縱,就會做出一些極其醜陋或者卑鄙的事情。妒火燃燒,會蔓延到人間的各個角落。隨之,那些派生的誣陷、造謠、侮蔑、誹謗、欺辱等惡劣行徑就會一一出場,鬧得雞飛狗跳,攪得人仰馬翻,可謂亂象叢生,世事不得安寧。
大小一個道理,有的單位其所以長期不得穩定,有的國家其所以經常折騰,其中可能就有放大了的這種心態作祟(當然更多的是爭權奪利鬥爭)。畢竟人是最小的社會成員,而由人所組成的“集體”,難免就帶有人的某些“弊病”。
心莫煩,說起來簡單容易,但真正做到並不容易。存在決定意識,對於那些煩人的現象及事情,要說“看不見”那是不現實的,應該說是要用一種超脫的心態冷淡它、蔑視它,才是“看不見”的真實意思。也就是說,眼睛是看見了,但不要放在心上,不必為其苦思冥想,不必為其牽腸掛肚,更不必為其憔悴傷身。
以平常之心對待煩人之事,以寬容之心對待撓人之情,遇事不急不燥,遇險不驚不慌,遇難不屈不饒,“任憑風浪驟起,閒看花開花落”,愉快地、安靜地工作、生活……,這才是修行人需要的平和淡泊心態。
看到一些欺人的現象,聽到一些侮辱的語言,人們情不自禁地會產生某些相應的反映。於是,就有可能帶來一些不良後果,不是因此自己“生病”,就是影響個人身心健康。所以,就有“眼不見,心不煩;耳根淨,人安寧”之說。
在如常生活中,由於種種原因,我們每個人都得與他人交往,性格不同,脾氣差異,因而會發生某些矛盾和糾紛。妥善處理,就會諒解;各持己見,可能僵持。對此,就得多想想“與人方便,與己方便”,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寬容、忍讓,心胸寬闊的人還可以吃一點虧,放眼於未來。也可能暫時有點損失,但將來一定會有豐厚的回報。
偌大的世界裡,各種人都有,誰人背後不被議,誰人背後不議人。不管是議論別人,或是遭受別人議論,其實都沒有多大意思。被人議論,那是由於嘴長在別人身上,任其說去;而議論別人,也是自然,人之本能,不過還是應該盡量控制,不要在大範圍內造成影響。一句話,聽到別人議論自己不好的話語不要理睬,沉默就是最好的回答;同時,盡量不要議論別人的是是非非,切記“閒坐莫議他人非”、“是非只因多開口” 。
另外,人生最大的“敵人”乃是自己的嫉妒心態。一個人如果被嫉妒心態操縱,就會做出一些極其醜陋或者卑鄙的事情。妒火燃燒,會蔓延到人間的各個角落。隨之,那些派生的誣陷、造謠、侮蔑、誹謗、欺辱等惡劣行徑就會一一出場,鬧得雞飛狗跳,攪得人仰馬翻,可謂亂象叢生,世事不得安寧。
大小一個道理,有的單位其所以長期不得穩定,有的國家其所以經常折騰,其中可能就有放大了的這種心態作祟(當然更多的是爭權奪利鬥爭)。畢竟人是最小的社會成員,而由人所組成的“集體”,難免就帶有人的某些“弊病”。
心莫煩,說起來簡單容易,但真正做到並不容易。存在決定意識,對於那些煩人的現象及事情,要說“看不見”那是不現實的,應該說是要用一種超脫的心態冷淡它、蔑視它,才是“看不見”的真實意思。也就是說,眼睛是看見了,但不要放在心上,不必為其苦思冥想,不必為其牽腸掛肚,更不必為其憔悴傷身。
以平常之心對待煩人之事,以寬容之心對待撓人之情,遇事不急不燥,遇險不驚不慌,遇難不屈不饒,“任憑風浪驟起,閒看花開花落”,愉快地、安靜地工作、生活……,這才是修行人需要的平和淡泊心態。
一行禪師:真正的笑容源於一顆了悟的心
如果孩子微笑,如果大人微笑,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如果每天我們都能夠面帶笑容,能夠平和與快樂地生活,不僅僅我們自己,每個人都將從中受益;如果我們懂得生活,還有什麼方式能比笑著開始一天的生活更好呢?我們的笑容,肯定了我們要平和、快樂地去生活的覺知與堅定。真正的笑容,源於一顆了悟的心。
每天當你醒來,該如何記得去微笑?或許可以掛個提醒的物件,諸如一彎閒枝,一片樹葉,又或者是幾個鼓舞人心的詞語,可掛在窗頭,或可貼在與床相對的天花板上。這樣一覺醒來便能看見,而一旦這樣的修習熟練之後,或許微笑就已在你的心中:當鳥兒開始歡唱,當旭日的一縷陽光穿過你的窗戶,自然而然地你就會微笑了。微笑,讓我們帶著溫柔,帶著理解走進新的一天。
當我看到某人微笑,我便立刻知道他或她正沉浸在覺知當中。在很多藝術家的創作過程當中,他們賦予無數的雕像與繪畫以淺淺的微笑於那唇際,我相信這樣的微笑也一定早已淺放在創作者的臉龐之上。你能想像一個憤怒的畫家畫出那樣的一種笑容嗎?蒙娜麗莎的微笑是淡淡的,如蜻蜓點水一般,然而就是這樣的一種笑容也足以放鬆我們臉部的肌肉,驅走所有的憂慮與疲乏。當微笑的一點嫩芽吐放於我們的唇際,我們的覺知被滋養了,我們的焦躁也奇蹟般地煙消雲散,它將我們自以為已經丟失的平和重又帶回到我們身邊。
我們的微笑帶給我們以及我們身邊的人快樂。我們可以花很多錢為每一個家里人買禮物。然而,一切買來的快樂都不及我們的覺知、我們的微笑所能夠給予的,而這樣的一份禮物不需要花一分錢。在加利福尼亞一次靜修結束的時候,一位朋友寫下了這首詩:
我丟失了我的微笑,
但不要為我擔憂,
蒲公英拾走了我的微笑。
如果你丟失了你的微笑,而仍然明了蒲公英正為你珍藏著的話,情況就沒有那麼糟糕。因為你仍然有足夠的正念讓自己明白,微笑還在那兒,並沒有真的丟失。為了重獲微笑,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做兩三次有意識的呼吸,如此微笑就會回來。蒲公英是我們的一位朋友,它一直在那兒,忠貞不移地為你珍藏著微笑。
實際上,周圍的一切都為你珍藏著微笑。你不必感到孤獨,只要打開心靈的窗戶,你就能看到在你的內心,在你的周圍,所有可以依賴的都在那兒,就像我的這位朋友所感悟到的那樣,只要覺知地呼吸,微笑就會回來。
每天當你醒來,該如何記得去微笑?或許可以掛個提醒的物件,諸如一彎閒枝,一片樹葉,又或者是幾個鼓舞人心的詞語,可掛在窗頭,或可貼在與床相對的天花板上。這樣一覺醒來便能看見,而一旦這樣的修習熟練之後,或許微笑就已在你的心中:當鳥兒開始歡唱,當旭日的一縷陽光穿過你的窗戶,自然而然地你就會微笑了。微笑,讓我們帶著溫柔,帶著理解走進新的一天。
當我看到某人微笑,我便立刻知道他或她正沉浸在覺知當中。在很多藝術家的創作過程當中,他們賦予無數的雕像與繪畫以淺淺的微笑於那唇際,我相信這樣的微笑也一定早已淺放在創作者的臉龐之上。你能想像一個憤怒的畫家畫出那樣的一種笑容嗎?蒙娜麗莎的微笑是淡淡的,如蜻蜓點水一般,然而就是這樣的一種笑容也足以放鬆我們臉部的肌肉,驅走所有的憂慮與疲乏。當微笑的一點嫩芽吐放於我們的唇際,我們的覺知被滋養了,我們的焦躁也奇蹟般地煙消雲散,它將我們自以為已經丟失的平和重又帶回到我們身邊。
我們的微笑帶給我們以及我們身邊的人快樂。我們可以花很多錢為每一個家里人買禮物。然而,一切買來的快樂都不及我們的覺知、我們的微笑所能夠給予的,而這樣的一份禮物不需要花一分錢。在加利福尼亞一次靜修結束的時候,一位朋友寫下了這首詩:
我丟失了我的微笑,
但不要為我擔憂,
蒲公英拾走了我的微笑。
如果你丟失了你的微笑,而仍然明了蒲公英正為你珍藏著的話,情況就沒有那麼糟糕。因為你仍然有足夠的正念讓自己明白,微笑還在那兒,並沒有真的丟失。為了重獲微笑,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做兩三次有意識的呼吸,如此微笑就會回來。蒲公英是我們的一位朋友,它一直在那兒,忠貞不移地為你珍藏著微笑。
實際上,周圍的一切都為你珍藏著微笑。你不必感到孤獨,只要打開心靈的窗戶,你就能看到在你的內心,在你的周圍,所有可以依賴的都在那兒,就像我的這位朋友所感悟到的那樣,只要覺知地呼吸,微笑就會回來。
心靈有家生命才有路
生命的魅力在於“靜”。外表的寧靜給人以美,內心的寧靜給人以慧。外表寧靜,因安穩而給人靜穆之美,因無爭給人以祥和之美。內心寧靜,因淡泊而不受誘惑,因凝神而思遠,因鎮定而從容,因而智慧常在。靜,不是單純的平靜,而是人生沉澱在靈魂深處的智慧,是人生最美的狀態。
心靈有家,生命才有路。我們要學會和外界獨處,和生命獨處,和自己獨處。學會獨處的人,心胸才能夠豁達;學會獨處的人,心智才能夠成熟;學會獨處的人,才能領悟到生活的深邃。獨處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獨處讓我們內心充實起來。我們的內心就是在無數個獨處中漸漸堅強起來。獨處,讓內心更強大。
一念苦,一念樂,一念得,一念失,我們的心在苦樂得失間無數次的來與去,會有疲倦的時候,我們要時常護理好自己的內心,心平靜了,才能聽見自己的聲音。心清淨了,才能看見萬物的清澈,心放下了,才不被他物所負累,心明了了,才不因外境而迷離。如果,人生是一個劇場,這個導演不在別處,只在心裡。
為人處事靠自己,背後評說由他人。有時我們太在意耳邊的聲音,決策優柔寡斷,行動畏首畏尾,最終累了心靈,困了精神。就算你做得再好,也會有人指指點點;即便你一塌糊塗,亦能聽到讚歌。能夠拯救你的,只能是你自己,不必糾結於外界的評判,不必掉進他人的眼神,不必為了討好這個世界而扭曲了自己。
人生的最大遺憾莫過於錯誤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東西,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東西,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有那個期望達到的目標,或許有這麼一天我能夠成為一名教師,或許有那麼一天我能實現自己的理想,達到自己的目標!生活還在繼續,不要忘記微笑地對待每一天,不要忘記珍惜餘下的每一天!
每個人的人生道路在茫茫人海中不過就是隕落的慧星劃過的一道光線,彼此碰撞,彼此磨礪,彼此包容,彼此閱讀,彼此借鑒。人生短暫,不要把所有的關係都考慮得那麼複雜,不如彼此都寬鬆一些時間,讓渡一些空間,包容一些對錯,善意理解別人的不同意見,因為簡單的人生才能感知生命的意義和內涵。
“這世界是一半一半的。天一半,地一半;男一半,女一半;善一半,惡一半;清淨一半,濁穢一半。很可惜,你擁有的是不全的世界。”“為什麼?”“你要求完美,不能接受殘缺的一半,所以你擁有的是不全的世界,毫無圓滿可言”學會包容,就會擁有一個完整的世界。
心靈有家,生命才有路。我們要學會和外界獨處,和生命獨處,和自己獨處。學會獨處的人,心胸才能夠豁達;學會獨處的人,心智才能夠成熟;學會獨處的人,才能領悟到生活的深邃。獨處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獨處讓我們內心充實起來。我們的內心就是在無數個獨處中漸漸堅強起來。獨處,讓內心更強大。
一念苦,一念樂,一念得,一念失,我們的心在苦樂得失間無數次的來與去,會有疲倦的時候,我們要時常護理好自己的內心,心平靜了,才能聽見自己的聲音。心清淨了,才能看見萬物的清澈,心放下了,才不被他物所負累,心明了了,才不因外境而迷離。如果,人生是一個劇場,這個導演不在別處,只在心裡。
為人處事靠自己,背後評說由他人。有時我們太在意耳邊的聲音,決策優柔寡斷,行動畏首畏尾,最終累了心靈,困了精神。就算你做得再好,也會有人指指點點;即便你一塌糊塗,亦能聽到讚歌。能夠拯救你的,只能是你自己,不必糾結於外界的評判,不必掉進他人的眼神,不必為了討好這個世界而扭曲了自己。
人生的最大遺憾莫過於錯誤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東西,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東西,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有那個期望達到的目標,或許有這麼一天我能夠成為一名教師,或許有那麼一天我能實現自己的理想,達到自己的目標!生活還在繼續,不要忘記微笑地對待每一天,不要忘記珍惜餘下的每一天!
每個人的人生道路在茫茫人海中不過就是隕落的慧星劃過的一道光線,彼此碰撞,彼此磨礪,彼此包容,彼此閱讀,彼此借鑒。人生短暫,不要把所有的關係都考慮得那麼複雜,不如彼此都寬鬆一些時間,讓渡一些空間,包容一些對錯,善意理解別人的不同意見,因為簡單的人生才能感知生命的意義和內涵。
“這世界是一半一半的。天一半,地一半;男一半,女一半;善一半,惡一半;清淨一半,濁穢一半。很可惜,你擁有的是不全的世界。”“為什麼?”“你要求完美,不能接受殘缺的一半,所以你擁有的是不全的世界,毫無圓滿可言”學會包容,就會擁有一個完整的世界。
找回心靈安住的地方
天色漸漸地暗下來,夜幕降臨山際,臨近夜晚,大家各自回到寮房,準備休息了。炎熱的夏日里,客堂時不時要帶領大家安排一些出坡(勞動)的事情。呆在寺裡,請大家勞動干活的工作也少不了。一整天下來,大家都是十分辛苦,我的精神也不輕鬆。關起房門,心情的燥動不安,久久難以平伏,煩惱的心,面對世事,怎麼辦呢?滿腦子中東想西想,不得安寧。精神恍惚,身體疲憊,心事重重。神智昏昏沉沉,打不起精神來。時間就在這種狀態中“滴滴答答”地溜走了。
住在山中的廟裡,夜裡是格外的安靜,窗外廊下的枯井澗水聲,此刻聽起來十分的有份量。還有蛙鳴之聲,此時的人坐在房子裡,稍微感覺到有一些熱之外,寂靜的深夜裡,大地人天一片靜悄悄,毫無聲息。既沒有了風,也聽不到下雨的聲音。獨自一人坐在床前,一時想起吟唱“阿彌陀佛”的聖號,一張嘴出來的聲音,嚇了自己一大跳,沒料到腦子裡,心情上,在剎那之間,安靜平和了許多,精神頓時振作起來,凜然正氣頓時回歸於眉宇表情之間。人的精神作用,有時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大。
難怪佛教說:“人的心力是萬能的”。故《維摩詰經》上雲:“隨其心淨則國土淨。”一種心動的力量,真有如此之大。經云:“觀身不淨,觀心無常,觀法無我,觀受是苦”。四念處的道理經常與人說道,沒有想到這個時候真的能管住自己的心。返觀自身,反省自性,充斥妄念的散心,頓時收回來了。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是大勢至菩薩在《圓通章》上所談。對照一下,不正是如此嗎?收攝身心,不就能放得下嗎?人嘛,想法太多,心思紛然,心態一下子容易迷失。一個人只有獨自面對,關閉思想的心門,轉化思想的開關,原來本地的一道風景,不照樣十分的亮麗精彩嗎?人心的慾望因此得以填滿,心性在世間變幻的大環境中,讓人一時摸不著頭腦,分不清東南西北的去路。出家修道如此,何況涉足世間之上的人呢!
看來找回自己,找回一個真實的自我並不難,難的是人們往往不曉得回頭,迴轉身來瞧一瞧,看一看,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如此說來,轉身回頭有時並不是一種消極的心態,偶爾轉身瞧一瞧,也許可以找到不一樣的可能曾經丟失的一些記憶!身外的一切,固然都好,可能丟掉了內心自在的靈魂,也許你所失去的心痛,比你所得到的更值得你加倍去珍惜吧!
學會留得自心的一片空間,試著用心來觸摸這些東西,找一個安心的地方,空出來把心安住下來,只有把心住進來了,你的世界才會更加精彩,你的心從此不再憂傷!讓心兒不再去流浪、迷失、徬徨,找回心靈安住的地方。
住在山中的廟裡,夜裡是格外的安靜,窗外廊下的枯井澗水聲,此刻聽起來十分的有份量。還有蛙鳴之聲,此時的人坐在房子裡,稍微感覺到有一些熱之外,寂靜的深夜裡,大地人天一片靜悄悄,毫無聲息。既沒有了風,也聽不到下雨的聲音。獨自一人坐在床前,一時想起吟唱“阿彌陀佛”的聖號,一張嘴出來的聲音,嚇了自己一大跳,沒料到腦子裡,心情上,在剎那之間,安靜平和了許多,精神頓時振作起來,凜然正氣頓時回歸於眉宇表情之間。人的精神作用,有時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大。
難怪佛教說:“人的心力是萬能的”。故《維摩詰經》上雲:“隨其心淨則國土淨。”一種心動的力量,真有如此之大。經云:“觀身不淨,觀心無常,觀法無我,觀受是苦”。四念處的道理經常與人說道,沒有想到這個時候真的能管住自己的心。返觀自身,反省自性,充斥妄念的散心,頓時收回來了。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是大勢至菩薩在《圓通章》上所談。對照一下,不正是如此嗎?收攝身心,不就能放得下嗎?人嘛,想法太多,心思紛然,心態一下子容易迷失。一個人只有獨自面對,關閉思想的心門,轉化思想的開關,原來本地的一道風景,不照樣十分的亮麗精彩嗎?人心的慾望因此得以填滿,心性在世間變幻的大環境中,讓人一時摸不著頭腦,分不清東南西北的去路。出家修道如此,何況涉足世間之上的人呢!
看來找回自己,找回一個真實的自我並不難,難的是人們往往不曉得回頭,迴轉身來瞧一瞧,看一看,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如此說來,轉身回頭有時並不是一種消極的心態,偶爾轉身瞧一瞧,也許可以找到不一樣的可能曾經丟失的一些記憶!身外的一切,固然都好,可能丟掉了內心自在的靈魂,也許你所失去的心痛,比你所得到的更值得你加倍去珍惜吧!
學會留得自心的一片空間,試著用心來觸摸這些東西,找一個安心的地方,空出來把心安住下來,只有把心住進來了,你的世界才會更加精彩,你的心從此不再憂傷!讓心兒不再去流浪、迷失、徬徨,找回心靈安住的地方。
一日禅:浮生若茶 经受生命的沉浮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生命的光彩只有經歷過滄桑才能彰顯出來。浮生若茶,那些不經風雨的人,平平靜靜生活,就像溫水沏的淡茶安穩地懸浮著,永遠都無法讓人領略到他的真味,而那些飽經滄桑、在風風雨雨的歲月中沉沉浮浮的人,就像被沸水沏了一次又一次的釅茶,終將溢出他們生命的脈脈清香。
一日禪:心若安可步步生蓮
心清一切明,心濁一切暗;心痴一切迷,心悟一切禪。心是人生戲的導演,念是人生境的底片。一切的根源皆在內心,痴與執、怨與恨,只會讓心翻滾、讓人不安。只有放下它們,才能輕鬆自然。智慧愚癡心之隔,天堂地獄一念間。煩惱放下成菩提,心情轉念即晴天。心若安,可步步生蓮。
一個人如果聰明,他遲早會發現,人生是好日子與壞日子、勝利與失敗、施與受的參半。Sooner or later, a man, if he is wise, discovers that life is a mixture of good days and bad, victory and defeat, give and take.”
Sooner or later, a man, if he is wise, discovers that life is a mixture of good days and bad, victory and defeat, give and take.
– Wilfred A. Peterson, Author
一個人如果聰明,他遲早會發現,人生是好日子與壞日子、勝利與失敗、施與受的參半。
–彼德森 (1900-1995) 美國作家
– Wilfred A. Peterson, Author
一個人如果聰明,他遲早會發現,人生是好日子與壞日子、勝利與失敗、施與受的參半。
–彼德森 (1900-1995) 美國作家
「我們需要創意來掙脫臨時的框架,而框架是在經過一連串特定經驗後所形成。」“We need creativity in order to break free from the temporary structures that have been set up by a particular sequence of experience.”
“We need creativity in order to break free from the temporary structures that have been set up by a particular sequence of experience.”
– Edward de Bono, Author
「我們需要創意來掙脫臨時的框架,而框架是在經過一連串特定經驗後所形成。」– 愛德華‧德‧波諾 (作家)
structure (n.) 結構,架構。particular (adj.) 特定的。例:Most scholars choose one particular subject for research. (多數學者選擇一個特定的研究科目。) sequence (n.) 順序,次序。例:the sequence of events leading up to the revolt (導致那場叛亂的一連串事件)。
愛德華‧德‧波諾 (1933- ) 為天才型學者,他是牛津大學心理學及生理學碩士、劍橋大學醫學博士、蘇格蘭鄧迪大學法學博士、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設計學博士。他創立了 lateral thinking (平向思考) 一詞,著有暢銷書 Six Thinking Hats (六頂思考帽子)。
– Edward de Bono, Author
「我們需要創意來掙脫臨時的框架,而框架是在經過一連串特定經驗後所形成。」– 愛德華‧德‧波諾 (作家)
structure (n.) 結構,架構。particular (adj.) 特定的。例:Most scholars choose one particular subject for research. (多數學者選擇一個特定的研究科目。) sequence (n.) 順序,次序。例:the sequence of events leading up to the revolt (導致那場叛亂的一連串事件)。
愛德華‧德‧波諾 (1933- ) 為天才型學者,他是牛津大學心理學及生理學碩士、劍橋大學醫學博士、蘇格蘭鄧迪大學法學博士、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設計學博士。他創立了 lateral thinking (平向思考) 一詞,著有暢銷書 Six Thinking Hats (六頂思考帽子)。
「人生的快樂取決於你思維的品質。因此,依此看管你的想法,注意勿持有違背美德與常理的觀點。」“The happiness of your life depends upon the quality of your thoughts: therefore, guard accordingly, and take care that you entertain no notion unsuitable to virtue and reasonable nature.”
“The happiness of your life depends upon the quality of your thoughts: therefore, guard accordingly, and take care that you entertain no notion unsuitable to virtue and reasonable nature.”
– Marcus Aurelius, Roman Emperor
「人生的快樂取決於你思維的品質。因此,依此看管你的想法,注意勿持有違背美德與常理的觀點。」– 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 (羅馬帝王)
guard (v.) 看守。accordingly (adv.) 相應地。例:Anna still considers her son a child and treats him accordingly. (安娜仍視她兒子為小孩,因此以對小孩的方式對待他。) entertain (v.) 考慮一種想法。例:I could never entertain the idea of leaving my family. (我無法想像離開我的家人。) virtue (n.) 德、善。reasonable (adj.) 講道理的,合情理的。
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 (121-180) 為羅馬帝國「五賢帝」時期的最後一位君主,任內成功討伐日耳曼民族。他也是位哲學家,其著作 Meditations (沉思錄) 闡述他的哲學理念並表現出羅馬文明最優異之處。
– Marcus Aurelius, Roman Emperor
「人生的快樂取決於你思維的品質。因此,依此看管你的想法,注意勿持有違背美德與常理的觀點。」– 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 (羅馬帝王)
guard (v.) 看守。accordingly (adv.) 相應地。例:Anna still considers her son a child and treats him accordingly. (安娜仍視她兒子為小孩,因此以對小孩的方式對待他。) entertain (v.) 考慮一種想法。例:I could never entertain the idea of leaving my family. (我無法想像離開我的家人。) virtue (n.) 德、善。reasonable (adj.) 講道理的,合情理的。
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 (121-180) 為羅馬帝國「五賢帝」時期的最後一位君主,任內成功討伐日耳曼民族。他也是位哲學家,其著作 Meditations (沉思錄) 闡述他的哲學理念並表現出羅馬文明最優異之處。
「少了苦悶、探索自我帶來的失望,只要一個人的心還存在,他就無法走得太遠。快樂的人有足夠的勇氣,強迫自己踏上下一階段的旅程。」“No man, with a man’s heart in him gets far on his way without some bitter, soul-searching disappointment. Happy is he who is brave enough to push on to another stage of the journey.”
“No man, with a man’s heart in him gets far on his way without some bitter, soul-searching disappointment. Happy is he who is brave enough to push on to another stage of the journey.”
– John Mason Brown, Drama Critic
「少了苦悶、探索自我帶來的失望,只要一個人的心還存在,他就無法走得太遠。快樂的人有足夠的勇氣,強迫自己踏上下一階段的旅程。」– 約翰‧梅遜‧布朗 (評論大師)
約翰‧梅遜‧布朗 (1900-1969) 是美國文學評論大師,曾在報社工作,擔任專欄作家。他曾是普立茲劇作獎的評審,並入選「美國戲劇名人堂」。他著有 To All Hands (給所有的水手),紀錄他在二次世界大戰服役海軍的生活。
– John Mason Brown, Drama Critic
「少了苦悶、探索自我帶來的失望,只要一個人的心還存在,他就無法走得太遠。快樂的人有足夠的勇氣,強迫自己踏上下一階段的旅程。」– 約翰‧梅遜‧布朗 (評論大師)
約翰‧梅遜‧布朗 (1900-1969) 是美國文學評論大師,曾在報社工作,擔任專欄作家。他曾是普立茲劇作獎的評審,並入選「美國戲劇名人堂」。他著有 To All Hands (給所有的水手),紀錄他在二次世界大戰服役海軍的生活。
「我們必需透過閱讀、聆聽、討論、觀察及思考來學習,我們絕不能忽視那些學習方法中的任何一種。我們大多數人的問題是沒有做到後者 – 思考 – 因為思考對人們來說是件困難的工作… 世界上所有的問題都可以輕易的被解決,只要人們願意思考。」“We must study through reading, listening, discussing, observing and thinking. We must not neglect any one of those ways of study. The trouble with most of us is that we fall down on the latter – thinking – because it’s hard work for people to think… All of the problems of the world could be settled easily if men were only willing to think.”
“We must study through reading, listening, discussing, observing and thinking. We must not neglect any one of those ways of study. The trouble with most of us is that we fall down on the latter – thinking – because it’s hard work for people to think… All of the problems of the world could be settled easily if men were only willing to think.”
– Thomas J. Watson, Founder of IBM
「我們必需透過閱讀、聆聽、討論、觀察及思考來學習,我們絕不能忽視那些學習方法中的任何一種。我們大多數人的問題是沒有做到後者 – 思考 – 因為思考對人們來說是件困難的工作… 世界上所有的問題都可以輕易的被解決,只要人們願意思考。」– 湯瑪斯‧華生 (IBM 創辦人)
“must” 是「必需」,為助動詞。”neglect” 是「忽視」,為動詞。”trouble” 是「麻煩;問題」,為名詞。”fall down on…” 是「在某方面失敗」,如:The government is falling down on the job of keeping inflation down. (政府在降低通貨膨脹這個任務上失敗。) “settle” 是「處理;解決」,為動詞。 “if only…” 是「只要」。
湯瑪斯‧華生 (1874-1956) 為 IBM 創辦人,在位的 38 年間將公司營業額由每年 9 百萬美金提升至每年 9 億美金,帶領 IBM 成長為國際知名的商業機構。他發展了 IBM 獨特的管理風格及企業文化,使該公司成為高效率的銷售機構,他過世時被稱為全世界最傑出的銷售員。
– Thomas J. Watson, Founder of IBM
「我們必需透過閱讀、聆聽、討論、觀察及思考來學習,我們絕不能忽視那些學習方法中的任何一種。我們大多數人的問題是沒有做到後者 – 思考 – 因為思考對人們來說是件困難的工作… 世界上所有的問題都可以輕易的被解決,只要人們願意思考。」– 湯瑪斯‧華生 (IBM 創辦人)
“must” 是「必需」,為助動詞。”neglect” 是「忽視」,為動詞。”trouble” 是「麻煩;問題」,為名詞。”fall down on…” 是「在某方面失敗」,如:The government is falling down on the job of keeping inflation down. (政府在降低通貨膨脹這個任務上失敗。) “settle” 是「處理;解決」,為動詞。 “if only…” 是「只要」。
湯瑪斯‧華生 (1874-1956) 為 IBM 創辦人,在位的 38 年間將公司營業額由每年 9 百萬美金提升至每年 9 億美金,帶領 IBM 成長為國際知名的商業機構。他發展了 IBM 獨特的管理風格及企業文化,使該公司成為高效率的銷售機構,他過世時被稱為全世界最傑出的銷售員。
「教育是沒有價值的且才華是沒有用的 – 除非你有個不動搖的目標。絕不要發現自己沒有一個羅盤。」“Education is of no value and talent is worthless – unless you have an unwavering aim. Never find yourself without a compass.”
“Education is of no value and talent is worthless – unless you have an unwavering aim. Never find yourself without a compass.”
– Condoleezza Rice, Former Secretary of State
「教育是沒有價值的且才華是沒有用的 – 除非你有個不動搖的目標。絕不要發現自己沒有一個羅盤。」– 康多莉扎‧萊斯 (美國前國務卿)
“worthless” 是 “worth” 與 “less” 的結合,為「不值錢的;沒有用的」,為形容詞。”unwavering” 是「不動搖的」,為形容詞,如:unwavering faith (不動搖的信念)。”aim” 是「瞄準;目標」,為名詞。”find oneself…” 這裡是「發現自己 (非有意的) 處於某種狀態」,如:After wondering around for 30 minutes, we found ourselves back at the library. (在漫遊 30 分後,我們發現自己又回到圖書館。)
康多莉扎‧萊斯 (1954- ) 是美國小布希總統任內的國務卿,為美國第一位擔任此職的女性黑人,在此之前為美國國家安全顧問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她在從政前為史丹佛大學 (Standford University) 的政治學教授及教務長
– Condoleezza Rice, Former Secretary of State
「教育是沒有價值的且才華是沒有用的 – 除非你有個不動搖的目標。絕不要發現自己沒有一個羅盤。」– 康多莉扎‧萊斯 (美國前國務卿)
“worthless” 是 “worth” 與 “less” 的結合,為「不值錢的;沒有用的」,為形容詞。”unwavering” 是「不動搖的」,為形容詞,如:unwavering faith (不動搖的信念)。”aim” 是「瞄準;目標」,為名詞。”find oneself…” 這裡是「發現自己 (非有意的) 處於某種狀態」,如:After wondering around for 30 minutes, we found ourselves back at the library. (在漫遊 30 分後,我們發現自己又回到圖書館。)
康多莉扎‧萊斯 (1954- ) 是美國小布希總統任內的國務卿,為美國第一位擔任此職的女性黑人,在此之前為美國國家安全顧問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她在從政前為史丹佛大學 (Standford University) 的政治學教授及教務長
試讀石原慎太郎
朝日新聞
石原慎太郎在當選自民黨國會議員後擔任了13年半的東京都知事。他曾在華盛頓公佈要購買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的意向等。
近年,作為政治家的石原享有極高的知名度。然而最初石原是以作家身份為世人所知曉的。儘管如此,提起石原的小說,至今人們卻只能列舉出他在創作初期寫下的《太陽的季節》(發表於1955年)以及描寫其弟石原裕次郎的《弟弟》(發表於1996年)。
言辭犀利的書評家豐崎由美和伶牙俐齒的評論家栗原裕一郎將石原慎太郎的小說一部接一部地悉數“試著讀了”一番之後,《我讀了石原慎太郎》這本書便誕生了。書中的基本素材來自於兩人在每月1次、持續了一年的談話活動上所言及的內容。後半則邀請了電影評論家高鳥都以及作家中森明夫加入其中。
《太陽的季節》因赤裸裸地描寫富家子弟在海上游艇和摩托艇內進行的性行為等而大受矚目。這部作品獲得了芥川獎——頒給日本新人作家的文學獎中最具權威的一項。值得一提的是,寫就這部小說時,石原還是一橋大學的學生。後來,《太陽的季節》被改編成電影,其弟裕次郎憑藉該片成功出道,後躋身國民偶像之列。描寫裕次郎的小說《弟弟》也是一部銷量達到120萬部的暢銷書。
除這兩部小說外,其餘的作品連入手都相當困難。即便這樣,豐崎和栗原這兩位評論家卻將“石原慎太郎的小說”一部接著一部地通讀下來,當然包括那些入手困難的作品。如何評價石原其人其作,這兩位評論家的準則是“將石原只當做一名作家來評價”,既不是“政治家石原慎太郎”,也不是對後輩作家能夠產生影響的“芥川獎評審委員石原慎太郎”。結果,恐怕令兩人都出乎意料的“小說家石原慎太郎”的形象,一點一點地浮現出來。
書中的內容五花八門又各具特色:對於處女作《灰色的教室》的評價,對於“《太陽的季節》真的配得芥川獎嗎”的質疑,和海外的翻譯作品遠超石原的同時期作家三島由紀夫的比較。不為人知的許多長篇和短篇,只被一部分人所熟知的傑作《我的人生時刻》——兩位評論家每次都舉出一個不同的主題來進行“痛批”,過程很是爽快。與此同時,也能看出兩人作為讀者的公平和誠實。雖說要“作為一名作家來評價”,但準確來說是根據每部作品分別評價,必須秉持是非分明的態度。
既然石原有被埋沒的優秀作品,那麼有遭到嚴厲批判的作品也在情理之中。即使在一篇小說之中,也包含了魅力和瑕疵兩個方面。也許有人會對這些判斷表示異議,但是兩名評論家都不認為自己的評價是絕對的。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翻閱了這本書之後應該沒有人不想一讀“石原慎太郎的小說”吧。將石原慎太郎作為作家的本質,無關喜愛也無關尊敬直截了當地表達出來,這才是真正的“文學評論”。
人物簡介 :
石原慎太郎,1932年生於日本兵庫縣神戶市。1956年畢業於一橋大學法學部。大學期間曾出版小說《太陽的季節》,獲第34屆芥川獎。代表作有《化石之森》、《弟弟》和《發狂的果實》等。
1968年當選日本參議院議員,1999年當選東京都知事並連任至2011年。現為眾議院議員並擔任日本維新會共同黨代表(黨首)。
石原慎太郎在當選自民黨國會議員後擔任了13年半的東京都知事。他曾在華盛頓公佈要購買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的意向等。
近年,作為政治家的石原享有極高的知名度。然而最初石原是以作家身份為世人所知曉的。儘管如此,提起石原的小說,至今人們卻只能列舉出他在創作初期寫下的《太陽的季節》(發表於1955年)以及描寫其弟石原裕次郎的《弟弟》(發表於1996年)。
言辭犀利的書評家豐崎由美和伶牙俐齒的評論家栗原裕一郎將石原慎太郎的小說一部接一部地悉數“試著讀了”一番之後,《我讀了石原慎太郎》這本書便誕生了。書中的基本素材來自於兩人在每月1次、持續了一年的談話活動上所言及的內容。後半則邀請了電影評論家高鳥都以及作家中森明夫加入其中。
《太陽的季節》因赤裸裸地描寫富家子弟在海上游艇和摩托艇內進行的性行為等而大受矚目。這部作品獲得了芥川獎——頒給日本新人作家的文學獎中最具權威的一項。值得一提的是,寫就這部小說時,石原還是一橋大學的學生。後來,《太陽的季節》被改編成電影,其弟裕次郎憑藉該片成功出道,後躋身國民偶像之列。描寫裕次郎的小說《弟弟》也是一部銷量達到120萬部的暢銷書。
除這兩部小說外,其餘的作品連入手都相當困難。即便這樣,豐崎和栗原這兩位評論家卻將“石原慎太郎的小說”一部接著一部地通讀下來,當然包括那些入手困難的作品。如何評價石原其人其作,這兩位評論家的準則是“將石原只當做一名作家來評價”,既不是“政治家石原慎太郎”,也不是對後輩作家能夠產生影響的“芥川獎評審委員石原慎太郎”。結果,恐怕令兩人都出乎意料的“小說家石原慎太郎”的形象,一點一點地浮現出來。
書中的內容五花八門又各具特色:對於處女作《灰色的教室》的評價,對於“《太陽的季節》真的配得芥川獎嗎”的質疑,和海外的翻譯作品遠超石原的同時期作家三島由紀夫的比較。不為人知的許多長篇和短篇,只被一部分人所熟知的傑作《我的人生時刻》——兩位評論家每次都舉出一個不同的主題來進行“痛批”,過程很是爽快。與此同時,也能看出兩人作為讀者的公平和誠實。雖說要“作為一名作家來評價”,但準確來說是根據每部作品分別評價,必須秉持是非分明的態度。
既然石原有被埋沒的優秀作品,那麼有遭到嚴厲批判的作品也在情理之中。即使在一篇小說之中,也包含了魅力和瑕疵兩個方面。也許有人會對這些判斷表示異議,但是兩名評論家都不認為自己的評價是絕對的。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翻閱了這本書之後應該沒有人不想一讀“石原慎太郎的小說”吧。將石原慎太郎作為作家的本質,無關喜愛也無關尊敬直截了當地表達出來,這才是真正的“文學評論”。
人物簡介 :
石原慎太郎,1932年生於日本兵庫縣神戶市。1956年畢業於一橋大學法學部。大學期間曾出版小說《太陽的季節》,獲第34屆芥川獎。代表作有《化石之森》、《弟弟》和《發狂的果實》等。
1968年當選日本參議院議員,1999年當選東京都知事並連任至2011年。現為眾議院議員並擔任日本維新會共同黨代表(黨首)。
如果你愛零食,那就多吃堅果吧
紐約時報
“見鬼去吧!(Nuts to you!)”在這兒可不是罵人的話。我這是在建議你為了健康和長壽,平時要多吃些堅果(Nuts)。
自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以來,有關堅果有益健康的證據在持續增加。頻繁進食堅果跟減少患慢性重症,包括心臟和血管疾病以及II型糖尿病都有關係。
上個月,《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了迄今為止最新、同時也最有說服力的發現,研究的基礎是“護士健康研究”和“健康從業人員隨訪研究” ,兩項研究總計對近11.9萬人進行了為期數十年的隨訪。這兩項研究都反复記錄了參與者的飲食(及其他許多項特徵),並分析了飲食與死因之間的關係,自研究開始後,有27429名參與者去世。
參與者吃的堅果越多,因癌症、心髒病和呼吸道疾病死亡的可能性就越低,而且這並不是因為吃堅果的人更容易死於其他疾病。在隨訪的多年間,他們因任何疾病死亡的機率都要更低。(這裡所說的堅果,包括開心果、巴旦木、巴西果、腰果、榛子、夏威夷果、碧根果、松子、花生和核桃。)
在1980年到2010年間,那些每週吃堅果的次數達到七次或更多的人,死亡風險要低20%;甚至在那些吃堅果次數往往低於一周一次的人當中,死亡率也比從來不吃的人要低11%。
我知道你們在想什麼:吃堅果不是會發胖嗎?是的,一盎司堅果所含的熱量達到了160-200大卡,其中有近80%熱量來自於脂肪。
但一項項研究在不斷顯示,人們吃的堅果越多,往往就會越瘦。
比方說,一項地中海飲食研究記錄了人們在28個月間食用堅果對體重增加的影響,發現常吃堅果的人體重增幅要小於從不吃堅果的人,而且超重或肥胖的可能性低了43%。
這怎麼可能呢?首先,堅果也許會佔據其他高熱量零食,比如薯片、餅乾和糖果的位置。另外吃堅果的人吃零食的可能性也會較小;堅果中富含的脂肪、纖維和蛋白質可以在兩餐中間抑制飢餓感。
其次,身體對待堅果帶來的熱量時,可能跟對待其他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帶來的熱量有所不同。第三,愛吃堅果的人可能本身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在運動中燃燒了更多的熱量。
不管原因是哪一個,各項研究都指出一點:堅果在健康長壽方面起到了獨立的作用,而且在將其他因素考慮進時這種作用依舊存在。
這還不僅限於樹生堅果。新研究發現花生同樣與減少死亡率和降低心血管疾病有聯繫。花生是長在土裡的豆科植物,但它的成分與樹生堅果類似,而這些成分據信可以防止人們患上各類疾病。
從植物學上角度來看,堅果是蔬菜,不過我們吃的大部分堅果其實是蔬菜的種籽——在原始狀態下可以生長出新的作物。就好像雞蛋的蛋黃,種籽包含著維持健康器官的營養成分。
這樣看來,堅果都是生物活性成分的發電廠,而我們知道其中大多數成分都 可以保護和提升健康。賓州大學(Penn State)營養學教授佩妮·克里斯-埃瑟頓(Penny M. Kris-Etherton)一直研究堅果對心髒病的益處,她形容堅果是“一類複雜的農作物食品,它們不僅富含不飽和脂肪,還含有數種非脂成分,”包括了蛋白質、纖維、可降低膽固醇的甾醇,以及像銅和鎂這樣的微量元素。
上述所有物質都已有研究證明,可以抵禦各類疾病。堅果中含有的脂肪有益於維護心臟健康。而且比起橄欖油,堅果含有的可導致膽固醇提升的飽和脂肪酸更少。平均而言,堅果中含有的脂肪中有62%是單不飽和脂肪酸,這類脂肪酸可提高有益的高密度膽固醇(HDL)水平,同時還不會提高血液中有害的低密度膽固醇(LDL)含量。
堅果中含有ω−3脂肪酸,它可降低甘油三脂和血壓,減緩動脈血小板凝聚,防止心律失常。核桃中含有的α-亞麻酸尤其豐富,而其中一些可轉換為對心臟有保護作用的ω−3脂肪酸。
大部分堅果都富含維生素E——一種抗氧化劑,其中又有巴旦木含量最為豐富。洛馬連達大學(Loma Linda University)的營養學家胡安·薩巴泰(Joan Sabaté)與一群基督复臨安息日會的教徒共同研究堅果的健康益處,他介紹說,堅果中含有的葉酸、硒、鎂、幾種植物素和化合物有著抗氧化、消炎或抵禦癌症的作用。
“護士健康研究”已經發現,食用樹生堅果跟減少胰腺癌危險有關。而一項涉及約2.4萬人的台灣研究發現,在食用花生的女性中,結直腸癌的風險降低了58%,不過在男性中並未發現類似的益處。
在護士健康研究和健康從業人員研究中,每週吃超過五次堅果均可將需要膽囊手術的風險降低25-30%。
堅果中還含有膳食纖維,其中四分之一的纖維類型可以降低膽固醇、提高血糖並控制體重。護士健康研究和一項涉及6.4萬名上海婦女的研究發現,有可靠證據證明經常吃樹生堅果、花生和花生醬可降低II型糖尿病進展的風險。
花生、尤其是開心果中富含白藜蘆醇,據研究這種植物素有延緩衰老的可能。開心果中還含有豐富的精氨酸,它可以誘導一氧化氮的生成,一氧化氮則可以刺激血流,有利於防止勃起功能障礙。
每天吃一兩份堅果並非難事。克里斯-埃瑟頓博士建議在三明治中塗上花生醬,這可以成為蛋白質的來源,另外在吃零食中,用一盎司的綜合堅果代替餅乾。在麥片(冷熱皆可)、沙拉、炒菜和甜點中,也可以加入堅果。
“見鬼去吧!(Nuts to you!)”在這兒可不是罵人的話。我這是在建議你為了健康和長壽,平時要多吃些堅果(Nuts)。
自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以來,有關堅果有益健康的證據在持續增加。頻繁進食堅果跟減少患慢性重症,包括心臟和血管疾病以及II型糖尿病都有關係。
上個月,《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了迄今為止最新、同時也最有說服力的發現,研究的基礎是“護士健康研究”和“健康從業人員隨訪研究” ,兩項研究總計對近11.9萬人進行了為期數十年的隨訪。這兩項研究都反复記錄了參與者的飲食(及其他許多項特徵),並分析了飲食與死因之間的關係,自研究開始後,有27429名參與者去世。
參與者吃的堅果越多,因癌症、心髒病和呼吸道疾病死亡的可能性就越低,而且這並不是因為吃堅果的人更容易死於其他疾病。在隨訪的多年間,他們因任何疾病死亡的機率都要更低。(這裡所說的堅果,包括開心果、巴旦木、巴西果、腰果、榛子、夏威夷果、碧根果、松子、花生和核桃。)
在1980年到2010年間,那些每週吃堅果的次數達到七次或更多的人,死亡風險要低20%;甚至在那些吃堅果次數往往低於一周一次的人當中,死亡率也比從來不吃的人要低11%。
我知道你們在想什麼:吃堅果不是會發胖嗎?是的,一盎司堅果所含的熱量達到了160-200大卡,其中有近80%熱量來自於脂肪。
但一項項研究在不斷顯示,人們吃的堅果越多,往往就會越瘦。
比方說,一項地中海飲食研究記錄了人們在28個月間食用堅果對體重增加的影響,發現常吃堅果的人體重增幅要小於從不吃堅果的人,而且超重或肥胖的可能性低了43%。
這怎麼可能呢?首先,堅果也許會佔據其他高熱量零食,比如薯片、餅乾和糖果的位置。另外吃堅果的人吃零食的可能性也會較小;堅果中富含的脂肪、纖維和蛋白質可以在兩餐中間抑制飢餓感。
其次,身體對待堅果帶來的熱量時,可能跟對待其他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帶來的熱量有所不同。第三,愛吃堅果的人可能本身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在運動中燃燒了更多的熱量。
不管原因是哪一個,各項研究都指出一點:堅果在健康長壽方面起到了獨立的作用,而且在將其他因素考慮進時這種作用依舊存在。
這還不僅限於樹生堅果。新研究發現花生同樣與減少死亡率和降低心血管疾病有聯繫。花生是長在土裡的豆科植物,但它的成分與樹生堅果類似,而這些成分據信可以防止人們患上各類疾病。
從植物學上角度來看,堅果是蔬菜,不過我們吃的大部分堅果其實是蔬菜的種籽——在原始狀態下可以生長出新的作物。就好像雞蛋的蛋黃,種籽包含著維持健康器官的營養成分。
這樣看來,堅果都是生物活性成分的發電廠,而我們知道其中大多數成分都 可以保護和提升健康。賓州大學(Penn State)營養學教授佩妮·克里斯-埃瑟頓(Penny M. Kris-Etherton)一直研究堅果對心髒病的益處,她形容堅果是“一類複雜的農作物食品,它們不僅富含不飽和脂肪,還含有數種非脂成分,”包括了蛋白質、纖維、可降低膽固醇的甾醇,以及像銅和鎂這樣的微量元素。
上述所有物質都已有研究證明,可以抵禦各類疾病。堅果中含有的脂肪有益於維護心臟健康。而且比起橄欖油,堅果含有的可導致膽固醇提升的飽和脂肪酸更少。平均而言,堅果中含有的脂肪中有62%是單不飽和脂肪酸,這類脂肪酸可提高有益的高密度膽固醇(HDL)水平,同時還不會提高血液中有害的低密度膽固醇(LDL)含量。
堅果中含有ω−3脂肪酸,它可降低甘油三脂和血壓,減緩動脈血小板凝聚,防止心律失常。核桃中含有的α-亞麻酸尤其豐富,而其中一些可轉換為對心臟有保護作用的ω−3脂肪酸。
大部分堅果都富含維生素E——一種抗氧化劑,其中又有巴旦木含量最為豐富。洛馬連達大學(Loma Linda University)的營養學家胡安·薩巴泰(Joan Sabaté)與一群基督复臨安息日會的教徒共同研究堅果的健康益處,他介紹說,堅果中含有的葉酸、硒、鎂、幾種植物素和化合物有著抗氧化、消炎或抵禦癌症的作用。
“護士健康研究”已經發現,食用樹生堅果跟減少胰腺癌危險有關。而一項涉及約2.4萬人的台灣研究發現,在食用花生的女性中,結直腸癌的風險降低了58%,不過在男性中並未發現類似的益處。
在護士健康研究和健康從業人員研究中,每週吃超過五次堅果均可將需要膽囊手術的風險降低25-30%。
堅果中還含有膳食纖維,其中四分之一的纖維類型可以降低膽固醇、提高血糖並控制體重。護士健康研究和一項涉及6.4萬名上海婦女的研究發現,有可靠證據證明經常吃樹生堅果、花生和花生醬可降低II型糖尿病進展的風險。
花生、尤其是開心果中富含白藜蘆醇,據研究這種植物素有延緩衰老的可能。開心果中還含有豐富的精氨酸,它可以誘導一氧化氮的生成,一氧化氮則可以刺激血流,有利於防止勃起功能障礙。
每天吃一兩份堅果並非難事。克里斯-埃瑟頓博士建議在三明治中塗上花生醬,這可以成為蛋白質的來源,另外在吃零食中,用一盎司的綜合堅果代替餅乾。在麥片(冷熱皆可)、沙拉、炒菜和甜點中,也可以加入堅果。
米蘭追夢人,重現歐洲家居往昔風情
佩雷加利工作室(Studio Peregalli)位於米蘭,是世上僅存的少數幾家具有真正意義上的「舊大陸」情調的室內設計事務所之一。它正在創造歷史——挖掘從文藝復興盛期到維多利亞時代的所有建築元素,以構建飽含詩意、超越時空界限的建築空間。
在意大利語中,「buttato lì」這個短語可以粗略地翻譯成,「看似漫不經心、實則用心良苦的舉動,」室內設計師羅伯托·佩雷加利(Roberto Peregalli)解釋道。羅伯托及其合伙人、建築師勞拉·薩托利·里米尼(Laura Sartori Rimini)在描述工作室氛圍及其創作的作品時,經常提到這個短語。
他們合夥創立了佩雷加利工作室。這是世界上最受重視的裝潢和建築公司之一。它之所以聞名於世,不僅因其創作方式細緻入微,而且擅長以魔術般的手法巧妙地還原歷史的榮光。我們正置身於他們的設計工作室中,周圍全是石材樣品、布料色板、牆裙和古典飛檐的殘片、古董燈具、建築模型及成堆的手繪瓷磚。牆面看似鋪設着飾有浮雕的古董皮革,但用手指輕輕一拂,就會發現這其實是紙質材料。日光從陽台傾瀉進來,照亮了這處昏暗、挑高的房間,看起來就像馬里奧·普拉茲(Mario Praz,意大利文學批評家、散文家——譯註)的書中描繪的一幅19世紀的水彩畫。(我在這裡向大家推薦維斯孔蒂[Visconti,意大利電影和戲劇導演——譯註]於1974年出品的傑作《家族的肖像》[Conversation Piece],這是文學批評和設計史的絕佳入門教材,其中伯特·蘭開斯特[Burt Lancaster,美國演員——譯註]飾演的角色就是以普拉茲為原型塑造的。)
這裡出產的作品,顯然代表着水準最高的藝術成就。而工作室的領導者卻相對年輕、毫不做作,與他們取得的成就相比,這一點幾乎令人訝異。羅伯托和勞拉志趣相投,為人謙遜,兩人所做的事情在設計界可謂絕無僅有。在米蘭這個時尚之都及意大利競爭最激烈的商業環境里,他們這間溫馨的工作室坐落在一條寧靜的社區街道上。他們在這裡默默打理着室內設計的業務,其作品不僅歷史風情濃厚,而且個性十足。
「我在丹吉爾(Tangier,摩洛哥北部海港——譯註)發現了羅伯托·佩雷加利設計的房子,當時心裡非常、非常觸動,」時裝品牌伊夫·聖·洛朗(Yves Saint Laurent)的前首席執行官及合伙人皮埃爾·貝爾熱(Pierre Bergé)說,「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那座房子——我這一生中從沒見過那麼美、那麼浪漫、那麼能體現一國文化的事物。」佩雷加利工作室為他在巴黎波拿巴街(Rue Bonaparte)設計的公寓,目前已經快要完工了。
哈米什·鮑爾斯(Hamish Bowles)對上述說法也頗為認同。「現在已經沒有人以那種方式創作了——沒有人具備那樣精準的藝術嗅覺。」鮑爾斯是《時尚/美國版》(American Vogue)的資深國際編輯,也是佩雷加利工作室的客戶之一。「在品味的問題上,我從來不向他人示弱,即使小時候也是這樣,」他說,但佩雷加利工作室剛剛為鮑爾斯裝修完成其在曼哈頓大學街(University Place)的公寓。這是該工作室在紐約開展的第一個項目,第二個項目正在進行中,客戶是畫家約翰·柯林(John Currin)及其妻蕾切爾·法因施泰因(Rachel Feinstein)。
園林設計師麥迪遜·考克斯(Madison Cox)是羅伯托和勞拉的另一位朋友,也是他們的客戶和崇拜者,他對兩人的工作絲毫不吝讚美之詞。「他們是我見過的最獨特的設計師,」考克斯說,「他們所做的不僅僅是捕捉歷史,還能發揮出一種魔力——並顯露出深厚敏銳的詩意表達。他們提出了一個我想都沒有想過的設計方案——其實我有點被嚇到了。」(不妨告訴大家,這個設計方案包括將半圓形穹頂與花園棚屋這兩個看似不相關的元素結合在一起。)
佩雷加利工作室已經創立了20年,它在歐洲的許多設計作品被各大雜誌刊載,2011年還推出一部作品集,書名頗為懷舊,叫做《發明過往》(The Invention of the Past),出版商是里佐利(Rizzoli)出版社。儘管如此,羅伯托和勞拉的作品在美國的知名度並不算太高。或許原因之一在於,他們的創作過程從某種程度上講,是一項腦力勞動,可能需要客戶具備一定的耐心;而在新大陸,有耐心的客戶並不如舊世大陸的多。羅伯托和勞拉在每一個創作過程中都盡心儘力,他們的工作室里堆滿了設計模型,數量比萊昂納多熱浴盆里的模特還要多。「設計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過程,要一步步來,」勞拉說,「從一個構思開始,接着畫一幅草圖,然後做出一個模型。」
另一個原因或許在於,歐洲的歷史建築規模較大,沒有這樣的大環境作為起點,客戶根本就難以具備足夠的想像力,來採納這樣的家居方式。我們很難在奧林匹克大廈(Olympic Tower,位於曼哈頓第五大道上的高檔公寓大樓——譯註)的公寓中嘗試佩雷加利工作室的設計風格。
最後一個原因在於,佩雷加利工作室的領導者為人低調謙遜。羅伯托和勞拉都不是喜歡自我推銷的人。他們滿足於等待的過程,等待着真正賞識他們心血的客戶自己找上門來。從下面這個例子中就可見一斑:我正站在佩雷加利工作室里,手中拿着一塊翡翠綠的印花天鵝絨樣品,它和福圖尼(Fortuny)晚年的作品有幾份相似,看起來年代非常久遠。他們解釋說,這匹布料當初到他們手裡時是白色的;他們把它染成了綠色,然後將設計圖樣印了上去。「如果你有點子,又有時間,那就可以開動腦筋,將布料設計得獨一無二,」羅伯托解釋說。佩雷加利工作室設計的室內裝修作品中的每個組成部分,無論是布料、石材還是木材,都經歷了類似的處理過程。
凡是聽說過佩雷加利工作室的人,就不可能不知道倫佐·蒙賈爾迪諾(Renzo Mongiardino)這個名字。蒙賈爾迪諾逝世於1998年。羅伯托和勞拉都與這位聲名顯赫的裝飾大師共事過,他們的風格也非常接近。羅伯托和蒙賈爾迪諾的關係尤為密切,作為其家族友人,羅伯托從小就幾乎每天都去大師的工作室拜訪,直到1986年,他從米蘭大學(University of Milan)取得哲學學位後,正式加入大師麾下。他們延續了錯視藝術的風格,承襲了澤菲雷利(Zeffirelli,意大利導演、製片人和舞台設計師——譯註)在舞台設計中表現出的藝術嗅覺,這為蒙賈爾迪諾在室內設計圈贏得了鬼才之名。
不過,佩雷加利工作室的追捧者一致認為,羅伯托和勞拉的室內設計風格與其導師相比,要柔和一些,少了一絲茶染(植物染色工藝中的一種——譯註)和秋天的色彩,而多了一絲樂觀的氣息。皮埃爾·貝爾熱以其一如既往的坦率性格,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這一點:「他們的作品比蒙賈爾迪諾的作品要有趣得多,」他說,「他們的風格要柔和一些。對我來說,看佩雷加利的作品就像在看馬里奧·普拉茲的書。」(又提到普拉茲了,讀者朋友們看過我之前推薦的電影了嗎?)
羅伯托說英語時,總是能把自己的觀點精確地表達出來,令人嘆服,不管這樣做是否有意。舉個例子:在談到購買一張普通的椅子時,他指出,「在19世紀,驚世駭俗的設計比現在要難找一點。」我對這句話沒什麼好說的,勞拉卻不滿意了,兩個人開始像結婚多年的夫婦一樣拌起嘴來,彼此都想說服對方,就這樣爭論不休,只不過這樣的爭吵是飽含愛意的。
兩人最後達成了一致:他們之所以對從前的室內設計方案和建築感興趣,並不只是為了追尋傳統。他們所熱衷的,是通過高強度的腦力勞動和天馬行空的創造力來重現往昔。佩雷加利工作室所追求的不僅僅是物品的展示,還要將每一件作品創作成為一部敘事詩。
只要聽羅伯托和勞拉闡釋他們的作品,同時想到,這兩人在設計領域其實有廣泛的施展空間可咨選擇(兩個人對現代主義都頗有見地,羅伯托尤其推崇約翰·帕森[John Pawson]的作品),你就會明白,他們用自己的巧手所創造出的過往,既不是逆潮流而動,也不是頑固守舊,而是一種大膽而無畏的開拓之舉,這就好比魯道夫·紐瑞耶夫(Rudolf Nureyev,俄羅斯芭蕾舞蹈家——譯註)對經典芭蕾舞(順便說一句,紐瑞耶夫也是蒙賈爾迪諾的客戶之一)運動美學的闡釋,又或者,我們可以將其類比為斯坦利·庫布里克(Stanley Kubrick,美國電影導演——譯註)在18世紀拍攝的影片《亂世兒女》(Barry Lyndon)。這些藝術家採取的是激進的創新模式,他們運用來自往昔歲月的詞彙,在自己所處的時代創造新的成就。
羅伯托還特地解釋了一下他與導師在藝術嗅覺上的不同。「蒙賈爾迪諾從小在熱那亞(Genoa)的一所豪宅中長大,」他告訴我,「他親眼見識過往日的風格,而我們沒有——我們所做的事情是保護過去,就像保護野生大熊貓一樣。」
他們的作品在米蘭的影響力最大,米蘭這座城市注重的是風格,而且會對風格加以鑒賞——這種鑒賞風氣比其它任何地方都興盛。儘管佩雷加利工作室的住宅項目更加出名,不過該工作室最新完工(也是曝光率最高)的一個大獲成功的作品,是為米蘭首屈一指的餐廳老闆賈科莫·布萊里(Giacomo Bulleri)設計的餐廳。布萊里的第一家餐廳Da Giacomo是由蒙賈爾迪諾設計的,至今已馳名近25年。2009年,街角又新開了一家Ciacomo Bistrot,它在夜色下的魅力更勝一籌。老店Da Giacomo主打亮色和奶油色,飾有淺青綠色的拋光壁板和瓷磚;而在佩雷加利工作室設計的新店Giacomo Bistrot中,觸目可及的全是古色古香的拼花地板、黑色漆器和鍍金的木工製品,吧台由一張19世紀的飲食櫃檯改裝而來,櫃檯購自巴黎的跳蚤市場。鑲板原本來自一家珠寶店,也是從跳蚤市場淘來的,只不過這次不在巴黎,而是在帕爾馬(Parma)。完工的餐館內景看起來就像1875年的一個劃時代的室內設計作品,浪漫得令人心醉,直叫人嘆為觀止。但是這裡的每一件事物都是全新構建出來的。
「人人都說,『你們瘋了嗎?竟然去設計Bistrot這樣的餐館?』」勞拉回憶道,「但是現在,時尚界的人都會來(Da Giacomo及新開的Giacomo Bistrot)舉辦派對。」眼前的景象已經充分說明了這點。此時此刻,我們正在這家無疑是城內生意最紅火的據點共進晚餐。幾名顧客圍坐在一張四人餐桌邊,我還從沒見過像他們這麼時髦的20歲出頭的年輕人。其中一名顧客正在取笑一個莫霍克人(Mohawk,易洛魁聯盟中位於最東側的北美原住民部族——譯註),他坐在我們附近的一張紅色天鵝絨靠牆長椅上,旁邊是滿牆的皮質精裝書。勞拉露齒一笑,「我們認為真正的高雅,就是背離潮流,」她說。
哈米什·鮑爾斯跟我們分享了他與勞拉和羅伯托共事的一次經歷,這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窗口,藉此了解勞拉和羅伯托的創作過程,以及他們為每一個設計步驟所付出的心血。「當時我和他們逛了逛巴黎的跳蚤市場,我淘了兩盞燈,把它們運到米蘭製作燈罩,」他回憶道,「等到這兩盞燈運回紐約時,我打開板條箱,發現裡面還有兩幅畫。」那是佩雷加利工作室製作的設計草圖,裡面標明了尺寸規格,「看起來就像皮拉內西(Piranesi,意大利製圖員、版畫家、建築師和藝術理論家——譯註)的親筆作品,上面還用水彩上了色。就我那破房子里裝的那兩盞跳蚤市場淘來的舊貨,竟然也讓他們花費了那麼多的心思!這兩幅畫完全可以裝裱起來。」
我們很難預言佩雷加利工作室的未來。對於大多數功成名就的裝潢師來說,通常的發展道路就是拿到更多訂單,推出一個家居系列,發佈一組具有代表作性質的床上用品等等,但是這些對羅伯托和勞拉都沒有吸引力。他們所做的事情並不算是能夠「量化」的類型。在任何情況下,他們都不會以物質的角度來衡量其作品價值。事實上,在我見過的室內裝飾設計師當中,他們或許是最沒有物慾的了。就像畫家艾格尼絲·馬丁(Agnes Martin)一樣,雖然前來拜訪的人絡繹不絕,但他們的理想和志趣並沒有分毫改變。「我們不是商人,也不是管理者,」勞拉表示,儘管他們領導着一個顯然非常成功的工作室,經營着複雜的業務,僱傭了將近一百名手工藝人。對於羅伯托和勞拉而言,他們最主要的定位是設計師。「從某種程度上講,」勞拉說,「我們也是追夢人。」
在意大利語中,「buttato lì」這個短語可以粗略地翻譯成,「看似漫不經心、實則用心良苦的舉動,」室內設計師羅伯托·佩雷加利(Roberto Peregalli)解釋道。羅伯托及其合伙人、建築師勞拉·薩托利·里米尼(Laura Sartori Rimini)在描述工作室氛圍及其創作的作品時,經常提到這個短語。
他們合夥創立了佩雷加利工作室。這是世界上最受重視的裝潢和建築公司之一。它之所以聞名於世,不僅因其創作方式細緻入微,而且擅長以魔術般的手法巧妙地還原歷史的榮光。我們正置身於他們的設計工作室中,周圍全是石材樣品、布料色板、牆裙和古典飛檐的殘片、古董燈具、建築模型及成堆的手繪瓷磚。牆面看似鋪設着飾有浮雕的古董皮革,但用手指輕輕一拂,就會發現這其實是紙質材料。日光從陽台傾瀉進來,照亮了這處昏暗、挑高的房間,看起來就像馬里奧·普拉茲(Mario Praz,意大利文學批評家、散文家——譯註)的書中描繪的一幅19世紀的水彩畫。(我在這裡向大家推薦維斯孔蒂[Visconti,意大利電影和戲劇導演——譯註]於1974年出品的傑作《家族的肖像》[Conversation Piece],這是文學批評和設計史的絕佳入門教材,其中伯特·蘭開斯特[Burt Lancaster,美國演員——譯註]飾演的角色就是以普拉茲為原型塑造的。)
這裡出產的作品,顯然代表着水準最高的藝術成就。而工作室的領導者卻相對年輕、毫不做作,與他們取得的成就相比,這一點幾乎令人訝異。羅伯托和勞拉志趣相投,為人謙遜,兩人所做的事情在設計界可謂絕無僅有。在米蘭這個時尚之都及意大利競爭最激烈的商業環境里,他們這間溫馨的工作室坐落在一條寧靜的社區街道上。他們在這裡默默打理着室內設計的業務,其作品不僅歷史風情濃厚,而且個性十足。
「我在丹吉爾(Tangier,摩洛哥北部海港——譯註)發現了羅伯托·佩雷加利設計的房子,當時心裡非常、非常觸動,」時裝品牌伊夫·聖·洛朗(Yves Saint Laurent)的前首席執行官及合伙人皮埃爾·貝爾熱(Pierre Bergé)說,「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那座房子——我這一生中從沒見過那麼美、那麼浪漫、那麼能體現一國文化的事物。」佩雷加利工作室為他在巴黎波拿巴街(Rue Bonaparte)設計的公寓,目前已經快要完工了。
哈米什·鮑爾斯(Hamish Bowles)對上述說法也頗為認同。「現在已經沒有人以那種方式創作了——沒有人具備那樣精準的藝術嗅覺。」鮑爾斯是《時尚/美國版》(American Vogue)的資深國際編輯,也是佩雷加利工作室的客戶之一。「在品味的問題上,我從來不向他人示弱,即使小時候也是這樣,」他說,但佩雷加利工作室剛剛為鮑爾斯裝修完成其在曼哈頓大學街(University Place)的公寓。這是該工作室在紐約開展的第一個項目,第二個項目正在進行中,客戶是畫家約翰·柯林(John Currin)及其妻蕾切爾·法因施泰因(Rachel Feinstein)。
園林設計師麥迪遜·考克斯(Madison Cox)是羅伯托和勞拉的另一位朋友,也是他們的客戶和崇拜者,他對兩人的工作絲毫不吝讚美之詞。「他們是我見過的最獨特的設計師,」考克斯說,「他們所做的不僅僅是捕捉歷史,還能發揮出一種魔力——並顯露出深厚敏銳的詩意表達。他們提出了一個我想都沒有想過的設計方案——其實我有點被嚇到了。」(不妨告訴大家,這個設計方案包括將半圓形穹頂與花園棚屋這兩個看似不相關的元素結合在一起。)
佩雷加利工作室已經創立了20年,它在歐洲的許多設計作品被各大雜誌刊載,2011年還推出一部作品集,書名頗為懷舊,叫做《發明過往》(The Invention of the Past),出版商是里佐利(Rizzoli)出版社。儘管如此,羅伯托和勞拉的作品在美國的知名度並不算太高。或許原因之一在於,他們的創作過程從某種程度上講,是一項腦力勞動,可能需要客戶具備一定的耐心;而在新大陸,有耐心的客戶並不如舊世大陸的多。羅伯托和勞拉在每一個創作過程中都盡心儘力,他們的工作室里堆滿了設計模型,數量比萊昂納多熱浴盆里的模特還要多。「設計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過程,要一步步來,」勞拉說,「從一個構思開始,接着畫一幅草圖,然後做出一個模型。」
另一個原因或許在於,歐洲的歷史建築規模較大,沒有這樣的大環境作為起點,客戶根本就難以具備足夠的想像力,來採納這樣的家居方式。我們很難在奧林匹克大廈(Olympic Tower,位於曼哈頓第五大道上的高檔公寓大樓——譯註)的公寓中嘗試佩雷加利工作室的設計風格。
最後一個原因在於,佩雷加利工作室的領導者為人低調謙遜。羅伯托和勞拉都不是喜歡自我推銷的人。他們滿足於等待的過程,等待着真正賞識他們心血的客戶自己找上門來。從下面這個例子中就可見一斑:我正站在佩雷加利工作室里,手中拿着一塊翡翠綠的印花天鵝絨樣品,它和福圖尼(Fortuny)晚年的作品有幾份相似,看起來年代非常久遠。他們解釋說,這匹布料當初到他們手裡時是白色的;他們把它染成了綠色,然後將設計圖樣印了上去。「如果你有點子,又有時間,那就可以開動腦筋,將布料設計得獨一無二,」羅伯托解釋說。佩雷加利工作室設計的室內裝修作品中的每個組成部分,無論是布料、石材還是木材,都經歷了類似的處理過程。
凡是聽說過佩雷加利工作室的人,就不可能不知道倫佐·蒙賈爾迪諾(Renzo Mongiardino)這個名字。蒙賈爾迪諾逝世於1998年。羅伯托和勞拉都與這位聲名顯赫的裝飾大師共事過,他們的風格也非常接近。羅伯托和蒙賈爾迪諾的關係尤為密切,作為其家族友人,羅伯托從小就幾乎每天都去大師的工作室拜訪,直到1986年,他從米蘭大學(University of Milan)取得哲學學位後,正式加入大師麾下。他們延續了錯視藝術的風格,承襲了澤菲雷利(Zeffirelli,意大利導演、製片人和舞台設計師——譯註)在舞台設計中表現出的藝術嗅覺,這為蒙賈爾迪諾在室內設計圈贏得了鬼才之名。
不過,佩雷加利工作室的追捧者一致認為,羅伯托和勞拉的室內設計風格與其導師相比,要柔和一些,少了一絲茶染(植物染色工藝中的一種——譯註)和秋天的色彩,而多了一絲樂觀的氣息。皮埃爾·貝爾熱以其一如既往的坦率性格,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這一點:「他們的作品比蒙賈爾迪諾的作品要有趣得多,」他說,「他們的風格要柔和一些。對我來說,看佩雷加利的作品就像在看馬里奧·普拉茲的書。」(又提到普拉茲了,讀者朋友們看過我之前推薦的電影了嗎?)
羅伯托說英語時,總是能把自己的觀點精確地表達出來,令人嘆服,不管這樣做是否有意。舉個例子:在談到購買一張普通的椅子時,他指出,「在19世紀,驚世駭俗的設計比現在要難找一點。」我對這句話沒什麼好說的,勞拉卻不滿意了,兩個人開始像結婚多年的夫婦一樣拌起嘴來,彼此都想說服對方,就這樣爭論不休,只不過這樣的爭吵是飽含愛意的。
兩人最後達成了一致:他們之所以對從前的室內設計方案和建築感興趣,並不只是為了追尋傳統。他們所熱衷的,是通過高強度的腦力勞動和天馬行空的創造力來重現往昔。佩雷加利工作室所追求的不僅僅是物品的展示,還要將每一件作品創作成為一部敘事詩。
只要聽羅伯托和勞拉闡釋他們的作品,同時想到,這兩人在設計領域其實有廣泛的施展空間可咨選擇(兩個人對現代主義都頗有見地,羅伯托尤其推崇約翰·帕森[John Pawson]的作品),你就會明白,他們用自己的巧手所創造出的過往,既不是逆潮流而動,也不是頑固守舊,而是一種大膽而無畏的開拓之舉,這就好比魯道夫·紐瑞耶夫(Rudolf Nureyev,俄羅斯芭蕾舞蹈家——譯註)對經典芭蕾舞(順便說一句,紐瑞耶夫也是蒙賈爾迪諾的客戶之一)運動美學的闡釋,又或者,我們可以將其類比為斯坦利·庫布里克(Stanley Kubrick,美國電影導演——譯註)在18世紀拍攝的影片《亂世兒女》(Barry Lyndon)。這些藝術家採取的是激進的創新模式,他們運用來自往昔歲月的詞彙,在自己所處的時代創造新的成就。
羅伯托還特地解釋了一下他與導師在藝術嗅覺上的不同。「蒙賈爾迪諾從小在熱那亞(Genoa)的一所豪宅中長大,」他告訴我,「他親眼見識過往日的風格,而我們沒有——我們所做的事情是保護過去,就像保護野生大熊貓一樣。」
他們的作品在米蘭的影響力最大,米蘭這座城市注重的是風格,而且會對風格加以鑒賞——這種鑒賞風氣比其它任何地方都興盛。儘管佩雷加利工作室的住宅項目更加出名,不過該工作室最新完工(也是曝光率最高)的一個大獲成功的作品,是為米蘭首屈一指的餐廳老闆賈科莫·布萊里(Giacomo Bulleri)設計的餐廳。布萊里的第一家餐廳Da Giacomo是由蒙賈爾迪諾設計的,至今已馳名近25年。2009年,街角又新開了一家Ciacomo Bistrot,它在夜色下的魅力更勝一籌。老店Da Giacomo主打亮色和奶油色,飾有淺青綠色的拋光壁板和瓷磚;而在佩雷加利工作室設計的新店Giacomo Bistrot中,觸目可及的全是古色古香的拼花地板、黑色漆器和鍍金的木工製品,吧台由一張19世紀的飲食櫃檯改裝而來,櫃檯購自巴黎的跳蚤市場。鑲板原本來自一家珠寶店,也是從跳蚤市場淘來的,只不過這次不在巴黎,而是在帕爾馬(Parma)。完工的餐館內景看起來就像1875年的一個劃時代的室內設計作品,浪漫得令人心醉,直叫人嘆為觀止。但是這裡的每一件事物都是全新構建出來的。
「人人都說,『你們瘋了嗎?竟然去設計Bistrot這樣的餐館?』」勞拉回憶道,「但是現在,時尚界的人都會來(Da Giacomo及新開的Giacomo Bistrot)舉辦派對。」眼前的景象已經充分說明了這點。此時此刻,我們正在這家無疑是城內生意最紅火的據點共進晚餐。幾名顧客圍坐在一張四人餐桌邊,我還從沒見過像他們這麼時髦的20歲出頭的年輕人。其中一名顧客正在取笑一個莫霍克人(Mohawk,易洛魁聯盟中位於最東側的北美原住民部族——譯註),他坐在我們附近的一張紅色天鵝絨靠牆長椅上,旁邊是滿牆的皮質精裝書。勞拉露齒一笑,「我們認為真正的高雅,就是背離潮流,」她說。
哈米什·鮑爾斯跟我們分享了他與勞拉和羅伯托共事的一次經歷,這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窗口,藉此了解勞拉和羅伯托的創作過程,以及他們為每一個設計步驟所付出的心血。「當時我和他們逛了逛巴黎的跳蚤市場,我淘了兩盞燈,把它們運到米蘭製作燈罩,」他回憶道,「等到這兩盞燈運回紐約時,我打開板條箱,發現裡面還有兩幅畫。」那是佩雷加利工作室製作的設計草圖,裡面標明了尺寸規格,「看起來就像皮拉內西(Piranesi,意大利製圖員、版畫家、建築師和藝術理論家——譯註)的親筆作品,上面還用水彩上了色。就我那破房子里裝的那兩盞跳蚤市場淘來的舊貨,竟然也讓他們花費了那麼多的心思!這兩幅畫完全可以裝裱起來。」
我們很難預言佩雷加利工作室的未來。對於大多數功成名就的裝潢師來說,通常的發展道路就是拿到更多訂單,推出一個家居系列,發佈一組具有代表作性質的床上用品等等,但是這些對羅伯托和勞拉都沒有吸引力。他們所做的事情並不算是能夠「量化」的類型。在任何情況下,他們都不會以物質的角度來衡量其作品價值。事實上,在我見過的室內裝飾設計師當中,他們或許是最沒有物慾的了。就像畫家艾格尼絲·馬丁(Agnes Martin)一樣,雖然前來拜訪的人絡繹不絕,但他們的理想和志趣並沒有分毫改變。「我們不是商人,也不是管理者,」勞拉表示,儘管他們領導着一個顯然非常成功的工作室,經營着複雜的業務,僱傭了將近一百名手工藝人。對於羅伯托和勞拉而言,他們最主要的定位是設計師。「從某種程度上講,」勞拉說,「我們也是追夢人。」
友善公車 使命必達
談到自由、方便的城市空間,尤其在臺北,多數人只看到YouBike正夯,使用者悠遊自在;或亮麗光鮮,如同都會動脈的捷運路網,卻常忘了近在眼前,可能是市民最親近、使用頻率最高的公共汽車。
這幾年,大規模低地板公車的進用,公車專用道的推廣,乃至於公車服務品質的提升,讓市民對公車的評價有了不小的轉變,公車作為一種交通載具,其安全性更大幅提升。尤其是智慧型站牌的啟用,讓市民隨時可以從跑馬燈掌握公車到站的訊息,更讓搭乘公車的效率大為提升,乘客也可以作出最佳的判斷。
貼近生活的移動方式
家住在松山區的黃太太就說,她與先生都已退休,搭公車不但免費,而且就等於在市區逛街,所以相較於快捷的捷運,她更喜歡公車的悠閒。尤其自從有了智慧型站牌與手機查詢功能後,幾點到站、幾點收班都清清楚楚,不太可能會因為錯過班車而誤事。
黃太太也說,公車有其他交通工具都比不上的好處,就是深入社區,直達商圈、公園或市場,所以雖然在路上會塞點車,速度慢一點,但是要買菜、購物、散步都比較方便,不像捷運站還要搞清楚轉乘資訊,或走比較遠的路。所以她認為,公車應該追求的是要像捷運一樣準點,但目前綿密的公車路網應該要想辦法維持下去。
距離不再是問題
當然,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出入以私家車代步,計程車招手就到,公車轉瞬即達,很難想像同樣在首善之都的臺北市,很多偏鄉山區的民眾們,只希望家附近能有一條公車路線經過,方便到市區辦事、就醫或通學通勤。這也是臺北市12條市民小巴廣受歡迎的原因。
這些市民小巴路線未必賺錢,甚至可能需要市府更多補貼,但透過公車「社區化」卻能完成民眾住家與交通熱點間動線聯繫,也就是最後一哩服務,讓民眾在城市通行所受外在限制與障礙越來越少,營造出更加友善的都會環境。例如住在南港舊莊的廖小姐,之前上班要先走一段十幾分鐘的路,到中研院門口搭車,再想辦法到市區轉乘。
但現在,每天固定時間發車的市民小巴,在南港周邊幾個社區與住宅群不斷循環載客;廖小姐說,小巴站牌就在她們社區門口,只要早上抓準時間出門,搭上市民小巴後就能在5分鐘內直達捷運南港站或南港展覽館站,搭文湖線或板南線都很方便,不但少了一次轉乘與步行時間,更覺得靠著市民小巴就能享受到捷運路網的方便,也覺得居家距離市區要來得更近了。
相對地,YouBike之所以日漸受到民眾歡迎,甚至由原本休閒功能,擴大為民眾代步的便利工具,也正是因為YouBike的密集,以及連接社區、商圈與交通熱點的規畫,彰顯了最後一哩整合性服務的重要性,打破原有交通工具整合不易的限制,讓民眾得以在多元的交通工具選擇中,選擇最便利、最具效率的組合,自在地悠遊臺北。
貼近生活的移動方式
家住在松山區的黃太太就說,她與先生都已退休,搭公車不但免費,而且就等於在市區逛街,所以相較於快捷的捷運,她更喜歡公車的悠閒。尤其自從有了智慧型站牌與手機查詢功能後,幾點到站、幾點收班都清清楚楚,不太可能會因為錯過班車而誤事。
黃太太也說,公車有其他交通工具都比不上的好處,就是深入社區,直達商圈、公園或市場,所以雖然在路上會塞點車,速度慢一點,但是要買菜、購物、散步都比較方便,不像捷運站還要搞清楚轉乘資訊,或走比較遠的路。所以她認為,公車應該追求的是要像捷運一樣準點,但目前綿密的公車路網應該要想辦法維持下去。
距離不再是問題
當然,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出入以私家車代步,計程車招手就到,公車轉瞬即達,很難想像同樣在首善之都的臺北市,很多偏鄉山區的民眾們,只希望家附近能有一條公車路線經過,方便到市區辦事、就醫或通學通勤。這也是臺北市12條市民小巴廣受歡迎的原因。
這些市民小巴路線未必賺錢,甚至可能需要市府更多補貼,但透過公車「社區化」卻能完成民眾住家與交通熱點間動線聯繫,也就是最後一哩服務,讓民眾在城市通行所受外在限制與障礙越來越少,營造出更加友善的都會環境。例如住在南港舊莊的廖小姐,之前上班要先走一段十幾分鐘的路,到中研院門口搭車,再想辦法到市區轉乘。
但現在,每天固定時間發車的市民小巴,在南港周邊幾個社區與住宅群不斷循環載客;廖小姐說,小巴站牌就在她們社區門口,只要早上抓準時間出門,搭上市民小巴後就能在5分鐘內直達捷運南港站或南港展覽館站,搭文湖線或板南線都很方便,不但少了一次轉乘與步行時間,更覺得靠著市民小巴就能享受到捷運路網的方便,也覺得居家距離市區要來得更近了。
相對地,YouBike之所以日漸受到民眾歡迎,甚至由原本休閒功能,擴大為民眾代步的便利工具,也正是因為YouBike的密集,以及連接社區、商圈與交通熱點的規畫,彰顯了最後一哩整合性服務的重要性,打破原有交通工具整合不易的限制,讓民眾得以在多元的交通工具選擇中,選擇最便利、最具效率的組合,自在地悠遊臺北。
這幾年,大規模低地板公車的進用,公車專用道的推廣,乃至於公車服務品質的提升,讓市民對公車的評價有了不小的轉變,公車作為一種交通載具,其安全性更大幅提升。尤其是智慧型站牌的啟用,讓市民隨時可以從跑馬燈掌握公車到站的訊息,更讓搭乘公車的效率大為提升,乘客也可以作出最佳的判斷。
貼近生活的移動方式
家住在松山區的黃太太就說,她與先生都已退休,搭公車不但免費,而且就等於在市區逛街,所以相較於快捷的捷運,她更喜歡公車的悠閒。尤其自從有了智慧型站牌與手機查詢功能後,幾點到站、幾點收班都清清楚楚,不太可能會因為錯過班車而誤事。
黃太太也說,公車有其他交通工具都比不上的好處,就是深入社區,直達商圈、公園或市場,所以雖然在路上會塞點車,速度慢一點,但是要買菜、購物、散步都比較方便,不像捷運站還要搞清楚轉乘資訊,或走比較遠的路。所以她認為,公車應該追求的是要像捷運一樣準點,但目前綿密的公車路網應該要想辦法維持下去。
距離不再是問題
當然,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出入以私家車代步,計程車招手就到,公車轉瞬即達,很難想像同樣在首善之都的臺北市,很多偏鄉山區的民眾們,只希望家附近能有一條公車路線經過,方便到市區辦事、就醫或通學通勤。這也是臺北市12條市民小巴廣受歡迎的原因。
這些市民小巴路線未必賺錢,甚至可能需要市府更多補貼,但透過公車「社區化」卻能完成民眾住家與交通熱點間動線聯繫,也就是最後一哩服務,讓民眾在城市通行所受外在限制與障礙越來越少,營造出更加友善的都會環境。例如住在南港舊莊的廖小姐,之前上班要先走一段十幾分鐘的路,到中研院門口搭車,再想辦法到市區轉乘。
但現在,每天固定時間發車的市民小巴,在南港周邊幾個社區與住宅群不斷循環載客;廖小姐說,小巴站牌就在她們社區門口,只要早上抓準時間出門,搭上市民小巴後就能在5分鐘內直達捷運南港站或南港展覽館站,搭文湖線或板南線都很方便,不但少了一次轉乘與步行時間,更覺得靠著市民小巴就能享受到捷運路網的方便,也覺得居家距離市區要來得更近了。
相對地,YouBike之所以日漸受到民眾歡迎,甚至由原本休閒功能,擴大為民眾代步的便利工具,也正是因為YouBike的密集,以及連接社區、商圈與交通熱點的規畫,彰顯了最後一哩整合性服務的重要性,打破原有交通工具整合不易的限制,讓民眾得以在多元的交通工具選擇中,選擇最便利、最具效率的組合,自在地悠遊臺北。
貼近生活的移動方式
家住在松山區的黃太太就說,她與先生都已退休,搭公車不但免費,而且就等於在市區逛街,所以相較於快捷的捷運,她更喜歡公車的悠閒。尤其自從有了智慧型站牌與手機查詢功能後,幾點到站、幾點收班都清清楚楚,不太可能會因為錯過班車而誤事。
黃太太也說,公車有其他交通工具都比不上的好處,就是深入社區,直達商圈、公園或市場,所以雖然在路上會塞點車,速度慢一點,但是要買菜、購物、散步都比較方便,不像捷運站還要搞清楚轉乘資訊,或走比較遠的路。所以她認為,公車應該追求的是要像捷運一樣準點,但目前綿密的公車路網應該要想辦法維持下去。
距離不再是問題
當然,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出入以私家車代步,計程車招手就到,公車轉瞬即達,很難想像同樣在首善之都的臺北市,很多偏鄉山區的民眾們,只希望家附近能有一條公車路線經過,方便到市區辦事、就醫或通學通勤。這也是臺北市12條市民小巴廣受歡迎的原因。
這些市民小巴路線未必賺錢,甚至可能需要市府更多補貼,但透過公車「社區化」卻能完成民眾住家與交通熱點間動線聯繫,也就是最後一哩服務,讓民眾在城市通行所受外在限制與障礙越來越少,營造出更加友善的都會環境。例如住在南港舊莊的廖小姐,之前上班要先走一段十幾分鐘的路,到中研院門口搭車,再想辦法到市區轉乘。
但現在,每天固定時間發車的市民小巴,在南港周邊幾個社區與住宅群不斷循環載客;廖小姐說,小巴站牌就在她們社區門口,只要早上抓準時間出門,搭上市民小巴後就能在5分鐘內直達捷運南港站或南港展覽館站,搭文湖線或板南線都很方便,不但少了一次轉乘與步行時間,更覺得靠著市民小巴就能享受到捷運路網的方便,也覺得居家距離市區要來得更近了。
相對地,YouBike之所以日漸受到民眾歡迎,甚至由原本休閒功能,擴大為民眾代步的便利工具,也正是因為YouBike的密集,以及連接社區、商圈與交通熱點的規畫,彰顯了最後一哩整合性服務的重要性,打破原有交通工具整合不易的限制,讓民眾得以在多元的交通工具選擇中,選擇最便利、最具效率的組合,自在地悠遊臺北。
城市慢跑微旅行
跑步怎麼玩?全球沒人這樣玩!
一個人跑,玩探索;一群人跑,玩創意,「街頭路跑」社團創辦人胡杰教你22種最簡單好玩的跑步路線與玩法。
現在,拿起這本書,認識街頭路跑、開始街頭路跑,玩路跑、瘋路跑;只要跑得比烏龜快一點,你就可以和大家一起慢慢跑、瘋狂玩,邊跑邊聊玩出下班後的第二人生。
胡杰說:「為什麼我們要辦街頭路跑?因為你需要『一個讓自己探索城市的方式』,透過『城市慢跑微旅行』活出下班後的第二人生。」
What is the Fun Run?
慢慢跑、瘋狂玩,不停聊、靜靜看;
這是跑步也是遊戲,這是運動也是探索;
街頭路跑教你展開與城市間的互動對話,
街頭路跑要你腦中佈滿爆炸多的快樂芬多精。
只要具備以下三個原則,你就可以和我們一起跑。
1.比烏龜快一點!你無須超越別人,只需要發覺「自己」是最撼動人心的那個人。
2.瘋狂聊天!和旁邊的陌生跑者邊跑邊聊,不斷的在每分鐘100下的心跳中從嘴裡冒出從未想過的新點子。
3.不能重覆!每次跑不同的路線,讓自己瘋狂地去探險,用不同角度去欣賞這個世界。
心動了嗎?現在就穿上慢跑鞋,照著書中的22條路線開始跑。記不住沒關係,可以撕下書中地圖帶著跑,絕對能讓你感受到「超好玩」的城市慢跑微旅行,包準一次就上癮。
Let’s Go to the Fun Run!
胡杰的「街頭路跑」有什麼不一樣?胡杰的「街頭路跑」並不是只為了跑到終點的慢跑,而是強調「當下」;不在乎多快,在乎的是每個人是否有被「照顧」到。在邊跑邊玩的過程中你快不快樂?身旁的人有沒有幫助你?跑到這個定點的時候,能不能再做些什麼?
「街頭路跑」已經舉辦超過50次了,每次主題與路線都不一樣。每位成員都熱愛旅行和玩耍,在街頭上旅行、在心頭上旅行,在台北街頭找尋巴黎空氣、紐約光景、芝加哥建築、維也納運河、夏威夷涼風。大家在街頭上相遇,共同開啓一場美麗的冒險,為每週生活尋找最不可思議的刺激。
你想開始玩跑步了嗎?今晚放輕鬆,慢慢玩一場吧!「慢」是一種生活的享受,只有「慢」才能給你帶來最多的快樂。當你慢慢跑,可以看到街旁的不同景色,和不同的朋友瘋狂聊天。
Oh My God!你聽見了嗎?這城市到處都在呼喚:「Help Me!救我!!」每週四超人都會出動,和100位探險員一起玩趟城市冒險!
街頭路跑網址:http://xoo.com.tw/
「街頭路跑」創辦人 胡杰
胡杰是一位熱情的跑者,因為熱愛跑步、熱愛探險,所以成立了「街頭路跑」社團。每周四,都有一群被辦公室禁錮的上班族,跟著他一起跑。從兩個人、三個人、六個人到現在每次參加都有將近100人,每周四的路跑活動,已經成為大家每天上班時的動力。
他原本是一般的上班族,曾經在大公司待過,也曾經自己創業。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讓他開始膨脹變形,原本才60幾公斤,因為工作的壓力讓他體重直線上升到近90。有一天,他把自己的照片上傳臉書,發現居然沒有一個人按讚,他覺得事情不對勁了,一定是哪兒出了問題。他想到,除了體重不對之外,自己已經不再是那個凡事追求好玩的胡杰了,是跑步讓他發現原來自己還是那個好玩的人。他用跑步玩創意、玩歷史、玩藝術,自己玩也帶著大家一起玩,連中國上海都邀請他們飛去帶大家一起玩。
就讓我們藉由這本書,告訴大家路跑有多好玩,這不是個無聊的運動、不是項孤獨的運動,更不是超越極限的運動,而是可以看見自己、看見家人、看見朋友、看見城市每個角落的好玩活動。
Let’s Go to the Fun Run!踏出家門的第一步,你就能做到!
一個人跑,玩探索;一群人跑,玩創意,「街頭路跑」社團創辦人胡杰教你22種最簡單好玩的跑步路線與玩法。
現在,拿起這本書,認識街頭路跑、開始街頭路跑,玩路跑、瘋路跑;只要跑得比烏龜快一點,你就可以和大家一起慢慢跑、瘋狂玩,邊跑邊聊玩出下班後的第二人生。
胡杰說:「為什麼我們要辦街頭路跑?因為你需要『一個讓自己探索城市的方式』,透過『城市慢跑微旅行』活出下班後的第二人生。」
What is the Fun Run?
慢慢跑、瘋狂玩,不停聊、靜靜看;
這是跑步也是遊戲,這是運動也是探索;
街頭路跑教你展開與城市間的互動對話,
街頭路跑要你腦中佈滿爆炸多的快樂芬多精。
只要具備以下三個原則,你就可以和我們一起跑。
1.比烏龜快一點!你無須超越別人,只需要發覺「自己」是最撼動人心的那個人。
2.瘋狂聊天!和旁邊的陌生跑者邊跑邊聊,不斷的在每分鐘100下的心跳中從嘴裡冒出從未想過的新點子。
3.不能重覆!每次跑不同的路線,讓自己瘋狂地去探險,用不同角度去欣賞這個世界。
心動了嗎?現在就穿上慢跑鞋,照著書中的22條路線開始跑。記不住沒關係,可以撕下書中地圖帶著跑,絕對能讓你感受到「超好玩」的城市慢跑微旅行,包準一次就上癮。
Let’s Go to the Fun Run!
胡杰的「街頭路跑」有什麼不一樣?胡杰的「街頭路跑」並不是只為了跑到終點的慢跑,而是強調「當下」;不在乎多快,在乎的是每個人是否有被「照顧」到。在邊跑邊玩的過程中你快不快樂?身旁的人有沒有幫助你?跑到這個定點的時候,能不能再做些什麼?
「街頭路跑」已經舉辦超過50次了,每次主題與路線都不一樣。每位成員都熱愛旅行和玩耍,在街頭上旅行、在心頭上旅行,在台北街頭找尋巴黎空氣、紐約光景、芝加哥建築、維也納運河、夏威夷涼風。大家在街頭上相遇,共同開啓一場美麗的冒險,為每週生活尋找最不可思議的刺激。
你想開始玩跑步了嗎?今晚放輕鬆,慢慢玩一場吧!「慢」是一種生活的享受,只有「慢」才能給你帶來最多的快樂。當你慢慢跑,可以看到街旁的不同景色,和不同的朋友瘋狂聊天。
Oh My God!你聽見了嗎?這城市到處都在呼喚:「Help Me!救我!!」每週四超人都會出動,和100位探險員一起玩趟城市冒險!
街頭路跑網址:http://xoo.com.tw/
「街頭路跑」創辦人 胡杰
胡杰是一位熱情的跑者,因為熱愛跑步、熱愛探險,所以成立了「街頭路跑」社團。每周四,都有一群被辦公室禁錮的上班族,跟著他一起跑。從兩個人、三個人、六個人到現在每次參加都有將近100人,每周四的路跑活動,已經成為大家每天上班時的動力。
他原本是一般的上班族,曾經在大公司待過,也曾經自己創業。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讓他開始膨脹變形,原本才60幾公斤,因為工作的壓力讓他體重直線上升到近90。有一天,他把自己的照片上傳臉書,發現居然沒有一個人按讚,他覺得事情不對勁了,一定是哪兒出了問題。他想到,除了體重不對之外,自己已經不再是那個凡事追求好玩的胡杰了,是跑步讓他發現原來自己還是那個好玩的人。他用跑步玩創意、玩歷史、玩藝術,自己玩也帶著大家一起玩,連中國上海都邀請他們飛去帶大家一起玩。
就讓我們藉由這本書,告訴大家路跑有多好玩,這不是個無聊的運動、不是項孤獨的運動,更不是超越極限的運動,而是可以看見自己、看見家人、看見朋友、看見城市每個角落的好玩活動。
Let’s Go to the Fun Run!踏出家門的第一步,你就能做到!
退休也要有夢
「早睡早起、飲食清淡均衡、規律運動、修身養性、回歸平淡」是許多人退休後的生活目標和寫照,原以為這樣的養生、健康生活,會讓後半輩子安穩無憂,哪曉得人生卻越發鬱悶、難受,其實根本的原因就在於人「照顧了生理卻忽略了心理健康。」
中老年生活 最怕被「邊緣化」
初入耳順之年的中研院副院長陳建仁笑說,人生有兩個惶恐期,一是青春期、一是更年期,青春期為無法掌握「活著的未來」而煩惱,更年期則為「步向生命終點的未來」焦慮。
早期台灣人平均壽命只有47歲,往往還沒經歷更年期人生就結束了,現代人拜醫療進步所賜,反而要面對中老年危機,陳建仁認為,人青壯年時多為生活拚命衝刺,是家庭、伴侶、孩子的中心,中老年後卻漸從眾人生活淡出、被「邊緣化」,是中老年生活難受的主因。
退休繼續忙碌 要有夢想目標
生活步調由快轉慢、體力由強轉弱、對成功的欲望降低,讓人一下失去目標的「失重感」,都需要時間調適,然而與其平淡生活,陳建仁建議應讓自己保持忙碌、和人多來往。
「要活得開心,有夢想和目標讓自己忙碌很重要,一輩子都是。」陳建仁笑說,太太退休後比退休前還忙,在教會當志工,每天都神采奕奕;他也觀察養老院的居民,發現他們在懂得互相幫忙、參與彼此生活後,原本死氣沉沉的地方竟變得活絡起來。
愛與被愛 平衡才會美滿
他解釋,愛與被愛、需要與被需要必須平衡,人生才會平衡;保持忙碌就是增加和人的互動、交流愛的機會,有生活目標,才能對其付出,並從中得到回饋。
不過許多長者常碰到單方面付出愛(如為子女奔波,子女卻沒空相處)或是接受愛的情況,曾有位婆婆因為媳婦體貼她,不願麻煩她帶孩子而感到沮喪,這就是雙方的愛沒有平衡的結果。
要表達需求 讓晚輩知道想法
陳建仁也建議,「別吝於跟晚輩表達自己的需求」,若希望每周全家可以相聚、出去走走,要有勇氣提出,如果怕子女忙,可以提早告知,事先規畫,較不會感到失望,若晚輩真有難處無法配合,也要讓自己釋懷、回復平靜。
家人無法陪伴時,就出去交朋友,而且要放下世俗觀點,和人接觸不再看名利、財富、身分地位,把每個人都當朋友、把前半輩子的得失輸贏都放下,返璞歸真,回到和孩子一樣的直率。
別排斥老化 別只追求平淡
除此之外,陳建仁說,不要排斥老化,老化是漸漸融入、回歸大自然,身體機能退了不要緊,走路變慢就早點出發、慢慢走,盡量去找自己喜歡的事情做,他認為「心情會決定身體健康狀態,保持心情好很重要。」
陳建仁覺得,要改變「退休後生活要平淡、無欲無求」的觀念,可以減少物欲,但是追求生命意義的欲望,要一輩子保留。
陳建仁
養生一句話:退休是人生的新起點,繼續作夢、愛人與被愛,才會開心。
中老年生活 最怕被「邊緣化」
初入耳順之年的中研院副院長陳建仁笑說,人生有兩個惶恐期,一是青春期、一是更年期,青春期為無法掌握「活著的未來」而煩惱,更年期則為「步向生命終點的未來」焦慮。
早期台灣人平均壽命只有47歲,往往還沒經歷更年期人生就結束了,現代人拜醫療進步所賜,反而要面對中老年危機,陳建仁認為,人青壯年時多為生活拚命衝刺,是家庭、伴侶、孩子的中心,中老年後卻漸從眾人生活淡出、被「邊緣化」,是中老年生活難受的主因。
退休繼續忙碌 要有夢想目標
生活步調由快轉慢、體力由強轉弱、對成功的欲望降低,讓人一下失去目標的「失重感」,都需要時間調適,然而與其平淡生活,陳建仁建議應讓自己保持忙碌、和人多來往。
「要活得開心,有夢想和目標讓自己忙碌很重要,一輩子都是。」陳建仁笑說,太太退休後比退休前還忙,在教會當志工,每天都神采奕奕;他也觀察養老院的居民,發現他們在懂得互相幫忙、參與彼此生活後,原本死氣沉沉的地方竟變得活絡起來。
愛與被愛 平衡才會美滿
他解釋,愛與被愛、需要與被需要必須平衡,人生才會平衡;保持忙碌就是增加和人的互動、交流愛的機會,有生活目標,才能對其付出,並從中得到回饋。
不過許多長者常碰到單方面付出愛(如為子女奔波,子女卻沒空相處)或是接受愛的情況,曾有位婆婆因為媳婦體貼她,不願麻煩她帶孩子而感到沮喪,這就是雙方的愛沒有平衡的結果。
要表達需求 讓晚輩知道想法
陳建仁也建議,「別吝於跟晚輩表達自己的需求」,若希望每周全家可以相聚、出去走走,要有勇氣提出,如果怕子女忙,可以提早告知,事先規畫,較不會感到失望,若晚輩真有難處無法配合,也要讓自己釋懷、回復平靜。
家人無法陪伴時,就出去交朋友,而且要放下世俗觀點,和人接觸不再看名利、財富、身分地位,把每個人都當朋友、把前半輩子的得失輸贏都放下,返璞歸真,回到和孩子一樣的直率。
別排斥老化 別只追求平淡
除此之外,陳建仁說,不要排斥老化,老化是漸漸融入、回歸大自然,身體機能退了不要緊,走路變慢就早點出發、慢慢走,盡量去找自己喜歡的事情做,他認為「心情會決定身體健康狀態,保持心情好很重要。」
陳建仁覺得,要改變「退休後生活要平淡、無欲無求」的觀念,可以減少物欲,但是追求生命意義的欲望,要一輩子保留。
陳建仁
養生一句話:退休是人生的新起點,繼續作夢、愛人與被愛,才會開心。
普希金咖啡館
張鳳
秋風乍起,朋友從加州、維州和哈佛本地萍聚,解纜凌空赴法蘭克福,奔莫斯科。西出陽關難免有些惴惴不安,車載船行而過,明亮亮的黃綠,鮮拂滿眼,風裡已有寒意。
遊輪尚未到聖彼得堡之間的幽眛水域,凜冽的天風海雨,我們就先俯仰俄都,穿行過契訶夫、果戈里長眠地:新聖母修道院、斯摩棱斯克大教堂;毀壞復修的救世主大教堂;看有社會時代風格的特列季亞科夫美術館……又迎著莫斯科兩日金陽坐地鐵,站裡有懸吊燈、大理石地、壁畫、雕塑如殿堂……再度漫步意味「美麗」的紅場,品賞象徵標誌俄羅斯磚紅的克里姆林宮,藍塔的列寧之墓,和歷史博物館都暖人冷眼。晨11點夢幻似遊著五彩穹頂的聖巴索教堂,多雅致拼花玻璃鑲嵌,幸逢男聲四人混聲合唱傳統歌曲,和音穿透無聲有情共振極高的金盞洋蔥頭,歌聲迴盪分外悠揚。
東紅場是百貨商場古牧(GUM)公司,三排三層參差遊廊式拱頂商場占地寬,19世紀到現代,仍領歐美時尚風騷:路易.威登,蒂芬妮……畫廊及電影院應有盡有。逍遙群遊紅場,拍攝婚紗照者此起彼落,可親的新婚中國留學生,也大拍甜蜜喜照,是否去藝術館邊的鎖心橋上鎖心樹,做過永恆不渝情痴的盟誓?凌晨到黃昏都有世界的旅客在感受溫馨,反是難以想像戎馬坦克列陣,或偶有飛機闖關風雲的紅場……
現代俄國文學的奠基者普希金,據說早慧多情,豔遇不絕,竟與妻子追求者決鬥而了結短短三十七年生命,幸無損不朽之名,仍隨處可見其文學影響。我們與意義不太大的普希金藝術博物館緣慳。造訪燦亮的普希金廣場和普希金咖啡館就成共識。這內透貴氣的三層豪宅餐廳,落成於1999年,為紀念普希金誕辰兩百年。恍眼步入正午幾乎滿座的餐廳,這位謳歌民主,寫浪漫敘事詩的貴族詩人,彷彿膩在其中,間歇撰寫著金聲玉振的曠世〈自由頌〉。
二樓夾層為餐館,賓客在號稱圖書館中餐飲美食坐擁書城,周遭似博物館,木質厚重的陳列櫃繞滿室邊,典藏古董煞費設計,有豎琴,鐘錶,燭台,地球儀……穿著前兩世紀優雅男裝的侍者環立……
古雅二十八格的落地窗櫺可算是雕梁畫棟,上層是露天咖啡廳。
登堂底層的主咖啡店和酒吧,侍者全著紅背心白襯衣,長白圍裙,親切費心周到解說美食和伏特加,如我不勝酒興酡然飲者,只能聽道伏特加品種或選葡萄酒、香檳。邊間靠街陽光式中庭自成天地,上下養著藤蔓式綠植物,溫柔的太陽流淌桌間,開放舒適的氛圍,愉悅可人。無愧為旅行者最佳飲饌餐館。選點頗受歡迎的Shchi希意湯,是典型俄國濃湯菜,以捲心菜為主料,加入牛肉塊,菠菜,番茄,酸菜,洋菇,大蕁麻葉,洋蔥,洋芋,也有加燻肉骨,甚至鮭魚等熬煮,可有千奇百變讓主廚自由發揮。成湯後置入大碗杯子,預烤的麵包就是個香蓋,熱騰騰地端來,湯並不酸也不綠,野趣兼祖母式的佳肴魅力,難不動容,頰齒留香的緣,底層牽出的底蘊文化及集體意識,分外無邊。
一程又一程的總有歸宿,猶沾著勝景的塵土,血脈中似留有行船走馬的波動,回寄寓在美的家,中夜時醒,難免迷惘:夢裡不知身是客。普希金在詩中寫:「一切都是暫時的,都會消逝;讓失去的變為可愛。」
秋風乍起,朋友從加州、維州和哈佛本地萍聚,解纜凌空赴法蘭克福,奔莫斯科。西出陽關難免有些惴惴不安,車載船行而過,明亮亮的黃綠,鮮拂滿眼,風裡已有寒意。
遊輪尚未到聖彼得堡之間的幽眛水域,凜冽的天風海雨,我們就先俯仰俄都,穿行過契訶夫、果戈里長眠地:新聖母修道院、斯摩棱斯克大教堂;毀壞復修的救世主大教堂;看有社會時代風格的特列季亞科夫美術館……又迎著莫斯科兩日金陽坐地鐵,站裡有懸吊燈、大理石地、壁畫、雕塑如殿堂……再度漫步意味「美麗」的紅場,品賞象徵標誌俄羅斯磚紅的克里姆林宮,藍塔的列寧之墓,和歷史博物館都暖人冷眼。晨11點夢幻似遊著五彩穹頂的聖巴索教堂,多雅致拼花玻璃鑲嵌,幸逢男聲四人混聲合唱傳統歌曲,和音穿透無聲有情共振極高的金盞洋蔥頭,歌聲迴盪分外悠揚。
東紅場是百貨商場古牧(GUM)公司,三排三層參差遊廊式拱頂商場占地寬,19世紀到現代,仍領歐美時尚風騷:路易.威登,蒂芬妮……畫廊及電影院應有盡有。逍遙群遊紅場,拍攝婚紗照者此起彼落,可親的新婚中國留學生,也大拍甜蜜喜照,是否去藝術館邊的鎖心橋上鎖心樹,做過永恆不渝情痴的盟誓?凌晨到黃昏都有世界的旅客在感受溫馨,反是難以想像戎馬坦克列陣,或偶有飛機闖關風雲的紅場……
現代俄國文學的奠基者普希金,據說早慧多情,豔遇不絕,竟與妻子追求者決鬥而了結短短三十七年生命,幸無損不朽之名,仍隨處可見其文學影響。我們與意義不太大的普希金藝術博物館緣慳。造訪燦亮的普希金廣場和普希金咖啡館就成共識。這內透貴氣的三層豪宅餐廳,落成於1999年,為紀念普希金誕辰兩百年。恍眼步入正午幾乎滿座的餐廳,這位謳歌民主,寫浪漫敘事詩的貴族詩人,彷彿膩在其中,間歇撰寫著金聲玉振的曠世〈自由頌〉。
二樓夾層為餐館,賓客在號稱圖書館中餐飲美食坐擁書城,周遭似博物館,木質厚重的陳列櫃繞滿室邊,典藏古董煞費設計,有豎琴,鐘錶,燭台,地球儀……穿著前兩世紀優雅男裝的侍者環立……
古雅二十八格的落地窗櫺可算是雕梁畫棟,上層是露天咖啡廳。
登堂底層的主咖啡店和酒吧,侍者全著紅背心白襯衣,長白圍裙,親切費心周到解說美食和伏特加,如我不勝酒興酡然飲者,只能聽道伏特加品種或選葡萄酒、香檳。邊間靠街陽光式中庭自成天地,上下養著藤蔓式綠植物,溫柔的太陽流淌桌間,開放舒適的氛圍,愉悅可人。無愧為旅行者最佳飲饌餐館。選點頗受歡迎的Shchi希意湯,是典型俄國濃湯菜,以捲心菜為主料,加入牛肉塊,菠菜,番茄,酸菜,洋菇,大蕁麻葉,洋蔥,洋芋,也有加燻肉骨,甚至鮭魚等熬煮,可有千奇百變讓主廚自由發揮。成湯後置入大碗杯子,預烤的麵包就是個香蓋,熱騰騰地端來,湯並不酸也不綠,野趣兼祖母式的佳肴魅力,難不動容,頰齒留香的緣,底層牽出的底蘊文化及集體意識,分外無邊。
一程又一程的總有歸宿,猶沾著勝景的塵土,血脈中似留有行船走馬的波動,回寄寓在美的家,中夜時醒,難免迷惘:夢裡不知身是客。普希金在詩中寫:「一切都是暫時的,都會消逝;讓失去的變為可愛。」
波希米亞年代- 那些流浪漢偷不走的時光
黃俊隆
南方紐奧良回返波士頓的班機上,回首一路迢迢,風塵僕僕的不是那已成遙遠的城市與漫長旅程,而是過眼未逝的故事風景。
紐奧良Elysian Fields是《欲望街車》的故事現場。
這世界某處,心靈暗角,或許仍活在那個三毛的波希米亞年代。他們一樣找不到這時代妥固的安身之處。不知是放下勇氣或是提起勇氣,決定放縱、流浪、享樂……有酒當歌須盡歡,Tomorrow never knows,選擇另一種坦然釋懷的生命姿態。其中某些人一生便是一趟公路旅行,只是出發,沒有抵達,也回不去。終究我們這些過客異鄉人,僅僅是布爾喬亞的虛幻遐想,對於流浪。如果不安於自己的城市,也立命不了,走到哪都像是偽流浪漢,都是異鄉。我們不時迷惑於心靈,總幻想最美的時光總在他方,但我們沒有勇氣,大都放棄不了,終於來到已成相對安穩的人生。
結束波士頓一個半月的遊學生活,在住進紐約前決定搭火車前往芝加哥,再搭機到南方紐奧良。比起飛機網絡的迅速便捷,美國國鐵並未比較便宜,且相對慢上許多。因此,一般人大都選擇飛機或巴士。首次在美國搭乘火車,從波士頓到芝加哥得耗費近二十四小時,並非如同其廣告所言,渴望一趟旅程就能「Change how you see the world」,單純只是想嘗試不同的體驗,看看會否有些不同風景。書寫旅行筆鋒總是銳利不時帶著挑釁嘲諷的保羅.索魯(Paul Theroux)在《旅行上癮者》中花了不少篇幅描述他對旅行及現代人旅行的看法。身為一個挑剔的旅行作家,對於旅行或許帶點偏執──「你得找出自己的經驗。跨步出去──盡你所能地到愈遠的地方去。嘗試與親友失去聯繫。在一個不熟悉的地方當個異鄉人。學習謙卑。學習當地語言。傾聽他們在說些什麼。」現代人的旅行在他眼中較像是觀光,到事先被設定好的相同城市景點,看一樣的風景。只是,換個角度,即便相同風景,不亦將隨觀看者心境不同而有所不同:「眼前這片風景不知道有幾百萬隻眼睛已經看過,但對我來說卻像是大地流露出來的第一個微笑。」如同卡繆曾說。
旅行,重要的在於那雙觀看者的眼睛,以及旅程中聆聽到的。
旅行中的陌生人
波士頓南站月台上,每個人隨身拖著重重行李,行李背後總有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同站上車有著一身龐克裝扮的女生,隨身攜著一個直徑約莫一公尺大的呼拉圈,突兀顯眼地映在眼前。直到芝加哥同站下車,仍猜不出為何她要千里迢迢攜它同行。或許旅人身分背後,現實中的她是個街頭表演者、馬戲團工作者?列車上乘客並不多,一上車,每個人便側身躺著閱讀聽音樂;若有所思地看著窗外風景;或者倒頭呼呼大睡。漫長旅程等待中,有人上了車,有人下了車。每個人各自有不同的方向。不知何時,一位黑人女生上了車,直到芝加哥,見她手上始終捧著一「瓶」搶眼鮮花,不時看著窗外,不時仰頭若有所思。只是從未見過她放下手上那瓶鮮花。旅程終點,是否有個重要的人在等待著她?
耗經一夜顛簸,清晨列車上乘客紛紛醒來,在車廂裡穿梭來去。終近抵達芝加哥。一位婦人幾度從我身旁經過時總是帶著一臉微笑。或許在嘲笑我必定是個觀光客,才會像這樣對著窗外不停按下快門吧。後來,終於主動前來問我要不要幫我拍張照。不好意思推卻陌生人的熱情,於是將手上相機交給了她。按下快門後是一連串的認識攀談。她叫Teresa,和將到芝加哥出差的先生作伴同行。得知我從台灣來,如同這趟旅程中許多人的反應,令我驚訝地脫口欣喜說出「Formosa」。她女兒正巧在我故鄉彰化待過一年,為此她曾到台灣坐火車環島一週。她一直記不起她最喜歡的那個台灣城市叫什麼來著。後來以為交談結束,回到座位不久後,她不死心地拿著iPad再度向我走來,要我看看她那趟台灣旅程。原來她最喜歡的是花蓮。我禮貌性留下聯絡方式,告訴Teresa一週太短,有空和女兒再回台灣記得與我聯繫。如同旅行中那些短暫邂逅的陌生人,我們總是不確定當旅行結束,是否仍將再次聯繫碰頭。「接近芝加哥聯合車站時,記得移到右邊的位置,你將可以看到白襪球場,有很漂亮的風景。」她並不知曉我喜歡棒球,轉身回座前一再貼心地叮嚀著我。
在芝加哥匆匆兩晚,每晚總是抓緊時間固定到live house聆聽芝加哥藍調演出。只是再如何精采,都沒這晚回家途中一個不經意探頭後的經歷值得記上一輩子。時間已過午夜,匆匆離開live house準備搭地鐵返家。剛塞滿藍調音符的耳朵突然被屋裡流洩出的搖滾樂所吸引,停下腳步頻頻探頭,隔著落地窗,裡頭究竟是怎麼回事。「It’s open jam time , come on. It’s free.」一個身材微胖,頂著一頭鬈髮,如貴族紳士般優雅的男子開門走出來抽菸透氣,主動問我是否會任何樂器,熱情教我別再探頭,裡頭很有趣,進去瞧瞧吧。
落地窗內彷彿是另一個世界。「There is nothing finer than live music.」舞台旁的看板這樣寫著。簡陋的舞台,一張張蒼白的臉孔,如同青春的古柯鹼。每個人都有副睥睨世態般的臉孔表情,手上緊握薄如紙片的pick,時而用力狂刷節奏,時而緩緩敘事般地分解和弦。音符裡並沒有太多苦悶,只有狂熱,彷彿只在音樂裡才能找到真正屬於他們的世界。每個樂手均是讓人驚呼的超專業水準,每段solo樂句總像說著一篇篇動人故事。這情景將我帶回年少玩團或在唱片公司時的地下練團室記憶。對於未來的不可期,於是緊緊握住手上的音符,在練團、jam的過程中,他們找到人生最大的自由與解放,主宰自己的青春。
在芝加哥這個名叫「Tonic Room」live house的奇幻夜晚,只有台上樂手及一位年輕女bartender。這晚,我是唯一幸運聽眾,舞台上是一頁頁動人的青春詩篇。
淳樸而歡樂的城市
翌日醒來,已在往南準備前往機場的芝加哥地鐵上。
「先生女士們,請你們好好聽我把話說完。今天對我來說又是如常的一天。如果我沒搭上這班列車,我將如往常一樣,每天花至少八小時在找工作。我已盡我最大的努力,但你們知道,我們的政府、我們的經濟……所以,如果您願意,請您做點微薄捐助,好讓我可以繼續好好找工作。感激您們的善良。」幾個月來在各大城市所見流浪漢常有著各種不同的過人才華。眼前這流浪漢販賣的才華叫說故事,一場極具群眾魅力的演說顯然打動了大家,隨之博得滿車廂的掌聲喝采,幾乎所有人皆從身上掏出錢包。
芝加哥往南班機,就要降落紐奧良。臨座老美突然開啟了話題:「為何會想要到這裡來?」一如行前聽到我將前往紐奧良時多數人的反應。為何一個從波士頓往西到芝加哥的旅人,會決定接到南方這個連他們都不見得曾經前住的地方,而非往西到他們口中所謂的大城市。
「我已經看了太多熱鬧城市,想到南方看看不同的美國風景,以及卡崔娜後的紐奧良;爵士樂下的紐奧良,最好還有刻板印象中該有的棉花田。」某回如此回答曾住過紐奧良的朋友這制式答案時,他聽了大笑:「去看看百年貴族豪宅,棉花田就算了吧。」這回臨座老美聽了反應竟出奇鎮定,碎碎說著他一直想到這裡,這回總算成行,應該會是個很美的地方吧。前方一位像是住在紐奧良的老太太聽了我們的對話忍不住插嘴附和:「紐奧良是個有趣的地方,你們應該待久一點。」當下腦海對紐奧良的印象,幾乎僅局限於與南方早期生活息息相關的爵士樂中對南方的描述,無從想像所謂的有趣。
有別於紐奧良動輒百年的建築,預訂的民宿建於卡崔娜風災前一年。位於田納西.威廉斯名劇《欲望街車》裡的Elysian Fields上。一如《欲望街車》裡所見,寬敞筆直的道路兩旁滿是百年橡樹,點襯著色彩繽紛的西班牙式鐵柱陽台建築,時光在此彷彿靜止下來,像座天堂般的幸福樂土,一如Elysian其名之意。雖然距市區步行僅十幾分鐘路程,卻像極了偏壤鄉野,清晨4、5時偶爾在雞嗚聲中醒來,腦中仍跳躍著前一晚爵士樂歡愉音符。
紐奧良仍舊是個淳樸而歡樂的城市,不分晝夜,室內或巷弄,著名的法國區時時有著爵士樂輪番演奏著。每晚不停到各個live house觀賞演出,撇開樂手演奏技術不論,印象最深的非曾孕育過家喻戶曉的小號手路易斯.阿姆斯壯(Louis Armstrong)的爵士樂聖地「典藏廳」(Preservation Hall)莫屬。每個樂曲變換之間,band leader總像個說書人般緩緩訴說著樂曲中或他們自身相關的故事,時而歡樂卻也時而動人。
「這樂團裡有四位團員出自我家庭,今晚我母親也到了現場。小時候我不愛念書,母親便常恐嚇若不想念書,就去棉花田裡工作去吧。為了躲避落此下場,我每天躲進吹奏小喇叭的學習世界裡。至今,我們全家兄弟能每天在此演出,全要歸功感謝我們的母親當時從來不曾制止……」頓時現場滿滿聽眾全起立報以當晚最熱烈的掌聲。
「The colors of the rainbow so pretty in the sky. Are also on the faces of people going by. I see friends shaking hands saying how do you do. They’re really saying I love you.」主唱仍舊像個說書人,邊唱邊帶著手勢,臉上表情始終回應著歌詞中的字字句句。早聽了千百遍無數版本的這首〈What a Wonderful World〉,在這晚或許才終於聽懂了。那個爵士樂下南方純真樸實的世界,樂觀開朗的生活姿態,原來便該是這樣。(待續)
南方紐奧良回返波士頓的班機上,回首一路迢迢,風塵僕僕的不是那已成遙遠的城市與漫長旅程,而是過眼未逝的故事風景。
紐奧良Elysian Fields是《欲望街車》的故事現場。
這世界某處,心靈暗角,或許仍活在那個三毛的波希米亞年代。他們一樣找不到這時代妥固的安身之處。不知是放下勇氣或是提起勇氣,決定放縱、流浪、享樂……有酒當歌須盡歡,Tomorrow never knows,選擇另一種坦然釋懷的生命姿態。其中某些人一生便是一趟公路旅行,只是出發,沒有抵達,也回不去。終究我們這些過客異鄉人,僅僅是布爾喬亞的虛幻遐想,對於流浪。如果不安於自己的城市,也立命不了,走到哪都像是偽流浪漢,都是異鄉。我們不時迷惑於心靈,總幻想最美的時光總在他方,但我們沒有勇氣,大都放棄不了,終於來到已成相對安穩的人生。
結束波士頓一個半月的遊學生活,在住進紐約前決定搭火車前往芝加哥,再搭機到南方紐奧良。比起飛機網絡的迅速便捷,美國國鐵並未比較便宜,且相對慢上許多。因此,一般人大都選擇飛機或巴士。首次在美國搭乘火車,從波士頓到芝加哥得耗費近二十四小時,並非如同其廣告所言,渴望一趟旅程就能「Change how you see the world」,單純只是想嘗試不同的體驗,看看會否有些不同風景。書寫旅行筆鋒總是銳利不時帶著挑釁嘲諷的保羅.索魯(Paul Theroux)在《旅行上癮者》中花了不少篇幅描述他對旅行及現代人旅行的看法。身為一個挑剔的旅行作家,對於旅行或許帶點偏執──「你得找出自己的經驗。跨步出去──盡你所能地到愈遠的地方去。嘗試與親友失去聯繫。在一個不熟悉的地方當個異鄉人。學習謙卑。學習當地語言。傾聽他們在說些什麼。」現代人的旅行在他眼中較像是觀光,到事先被設定好的相同城市景點,看一樣的風景。只是,換個角度,即便相同風景,不亦將隨觀看者心境不同而有所不同:「眼前這片風景不知道有幾百萬隻眼睛已經看過,但對我來說卻像是大地流露出來的第一個微笑。」如同卡繆曾說。
旅行,重要的在於那雙觀看者的眼睛,以及旅程中聆聽到的。
旅行中的陌生人
波士頓南站月台上,每個人隨身拖著重重行李,行李背後總有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同站上車有著一身龐克裝扮的女生,隨身攜著一個直徑約莫一公尺大的呼拉圈,突兀顯眼地映在眼前。直到芝加哥同站下車,仍猜不出為何她要千里迢迢攜它同行。或許旅人身分背後,現實中的她是個街頭表演者、馬戲團工作者?列車上乘客並不多,一上車,每個人便側身躺著閱讀聽音樂;若有所思地看著窗外風景;或者倒頭呼呼大睡。漫長旅程等待中,有人上了車,有人下了車。每個人各自有不同的方向。不知何時,一位黑人女生上了車,直到芝加哥,見她手上始終捧著一「瓶」搶眼鮮花,不時看著窗外,不時仰頭若有所思。只是從未見過她放下手上那瓶鮮花。旅程終點,是否有個重要的人在等待著她?
耗經一夜顛簸,清晨列車上乘客紛紛醒來,在車廂裡穿梭來去。終近抵達芝加哥。一位婦人幾度從我身旁經過時總是帶著一臉微笑。或許在嘲笑我必定是個觀光客,才會像這樣對著窗外不停按下快門吧。後來,終於主動前來問我要不要幫我拍張照。不好意思推卻陌生人的熱情,於是將手上相機交給了她。按下快門後是一連串的認識攀談。她叫Teresa,和將到芝加哥出差的先生作伴同行。得知我從台灣來,如同這趟旅程中許多人的反應,令我驚訝地脫口欣喜說出「Formosa」。她女兒正巧在我故鄉彰化待過一年,為此她曾到台灣坐火車環島一週。她一直記不起她最喜歡的那個台灣城市叫什麼來著。後來以為交談結束,回到座位不久後,她不死心地拿著iPad再度向我走來,要我看看她那趟台灣旅程。原來她最喜歡的是花蓮。我禮貌性留下聯絡方式,告訴Teresa一週太短,有空和女兒再回台灣記得與我聯繫。如同旅行中那些短暫邂逅的陌生人,我們總是不確定當旅行結束,是否仍將再次聯繫碰頭。「接近芝加哥聯合車站時,記得移到右邊的位置,你將可以看到白襪球場,有很漂亮的風景。」她並不知曉我喜歡棒球,轉身回座前一再貼心地叮嚀著我。
在芝加哥匆匆兩晚,每晚總是抓緊時間固定到live house聆聽芝加哥藍調演出。只是再如何精采,都沒這晚回家途中一個不經意探頭後的經歷值得記上一輩子。時間已過午夜,匆匆離開live house準備搭地鐵返家。剛塞滿藍調音符的耳朵突然被屋裡流洩出的搖滾樂所吸引,停下腳步頻頻探頭,隔著落地窗,裡頭究竟是怎麼回事。「It’s open jam time , come on. It’s free.」一個身材微胖,頂著一頭鬈髮,如貴族紳士般優雅的男子開門走出來抽菸透氣,主動問我是否會任何樂器,熱情教我別再探頭,裡頭很有趣,進去瞧瞧吧。
落地窗內彷彿是另一個世界。「There is nothing finer than live music.」舞台旁的看板這樣寫著。簡陋的舞台,一張張蒼白的臉孔,如同青春的古柯鹼。每個人都有副睥睨世態般的臉孔表情,手上緊握薄如紙片的pick,時而用力狂刷節奏,時而緩緩敘事般地分解和弦。音符裡並沒有太多苦悶,只有狂熱,彷彿只在音樂裡才能找到真正屬於他們的世界。每個樂手均是讓人驚呼的超專業水準,每段solo樂句總像說著一篇篇動人故事。這情景將我帶回年少玩團或在唱片公司時的地下練團室記憶。對於未來的不可期,於是緊緊握住手上的音符,在練團、jam的過程中,他們找到人生最大的自由與解放,主宰自己的青春。
在芝加哥這個名叫「Tonic Room」live house的奇幻夜晚,只有台上樂手及一位年輕女bartender。這晚,我是唯一幸運聽眾,舞台上是一頁頁動人的青春詩篇。
淳樸而歡樂的城市
翌日醒來,已在往南準備前往機場的芝加哥地鐵上。
「先生女士們,請你們好好聽我把話說完。今天對我來說又是如常的一天。如果我沒搭上這班列車,我將如往常一樣,每天花至少八小時在找工作。我已盡我最大的努力,但你們知道,我們的政府、我們的經濟……所以,如果您願意,請您做點微薄捐助,好讓我可以繼續好好找工作。感激您們的善良。」幾個月來在各大城市所見流浪漢常有著各種不同的過人才華。眼前這流浪漢販賣的才華叫說故事,一場極具群眾魅力的演說顯然打動了大家,隨之博得滿車廂的掌聲喝采,幾乎所有人皆從身上掏出錢包。
芝加哥往南班機,就要降落紐奧良。臨座老美突然開啟了話題:「為何會想要到這裡來?」一如行前聽到我將前往紐奧良時多數人的反應。為何一個從波士頓往西到芝加哥的旅人,會決定接到南方這個連他們都不見得曾經前住的地方,而非往西到他們口中所謂的大城市。
「我已經看了太多熱鬧城市,想到南方看看不同的美國風景,以及卡崔娜後的紐奧良;爵士樂下的紐奧良,最好還有刻板印象中該有的棉花田。」某回如此回答曾住過紐奧良的朋友這制式答案時,他聽了大笑:「去看看百年貴族豪宅,棉花田就算了吧。」這回臨座老美聽了反應竟出奇鎮定,碎碎說著他一直想到這裡,這回總算成行,應該會是個很美的地方吧。前方一位像是住在紐奧良的老太太聽了我們的對話忍不住插嘴附和:「紐奧良是個有趣的地方,你們應該待久一點。」當下腦海對紐奧良的印象,幾乎僅局限於與南方早期生活息息相關的爵士樂中對南方的描述,無從想像所謂的有趣。
有別於紐奧良動輒百年的建築,預訂的民宿建於卡崔娜風災前一年。位於田納西.威廉斯名劇《欲望街車》裡的Elysian Fields上。一如《欲望街車》裡所見,寬敞筆直的道路兩旁滿是百年橡樹,點襯著色彩繽紛的西班牙式鐵柱陽台建築,時光在此彷彿靜止下來,像座天堂般的幸福樂土,一如Elysian其名之意。雖然距市區步行僅十幾分鐘路程,卻像極了偏壤鄉野,清晨4、5時偶爾在雞嗚聲中醒來,腦中仍跳躍著前一晚爵士樂歡愉音符。
紐奧良仍舊是個淳樸而歡樂的城市,不分晝夜,室內或巷弄,著名的法國區時時有著爵士樂輪番演奏著。每晚不停到各個live house觀賞演出,撇開樂手演奏技術不論,印象最深的非曾孕育過家喻戶曉的小號手路易斯.阿姆斯壯(Louis Armstrong)的爵士樂聖地「典藏廳」(Preservation Hall)莫屬。每個樂曲變換之間,band leader總像個說書人般緩緩訴說著樂曲中或他們自身相關的故事,時而歡樂卻也時而動人。
「這樂團裡有四位團員出自我家庭,今晚我母親也到了現場。小時候我不愛念書,母親便常恐嚇若不想念書,就去棉花田裡工作去吧。為了躲避落此下場,我每天躲進吹奏小喇叭的學習世界裡。至今,我們全家兄弟能每天在此演出,全要歸功感謝我們的母親當時從來不曾制止……」頓時現場滿滿聽眾全起立報以當晚最熱烈的掌聲。
「The colors of the rainbow so pretty in the sky. Are also on the faces of people going by. I see friends shaking hands saying how do you do. They’re really saying I love you.」主唱仍舊像個說書人,邊唱邊帶著手勢,臉上表情始終回應著歌詞中的字字句句。早聽了千百遍無數版本的這首〈What a Wonderful World〉,在這晚或許才終於聽懂了。那個爵士樂下南方純真樸實的世界,樂觀開朗的生活姿態,原來便該是這樣。(待續)
波希米亞年代 - 那些流浪漢偷不走的時光
黃俊隆
旅行終究無法僅選擇我們所見,或說,終究最難忘的大都在旅程計畫之外。爵士樂一如事先對紐奧良的預期,那些街頭不時遇見,就要多如繁星的街頭賣藝、波希米亞遊牧者則是意外衝擊,彷彿不時提醒扣問著,這座城市的血液裡究竟還埋藏著多少和《流浪者之歌》裡悉達多一樣不安的靈魂?
「這裡有些偏僻,治安並不是太好,即便只是幾個街區,晚上還是叫計程車吧。」旅遊書上這麼介紹著紐奧良鬧區南邊一隅的Frenchman街。短短的這條街,夜晚各個轉角巷口總是擠滿各種表演者及波希米亞人。有了第一晚實地走訪經驗,開始把旅遊書上的警告遠遠拋在腦後,每晚總愛一個人獨自散步或騎著腳踏車從這條街慢慢晃蕩返家。
魔術般的奇幻夜晚
這晚,先是聽聞像是印第安、吉普賽人神魅般的樂音,於是在這台車旁停下了腳步。1983年最早的「屋主」改裝了這台車,拉開大門,整個車內全是如同家中客廳般的陳設,一切應有盡有。Ana在幾年前買下這台車,開始駕著它南征北討,展開她吉普賽般的生活。平常不旅行的日子大多陪著她定居在紐約、紐澤西。時至近冬,她千里迢迢開著車到此避冬。路過的人不時探頭往裡看,好奇圍觀者齊聚愈聚愈多。「它是間酒吧。」有人開口回答了大家心中的疑惑。Ana趕緊打岔:「我只是同其他街頭藝人般,夜晚窩居在此為大家彈彈鋼琴唱唱歌罷了。您可別亂說,幫我添惹麻煩。」語畢轉身調了杯酒,端給前頭一位客人。收完買酒及她自製專輯的錢,轉身在鋼琴前輕聲彈唱起客人方才點的歌:「come away with me……」語調一如原唱Norah Jones般輕柔。
Marc這晚正巧度過他的二十八歲生日,似乎已有些醉意,不停與Ana說著他想租這間房子,或者,他願意跟著她一起在美國四處流浪闖蕩。「so many sweet hearts with you.」Ana始終懷疑著Marc所說的一切,眼見大家一起同他唱著〈生日快樂〉,邊說邊改彈唱起jazz版的〈生日快樂〉。直到轉身離開,我始終好奇,在那一首歌的時間裡,Marc究竟許了什麼生日願望,是否真想與Ana就此一起浪跡天涯。
返家途中已是午夜,早先陣雨已停,轉寒的這個城市,我騎車在巷弄裡迷了路,發冷焦急地想趕緊找到路回家。但中途這個奇特的夜晚景象,深深吸引了我,停下車,拿出手中相機,在經過他們同意後不停按下快門。有人指著我近乎全新的腳踏車議論著。「為什麼你們有這麼多千奇百怪的腳踏車?你們自己噴的嗎?」不待他們出聲相問,我先開口這麼問了他們。
「是的。這些是我們團員自己的腳踏車。我們開著這台車,載著每個團員的腳踏車環遊美國已超過半年之久。這段日子裡,它們陪著我們闖遍美國,一邊旅行一邊練團。」我接著與他們聊起究竟他們是怎樣的表演藝術團體。後來似懂非懂地,僅確定他們是個類似「踩高蹺」之類的劇團,這裡是他們的劇場基地,每週有幾個夜晚他們會固定在此舉行演出,非常歡迎我抽空捧場。夜裡的他們不停進進出出,忙著接力將腳踏車從巴士上接手卸下。離去前,我數度回頭按下快門,仍舊無法相信眼前所見一切,魔術般的奇幻夜晚。
七天的時光,原先爵士樂裡的紐奧良,在腦中更加鮮明立體起來。終究沒聽從朋友建議「去看看百年貴族豪宅」。任憑世事更迭,人來人去,今日的紐奧良依舊散發著迷人淳樸的南方風情。
偷行李的流浪漢
總常在深夜或清晨抵達一個陌生的城市,然後在另一個日夜離開。看著城市已不同於抵達時的面貌,投映在看不見的自我內心是否亦然?
經過南方七日的浪蕩時光,終究飛回波士頓匆匆一瞥。提供在波士頓的日子裡落腳處的朋友送來二件行李,並接送我到南巴士站,準備搭乘深夜灰狗巴士,清晨抵達這趟旅程終站紐約。南下靠窗位置,原先秋日蕭颯景色轉眼間已是一片白雪茫茫,望著流逝風景,難以相信二個月來的經歷及南方所見一切。一個人旅行是一段自我在孤獨中試著與人生、世界重新對話的過程,卸下預設心防,抱著高度好奇心,旅行總是會回報我們完全無從料想的驚奇,即便是不好的際遇。「不旅行的人通常會警告旅人旅行所存在的風險,但旅人大多置之不理;然而我們假設會受到熱情的款待就好像假設會遇到危險一樣奇怪。」用保羅.索魯(Paul Theroux)在《旅行上癮者》裡的這段話來形容旅人總是帶著冒險又期待驚奇的心態再貼切不過。芝加哥及紐奧良的旅程順遂,促使我不停思考著關於旅行,在難忘的旅程背後,需要的是一種「別盡信旅行書,別怕陌生人」,開放而謹慎的心情,如同澤木耕太郎在《旅行的力量》獻給即將出發的旅人:「不要害怕,但請一路小心。」
如果事先過度害怕而退縮,便將失去旅行最大樂趣所在。但也千萬別過度仗勢自己始終順遂的旅行經驗,將旅行的一路順風視為理所當然。
在灰狗巴士上,內心不停浮現此行種種,輾轉一夜未眠。清晨近6時抵達紐約巴士大廈地下二樓。外頭零下的低溫,隻身拖著三件沉重行李,加上整個巴士站偌大如迷宮般複雜萬分,於是決定就近在原地速食店裡點了早餐,窩著等待9點可以入住時刻的到來。餐後睡意漸漸來襲,戴上耳機趴在餐桌上,一路的疲憊以致睡眠始終斷斷續續,幾度有人徘徊在腳邊行李放置處,總是警覺地抬頭張眼察看。
「先生,您還好嗎?」再度察覺有可疑之人,張開惺忪雙眼,恍惚瞬間,一度以為竊賊就這麼被我逮個正著。聽了眼前這位高瘦女黑人帶著關心的眼神問著這句話,巡視行李反覆確認後仍不肯相信──隨身最大一件行李箱不見了。「我剛在門口看見有位高高髒髒的流浪漢匆匆忙忙拖著它往外跑,我覺得可疑便進來看看。所以那件行李是您的?」我聽了焦躁慌張地問她流浪漢往哪裡跑,可否趕快想辦法幫忙攔住他?並與她一同衝至門口。她指著偌大有數十台電梯的巴士大廈,束手無策地告訴我那流浪漢拖著行李按了電梯離開了。她不是警察,只是剛好經過撞見。我邊央求她務必幫忙,邊快步跑回速食店,背起隨身包包及拖著僅剩的兩件行李到外頭,擔心又被人趁機偷走。「求求你,我來美國二個月了,所有旅程中重要的一切都在那行李箱裡頭。你們可否努力用各種辦法別讓他逃走?」
忍住不滴下半滴眼淚,我用極為沮喪微弱的聲音不停重複說著此生最無助的「help me, please.」。然而眼前這位警察臉上無奈的表情更加教人沮喪,彷彿早見多了此般案件,他並未立即進行任何防止、尋人動作,只是不停盤問那位黑人女生,不停歎氣。接著要我跟他上上下下走了長長的一段路進紐約警局做完筆錄。至此,我的心已跌到最谷底。與那位好心女黑人不停感激道謝後,撥通電話,用微弱近乎顫抖的聲音跟波士頓友人訴說了這一切,明知一切已無法挽回,人海茫茫隻身作客他鄉,那電話如同大海中那根浮木及兒時安心被,或許只是安慰自己並不那麼孤單。
警察邊安慰回答我說這類案件在這裡並不常有的官方式謊言,惹得我情緒更為激動。看著警員們不疾不徐,似乎早見怪不怪的處理態度,我歇斯底里地鬧起小小脾氣,質問他們那又為何這麼大的城市,這麼多的員警戒備,還是讓這種事發生,而且偏偏就發生在我頭上?既然各轉角都有員警站崗,為何不能通知他們為此積極清查巴士大廈?「我們很抱歉,但它就這麼發生了。」員警只是敷衍地應付著,邊問了些事發經過、行李裡有哪些東西之類的制式問題。一位看起來較資深的員警眼見再不喝止或許我就要在原地鬧起事來,於是要我別再問任何問題了,並試圖打發叫我趕緊離開等候通知。
家是旅程的終點
離開警局前,我不斷央求他們讓我暫時寄放行李,待我四周搜尋完會趕緊回來將它們帶走。員警們用著嚴厲不帶半點人情商量的口吻回絕了我。一個人拖著兩件行李上到地面,陽光已撒滿整個紐約街頭,心卻比抵達時更加寒冷。想起波士頓巴士站那位好心的查票員見我三件行李,先是提醒我每人只能攜帶一件,接著問我到紐約是否還需再轉車,以免他放行後最終還是受其他車站查票員懲罰。原來命中注定的事怎麼躲也躲不了。無力地在紐約街頭絕望地花了近一個小時,逛了由42、41街及第8大道、第9大道圍起的巴士大廈幾圈,終究還是放棄,伸手招了計程車回租處辦理入住。
抵達租處不久正想倒頭休息之際,接到警局打來的電話,先是說他們找到行李了,接著說但是很不幸的,裡頭只剩幾本書幾張紙,沒有我說的現金、iPad,也沒有衣服。問我是否要親自前往確認。抱著最後一絲希望。當見到只剩幾本中文書、幾張無用廢紙,我轉頭淡淡回答員警:「沒錯,沒剩半點有用的東西。」邊問他們尋獲的過程。原來流浪漢事發後從地下二樓搭乘電梯上到二樓洗手間,翻完後將這些遺骸丟棄在一旁垃圾桶。警方調閱監視器,只見模糊身影,完全看不清長相。我請求帶我到那廁所看看。警方說得等找到的那位女警回來。待女警回來卻只見他們相互推諉,交雜著三字經。女警說啥也不願再到那現場一趟,氣沖沖地掉頭走人。任憑我怎麼拜託男警,也只是敷衍說他此刻無法離開,邊揮手指著偌大的巴士站,教我如何找到事發現場。
最終,我望了垃圾桶已被清倒過的絕望身影一眼後轉身離去,開始在巴士站裡四處尋找垃圾桶。當我看見那個滿滿的垃圾桶,內心竟浮現雀躍之情,忍著重重噁心撲鼻臭味,就要將手往裡伸。這世界,我的人生,如同此刻的紐約,開始變了樣。全身如畫開一道傷口般的疼痛暈眩,傷痛住進我的身體裡,一輩子陪伴著旅行地圖裡那些冷不防撕開的瘡疤。再觸探更深處,這世界不知還要多殘忍地考驗我們的堅強。芝加哥、紐奧良所見一切。
旅行,終究為了回家。
「每一條靈魂都迷失在各自的地獄裡,還有一些人卻禁錮在瘋狂之中,無法在身體之外的世界立足。」保羅.奧斯特在《紐約三部曲》裡如此形容那些流浪漂泊之人。從墨西哥來到紐約工作兩年多的Cathy似乎看慣了這一切,安慰我說:「這才是真實的美國,真實的紐約。有時我也搞不太懂,他們甚至不想被幫助,甚至不知道好的狀況是什麼,更不去想最糟的狀況會如何。」
「去他的人生,我根本不在意這一切。」往機場回家的路上,想起Strawberry Field裡流浪吉他手堅強自信地吐出這句。或許總在一次次勇敢轉身離去後,在那路上,我們才開始懂得這世界終究並非我們所想像的那樣。一趟心靈的流浪旅程,還好,旅程的終點,是我的家。
旅行終究無法僅選擇我們所見,或說,終究最難忘的大都在旅程計畫之外。爵士樂一如事先對紐奧良的預期,那些街頭不時遇見,就要多如繁星的街頭賣藝、波希米亞遊牧者則是意外衝擊,彷彿不時提醒扣問著,這座城市的血液裡究竟還埋藏著多少和《流浪者之歌》裡悉達多一樣不安的靈魂?
「這裡有些偏僻,治安並不是太好,即便只是幾個街區,晚上還是叫計程車吧。」旅遊書上這麼介紹著紐奧良鬧區南邊一隅的Frenchman街。短短的這條街,夜晚各個轉角巷口總是擠滿各種表演者及波希米亞人。有了第一晚實地走訪經驗,開始把旅遊書上的警告遠遠拋在腦後,每晚總愛一個人獨自散步或騎著腳踏車從這條街慢慢晃蕩返家。
魔術般的奇幻夜晚
這晚,先是聽聞像是印第安、吉普賽人神魅般的樂音,於是在這台車旁停下了腳步。1983年最早的「屋主」改裝了這台車,拉開大門,整個車內全是如同家中客廳般的陳設,一切應有盡有。Ana在幾年前買下這台車,開始駕著它南征北討,展開她吉普賽般的生活。平常不旅行的日子大多陪著她定居在紐約、紐澤西。時至近冬,她千里迢迢開著車到此避冬。路過的人不時探頭往裡看,好奇圍觀者齊聚愈聚愈多。「它是間酒吧。」有人開口回答了大家心中的疑惑。Ana趕緊打岔:「我只是同其他街頭藝人般,夜晚窩居在此為大家彈彈鋼琴唱唱歌罷了。您可別亂說,幫我添惹麻煩。」語畢轉身調了杯酒,端給前頭一位客人。收完買酒及她自製專輯的錢,轉身在鋼琴前輕聲彈唱起客人方才點的歌:「come away with me……」語調一如原唱Norah Jones般輕柔。
Marc這晚正巧度過他的二十八歲生日,似乎已有些醉意,不停與Ana說著他想租這間房子,或者,他願意跟著她一起在美國四處流浪闖蕩。「so many sweet hearts with you.」Ana始終懷疑著Marc所說的一切,眼見大家一起同他唱著〈生日快樂〉,邊說邊改彈唱起jazz版的〈生日快樂〉。直到轉身離開,我始終好奇,在那一首歌的時間裡,Marc究竟許了什麼生日願望,是否真想與Ana就此一起浪跡天涯。
返家途中已是午夜,早先陣雨已停,轉寒的這個城市,我騎車在巷弄裡迷了路,發冷焦急地想趕緊找到路回家。但中途這個奇特的夜晚景象,深深吸引了我,停下車,拿出手中相機,在經過他們同意後不停按下快門。有人指著我近乎全新的腳踏車議論著。「為什麼你們有這麼多千奇百怪的腳踏車?你們自己噴的嗎?」不待他們出聲相問,我先開口這麼問了他們。
「是的。這些是我們團員自己的腳踏車。我們開著這台車,載著每個團員的腳踏車環遊美國已超過半年之久。這段日子裡,它們陪著我們闖遍美國,一邊旅行一邊練團。」我接著與他們聊起究竟他們是怎樣的表演藝術團體。後來似懂非懂地,僅確定他們是個類似「踩高蹺」之類的劇團,這裡是他們的劇場基地,每週有幾個夜晚他們會固定在此舉行演出,非常歡迎我抽空捧場。夜裡的他們不停進進出出,忙著接力將腳踏車從巴士上接手卸下。離去前,我數度回頭按下快門,仍舊無法相信眼前所見一切,魔術般的奇幻夜晚。
七天的時光,原先爵士樂裡的紐奧良,在腦中更加鮮明立體起來。終究沒聽從朋友建議「去看看百年貴族豪宅」。任憑世事更迭,人來人去,今日的紐奧良依舊散發著迷人淳樸的南方風情。
偷行李的流浪漢
總常在深夜或清晨抵達一個陌生的城市,然後在另一個日夜離開。看著城市已不同於抵達時的面貌,投映在看不見的自我內心是否亦然?
經過南方七日的浪蕩時光,終究飛回波士頓匆匆一瞥。提供在波士頓的日子裡落腳處的朋友送來二件行李,並接送我到南巴士站,準備搭乘深夜灰狗巴士,清晨抵達這趟旅程終站紐約。南下靠窗位置,原先秋日蕭颯景色轉眼間已是一片白雪茫茫,望著流逝風景,難以相信二個月來的經歷及南方所見一切。一個人旅行是一段自我在孤獨中試著與人生、世界重新對話的過程,卸下預設心防,抱著高度好奇心,旅行總是會回報我們完全無從料想的驚奇,即便是不好的際遇。「不旅行的人通常會警告旅人旅行所存在的風險,但旅人大多置之不理;然而我們假設會受到熱情的款待就好像假設會遇到危險一樣奇怪。」用保羅.索魯(Paul Theroux)在《旅行上癮者》裡的這段話來形容旅人總是帶著冒險又期待驚奇的心態再貼切不過。芝加哥及紐奧良的旅程順遂,促使我不停思考著關於旅行,在難忘的旅程背後,需要的是一種「別盡信旅行書,別怕陌生人」,開放而謹慎的心情,如同澤木耕太郎在《旅行的力量》獻給即將出發的旅人:「不要害怕,但請一路小心。」
如果事先過度害怕而退縮,便將失去旅行最大樂趣所在。但也千萬別過度仗勢自己始終順遂的旅行經驗,將旅行的一路順風視為理所當然。
在灰狗巴士上,內心不停浮現此行種種,輾轉一夜未眠。清晨近6時抵達紐約巴士大廈地下二樓。外頭零下的低溫,隻身拖著三件沉重行李,加上整個巴士站偌大如迷宮般複雜萬分,於是決定就近在原地速食店裡點了早餐,窩著等待9點可以入住時刻的到來。餐後睡意漸漸來襲,戴上耳機趴在餐桌上,一路的疲憊以致睡眠始終斷斷續續,幾度有人徘徊在腳邊行李放置處,總是警覺地抬頭張眼察看。
「先生,您還好嗎?」再度察覺有可疑之人,張開惺忪雙眼,恍惚瞬間,一度以為竊賊就這麼被我逮個正著。聽了眼前這位高瘦女黑人帶著關心的眼神問著這句話,巡視行李反覆確認後仍不肯相信──隨身最大一件行李箱不見了。「我剛在門口看見有位高高髒髒的流浪漢匆匆忙忙拖著它往外跑,我覺得可疑便進來看看。所以那件行李是您的?」我聽了焦躁慌張地問她流浪漢往哪裡跑,可否趕快想辦法幫忙攔住他?並與她一同衝至門口。她指著偌大有數十台電梯的巴士大廈,束手無策地告訴我那流浪漢拖著行李按了電梯離開了。她不是警察,只是剛好經過撞見。我邊央求她務必幫忙,邊快步跑回速食店,背起隨身包包及拖著僅剩的兩件行李到外頭,擔心又被人趁機偷走。「求求你,我來美國二個月了,所有旅程中重要的一切都在那行李箱裡頭。你們可否努力用各種辦法別讓他逃走?」
忍住不滴下半滴眼淚,我用極為沮喪微弱的聲音不停重複說著此生最無助的「help me, please.」。然而眼前這位警察臉上無奈的表情更加教人沮喪,彷彿早見多了此般案件,他並未立即進行任何防止、尋人動作,只是不停盤問那位黑人女生,不停歎氣。接著要我跟他上上下下走了長長的一段路進紐約警局做完筆錄。至此,我的心已跌到最谷底。與那位好心女黑人不停感激道謝後,撥通電話,用微弱近乎顫抖的聲音跟波士頓友人訴說了這一切,明知一切已無法挽回,人海茫茫隻身作客他鄉,那電話如同大海中那根浮木及兒時安心被,或許只是安慰自己並不那麼孤單。
警察邊安慰回答我說這類案件在這裡並不常有的官方式謊言,惹得我情緒更為激動。看著警員們不疾不徐,似乎早見怪不怪的處理態度,我歇斯底里地鬧起小小脾氣,質問他們那又為何這麼大的城市,這麼多的員警戒備,還是讓這種事發生,而且偏偏就發生在我頭上?既然各轉角都有員警站崗,為何不能通知他們為此積極清查巴士大廈?「我們很抱歉,但它就這麼發生了。」員警只是敷衍地應付著,邊問了些事發經過、行李裡有哪些東西之類的制式問題。一位看起來較資深的員警眼見再不喝止或許我就要在原地鬧起事來,於是要我別再問任何問題了,並試圖打發叫我趕緊離開等候通知。
家是旅程的終點
離開警局前,我不斷央求他們讓我暫時寄放行李,待我四周搜尋完會趕緊回來將它們帶走。員警們用著嚴厲不帶半點人情商量的口吻回絕了我。一個人拖著兩件行李上到地面,陽光已撒滿整個紐約街頭,心卻比抵達時更加寒冷。想起波士頓巴士站那位好心的查票員見我三件行李,先是提醒我每人只能攜帶一件,接著問我到紐約是否還需再轉車,以免他放行後最終還是受其他車站查票員懲罰。原來命中注定的事怎麼躲也躲不了。無力地在紐約街頭絕望地花了近一個小時,逛了由42、41街及第8大道、第9大道圍起的巴士大廈幾圈,終究還是放棄,伸手招了計程車回租處辦理入住。
抵達租處不久正想倒頭休息之際,接到警局打來的電話,先是說他們找到行李了,接著說但是很不幸的,裡頭只剩幾本書幾張紙,沒有我說的現金、iPad,也沒有衣服。問我是否要親自前往確認。抱著最後一絲希望。當見到只剩幾本中文書、幾張無用廢紙,我轉頭淡淡回答員警:「沒錯,沒剩半點有用的東西。」邊問他們尋獲的過程。原來流浪漢事發後從地下二樓搭乘電梯上到二樓洗手間,翻完後將這些遺骸丟棄在一旁垃圾桶。警方調閱監視器,只見模糊身影,完全看不清長相。我請求帶我到那廁所看看。警方說得等找到的那位女警回來。待女警回來卻只見他們相互推諉,交雜著三字經。女警說啥也不願再到那現場一趟,氣沖沖地掉頭走人。任憑我怎麼拜託男警,也只是敷衍說他此刻無法離開,邊揮手指著偌大的巴士站,教我如何找到事發現場。
最終,我望了垃圾桶已被清倒過的絕望身影一眼後轉身離去,開始在巴士站裡四處尋找垃圾桶。當我看見那個滿滿的垃圾桶,內心竟浮現雀躍之情,忍著重重噁心撲鼻臭味,就要將手往裡伸。這世界,我的人生,如同此刻的紐約,開始變了樣。全身如畫開一道傷口般的疼痛暈眩,傷痛住進我的身體裡,一輩子陪伴著旅行地圖裡那些冷不防撕開的瘡疤。再觸探更深處,這世界不知還要多殘忍地考驗我們的堅強。芝加哥、紐奧良所見一切。
旅行,終究為了回家。
「每一條靈魂都迷失在各自的地獄裡,還有一些人卻禁錮在瘋狂之中,無法在身體之外的世界立足。」保羅.奧斯特在《紐約三部曲》裡如此形容那些流浪漂泊之人。從墨西哥來到紐約工作兩年多的Cathy似乎看慣了這一切,安慰我說:「這才是真實的美國,真實的紐約。有時我也搞不太懂,他們甚至不想被幫助,甚至不知道好的狀況是什麼,更不去想最糟的狀況會如何。」
「去他的人生,我根本不在意這一切。」往機場回家的路上,想起Strawberry Field裡流浪吉他手堅強自信地吐出這句。或許總在一次次勇敢轉身離去後,在那路上,我們才開始懂得這世界終究並非我們所想像的那樣。一趟心靈的流浪旅程,還好,旅程的終點,是我的家。
純自然搭訕
喬思琳
早在宅男作家尼爾.史特勞斯於2005年推出《把妹達人》一書之前,戀愛教練大衛.維根(David Wygant)就已經在洛杉磯開課傳授各種把妹技巧。和別的把妹大師藉由經設計過的搭訕開場白以及技倆發展出的誘惑理論比較起來,大衛.維根強調的是純自然的搭訕方法,在他的眼中,要把妹真的不需耍心機去背熟什麼搭訕開場台詞或是玩一些展現高度價值的手段,男人只要細心觀察四周的人物和環境,任何地點都是認識新朋友的舞台。
學校沒教 宅男欠缺社交技巧
外形高瘦的大衛雖是個年過五十的離婚男人,不過由於他社交技巧極佳,再加上擁有一種不在乎別人眼光的超級自信,所以女友不斷。去年9月,大衛.維根飛到紐約開設為期3天的把妹訓練營,讓小女子有機會參加他的課程。
儘管他的課程叫價好幾萬,不過還是有來自全美和加拿大的男學員來參加,包括20歲的大學生、離婚的中年男子、30出頭的地產經紀人、27歲的害羞台裔雙胞胎兄弟,和32歲的印度電腦工程師等,共12個外形條件並不差但是卻不知如何跟女人互動的新好男人。
台裔雙胞胎兄弟小艾和小派高瘦斯文,也有穩定的工作,我好奇地問小艾:「你們若回台灣,一定可以找到條件很好的女生呀?」小艾嘆了一口氣說:「這並不能解決我的問題,我想在自己長大的環境中交到女朋友。我們在學校什麼都學,可是卻沒有人教我們這些很重要的社交工具。」
小艾講的話一點都沒有錯,我覺得我們的教育體制確實出了很大的問題,老師和專家們在教授數學史地各種知識,可是卻沒有人好好教育學生們如何社交、如何和異性溝通的技巧,於是我們的社會出現了很多不懂得和人互動的宅男宅女。
搭訕4大重點 實地出擊演練
要如何在3天的時間內讓這些宅男學到社交技巧,其實是一大挑戰,不過大衛.維根帶領大夥到店家、跳蚤市場、市集以及公園等地去實地練習,不管學員被帶到何處去演練,把妹的必勝祕招始終建立在大衛.維根強調的4個重點。
重點1〉 把妹地點隨處皆是
把妹最好的地點並不是酒吧或是夜店,而是平常會讓你感到快樂和自在的地方,像是超級市場、書店、瑜伽教室或是公園,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也不要去和女人搭訕,因為人們其實可以感受到你的負面能量。
重點2〉 不要怕,做了再說
很多男人不敢和女人搭訕或是聊天是因為他們害怕被拒絕—因為恐懼,所以他們不敢踏出第一步。明明看到迷人的女生,可是他們的大腦不斷出現各種不同的雜音,這些雜音就像是運動評論員一樣,分析他們的一舉一動,最後很多男生還是不敢採取行動。大衛.維根表示,重點不是你和對方說什麼,只要你打開金口說了一些話,然後專心聆聽對方說了什麼,這種練習會一回生、二回熟,多練習幾遍就會讓你更有信心,也不會把搭訕看成是很困難的挑戰。
重點3〉 觀察力是把妹的基石
大衛.維根一再強調的重點,就是學會觀察周圍人物的感受。他會觀察對方的情緒以及當下在做什麼事,像是當他在超市看到一位妙齡女子手上拿著花生果醬小泡球零食,他用開玩的口吻說:「天呀,妳拿這零食看起來簡直像小孩一樣,告訴我,這不是妳要吃的,對不對?」只見對方笑著說:「對呀!這是我的秘密。」兩個人開始聊起天來,對方最後也給了他電話號碼。
大衛.維根舉出另一個例子,如果你在咖啡店看到正妹在喝咖啡,可以用這樣的開場白來打開話夾子:「請問這咖啡好喝嗎?喝起來口感如何?」很自然地就能打開話夾子。
重點4〉 培養觀察力的方法
大部分的男生在和女生搭訕時,總把注意力放在要怎樣才能得到對方的電話號碼上,他們只顧後不顧前,當然也不會注意到許多可以當做聊天話題的小細節。大衛.維根說,培養觀察力的簡單方法就是在YouTube上觀看一段2分鐘的電影片段,寫下演員說什麼、穿什麼衣服,如果這些細節你能記對20%,然後一遍又一遍地練習,讓你的大腦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很快就能培養出敏捷而正確的觀察力囉!
早在宅男作家尼爾.史特勞斯於2005年推出《把妹達人》一書之前,戀愛教練大衛.維根(David Wygant)就已經在洛杉磯開課傳授各種把妹技巧。和別的把妹大師藉由經設計過的搭訕開場白以及技倆發展出的誘惑理論比較起來,大衛.維根強調的是純自然的搭訕方法,在他的眼中,要把妹真的不需耍心機去背熟什麼搭訕開場台詞或是玩一些展現高度價值的手段,男人只要細心觀察四周的人物和環境,任何地點都是認識新朋友的舞台。
學校沒教 宅男欠缺社交技巧
外形高瘦的大衛雖是個年過五十的離婚男人,不過由於他社交技巧極佳,再加上擁有一種不在乎別人眼光的超級自信,所以女友不斷。去年9月,大衛.維根飛到紐約開設為期3天的把妹訓練營,讓小女子有機會參加他的課程。
儘管他的課程叫價好幾萬,不過還是有來自全美和加拿大的男學員來參加,包括20歲的大學生、離婚的中年男子、30出頭的地產經紀人、27歲的害羞台裔雙胞胎兄弟,和32歲的印度電腦工程師等,共12個外形條件並不差但是卻不知如何跟女人互動的新好男人。
台裔雙胞胎兄弟小艾和小派高瘦斯文,也有穩定的工作,我好奇地問小艾:「你們若回台灣,一定可以找到條件很好的女生呀?」小艾嘆了一口氣說:「這並不能解決我的問題,我想在自己長大的環境中交到女朋友。我們在學校什麼都學,可是卻沒有人教我們這些很重要的社交工具。」
小艾講的話一點都沒有錯,我覺得我們的教育體制確實出了很大的問題,老師和專家們在教授數學史地各種知識,可是卻沒有人好好教育學生們如何社交、如何和異性溝通的技巧,於是我們的社會出現了很多不懂得和人互動的宅男宅女。
搭訕4大重點 實地出擊演練
要如何在3天的時間內讓這些宅男學到社交技巧,其實是一大挑戰,不過大衛.維根帶領大夥到店家、跳蚤市場、市集以及公園等地去實地練習,不管學員被帶到何處去演練,把妹的必勝祕招始終建立在大衛.維根強調的4個重點。
重點1〉 把妹地點隨處皆是
把妹最好的地點並不是酒吧或是夜店,而是平常會讓你感到快樂和自在的地方,像是超級市場、書店、瑜伽教室或是公園,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也不要去和女人搭訕,因為人們其實可以感受到你的負面能量。
重點2〉 不要怕,做了再說
很多男人不敢和女人搭訕或是聊天是因為他們害怕被拒絕—因為恐懼,所以他們不敢踏出第一步。明明看到迷人的女生,可是他們的大腦不斷出現各種不同的雜音,這些雜音就像是運動評論員一樣,分析他們的一舉一動,最後很多男生還是不敢採取行動。大衛.維根表示,重點不是你和對方說什麼,只要你打開金口說了一些話,然後專心聆聽對方說了什麼,這種練習會一回生、二回熟,多練習幾遍就會讓你更有信心,也不會把搭訕看成是很困難的挑戰。
重點3〉 觀察力是把妹的基石
大衛.維根一再強調的重點,就是學會觀察周圍人物的感受。他會觀察對方的情緒以及當下在做什麼事,像是當他在超市看到一位妙齡女子手上拿著花生果醬小泡球零食,他用開玩的口吻說:「天呀,妳拿這零食看起來簡直像小孩一樣,告訴我,這不是妳要吃的,對不對?」只見對方笑著說:「對呀!這是我的秘密。」兩個人開始聊起天來,對方最後也給了他電話號碼。
大衛.維根舉出另一個例子,如果你在咖啡店看到正妹在喝咖啡,可以用這樣的開場白來打開話夾子:「請問這咖啡好喝嗎?喝起來口感如何?」很自然地就能打開話夾子。
重點4〉 培養觀察力的方法
大部分的男生在和女生搭訕時,總把注意力放在要怎樣才能得到對方的電話號碼上,他們只顧後不顧前,當然也不會注意到許多可以當做聊天話題的小細節。大衛.維根說,培養觀察力的簡單方法就是在YouTube上觀看一段2分鐘的電影片段,寫下演員說什麼、穿什麼衣服,如果這些細節你能記對20%,然後一遍又一遍地練習,讓你的大腦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很快就能培養出敏捷而正確的觀察力囉!
口罩下的風景
Frans
機車停在城市某處的十字路口。若不是紅燈上的數字超過60秒,我大概也不會注意到她。她站在離我車子不遠的人行道上,同我一樣等著紅燈轉綠。紫色大衣肩上散著她微鬈的髮梢,那麼不經意,又像安排好了的那樣。我遠遠地看著她,一時竟無法想像她換上另一套裝束的模樣。口罩遮蔽了她的面龐,唯一露出來的眼睛好像會笑一般,散出另一道陽光。不知為何,我想著,我可能會愛上她吧!
綠燈亮了,我打了右轉燈,她在我前方擦身而過,我們就這樣經過了彼此,大概再也不會相見了。而我,也再也沒辦法知道,那口罩下的她到底是怎樣的面容?
到底為什麼我會覺得可能愛上她呢?或許,她的眼睛確實深邃又有靈魂,但口罩下的嘴巴及臉型可能有千百萬種的排列組合呀!又憑甚麼,我會認為我可以愛上只看過眼睛的女孩呢?假設口罩下的她,整體表情是冷漠又刻薄的,又或者她哪裡有個痣,讓我不喜歡呢?到底為什麼,那麼一瞬間,短短的一瞬間,我會覺得,似乎這一切是可以的呢?
有一次,朋友G跟我說她愛上了一個在夜店認識剛滿兩個禮拜的男人。她說他們僅見過4次面,但是卻覺得彼此就是緣分注定的靈魂伴侶。我問G:「妳愛他甚麼?」她說彼此的相識是個浪漫的意外,G不小心認錯了人,意外地開啟了與這名男子的對話。她們發現彼此是同個國小畢業,大學還是同校,加上兩人都喜歡海邊,更讓他們覺得這緣分不僅僅是巧合而已。G說她想跟這男的交往看看,但是她對於這名男子似乎所知不多,包含工作、個性、家庭等等。我不解地問她:「為什麼妳覺得跟他在一起會很好呢?」G一時說不上來,支支吾吾了半天,最後還是只說得出緣分與熱情。那麼,到底為什麼,G會覺得跟這男人在一起會很好呢?
對於我們不知道的事情,我們時常會以個人經驗、知識、環境跟內化歷程給予一個直覺式的結論。類似於刻板印象那樣,我們時常會不自覺地將「未知」直接賦予一個太美麗的幻想,省去思考,以加深抉擇的自我認同。不管是口罩下的面容,或者G的未來男友,有時太容易就直接倚賴著情感給予一個結論,但是其中的思考過程可能被過度簡化了。有可能是那天早上的陽光太溫柔,讓我不自覺地幫那個女生配上了一個完美的小嘴;有可能G剛好需要一個男人的陪伴,而將一切的未知美化了。儘管心裡這樣的省略過程,有可能令人心曠神怡,只是若口罩下的面容不如預期,又該怎麼處理?抱著太過一相情願的投射,然後呢?
上週去牙科回診時,看見一位高身兆標緻的女生跟我打招呼,直到她叫了我的名字,我才認出來,她竟是熟識的牙醫助理。我從來只看過戴口罩的她,沒想到口罩下的風景,卻也可能更超出你我的美麗預期呢!
機車停在城市某處的十字路口。若不是紅燈上的數字超過60秒,我大概也不會注意到她。她站在離我車子不遠的人行道上,同我一樣等著紅燈轉綠。紫色大衣肩上散著她微鬈的髮梢,那麼不經意,又像安排好了的那樣。我遠遠地看著她,一時竟無法想像她換上另一套裝束的模樣。口罩遮蔽了她的面龐,唯一露出來的眼睛好像會笑一般,散出另一道陽光。不知為何,我想著,我可能會愛上她吧!
綠燈亮了,我打了右轉燈,她在我前方擦身而過,我們就這樣經過了彼此,大概再也不會相見了。而我,也再也沒辦法知道,那口罩下的她到底是怎樣的面容?
到底為什麼我會覺得可能愛上她呢?或許,她的眼睛確實深邃又有靈魂,但口罩下的嘴巴及臉型可能有千百萬種的排列組合呀!又憑甚麼,我會認為我可以愛上只看過眼睛的女孩呢?假設口罩下的她,整體表情是冷漠又刻薄的,又或者她哪裡有個痣,讓我不喜歡呢?到底為什麼,那麼一瞬間,短短的一瞬間,我會覺得,似乎這一切是可以的呢?
有一次,朋友G跟我說她愛上了一個在夜店認識剛滿兩個禮拜的男人。她說他們僅見過4次面,但是卻覺得彼此就是緣分注定的靈魂伴侶。我問G:「妳愛他甚麼?」她說彼此的相識是個浪漫的意外,G不小心認錯了人,意外地開啟了與這名男子的對話。她們發現彼此是同個國小畢業,大學還是同校,加上兩人都喜歡海邊,更讓他們覺得這緣分不僅僅是巧合而已。G說她想跟這男的交往看看,但是她對於這名男子似乎所知不多,包含工作、個性、家庭等等。我不解地問她:「為什麼妳覺得跟他在一起會很好呢?」G一時說不上來,支支吾吾了半天,最後還是只說得出緣分與熱情。那麼,到底為什麼,G會覺得跟這男人在一起會很好呢?
對於我們不知道的事情,我們時常會以個人經驗、知識、環境跟內化歷程給予一個直覺式的結論。類似於刻板印象那樣,我們時常會不自覺地將「未知」直接賦予一個太美麗的幻想,省去思考,以加深抉擇的自我認同。不管是口罩下的面容,或者G的未來男友,有時太容易就直接倚賴著情感給予一個結論,但是其中的思考過程可能被過度簡化了。有可能是那天早上的陽光太溫柔,讓我不自覺地幫那個女生配上了一個完美的小嘴;有可能G剛好需要一個男人的陪伴,而將一切的未知美化了。儘管心裡這樣的省略過程,有可能令人心曠神怡,只是若口罩下的面容不如預期,又該怎麼處理?抱著太過一相情願的投射,然後呢?
上週去牙科回診時,看見一位高身兆標緻的女生跟我打招呼,直到她叫了我的名字,我才認出來,她竟是熟識的牙醫助理。我從來只看過戴口罩的她,沒想到口罩下的風景,卻也可能更超出你我的美麗預期呢!
行行出狀元
蔡愛慈
阿潘是個40歲的單身男人,原在工地打工,因為腿部受傷,因此跟著老闆娘阿麗學習美髮。他從打掃、洗毛巾等雜事做起,接著慢慢學洗頭,剛開始常讓客人上半身濕透,不然就是泡沫跑進眼睛,沖水時耳朵進水,阿潘總是很客氣地對客人賠不是。
漸漸地,阿潘熟悉了洗頭訣竅,會幫客人按摩,還會捲髮卷、冷燙等技巧,大受歡迎,他工作得非常快樂,但是一些上了年紀的媽媽,常會潑阿潘冷水:「一個大男人幫女人洗頭,實在沒路用。」有的甚至還警告他,下次再看到他,就要把他轟出去,這讓阿潘聽了很難過,結果愈做愈沒勁,最後想辭職不幹。
只有我的媽媽誇讚阿潘很厲害,不只洗頭功夫好,會招呼客人,還把美髮院整理得一塵不染,他聽了很高興,每次幫媽媽洗頭特別賣力。
媽媽安慰他,行行出狀元,不要在意別人的話,那些女人身在福中不知福,以前沒阿潘幫忙洗頭,客人都要等上半天,現在隨到隨洗,節省等待時間,還不懂得感謝,只會嫌棄阿潘,難怪他會難過。客人聽了媽媽的話也都覺得很有道理,不再責備阿潘的不長進。
古諺語:「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人都需要被鼓勵的,阿潘雖然只是一個小學徒,卻很認真在下班後練習髮藝,想要給客人更好的服務,他的精神值得讚賞學習,所以別再潑阿潘冷水了。
阿潘是個40歲的單身男人,原在工地打工,因為腿部受傷,因此跟著老闆娘阿麗學習美髮。他從打掃、洗毛巾等雜事做起,接著慢慢學洗頭,剛開始常讓客人上半身濕透,不然就是泡沫跑進眼睛,沖水時耳朵進水,阿潘總是很客氣地對客人賠不是。
漸漸地,阿潘熟悉了洗頭訣竅,會幫客人按摩,還會捲髮卷、冷燙等技巧,大受歡迎,他工作得非常快樂,但是一些上了年紀的媽媽,常會潑阿潘冷水:「一個大男人幫女人洗頭,實在沒路用。」有的甚至還警告他,下次再看到他,就要把他轟出去,這讓阿潘聽了很難過,結果愈做愈沒勁,最後想辭職不幹。
只有我的媽媽誇讚阿潘很厲害,不只洗頭功夫好,會招呼客人,還把美髮院整理得一塵不染,他聽了很高興,每次幫媽媽洗頭特別賣力。
媽媽安慰他,行行出狀元,不要在意別人的話,那些女人身在福中不知福,以前沒阿潘幫忙洗頭,客人都要等上半天,現在隨到隨洗,節省等待時間,還不懂得感謝,只會嫌棄阿潘,難怪他會難過。客人聽了媽媽的話也都覺得很有道理,不再責備阿潘的不長進。
古諺語:「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人都需要被鼓勵的,阿潘雖然只是一個小學徒,卻很認真在下班後練習髮藝,想要給客人更好的服務,他的精神值得讚賞學習,所以別再潑阿潘冷水了。
人盡其才的哲理
羅訢
前陣子有位研發替代役報到,乍看學歷背景十分耀眼,卻無任何公司願意收留,經上級機關請託後才來本公司,原來該員為法學背景,在受訓期間,凡是有不合意的地方就仗著其法律學識四處陳情,成為一個麻煩人物。
公司大老闆把該員安排在與其學能無關的人資部門,並在該員報到前就請人資主管到辦公室密談。
想不到人資主管安排該員主責公司極為敏感的勞資爭議協商業務,並直屬人資主管,人資主管交辦第一件案子時,將案件內容簡單說明並和他簡單討論後,就請他撰擬處理方案報告,他就其法學背景,查閱相關法律書籍與資料,援引相關法條進行報告撰寫,直到下班時間仍在埋首疾書,人資主管在下班時特地走到他的座位,提醒他可以下班了,想不到他卻表示待完成此案後再下班。
當他交出報告時,人資主管對他報告內容條理分明,且將各適用法條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表示讚許,僅提出些許建議,經修改完成後,和老闆面報,並帶他一同出席協調會議,得到勞資皆滿意的解決方式。
雖然勞資爭議協調需要多次溝通,但在歷次溝通過程中,看到他的態度逐漸變得不卑不亢,從勞方和資方的角度研擬解決方案,並幫公司建立更完善的人事制度,並通過勞動主管部門的評鑑。此後,他從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的麻煩人物,成為人資部門重要幹部。
和人資主管私下聚餐時,他分享「人盡其才」用人哲學,只要人在對的位置,就會樂在工作,如果怕他惹麻煩而讓他晾在一邊,不只會引起其他同事不滿,還會讓他更有時間去找碴。
前陣子有位研發替代役報到,乍看學歷背景十分耀眼,卻無任何公司願意收留,經上級機關請託後才來本公司,原來該員為法學背景,在受訓期間,凡是有不合意的地方就仗著其法律學識四處陳情,成為一個麻煩人物。
公司大老闆把該員安排在與其學能無關的人資部門,並在該員報到前就請人資主管到辦公室密談。
想不到人資主管安排該員主責公司極為敏感的勞資爭議協商業務,並直屬人資主管,人資主管交辦第一件案子時,將案件內容簡單說明並和他簡單討論後,就請他撰擬處理方案報告,他就其法學背景,查閱相關法律書籍與資料,援引相關法條進行報告撰寫,直到下班時間仍在埋首疾書,人資主管在下班時特地走到他的座位,提醒他可以下班了,想不到他卻表示待完成此案後再下班。
當他交出報告時,人資主管對他報告內容條理分明,且將各適用法條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表示讚許,僅提出些許建議,經修改完成後,和老闆面報,並帶他一同出席協調會議,得到勞資皆滿意的解決方式。
雖然勞資爭議協調需要多次溝通,但在歷次溝通過程中,看到他的態度逐漸變得不卑不亢,從勞方和資方的角度研擬解決方案,並幫公司建立更完善的人事制度,並通過勞動主管部門的評鑑。此後,他從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的麻煩人物,成為人資部門重要幹部。
和人資主管私下聚餐時,他分享「人盡其才」用人哲學,只要人在對的位置,就會樂在工作,如果怕他惹麻煩而讓他晾在一邊,不只會引起其他同事不滿,還會讓他更有時間去找碴。
相信自己 人生充滿 無限可能
奇異果
前幾年的有一天,我突然有個重大發現,那就是「相信自己,人生充滿無限可能」。當我發現了這個道理之後,我就不斷增強自己的能力,提升自信心,讓我的人生及未來充滿無限的可能。
結婚改變 從青澀到成熟
從幼年到成長期,由於傳統母親的嚴格教養,凡事採取以打罵方式,不管我做什麼事,在母親的眼裡都是不及格,因此,未婚前的我,對自己總是沒信心,越沒信心,凡事越會裹足不前。越是如此,被罵的機會就會越多,惡性循環的結果,就讓我對人生越來越不抱持希望,更無法想像自己的未來到底在哪裡。
結婚,是我人生變得自信的關鍵時刻,因為婚後,老公不但沒有給我太多的壓力與管制,還讓我凡事隨性發展,和在娘家時期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我得以在自己的世界裡自由發展,在閱讀與旅行中開拓視野,結交不同層次的朋友,從以前的青蘋果到現在的紅蘋果,雖然都是蘋果,但是吃起來的味道就是不一樣,一種是青澀帶酸,一種則是成熟甜美。
信心十足 成功自然報到
沒自信時,做任何事都感覺有阻礙,前途茫然,事情也真的都做不成功,每當成功出現一些眉目,都會被突然出現的程咬金給破壞,一而再再而三的,你就會被這些無法預知的情況給嚇得信心全無。但當自己自信心十足,很多事情不必太過用心,信手拈來,毋需耗費太多的心力,成功與成效自然會向自己報到。
有位個性陽光、心地善良、為人可愛的同事,每次看到她,都會被她開朗無瑕的笑容給吸引,而且我發現職場上的她處事無敵,諸事亦能心想事成,有一天我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問她:「如何能創造像妳如此所向無敵的職場關係?如何讓每件事都能朝向自己期待的方向發展?」
秘密法則 正向思考打敗負向想法
她微笑地說:「我都有運用『秘密法則』那本書所寫的方式,以正向思考打敗負向想法,當正神贏得勝數,我的事情都能如我所願實現。」從她的回答中,我了解想法正向就能締造自己想要的結果。
當「相信自己」這句話不斷地在我耳朵響起時,我就知道我的方向應該在哪裡,我沒有時間恐懼,沒有時間害怕,更沒有空間得以逃避,我必須正襟危坐,戰戰兢兢,沒有遲疑,也不能退卻,目標在哪裡,我只能勇往直前,說也神奇,當我「相信自己」時,好像什麼事都發生了神奇的效能,不管再難再苦的事,我都能輕鬆解決,由於經常出現貴人相助,更讓人生發生無限可能。
現在的我,只要別人請我做什麼事,我都會「say yes」,因為只要相信自己,人生就有無限可能的美好會發生。
前幾年的有一天,我突然有個重大發現,那就是「相信自己,人生充滿無限可能」。當我發現了這個道理之後,我就不斷增強自己的能力,提升自信心,讓我的人生及未來充滿無限的可能。
結婚改變 從青澀到成熟
從幼年到成長期,由於傳統母親的嚴格教養,凡事採取以打罵方式,不管我做什麼事,在母親的眼裡都是不及格,因此,未婚前的我,對自己總是沒信心,越沒信心,凡事越會裹足不前。越是如此,被罵的機會就會越多,惡性循環的結果,就讓我對人生越來越不抱持希望,更無法想像自己的未來到底在哪裡。
結婚,是我人生變得自信的關鍵時刻,因為婚後,老公不但沒有給我太多的壓力與管制,還讓我凡事隨性發展,和在娘家時期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我得以在自己的世界裡自由發展,在閱讀與旅行中開拓視野,結交不同層次的朋友,從以前的青蘋果到現在的紅蘋果,雖然都是蘋果,但是吃起來的味道就是不一樣,一種是青澀帶酸,一種則是成熟甜美。
信心十足 成功自然報到
沒自信時,做任何事都感覺有阻礙,前途茫然,事情也真的都做不成功,每當成功出現一些眉目,都會被突然出現的程咬金給破壞,一而再再而三的,你就會被這些無法預知的情況給嚇得信心全無。但當自己自信心十足,很多事情不必太過用心,信手拈來,毋需耗費太多的心力,成功與成效自然會向自己報到。
有位個性陽光、心地善良、為人可愛的同事,每次看到她,都會被她開朗無瑕的笑容給吸引,而且我發現職場上的她處事無敵,諸事亦能心想事成,有一天我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問她:「如何能創造像妳如此所向無敵的職場關係?如何讓每件事都能朝向自己期待的方向發展?」
秘密法則 正向思考打敗負向想法
她微笑地說:「我都有運用『秘密法則』那本書所寫的方式,以正向思考打敗負向想法,當正神贏得勝數,我的事情都能如我所願實現。」從她的回答中,我了解想法正向就能締造自己想要的結果。
當「相信自己」這句話不斷地在我耳朵響起時,我就知道我的方向應該在哪裡,我沒有時間恐懼,沒有時間害怕,更沒有空間得以逃避,我必須正襟危坐,戰戰兢兢,沒有遲疑,也不能退卻,目標在哪裡,我只能勇往直前,說也神奇,當我「相信自己」時,好像什麼事都發生了神奇的效能,不管再難再苦的事,我都能輕鬆解決,由於經常出現貴人相助,更讓人生發生無限可能。
現在的我,只要別人請我做什麼事,我都會「say yes」,因為只要相信自己,人生就有無限可能的美好會發生。
海外追稅 讓台灣長照全面上路
余靜華
立法院正開臨時會,除原定的地政士法及食管法案,民進黨團主張應增列「防止企業海外避稅法案」。國民黨團的反對,是想當然爾。只是民進黨的策略除了再打一架,何妨再加碼「海外追稅,讓台灣長照全面上路!」,一併揭示福利國家的實踐方略,讓人心更被感動?
企業海外避稅額有多少?媒體粗估至少2800億。但其實是被嚴重低估了。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的資料,台灣光是排名前十大海外獲利最豐的上市公司,其累積獲利且未匯回台灣的數目即逾9800億元。而這還不包括企業大股東以個人名義在海外避稅的金額!
9800億的租稅漏洞,執政的國民黨阻撓追查,卻在日前釋出因財源困窘「長照擬106年上路,月繳2─300元」的政策,要讓實質薪資倒退16年,且面臨油電、健保及高鐵都調漲之苦的台灣民眾再被拔一層皮,這個國家還有公平正義可言嗎?
長照全面上路需要多少錢?行政院估約1000億,看似巨額,和企業海外避稅額至少9800億比起來,根本小巫見大巫。
如果這還不令人咋舌,再看國民黨如何對待長照十年計畫。計畫是民進黨2007年執政時提出的,預訂十年內建構一個普及、優質、平價的長照服務體系,總經費817億,特色之一是要求預算編列「逐年提高」。但國民黨上台後,預算編列卻呈「持續下降」趨勢,從2009年的28億到去年降為20億,且累計歷年預算編列不足額高達336億!
錢不給足,哪來優質、平價的長照服務可用?國民黨的目的說穿了就是「不想再政府買單」,要改推長照保險,叫「人民自己埋單」。但又怕人民火大,所以端出的政策只敢喊平均月繳300,卻提供一個「不比健保、不能自由選擇醫院或照護單位、政府點頭才算」的制度,要大家花了錢還得受政府鳥氣。
國民黨的「惡質」不只如此。別忘了,服貿協議預定開放中資來台設立養老院及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行政院還打算讓保險業進入長照。諸君仔細想想──阻撓追查9800億的海外租稅漏洞、故意不編足長照十年計劃預算、開放中資來台設立養老院、讓保險業進入長照──將這四大拼圖結合觀察,國民黨要讓台灣的長期照護「商品化」、服務提供「階級化」的企圖,難道還不夠明顯嗎?筆者半年前指出,在國民黨的規劃下,台灣的窮人恐將面臨連為父母翻身及洗澡,都得面臨A、B、C級點單的痛苦抉擇,恐不幸言中矣。
平價優質的長照服務是人人皆應享有的基本權利。民進黨沒有國會多數,面對國民黨,能倚靠的是人心對公平正義的渴望。防止企業海外避稅的法案絕對正確,但民進黨能否再勇敢一點,一併召喚邁向福利國家的實踐方略,重新高舉創黨的美麗信念?(作者任職於智庫,台中市民)
立法院正開臨時會,除原定的地政士法及食管法案,民進黨團主張應增列「防止企業海外避稅法案」。國民黨團的反對,是想當然爾。只是民進黨的策略除了再打一架,何妨再加碼「海外追稅,讓台灣長照全面上路!」,一併揭示福利國家的實踐方略,讓人心更被感動?
企業海外避稅額有多少?媒體粗估至少2800億。但其實是被嚴重低估了。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的資料,台灣光是排名前十大海外獲利最豐的上市公司,其累積獲利且未匯回台灣的數目即逾9800億元。而這還不包括企業大股東以個人名義在海外避稅的金額!
9800億的租稅漏洞,執政的國民黨阻撓追查,卻在日前釋出因財源困窘「長照擬106年上路,月繳2─300元」的政策,要讓實質薪資倒退16年,且面臨油電、健保及高鐵都調漲之苦的台灣民眾再被拔一層皮,這個國家還有公平正義可言嗎?
長照全面上路需要多少錢?行政院估約1000億,看似巨額,和企業海外避稅額至少9800億比起來,根本小巫見大巫。
如果這還不令人咋舌,再看國民黨如何對待長照十年計畫。計畫是民進黨2007年執政時提出的,預訂十年內建構一個普及、優質、平價的長照服務體系,總經費817億,特色之一是要求預算編列「逐年提高」。但國民黨上台後,預算編列卻呈「持續下降」趨勢,從2009年的28億到去年降為20億,且累計歷年預算編列不足額高達336億!
錢不給足,哪來優質、平價的長照服務可用?國民黨的目的說穿了就是「不想再政府買單」,要改推長照保險,叫「人民自己埋單」。但又怕人民火大,所以端出的政策只敢喊平均月繳300,卻提供一個「不比健保、不能自由選擇醫院或照護單位、政府點頭才算」的制度,要大家花了錢還得受政府鳥氣。
國民黨的「惡質」不只如此。別忘了,服貿協議預定開放中資來台設立養老院及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行政院還打算讓保險業進入長照。諸君仔細想想──阻撓追查9800億的海外租稅漏洞、故意不編足長照十年計劃預算、開放中資來台設立養老院、讓保險業進入長照──將這四大拼圖結合觀察,國民黨要讓台灣的長期照護「商品化」、服務提供「階級化」的企圖,難道還不夠明顯嗎?筆者半年前指出,在國民黨的規劃下,台灣的窮人恐將面臨連為父母翻身及洗澡,都得面臨A、B、C級點單的痛苦抉擇,恐不幸言中矣。
平價優質的長照服務是人人皆應享有的基本權利。民進黨沒有國會多數,面對國民黨,能倚靠的是人心對公平正義的渴望。防止企業海外避稅的法案絕對正確,但民進黨能否再勇敢一點,一併召喚邁向福利國家的實踐方略,重新高舉創黨的美麗信念?(作者任職於智庫,台中市民)
關院長,您管錯對象了
林子言
據報載:考試院長關中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指出,公務文化有「五大惡」:保守、鄉愿、和稀泥、虛應故事、名實不副,因積習已久,埋沒人才,不改不可。他也強調名不副實的考績制度……使得國家原地踏步。
關院長就任以來,積極導正公部門積習,最著稱的是「公務員強迫三%考績丙等,而且十年內獲得三次丙等者要開除」,如今又大談公務員「五大惡」,這種負面表列的作法實在有違自由市場的管理精神。成功的管理者需要清楚地表明「我需要什麼?」「我相信我們能做到!」而不是「我討厭什麼?」「違我者必遭處罰!」我想其他九十七%的公務員大都不會因為您的這些作為而士氣大振或找回服務的熱忱;更何況大家都知道,組織文化的營造,領導者才是最主要的靈魂人物。
官僚體制是一個金字塔,在上位者權力越大、責任也應該越大,人數不到三%的簡任級以上之高階主管,才是您需要首先規範及影響的對象。以具體改革事項獨立評鑑各機關部門主管的「課責性(accountability)」,以減少不適任的長官;去讓升遷作業更透明且公平性,阻絕「用人唯親」的文化,才能鼓勵公務員爭相為民眾效命。
一百年前義大利經濟學家帕雷托(Pareto)發現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約為二十%,其餘的八十%儘管是多數,卻是比較次要的,這就是大家熟知的二八理論。因此,考試院的當務之急,是訂定一個可受公評及檢驗的升遷辦法,強調用人唯才,如此才能夠找出組織中二十%的戰鬥力。至於公部門「去惡」文化的營造,就留給這些具有戰鬥力的適任領導者吧!
(作者為台灣大學博士生,新北市民)
據報載:考試院長關中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指出,公務文化有「五大惡」:保守、鄉愿、和稀泥、虛應故事、名實不副,因積習已久,埋沒人才,不改不可。他也強調名不副實的考績制度……使得國家原地踏步。
關院長就任以來,積極導正公部門積習,最著稱的是「公務員強迫三%考績丙等,而且十年內獲得三次丙等者要開除」,如今又大談公務員「五大惡」,這種負面表列的作法實在有違自由市場的管理精神。成功的管理者需要清楚地表明「我需要什麼?」「我相信我們能做到!」而不是「我討厭什麼?」「違我者必遭處罰!」我想其他九十七%的公務員大都不會因為您的這些作為而士氣大振或找回服務的熱忱;更何況大家都知道,組織文化的營造,領導者才是最主要的靈魂人物。
官僚體制是一個金字塔,在上位者權力越大、責任也應該越大,人數不到三%的簡任級以上之高階主管,才是您需要首先規範及影響的對象。以具體改革事項獨立評鑑各機關部門主管的「課責性(accountability)」,以減少不適任的長官;去讓升遷作業更透明且公平性,阻絕「用人唯親」的文化,才能鼓勵公務員爭相為民眾效命。
一百年前義大利經濟學家帕雷托(Pareto)發現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約為二十%,其餘的八十%儘管是多數,卻是比較次要的,這就是大家熟知的二八理論。因此,考試院的當務之急,是訂定一個可受公評及檢驗的升遷辦法,強調用人唯才,如此才能夠找出組織中二十%的戰鬥力。至於公部門「去惡」文化的營造,就留給這些具有戰鬥力的適任領導者吧!
(作者為台灣大學博士生,新北市民)
導遊見證嚴長壽的觀察
李旼
自從二○○八年開放中國客來台觀光,每年來台的中國客人數逐年攀升,去年更衝破八百萬大關,量的方面增加了,質的方面呢?
「台灣觀光教父」嚴長壽日前指出,如果政府只知道衝量卻不重質,只會讓台灣走向香港化,也就是觀光客爆量,品質卻一路下降。
我接待中國客前後已經有十年了,什麼光怪陸離的事沒碰過?有素養、有層次的當然也有,但大部分旅客公德心都待加強,吐痰、抽菸、大聲喧嘩、不守秩序,這是常態,隨便擋路拍照、爭先恐後搶座位、阿里山踩樹頭、七星潭揀石頭…嘴說破了都沒用,前兩天新聞上不是說中國領隊還跟本地客人掄拳頭?
然則最受不了的還是抽菸問題,中國客幾乎是無處不抽、無時不抽,風景區地上、餐廳門口,不是一兩個人抽,是每個團隊都抽,我是不抽菸的,而且最怕菸味,為了工作,十年下來,我的肺已經成了大煙囪,上個月去醫院檢查,發現肺部有黑塊,醫生肯定說是二手菸害的,我的媽呀,我可以請求國賠嗎?
十個導遊大概有九個有肺病風險,我是建議導遊每年去做健康檢查,這不是自殺什麼才是自殺?中國客,求求你們,別再玷污這塊你們心目中的「寶島台灣」,留一塊最後的淨土給我們好嗎?
(作者為導遊,台北市民)
自從二○○八年開放中國客來台觀光,每年來台的中國客人數逐年攀升,去年更衝破八百萬大關,量的方面增加了,質的方面呢?
「台灣觀光教父」嚴長壽日前指出,如果政府只知道衝量卻不重質,只會讓台灣走向香港化,也就是觀光客爆量,品質卻一路下降。
我接待中國客前後已經有十年了,什麼光怪陸離的事沒碰過?有素養、有層次的當然也有,但大部分旅客公德心都待加強,吐痰、抽菸、大聲喧嘩、不守秩序,這是常態,隨便擋路拍照、爭先恐後搶座位、阿里山踩樹頭、七星潭揀石頭…嘴說破了都沒用,前兩天新聞上不是說中國領隊還跟本地客人掄拳頭?
然則最受不了的還是抽菸問題,中國客幾乎是無處不抽、無時不抽,風景區地上、餐廳門口,不是一兩個人抽,是每個團隊都抽,我是不抽菸的,而且最怕菸味,為了工作,十年下來,我的肺已經成了大煙囪,上個月去醫院檢查,發現肺部有黑塊,醫生肯定說是二手菸害的,我的媽呀,我可以請求國賠嗎?
十個導遊大概有九個有肺病風險,我是建議導遊每年去做健康檢查,這不是自殺什麼才是自殺?中國客,求求你們,別再玷污這塊你們心目中的「寶島台灣」,留一塊最後的淨土給我們好嗎?
(作者為導遊,台北市民)
橋歸橋,路歸路 -「這是靈魂的問題」
宋亞伯
前總統李登輝最近接受日本媒體專訪,對有關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一事指出:「國家的領導人去參拜為國家犧牲生命的英靈是理所當然的事,這並非政治問題,而是靈魂的問題。」
如果說,由於涉及過往歷史民族感情,所以日本領導人不該去參拜靖國神社。那麼,日本過去多年有多少首相就因顧及這點而不去參拜,又換來中國方面原諒過去,放眼未來,按照遊戲規則,好好相處,追求雙贏了嗎?
顯然沒有。很顯然,這種胡攪蠻纏的作法,其實已成中國人長久以來的根性。翻開歷史,我們會發現,中國自秦始皇以後的特色就是,不是自相殘殺,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就是一旦強大就目空一切,認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讓鄰國遭殃。
事實上,戰犯應受什麼樣的懲罰,自有國際戰犯法庭審判、定罪、執行。事情一旦了結也就了結。如果不滿,上訴國際法庭可也。但祭祀亡靈卻是另外一回事。
猶太人追捕納粹戰犯,直至天涯海角,不遺餘力。但是,猶太人絕不會因德國人紀念戰爭亡靈而血脈僨張,胡攪一氣。
然而,這種橋歸橋、路歸路的理性思維,豈是沒有宗教信仰的中國人所能理解?
(作者為退休資深新聞工作者)
前總統李登輝最近接受日本媒體專訪,對有關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一事指出:「國家的領導人去參拜為國家犧牲生命的英靈是理所當然的事,這並非政治問題,而是靈魂的問題。」
如果說,由於涉及過往歷史民族感情,所以日本領導人不該去參拜靖國神社。那麼,日本過去多年有多少首相就因顧及這點而不去參拜,又換來中國方面原諒過去,放眼未來,按照遊戲規則,好好相處,追求雙贏了嗎?
顯然沒有。很顯然,這種胡攪蠻纏的作法,其實已成中國人長久以來的根性。翻開歷史,我們會發現,中國自秦始皇以後的特色就是,不是自相殘殺,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就是一旦強大就目空一切,認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讓鄰國遭殃。
事實上,戰犯應受什麼樣的懲罰,自有國際戰犯法庭審判、定罪、執行。事情一旦了結也就了結。如果不滿,上訴國際法庭可也。但祭祀亡靈卻是另外一回事。
猶太人追捕納粹戰犯,直至天涯海角,不遺餘力。但是,猶太人絕不會因德國人紀念戰爭亡靈而血脈僨張,胡攪一氣。
然而,這種橋歸橋、路歸路的理性思維,豈是沒有宗教信仰的中國人所能理解?
(作者為退休資深新聞工作者)
他還在享受空姐的熱舞
世局的演變,如果在預料之中,一般都不會太嚴重;最可怕的,是那種不在預期中的突發事件,大抵會產生毀滅式的衝擊。這種被認為不可能發生卻爆發的事件,稱為「黑天鵝事件」,就像二○○八年全球金融海嘯,對正處於盛宴派對中的世界經濟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今年一開始,不管在政治或經濟領域中,不斷出現大大小小的黑天鵝事件,令人驚心動魄。全球股市頻頻重挫,新興市場亮起紅燈,泰國政爭不休,中日緊張升溫,政經紛擾不已;而在國內,砂石車清晨衝進總統府,幾乎釀成不可收拾的悲劇,台股打破連續十六年封關收紅的慣例,以重挫收尾。
其實,很多黑天鵝事件的癥結,在於貧富差距擴大、所得倒退、失業這些經濟因素。政治的歧異與對立,固然可能引發衝突,但生存條件的惡化,卻更令人無可忍耐,因此生活愈困苦,民眾愈容易做出激烈的抗爭行動,甚至以生命對抗無力照顧人民福祉的政府。
故而,化解黑天鵝事件的藥方,就是改善人民的生活。當多數人可以找到好工作,有好的收入,食衣住行醫療教育都有好的照料,民怨自然消除。偏偏馬英九生活在自我的世界中,我行我素,冷笑話照講,根本不在乎人民的感受,才會引來砂石車衝撞總統府的意外。
這個馬英九正事不幹,除了會漲價之外,就是到處遊山玩水,忙著推動習馬會,妄想博得歷史定位。荒唐的是,砂石車都已撞到總統府來了,他還在享受穿短褲的空中小姐大跳熱舞、嬌呼「總統,我愛你」;如果這不是昏君,什麼才是昏君
今年一開始,不管在政治或經濟領域中,不斷出現大大小小的黑天鵝事件,令人驚心動魄。全球股市頻頻重挫,新興市場亮起紅燈,泰國政爭不休,中日緊張升溫,政經紛擾不已;而在國內,砂石車清晨衝進總統府,幾乎釀成不可收拾的悲劇,台股打破連續十六年封關收紅的慣例,以重挫收尾。
其實,很多黑天鵝事件的癥結,在於貧富差距擴大、所得倒退、失業這些經濟因素。政治的歧異與對立,固然可能引發衝突,但生存條件的惡化,卻更令人無可忍耐,因此生活愈困苦,民眾愈容易做出激烈的抗爭行動,甚至以生命對抗無力照顧人民福祉的政府。
故而,化解黑天鵝事件的藥方,就是改善人民的生活。當多數人可以找到好工作,有好的收入,食衣住行醫療教育都有好的照料,民怨自然消除。偏偏馬英九生活在自我的世界中,我行我素,冷笑話照講,根本不在乎人民的感受,才會引來砂石車衝撞總統府的意外。
這個馬英九正事不幹,除了會漲價之外,就是到處遊山玩水,忙著推動習馬會,妄想博得歷史定位。荒唐的是,砂石車都已撞到總統府來了,他還在享受穿短褲的空中小姐大跳熱舞、嬌呼「總統,我愛你」;如果這不是昏君,什麼才是昏君?
(蘇多)
今年一開始,不管在政治或經濟領域中,不斷出現大大小小的黑天鵝事件,令人驚心動魄。全球股市頻頻重挫,新興市場亮起紅燈,泰國政爭不休,中日緊張升溫,政經紛擾不已;而在國內,砂石車清晨衝進總統府,幾乎釀成不可收拾的悲劇,台股打破連續十六年封關收紅的慣例,以重挫收尾。
其實,很多黑天鵝事件的癥結,在於貧富差距擴大、所得倒退、失業這些經濟因素。政治的歧異與對立,固然可能引發衝突,但生存條件的惡化,卻更令人無可忍耐,因此生活愈困苦,民眾愈容易做出激烈的抗爭行動,甚至以生命對抗無力照顧人民福祉的政府。
故而,化解黑天鵝事件的藥方,就是改善人民的生活。當多數人可以找到好工作,有好的收入,食衣住行醫療教育都有好的照料,民怨自然消除。偏偏馬英九生活在自我的世界中,我行我素,冷笑話照講,根本不在乎人民的感受,才會引來砂石車衝撞總統府的意外。
這個馬英九正事不幹,除了會漲價之外,就是到處遊山玩水,忙著推動習馬會,妄想博得歷史定位。荒唐的是,砂石車都已撞到總統府來了,他還在享受穿短褲的空中小姐大跳熱舞、嬌呼「總統,我愛你」;如果這不是昏君,什麼才是昏君
今年一開始,不管在政治或經濟領域中,不斷出現大大小小的黑天鵝事件,令人驚心動魄。全球股市頻頻重挫,新興市場亮起紅燈,泰國政爭不休,中日緊張升溫,政經紛擾不已;而在國內,砂石車清晨衝進總統府,幾乎釀成不可收拾的悲劇,台股打破連續十六年封關收紅的慣例,以重挫收尾。
其實,很多黑天鵝事件的癥結,在於貧富差距擴大、所得倒退、失業這些經濟因素。政治的歧異與對立,固然可能引發衝突,但生存條件的惡化,卻更令人無可忍耐,因此生活愈困苦,民眾愈容易做出激烈的抗爭行動,甚至以生命對抗無力照顧人民福祉的政府。
故而,化解黑天鵝事件的藥方,就是改善人民的生活。當多數人可以找到好工作,有好的收入,食衣住行醫療教育都有好的照料,民怨自然消除。偏偏馬英九生活在自我的世界中,我行我素,冷笑話照講,根本不在乎人民的感受,才會引來砂石車衝撞總統府的意外。
這個馬英九正事不幹,除了會漲價之外,就是到處遊山玩水,忙著推動習馬會,妄想博得歷史定位。荒唐的是,砂石車都已撞到總統府來了,他還在享受穿短褲的空中小姐大跳熱舞、嬌呼「總統,我愛你」;如果這不是昏君,什麼才是昏君?
(蘇多)
替敵國說謊
在宮廷外交時代,有人說外交官的使命是為國家利益而對外國說謊;馬政權的外交部卻內神通外鬼,為敵國利益而對自己人民說謊。
全世界只有馬家的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可以無視舊金山和約,無視台灣的民主演變,抓住一張開羅會議新聞公報,宣稱台灣與澎湖已經「歸還中國」。
台大教授姜皇池專文指出開羅公報只是意向書,並非有約束力的國際協定,外交部被打到要害,立即抓狂,聲明開羅「宣言」是具法律約束力的「條約協定」。
馬政權外交部的「澄清」引述不實,明目張膽附和要併吞台灣的中國,對台灣人民說謊。
開羅公報既非條約,也非協定;如果是條約,需要美國國會參院批准;是行政協定也要公告;外交部居然可以把條約與協定混成一詞!
杜魯門和艾契遜提到中國對台灣的「佔領」與治理,並未談及主權,但外交部竟大膽把談話譯成盟國認知「中國擁有台灣主權」。
國務院法律顧問列舉台灣法律地位的理論,有人認為依開羅公報及其他後續宣言,台灣已「歸還中國」,但那種主張法理太弱,並不是國務院的立場。
國務院的立場是:依舊金山和約談判紀錄及條文規定,台澎法律地位未定。美國國會參院批准「中美共同防衛條約」時,還特別聲明條約不涉及台灣法律地位或主權未定狀態。
羅斯福為抓住蔣介石繼續抗日,以交予滿洲、台澎為誘餌,如此私相授受,違反殖民地人民自決的權利;所幸他個人承諾的意向並未完成法律手續,使台灣人民還有自由選擇的餘地。
馬政權不知維護台灣人民的權利,竟為中國的利益,對內白賊,那是擺明與人民為敵!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全世界只有馬家的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可以無視舊金山和約,無視台灣的民主演變,抓住一張開羅會議新聞公報,宣稱台灣與澎湖已經「歸還中國」。
台大教授姜皇池專文指出開羅公報只是意向書,並非有約束力的國際協定,外交部被打到要害,立即抓狂,聲明開羅「宣言」是具法律約束力的「條約協定」。
馬政權外交部的「澄清」引述不實,明目張膽附和要併吞台灣的中國,對台灣人民說謊。
開羅公報既非條約,也非協定;如果是條約,需要美國國會參院批准;是行政協定也要公告;外交部居然可以把條約與協定混成一詞!
杜魯門和艾契遜提到中國對台灣的「佔領」與治理,並未談及主權,但外交部竟大膽把談話譯成盟國認知「中國擁有台灣主權」。
國務院法律顧問列舉台灣法律地位的理論,有人認為依開羅公報及其他後續宣言,台灣已「歸還中國」,但那種主張法理太弱,並不是國務院的立場。
國務院的立場是:依舊金山和約談判紀錄及條文規定,台澎法律地位未定。美國國會參院批准「中美共同防衛條約」時,還特別聲明條約不涉及台灣法律地位或主權未定狀態。
羅斯福為抓住蔣介石繼續抗日,以交予滿洲、台澎為誘餌,如此私相授受,違反殖民地人民自決的權利;所幸他個人承諾的意向並未完成法律手續,使台灣人民還有自由選擇的餘地。
馬政權不知維護台灣人民的權利,竟為中國的利益,對內白賊,那是擺明與人民為敵!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全世界只有馬家的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可以無視舊金山和約,無視台灣的民主演變,抓住一張開羅會議新聞公報,宣稱台灣與澎湖已經「歸還中國」。
台大教授姜皇池專文指出開羅公報只是意向書,並非有約束力的國際協定,外交部被打到要害,立即抓狂,聲明開羅「宣言」是具法律約束力的「條約協定」。
馬政權外交部的「澄清」引述不實,明目張膽附和要併吞台灣的中國,對台灣人民說謊。
開羅公報既非條約,也非協定;如果是條約,需要美國國會參院批准;是行政協定也要公告;外交部居然可以把條約與協定混成一詞!
杜魯門和艾契遜提到中國對台灣的「佔領」與治理,並未談及主權,但外交部竟大膽把談話譯成盟國認知「中國擁有台灣主權」。
國務院法律顧問列舉台灣法律地位的理論,有人認為依開羅公報及其他後續宣言,台灣已「歸還中國」,但那種主張法理太弱,並不是國務院的立場。
國務院的立場是:依舊金山和約談判紀錄及條文規定,台澎法律地位未定。美國國會參院批准「中美共同防衛條約」時,還特別聲明條約不涉及台灣法律地位或主權未定狀態。
羅斯福為抓住蔣介石繼續抗日,以交予滿洲、台澎為誘餌,如此私相授受,違反殖民地人民自決的權利;所幸他個人承諾的意向並未完成法律手續,使台灣人民還有自由選擇的餘地。
馬政權不知維護台灣人民的權利,竟為中國的利益,對內白賊,那是擺明與人民為敵!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全世界只有馬家的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可以無視舊金山和約,無視台灣的民主演變,抓住一張開羅會議新聞公報,宣稱台灣與澎湖已經「歸還中國」。
台大教授姜皇池專文指出開羅公報只是意向書,並非有約束力的國際協定,外交部被打到要害,立即抓狂,聲明開羅「宣言」是具法律約束力的「條約協定」。
馬政權外交部的「澄清」引述不實,明目張膽附和要併吞台灣的中國,對台灣人民說謊。
開羅公報既非條約,也非協定;如果是條約,需要美國國會參院批准;是行政協定也要公告;外交部居然可以把條約與協定混成一詞!
杜魯門和艾契遜提到中國對台灣的「佔領」與治理,並未談及主權,但外交部竟大膽把談話譯成盟國認知「中國擁有台灣主權」。
國務院法律顧問列舉台灣法律地位的理論,有人認為依開羅公報及其他後續宣言,台灣已「歸還中國」,但那種主張法理太弱,並不是國務院的立場。
國務院的立場是:依舊金山和約談判紀錄及條文規定,台澎法律地位未定。美國國會參院批准「中美共同防衛條約」時,還特別聲明條約不涉及台灣法律地位或主權未定狀態。
羅斯福為抓住蔣介石繼續抗日,以交予滿洲、台澎為誘餌,如此私相授受,違反殖民地人民自決的權利;所幸他個人承諾的意向並未完成法律手續,使台灣人民還有自由選擇的餘地。
馬政權不知維護台灣人民的權利,竟為中國的利益,對內白賊,那是擺明與人民為敵!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台灣人民對民主的努力被一筆勾銷
年關將近,在歲末即逝的時刻,東方農業社會傳統習俗長期留存的「不能拖過年」禁忌,在今天台灣的人際往來互動中依舊深植人心,不少人深信:壞事一定要在年前處理掉,不可以擺著不顧、延續到新年,否則來年會「衰」一整年。從這樣的文化浸入潛意識、影響到行為舉止,很容易觀察到:許多急切,事實上就是該人內心所示的大噩,所以才會非得在冬藏調息的時刻違常地起意出手。
昨天,有幾個事件,正可勾勒出台灣政治社會的真實圖像。馬總統,人在國外瘋狂地累積他出訪的國家數,在四處蜻蜓點水之中,他卻在國外的記者會上,針對國內討論許久的兩岸協商國會監督機制首度表態,根據的果然是「我國的憲法」;他將兩岸協議的協商歸之於行政權,排除國會的角色,僅將國會監督置於最後的是否通過階段。
既然如此,對於服務貿易協議在立法院的審查進度,理應充分尊重、不宜置喙才對,然馬英九卻又越界指手畫腳,「立法院開二十次公聽會延後實質審查,造成了兩岸關係間的一些誤會」。那麼,這應然與實然之間的矛盾,是怎麼回事?國家元首既非憲法的解釋者與仲裁者,更不是國會的指導者,國會依憲擁有代表民意強化對行政權有效制衡的立法權,馬英九不待掩飾、直陳保留立場,顯然,是以國民黨主席的意旨貫徹本能在對全體黨籍立委下指令。他到底在急什麼?
昨天,在立法院,在野黨團聯手提出「反避稅條款」,以回應新近由美國「國際記者調查聯盟」公布的台灣一萬六千餘筆開設境外公司涉嫌規避稅負問題。國民黨團果然又在第一時間予以封殺,理由有三,一是沒有評估報告,二是沒有召開公聽會,台商意見很多,三是兩岸租稅協議尚未完成,因此太草率、不嚴謹。
這個修法程序對照服貿協議的逕行簽署,又是一個矛盾。比對兩者間的差異,有關利害關係人,一個是在地中小企業,一個是中國投資企業;有關稅制的整合,何以中國必須在海外布局的架構中被單獨考量且為準繩?顯然,中國台商影響行政與立法的遊說力道高於其他,甚或兩者已是一體兩面?否則,國民黨團在急什麼?
昨天,總統府前再度爆發衝突。約八十名華隆自救會的關廠工人臥道抗爭,抗議政府延宕提出實際方案向資方追討退休金。在此同時,馬英九在國外對於砂石車衝撞事件認為:身為政府應該要從根本面去檢討如何減少民眾的不滿。這當然再是一個矛盾。突發,或可檢討,沉痾,應談解決。相對前者,弱勢勞工的處境被放置在什麼位階?屆此,這依序而下的政策優先脈絡就再明白不過了。那麼,關廠工人在急什麼,能不理解嗎?
昨天,教育部課綱委員會在社會異議喧騰下,強行通過將高中課綱大幅恢復中國史觀,並將在明年八月新學年生米煮成熟飯、立即適用。教育部不但宣稱「微調」是將教科書內容及用詞符合憲法的精神,部長蔣偉寧甚至口出:「沒有去台灣化,去日本化倒有一點」,這種意涵「皇民」歧視的嚴重族群偏見,已經涉及對人權施加嚴重暴力,更違反聯合國「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公約」;身為高級知識份子卻不自覺流露此等野蠻與傲慢,整個執政團隊猶如鮑魚之肆,毫無愧意與糾正,簡直是欺人太甚。那麼,這個政府趕在過年前一定要橫柴入灶,是在急什麼,還用問嗎?
由竄改教科書回過頭勾串到排除國會監督兩岸協議的原始出發點,其實馬政府的政策路線很清楚,就是把數十年來台灣人民對民主化、平等化、文明化的努力拚鬥一筆勾銷,透過政治力推促社會全面自我退化,以銜接刻在中國施行的中華封建階級體系。體察迎面而來的反撲與逆流,全體國人必須自問:能夠任令這股民主逆襲順利拖過年,成為我們來年的定調嗎?
昨天,有幾個事件,正可勾勒出台灣政治社會的真實圖像。馬總統,人在國外瘋狂地累積他出訪的國家數,在四處蜻蜓點水之中,他卻在國外的記者會上,針對國內討論許久的兩岸協商國會監督機制首度表態,根據的果然是「我國的憲法」;他將兩岸協議的協商歸之於行政權,排除國會的角色,僅將國會監督置於最後的是否通過階段。
既然如此,對於服務貿易協議在立法院的審查進度,理應充分尊重、不宜置喙才對,然馬英九卻又越界指手畫腳,「立法院開二十次公聽會延後實質審查,造成了兩岸關係間的一些誤會」。那麼,這應然與實然之間的矛盾,是怎麼回事?國家元首既非憲法的解釋者與仲裁者,更不是國會的指導者,國會依憲擁有代表民意強化對行政權有效制衡的立法權,馬英九不待掩飾、直陳保留立場,顯然,是以國民黨主席的意旨貫徹本能在對全體黨籍立委下指令。他到底在急什麼?
昨天,在立法院,在野黨團聯手提出「反避稅條款」,以回應新近由美國「國際記者調查聯盟」公布的台灣一萬六千餘筆開設境外公司涉嫌規避稅負問題。國民黨團果然又在第一時間予以封殺,理由有三,一是沒有評估報告,二是沒有召開公聽會,台商意見很多,三是兩岸租稅協議尚未完成,因此太草率、不嚴謹。
這個修法程序對照服貿協議的逕行簽署,又是一個矛盾。比對兩者間的差異,有關利害關係人,一個是在地中小企業,一個是中國投資企業;有關稅制的整合,何以中國必須在海外布局的架構中被單獨考量且為準繩?顯然,中國台商影響行政與立法的遊說力道高於其他,甚或兩者已是一體兩面?否則,國民黨團在急什麼?
昨天,總統府前再度爆發衝突。約八十名華隆自救會的關廠工人臥道抗爭,抗議政府延宕提出實際方案向資方追討退休金。在此同時,馬英九在國外對於砂石車衝撞事件認為:身為政府應該要從根本面去檢討如何減少民眾的不滿。這當然再是一個矛盾。突發,或可檢討,沉痾,應談解決。相對前者,弱勢勞工的處境被放置在什麼位階?屆此,這依序而下的政策優先脈絡就再明白不過了。那麼,關廠工人在急什麼,能不理解嗎?
昨天,教育部課綱委員會在社會異議喧騰下,強行通過將高中課綱大幅恢復中國史觀,並將在明年八月新學年生米煮成熟飯、立即適用。教育部不但宣稱「微調」是將教科書內容及用詞符合憲法的精神,部長蔣偉寧甚至口出:「沒有去台灣化,去日本化倒有一點」,這種意涵「皇民」歧視的嚴重族群偏見,已經涉及對人權施加嚴重暴力,更違反聯合國「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公約」;身為高級知識份子卻不自覺流露此等野蠻與傲慢,整個執政團隊猶如鮑魚之肆,毫無愧意與糾正,簡直是欺人太甚。那麼,這個政府趕在過年前一定要橫柴入灶,是在急什麼,還用問嗎?
由竄改教科書回過頭勾串到排除國會監督兩岸協議的原始出發點,其實馬政府的政策路線很清楚,就是把數十年來台灣人民對民主化、平等化、文明化的努力拚鬥一筆勾銷,透過政治力推促社會全面自我退化,以銜接刻在中國施行的中華封建階級體系。體察迎面而來的反撲與逆流,全體國人必須自問:能夠任令這股民主逆襲順利拖過年,成為我們來年的定調嗎?
Iranian man goes 60 years without a bath 伊朗男子60年沒洗澡
An Iranian man has broken the world record for the number of years spent without bathing.
一名伊朗男子打破沒洗澡年份的世界紀錄。
He spent the last 60 years without a bath. The Iranian News Agency (IRNA) recently published pictures of the 80 year old man.
他過去60年來都沒洗過澡。伊朗通訊社最近刊出這位80歲老者的照片。
The agency noted that the man, Amoo Hadji, lives in the village of Dezhgah of Fars province in Iran.
報導指出,該名男子阿穆.哈吉住在伊朗法爾斯省的德加村。
The man’s most prized possession is his pipe, which is 3 inches in diameter.
該名男子最珍惜的財產,是他直徑3吋的菸管。
Amoo Hadji lives in a stone shack built for him by his neighbours and he rests in a hole in the ground resembling a grave.
阿穆.哈吉住在鄰居們為他建造的石頭棚屋,他在地面上一個像是墳墓的洞穴裡棲息。
The news agency also noted that when he feels cold, he wears a helmet and lights up several cigarettes at a time.
報導還說當他覺得冷時,他會戴起鋼盔並同時點燃數根菸。
This 80 year-old man looks like a troll or maybe a creature from The Lord of the Rings.
這名80歲的男子看起來像是北歐傳說的洞穴巨人,或是電影「魔戒」裡的人物。
His skin is scaly, you can barely see his eyes and he smells to high heaven.
他的皮膚乾澀脫皮,你幾乎看不見他的眼睛,他身上還發出惡臭。
新聞辭典
troll:名詞,北歐傳說的洞穴巨人,也用來形容某些不負責任的網友。例句:The internet trolls search out people online until they find a target they could use to get the attention they need.(網路小白在線上找人,直到找到可用來獲取他們所需注意的標的。)
scaly:形容詞,鱗狀的、如鱗般會剝落的。例句:The iron pipe is scaly with rust.(鐵管因生鏽而片片剝落。)
smell to high heaven:片語,發出惡臭。例句:The garbage smells to high heaven.(垃圾發出惡臭。)
一名伊朗男子打破沒洗澡年份的世界紀錄。
He spent the last 60 years without a bath. The Iranian News Agency (IRNA) recently published pictures of the 80 year old man.
他過去60年來都沒洗過澡。伊朗通訊社最近刊出這位80歲老者的照片。
The agency noted that the man, Amoo Hadji, lives in the village of Dezhgah of Fars province in Iran.
報導指出,該名男子阿穆.哈吉住在伊朗法爾斯省的德加村。
The man’s most prized possession is his pipe, which is 3 inches in diameter.
該名男子最珍惜的財產,是他直徑3吋的菸管。
Amoo Hadji lives in a stone shack built for him by his neighbours and he rests in a hole in the ground resembling a grave.
阿穆.哈吉住在鄰居們為他建造的石頭棚屋,他在地面上一個像是墳墓的洞穴裡棲息。
The news agency also noted that when he feels cold, he wears a helmet and lights up several cigarettes at a time.
報導還說當他覺得冷時,他會戴起鋼盔並同時點燃數根菸。
This 80 year-old man looks like a troll or maybe a creature from The Lord of the Rings.
這名80歲的男子看起來像是北歐傳說的洞穴巨人,或是電影「魔戒」裡的人物。
His skin is scaly, you can barely see his eyes and he smells to high heaven.
他的皮膚乾澀脫皮,你幾乎看不見他的眼睛,他身上還發出惡臭。
新聞辭典
troll:名詞,北歐傳說的洞穴巨人,也用來形容某些不負責任的網友。例句:The internet trolls search out people online until they find a target they could use to get the attention they need.(網路小白在線上找人,直到找到可用來獲取他們所需注意的標的。)
scaly:形容詞,鱗狀的、如鱗般會剝落的。例句:The iron pipe is scaly with rust.(鐵管因生鏽而片片剝落。)
smell to high heaven:片語,發出惡臭。例句:The garbage smells to high heaven.(垃圾發出惡臭。)
美國歌手瓊斯(Malik Yusef Jones)如是說
我們不會區分
we don’t make a distinction between
音樂和藝術
music and art
音樂就是藝術
music is art
我們必須清楚了解這點
and we have to be clear on understanding that
藝術可以改變人
art can change people
藝術可以觸及人的心
art can get to people’s heart
他們的靈魂
their souls
他們對自己的看法
their idea of themselves
這是我們努力製造的
that’s what we try to put out
美國歌手瓊斯(Malik Yusef Jones)前天出席葛萊美獎。他與歌手肯伊威斯特(Kayne West)合作的歌曲「新奴隸」(New Slaves)獲得提名最佳饒舌歌曲。
we don’t make a distinction between
音樂和藝術
music and art
音樂就是藝術
music is art
我們必須清楚了解這點
and we have to be clear on understanding that
藝術可以改變人
art can change people
藝術可以觸及人的心
art can get to people’s heart
他們的靈魂
their souls
他們對自己的看法
their idea of themselves
這是我們努力製造的
that’s what we try to put out
美國歌手瓊斯(Malik Yusef Jones)前天出席葛萊美獎。他與歌手肯伊威斯特(Kayne West)合作的歌曲「新奴隸」(New Slaves)獲得提名最佳饒舌歌曲。
家族聚會
新年連假終於要開始摟,這也是一年一度全家團圓的大日子,很多親戚都會這個時候見到面,你知道這些親戚稱謂要怎麼用英文講嗎?
Brother=兄弟
Sister=姊妹
Siblings=兄弟姊妹
Mom=媽
Dad=爸爸
Parents=父母
Aunt=舅媽/嬸嬸
Uncle=舅舅/叔叔
Cousins=表/堂兄弟姊妹
nieces/nephews=姪子/女,外甥/外甥女
grandparents=祖父母
親家=in-laws
Husband=丈夫
Wife=妻子
brother-in-law=小叔/大伯/姐夫/妹夫/小舅子/大舅子
sisters-in-law=嫂嫂/弟妹/大姑/小姑/大姨子/小姨子
來看看下面這段對話:
John: “Do you have any siblings?”你有兄弟姊妹嗎?
Sam: “No, I am an only child. What about you?”沒有,我是獨子,你呢?
John: “I have 2 brothers and a sister!”我有兩個兄弟和一個姐姐。
Sam: “Wow, a big family…”哇,是大家族歐…
John: “Yes, my brothers are both married and have kids. Family gatherings can be quite lively” 對啊,我兩個哥哥都結婚了,也有小孩,家族聚會的時候總是很熱鬧
Sam: “Do you get along with your sisters-in-law?”你和你嫂嫂相處的好嗎?
John: “They are really nice. Suzie, my eldest brother’s wife is an Olympic swimmer!”她們人很好啊,,我大嫂蘇西還是個奧運游泳選手!
Brother=兄弟
Sister=姊妹
Siblings=兄弟姊妹
Mom=媽
Dad=爸爸
Parents=父母
Aunt=舅媽/嬸嬸
Uncle=舅舅/叔叔
Cousins=表/堂兄弟姊妹
nieces/nephews=姪子/女,外甥/外甥女
grandparents=祖父母
親家=in-laws
Husband=丈夫
Wife=妻子
brother-in-law=小叔/大伯/姐夫/妹夫/小舅子/大舅子
sisters-in-law=嫂嫂/弟妹/大姑/小姑/大姨子/小姨子
來看看下面這段對話:
John: “Do you have any siblings?”你有兄弟姊妹嗎?
Sam: “No, I am an only child. What about you?”沒有,我是獨子,你呢?
John: “I have 2 brothers and a sister!”我有兩個兄弟和一個姐姐。
Sam: “Wow, a big family…”哇,是大家族歐…
John: “Yes, my brothers are both married and have kids. Family gatherings can be quite lively” 對啊,我兩個哥哥都結婚了,也有小孩,家族聚會的時候總是很熱鬧
Sam: “Do you get along with your sisters-in-law?”你和你嫂嫂相處的好嗎?
John: “They are really nice. Suzie, my eldest brother’s wife is an Olympic swimmer!”她們人很好啊,,我大嫂蘇西還是個奧運游泳選手!
遇到困難,我會先靜下心來,想辦法找回當初的初衷及渴求,才能讓自己一次又一次的跨越每個障礙。
遇到困難,我會先靜下心來,想辦法找回當初的初衷及渴求,才能讓自己一次又一次的跨越每個障礙。
台灣超級馬拉松好手 陳彥博
台灣超級馬拉松好手 陳彥博
1/27/2014
何不送一程
日落黃昏,倦鳥歸巢,青山漸漸安靜了下來。
突然,一個年輕人面容猙獰怒氣衝衝地跑到高高的山岡上,發洩似的狂喊著。年輕人的暴躁驚動了正在不遠處打坐的禪師,面目慈祥的老禪師緩緩走到年輕人面前,對他露出了善意的笑容,然後和年輕人攀談了起來。
在談話的過程中,老禪師始終瞇著眼睛微笑著在聽年輕人的傾訴。年輕人從一個邊遠的小城來到這個燈紅酒綠的大都市來闖蕩,經過多年的打拼、吃了很多苦,才好不容易在企業裡幹到了中層管理人員的位置,身邊也有了相識幾年的女朋友。
可是,現在這一切都毀了,老闆因為種種原因要將他辭退,現在他正在為公司培訓替代他的新人,每天在公司裡的日子過的非常壓抑。而女友知道他很快將失去這份收入豐厚的工作之後,也提出了分手。女友的理由很簡單,她不能讓自己未來的孩子擁有一個沒能力給她們安穩富足生活的父親。
“我跟了老闆整整8年!他一句話就讓我走人!我的女朋友當初剛來這個城市的時候舉目無親,是我幫她找了工作,全力以赴地照顧著她,可現在她卻在我最艱難的時候選擇了離開!”年輕人幾乎是聲嘶力竭地說完了自己的經歷,憤怒的雙眼中燃燒著熊熊烈火。
年邁的禪師輕輕地拍了拍年輕人的肩膀,然後拉起他的手在山上信步游走起來。清涼的山風讓年輕人煩躁的內心漸漸平靜了下來,這時候,老禪師忽然停下了腳步,伸手去抓一片飄來的柳絮。柳絮輕盈而調皮,每次都從禪師的手掌之中溜掉。
年輕人默默地看著老禪師,眼中充滿了疑惑。
“呵呵,我老了,抓不住這些柳絮了。”老禪師說完後,抬起頭和年輕人面對著面說道:“這世上種種美好與精彩,我們並不一定都能抓到,既然抓不到,倒不如送它們一程,讓它們活得更加精彩飄逸,讓自己得到安寧與豁達。”
說完,老禪師輕輕將抓柳絮的手向上微微一揚,柳絮被禪師的手這麼一送,在湛藍的天空下飛的更加漂亮了。
老禪師說完之後,年輕人呆立良久。忽然,他的臉上露出了淡然的微笑,向禪師深深鞠了一躬,轉身下山去了。
回到城裡之後,年輕人兢兢業業地將自己在工作中的經驗、都教給了那個即將接替他的新人,老闆看在眼裡,沒想到受了委屈的他居然還會這麼為公司出力,心裡很不是滋味兒。
當他離開公司的時候,老闆動情地緊緊握住他的手對他說:“我對不住你,沒想到你還能這樣對我!辭退你,我也是有難言之隱,你這個朋友我記住了,以後有事就來找我。”他笑著和老闆告別,然後在辦公室同事們的留戀和注視中,大踏步地走出了公司的大門。
和女朋友最後道別的時候,他送給她一份特別的禮物——一盒治療風濕的膏藥。女朋友有風濕病,每次疼起來都在床上呲牙咧嘴的直打滾,女孩兒看到這份禮物之後,哭的差點抽搐過去,他安慰完她之後,瀟灑地轉身離開了。
在隨後的日子裡,他始終奉行著一個原則——能抓住的人和緣分,他都加倍珍惜;不能抓住的種種,他就笑著送他們一程。這樣的心態讓他贏得了很多人的尊重,也得到了別人更多的回報和幫助,他的生活也漸漸走出了困境。
後來,他經過多方尋訪找到了禪師所在的寺院,想當面感謝老禪師。可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好不容易才找到了禪師的所在,老禪師的弟子卻告訴他,禪師已經圓寂。從時間上推算,恰好是他們見面的第二天。
弟子還告訴他,老禪師當時身體狀況非常不好,每時每刻都在遭受著疾病的折磨,有時候疼的汗水直淌,卻始終面帶微笑的生活著。雖然,老禪師早就知道自己來日不多,但依然平靜樂觀的生活著。
聽完這些之後,他努力讓自己的臉上綻放出微笑,用笑容將眼角的淚水擠走。這時候他才明白,相遇的時候,老禪師是忍受著多麼巨大的身體痛苦在為自己解脫煩惱。
老禪師那時候已經知道自己抓不住自己的生命了,卻還用盡了生命最後一份力量送了自己一程,讓自己的人生走上了正途。他向禪師圓寂的地方磕了幾個頭,然後微笑著向山下走去。
老禪師用自己的生命讓他明白了一個道理:人,永遠都要微笑、堅強、樂觀、豁達的生活下去,這才是生命的意義。既然抓不住,何不送一程?
突然,一個年輕人面容猙獰怒氣衝衝地跑到高高的山岡上,發洩似的狂喊著。年輕人的暴躁驚動了正在不遠處打坐的禪師,面目慈祥的老禪師緩緩走到年輕人面前,對他露出了善意的笑容,然後和年輕人攀談了起來。
在談話的過程中,老禪師始終瞇著眼睛微笑著在聽年輕人的傾訴。年輕人從一個邊遠的小城來到這個燈紅酒綠的大都市來闖蕩,經過多年的打拼、吃了很多苦,才好不容易在企業裡幹到了中層管理人員的位置,身邊也有了相識幾年的女朋友。
可是,現在這一切都毀了,老闆因為種種原因要將他辭退,現在他正在為公司培訓替代他的新人,每天在公司裡的日子過的非常壓抑。而女友知道他很快將失去這份收入豐厚的工作之後,也提出了分手。女友的理由很簡單,她不能讓自己未來的孩子擁有一個沒能力給她們安穩富足生活的父親。
“我跟了老闆整整8年!他一句話就讓我走人!我的女朋友當初剛來這個城市的時候舉目無親,是我幫她找了工作,全力以赴地照顧著她,可現在她卻在我最艱難的時候選擇了離開!”年輕人幾乎是聲嘶力竭地說完了自己的經歷,憤怒的雙眼中燃燒著熊熊烈火。
年邁的禪師輕輕地拍了拍年輕人的肩膀,然後拉起他的手在山上信步游走起來。清涼的山風讓年輕人煩躁的內心漸漸平靜了下來,這時候,老禪師忽然停下了腳步,伸手去抓一片飄來的柳絮。柳絮輕盈而調皮,每次都從禪師的手掌之中溜掉。
年輕人默默地看著老禪師,眼中充滿了疑惑。
“呵呵,我老了,抓不住這些柳絮了。”老禪師說完後,抬起頭和年輕人面對著面說道:“這世上種種美好與精彩,我們並不一定都能抓到,既然抓不到,倒不如送它們一程,讓它們活得更加精彩飄逸,讓自己得到安寧與豁達。”
說完,老禪師輕輕將抓柳絮的手向上微微一揚,柳絮被禪師的手這麼一送,在湛藍的天空下飛的更加漂亮了。
老禪師說完之後,年輕人呆立良久。忽然,他的臉上露出了淡然的微笑,向禪師深深鞠了一躬,轉身下山去了。
回到城裡之後,年輕人兢兢業業地將自己在工作中的經驗、都教給了那個即將接替他的新人,老闆看在眼裡,沒想到受了委屈的他居然還會這麼為公司出力,心裡很不是滋味兒。
當他離開公司的時候,老闆動情地緊緊握住他的手對他說:“我對不住你,沒想到你還能這樣對我!辭退你,我也是有難言之隱,你這個朋友我記住了,以後有事就來找我。”他笑著和老闆告別,然後在辦公室同事們的留戀和注視中,大踏步地走出了公司的大門。
和女朋友最後道別的時候,他送給她一份特別的禮物——一盒治療風濕的膏藥。女朋友有風濕病,每次疼起來都在床上呲牙咧嘴的直打滾,女孩兒看到這份禮物之後,哭的差點抽搐過去,他安慰完她之後,瀟灑地轉身離開了。
在隨後的日子裡,他始終奉行著一個原則——能抓住的人和緣分,他都加倍珍惜;不能抓住的種種,他就笑著送他們一程。這樣的心態讓他贏得了很多人的尊重,也得到了別人更多的回報和幫助,他的生活也漸漸走出了困境。
後來,他經過多方尋訪找到了禪師所在的寺院,想當面感謝老禪師。可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好不容易才找到了禪師的所在,老禪師的弟子卻告訴他,禪師已經圓寂。從時間上推算,恰好是他們見面的第二天。
弟子還告訴他,老禪師當時身體狀況非常不好,每時每刻都在遭受著疾病的折磨,有時候疼的汗水直淌,卻始終面帶微笑的生活著。雖然,老禪師早就知道自己來日不多,但依然平靜樂觀的生活著。
聽完這些之後,他努力讓自己的臉上綻放出微笑,用笑容將眼角的淚水擠走。這時候他才明白,相遇的時候,老禪師是忍受著多麼巨大的身體痛苦在為自己解脫煩惱。
老禪師那時候已經知道自己抓不住自己的生命了,卻還用盡了生命最後一份力量送了自己一程,讓自己的人生走上了正途。他向禪師圓寂的地方磕了幾個頭,然後微笑著向山下走去。
老禪師用自己的生命讓他明白了一個道理:人,永遠都要微笑、堅強、樂觀、豁達的生活下去,這才是生命的意義。既然抓不住,何不送一程?
做一個新新老人標準
做一個新新老人標準∼
八十歲的年齡,七十歲的模樣,六十歲的時尚,
五十歲的包裝,四十歲的追求,三十歲的理想。
老年謠
六十老人比較小,七十老人滿街跑,八十老人不算老,
九十老人隨便找,百歲老人精神好得不得了。
百歲笑眯眯,九十多來兮,八十不稀奇,七十小弟弟,六十困勒搖籃裡。
老了怎麼辦?
1、老伴:少年夫妻老來伴,相伴一生的夫妻,到老才是最為重要的。家常飯,粗布衣,知冷知熱結髮妻。
2、老窩:人到老年要有個避寒擋雨的屬於自己的家。要記住:父母的家永遠是子女的家,而子女的家永遠不是父母的家。
3、老底:老年人手中要有點積蓄。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不到斷氣時,積蓄不能隨便交出去。
4、老本:身體是人生的本錢,對於老年人尤為重要。硬朗的體質是財富也是自立的本錢,更是對兒女們的最大付出和支持。
5、老友:人是社會的。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閱萬個人。這是開拓眼界、增長知識、愉悅心情的必由之路。這個「閱」就是要和人交往。人到老年更要多交朋友,多與人來往。網路開拓了與遠隔千里之外的人交往的平臺,能更多地交友、會客。
6、老來樂:人到晚年就要永遠保持快樂的心態,這是強身健體的要素之一。
7、老好人:人到晚年要有個好脾氣,看什麼都順眼,聽什麼都順耳。
老來俏
人到老年適度「老來俏」,不僅是個人身心健康的需要,也是現代文明的需要。
白髮一經染黑,也就顯得年輕許多;鬍子勤刮,可使顏面保持整潔,容光煥發。不僅美化了自己,增添精神,而且也美化了社會,成為一道「夕陽風景」,還利於社交活動,益於身心健康。正如諺語所說「老要時髦少要乖」。
老來三不管
保持身心健康,愉快地安度晚年,是所有老年人的共同願望。
所以老年人若想身心健康,應做到三個「不管」。
一不管晚輩不節儉:現在的消費觀念變了,「月光族」、「負翁」成了許多人的生活方式。
二不管晚輩不孝順:在現代社會中,家庭向小型化發展,子女都有自己的工作,不可能每天廝守在老人身旁。
三不管社會不平等:要學會全面、客觀地看問題,生活中就會多一些陽光,少一些陰影,內心也就少一些不必要的困擾。
做個豁達開朗的老人
要想做個豁達開朗的老人,首先要摒棄掉處處總想著自己,事事都為著自己,因為這樣的老人不僅活的很累,而且是十分傷腦筋和煩心的。這樣的人心胸狹窄,憂心忡忡,鬱悶惆悵,氣量如絲,曖昧含混,給自己的身心帶來損失而混然不知。
「豁達開朗不勞傷」,這是實踐證明的真正正確的道理。要想做一個豁達開朗的老人,就要純正真實一點,寬容隨和一點,明智開通一點,瀟灑從容一點,名利淡泊一點,為人處事豁達開朗一點,就會永遠保持平靜安逸的心態,充分地享受生命,享受時光,享受歡樂。
當然道理好講,真正做起來可能很難,只要堅持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經常「吾日三省吾身」,是能夠達到這個境界的。
四個差不多
到了五十歲,長的醜俊差不多;
到了六十歲,官大官小差不多;
到了七十歲,錢多錢少差不多?
到了八十歲,老頭老婆差不多。
老年人養身經
魚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
母雞燉大棗,常食抗衰老。
飯前先喝湯,老了不受傷。
飲食八分飽,百歲不顯老。
動為綱,素為長,切忌怒,酒適量。
該吃吃,該喝喝,啥事別忘心裡擱。
樹老怕空,人老怕鬆,從嚴以終。
基本吃素,飯後百步。
遇事不怒,勞逸適度。
身怕不動,腦怕不用。
氣大上身,量小短壽。
春捂秋凍,少生雜病。
不求虛胖,但求實壯。
不氣不愁,活到白頭。
練出一身汗,小病不用看。
早起活活腰,一天精神好。
少吃有滋味,多吃傷脾胃。
飯前喝口湯,強似開藥方。
吃飯不要鬧,吃飽不要跳。
想長壽,多吃豆腐少吃肉。
勤吃藥不如勤洗腳。
這很有意思,你(妳)老了嗎?不管如何,以後肯定會老!
八十歲的年齡,七十歲的模樣,六十歲的時尚,
五十歲的包裝,四十歲的追求,三十歲的理想。
老年謠
六十老人比較小,七十老人滿街跑,八十老人不算老,
九十老人隨便找,百歲老人精神好得不得了。
百歲笑眯眯,九十多來兮,八十不稀奇,七十小弟弟,六十困勒搖籃裡。
老了怎麼辦?
1、老伴:少年夫妻老來伴,相伴一生的夫妻,到老才是最為重要的。家常飯,粗布衣,知冷知熱結髮妻。
2、老窩:人到老年要有個避寒擋雨的屬於自己的家。要記住:父母的家永遠是子女的家,而子女的家永遠不是父母的家。
3、老底:老年人手中要有點積蓄。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不到斷氣時,積蓄不能隨便交出去。
4、老本:身體是人生的本錢,對於老年人尤為重要。硬朗的體質是財富也是自立的本錢,更是對兒女們的最大付出和支持。
5、老友:人是社會的。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閱萬個人。這是開拓眼界、增長知識、愉悅心情的必由之路。這個「閱」就是要和人交往。人到老年更要多交朋友,多與人來往。網路開拓了與遠隔千里之外的人交往的平臺,能更多地交友、會客。
6、老來樂:人到晚年就要永遠保持快樂的心態,這是強身健體的要素之一。
7、老好人:人到晚年要有個好脾氣,看什麼都順眼,聽什麼都順耳。
老來俏
人到老年適度「老來俏」,不僅是個人身心健康的需要,也是現代文明的需要。
白髮一經染黑,也就顯得年輕許多;鬍子勤刮,可使顏面保持整潔,容光煥發。不僅美化了自己,增添精神,而且也美化了社會,成為一道「夕陽風景」,還利於社交活動,益於身心健康。正如諺語所說「老要時髦少要乖」。
老來三不管
保持身心健康,愉快地安度晚年,是所有老年人的共同願望。
所以老年人若想身心健康,應做到三個「不管」。
一不管晚輩不節儉:現在的消費觀念變了,「月光族」、「負翁」成了許多人的生活方式。
二不管晚輩不孝順:在現代社會中,家庭向小型化發展,子女都有自己的工作,不可能每天廝守在老人身旁。
三不管社會不平等:要學會全面、客觀地看問題,生活中就會多一些陽光,少一些陰影,內心也就少一些不必要的困擾。
做個豁達開朗的老人
要想做個豁達開朗的老人,首先要摒棄掉處處總想著自己,事事都為著自己,因為這樣的老人不僅活的很累,而且是十分傷腦筋和煩心的。這樣的人心胸狹窄,憂心忡忡,鬱悶惆悵,氣量如絲,曖昧含混,給自己的身心帶來損失而混然不知。
「豁達開朗不勞傷」,這是實踐證明的真正正確的道理。要想做一個豁達開朗的老人,就要純正真實一點,寬容隨和一點,明智開通一點,瀟灑從容一點,名利淡泊一點,為人處事豁達開朗一點,就會永遠保持平靜安逸的心態,充分地享受生命,享受時光,享受歡樂。
當然道理好講,真正做起來可能很難,只要堅持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經常「吾日三省吾身」,是能夠達到這個境界的。
四個差不多
到了五十歲,長的醜俊差不多;
到了六十歲,官大官小差不多;
到了七十歲,錢多錢少差不多?
到了八十歲,老頭老婆差不多。
老年人養身經
魚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
母雞燉大棗,常食抗衰老。
飯前先喝湯,老了不受傷。
飲食八分飽,百歲不顯老。
動為綱,素為長,切忌怒,酒適量。
該吃吃,該喝喝,啥事別忘心裡擱。
樹老怕空,人老怕鬆,從嚴以終。
基本吃素,飯後百步。
遇事不怒,勞逸適度。
身怕不動,腦怕不用。
氣大上身,量小短壽。
春捂秋凍,少生雜病。
不求虛胖,但求實壯。
不氣不愁,活到白頭。
練出一身汗,小病不用看。
早起活活腰,一天精神好。
少吃有滋味,多吃傷脾胃。
飯前喝口湯,強似開藥方。
吃飯不要鬧,吃飽不要跳。
想長壽,多吃豆腐少吃肉。
勤吃藥不如勤洗腳。
這很有意思,你(妳)老了嗎?不管如何,以後肯定會老!
A Very Lovely Piece to Share
風在追求葉子,承諾要帶着葉子去看外面的精彩世界。
葉子猶豫不決,徵求樹的意見。
樹說:你若不離,我便不棄。
終有一天,葉子被風打動,於是選擇隨風漂泊。
離開的那一刻,它問樹:你爲什麼不挽留我?
樹驕傲的說:世界上不只有你一片葉子。
它問風:你爲什麼要追求我?
風真誠的回答:因爲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
葉子沉默了,是樹不懂得愛,還是風太執着。
樹問葉子:你爲什麼要離開?
葉子開心地說:因爲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事實上,樹太愛葉子,爲了滿足葉子的願望,它沒有挽留。
風問葉子:你爲什麼要跟我走?
葉子欣喜地說:因爲你給了我幻想,並能滿足我。
當葉子好奇地看着世界時,風停了,於是葉子飄落在地上,迎面而來的一輛汽車,把葉子壓碎了。
樹很傷心,他後悔自己沒有挽留葉子,沒有緊緊地拽着葉子。
風繼續吹着,它絲毫沒有傷感,因爲我滿足了你,你也必須付出與之相等,甚至更高的代價。
是葉子太不懂得珍惜?還是風太無情?
我們都是這樣,總要等到過了很久,總要等到退無可退,才知道我們曾親手捨棄的東西,在以後的日子裏,再也遇不到了。
心若不動,風又奈何…
心靜了,才能聽見自己的心聲。
心清了,才能照見萬物的本性。
不甘放下的,往往不是值得珍惜的。
苦苦追逐的,往往不是生命需要的。
人生的腳步,常常走得太匆忙,所以我們要學會:
停下來,笑看風雲。
坐下來,靜賞花開。
沉下來,平靜如海。
定下來,靜觀自在。
心境平靜無瀾,萬物自然得映。
心靈靜極而定,剎那便是永恆。
別讓人生,輸給了心情。
心情不是人生的全部。
卻能左右人生的全部。
心情好,什麼都好。
心情不好,一切都亂了。
靜靜地,過自己的生活。
心若不動,風又奈何。
你若不傷,歲月無恙。
願人世間和平,惜緣。
葉子猶豫不決,徵求樹的意見。
樹說:你若不離,我便不棄。
終有一天,葉子被風打動,於是選擇隨風漂泊。
離開的那一刻,它問樹:你爲什麼不挽留我?
樹驕傲的說:世界上不只有你一片葉子。
它問風:你爲什麼要追求我?
風真誠的回答:因爲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
葉子沉默了,是樹不懂得愛,還是風太執着。
樹問葉子:你爲什麼要離開?
葉子開心地說:因爲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事實上,樹太愛葉子,爲了滿足葉子的願望,它沒有挽留。
風問葉子:你爲什麼要跟我走?
葉子欣喜地說:因爲你給了我幻想,並能滿足我。
當葉子好奇地看着世界時,風停了,於是葉子飄落在地上,迎面而來的一輛汽車,把葉子壓碎了。
樹很傷心,他後悔自己沒有挽留葉子,沒有緊緊地拽着葉子。
風繼續吹着,它絲毫沒有傷感,因爲我滿足了你,你也必須付出與之相等,甚至更高的代價。
是葉子太不懂得珍惜?還是風太無情?
我們都是這樣,總要等到過了很久,總要等到退無可退,才知道我們曾親手捨棄的東西,在以後的日子裏,再也遇不到了。
心若不動,風又奈何…
心靜了,才能聽見自己的心聲。
心清了,才能照見萬物的本性。
不甘放下的,往往不是值得珍惜的。
苦苦追逐的,往往不是生命需要的。
人生的腳步,常常走得太匆忙,所以我們要學會:
停下來,笑看風雲。
坐下來,靜賞花開。
沉下來,平靜如海。
定下來,靜觀自在。
心境平靜無瀾,萬物自然得映。
心靈靜極而定,剎那便是永恆。
別讓人生,輸給了心情。
心情不是人生的全部。
卻能左右人生的全部。
心情好,什麼都好。
心情不好,一切都亂了。
靜靜地,過自己的生活。
心若不動,風又奈何。
你若不傷,歲月無恙。
願人世間和平,惜緣。
戀母
沈政男
看完夜診,我匆忙邁出醫院大門,跟診護士從後頭追了上來,拎著一袋東西。是合購的魷魚羹麵,早已涼掉,這時才感覺上腹有些酸刺,想起晚餐還沒吃。
趕回母親居住的老舊透天住家,推開客廳紗門,咿咿嘎嘎的,吵醒了靠牆坐著打盹的阿娥嫂,她傾身站起,揉揉雙眼說,母親今天沒什麼狀況,只是依然不讓她幫忙沐浴。我再三點頭致意,感謝她這陣子照顧母親。
送走了阿娥嫂,我到浴室端了一盆熱水過來擱在茶几上,將母親的毛巾浸濕搓揉,發覺水有些燙,於是又捧回去添了些冷水。
母親弓著身子,側躺在摺疊式沙發躺椅上睡著了,身上的薄被單溜掉大半,垂掛到磨石子地面,我俯身撿起,重新幫她蓋好。母親抱胸縮腿的睡姿像個嬰兒,枕上卻是一頭灰白的短髮,她長期有染髮的習慣,給我一個永遠不老的錯覺,直到幾年前出現了失智症狀,忽略儀容打理,幾個禮拜之內頂上轟然開出一樹白花,我才驚覺她老了。
天花板上,灰蒙蒙的五球白菜燈疲憊地工作著,室內顯得有些昏暗,其中一球還要亮不亮,有如惺忪的睡眼開開闔闔,餘光逐漸黯淡,終至熄滅。
屋外蹲坐著沉默的夜巨人,巷子裡一片寂靜,偶而有車子疾駛而過,像是突然發覺自己侵擾了他人似的,遠遠轉身拋下更大片更深邃的寂靜當作補償。
明天就要送母親進安養院了,這是我最後一次為她擦澡。
母親失智以後,原本獨居的她,對外人更加戒備,連續轟走了三名外傭,也不讓來家訪的護士進門。好不容易接納了社會局轉介的照服員阿娥嫂,讓她白天來家裡陪伴,就是身體不給碰,每要幫她盥洗,像是要面對一場近身的肉搏戰,瘋狂嘶吼,胡亂踢打,把人家手臂大腿捏得青一塊紫一塊。
攤開熱毛巾,水氣蒸騰,隱約拂來母親的體味,一股讓人溫暖安心的熟悉感。
「媽,這是我上尾一擺替你洗身軀,」我邊用毛巾輕拂母親的臉頰邊叮嚀她:「明仔載你去人遐,著愛照別人的規矩。」
我想起四十年前第一天上學的前一晚,母親在樓上房間,把新買來的墊板、橡皮、鉛筆盒,擺進有濃濃塑膠味的書包,摸摸我的頭,叮嚀我要聽老師的話。母親不識字,但手很巧,把圓滾滾的新鉛筆削出修長的脖子,木紋整齊乾淨,像副藝術品。
母親這時翻身過來,張大眼睛困惑地問:「明仔載,貨運行咁有歇睏?你欲帶我去叨位?」她又把我當成過世三十年的父親了,他生前是捆工。這樣也好,省掉一些母子肌膚接觸時的尷尬。
「欲去一個好所在啦,有人煮物件乎你吃,給你洗身軀。」我說。母親嘴角揚起。
我是老人科醫師,安養院的環境、生活作息我很清楚。所謂細碎伙食,就是將所有飯菜混和攪打,五味七色雜揉,堆在碗公裡,像一坨嘔吐物;空曠的淋浴間,一具具皺癟的裸體打著哆嗦,認命地等待一管消防水柱從天沖刷而下,像要清洗沾了糞便的豬隻。
當年,父親的口腔癌發現得晚,醫生束手,從醫院回來以後,他身子虛弱上不了樓,只能躺在客廳,也就是母親現在躺的位置。黝黑的臉頰被剜掉大半,接補了死白的腿肉,但一坨爛肉硬是毫無憐憫地從縫隙竄生出來,沾染膿血,面目猙獰;腐敗的口腔發出惡臭,嗆人的死亡氣息,口罩毫無招架之力,癱軟地匍匐在父親嘴上。
父親的魂魄像被吸進黑洞,整天不吭一聲,但一晚與我獨處時,好像有什麼話要說,躺在涼椅上一會兒盯著坐在一旁看書準備模擬考的我,一會兒又翻身過去;我察覺,抬起頭來望著父親。
「阿爸那死,你愛聽媽媽的話。」父親用微弱的嗓音緩慢地說,我不曉得怎麼回答,只抿了抿嘴唇,但父親似乎滿意了,把眼睛閉上休息,第二天就過世了。
如果父親知道,我要把母親送進安養院了,他會責怪我嗎?邊幫母親擦臉我邊想。
幾個月前開始幫母親擦澡,起先她十分羞赧,雙手抱胸直往床邊縮去,兩人推推拉拉,像兒子非禮著母親,我只好搬出從未謀面早已作古的外公(母親常說小時候她最怕外公了),總算奏效。
擦好臉部,我隔著薄被要幫母親脫下運動衫,她突然把手臂往後上舉,要配合的樣子,一不小心又把被子推落床下。母親露出赤裸的胸脯,一對鬆鬆垮垮的肉袋斜掛兩側,皺縮乾癟,像曬枯了的絲瓜,我索性不再遮掩,一手拿起毛巾,一手翻抬挪移,仔細擦拭所有皺折、夾層、隱窩。母親曾說,我一歲半長出門牙了還不願斷奶,把欲抽離的乳頭咬得滲血,我想像母親當年忍著劇痛讓我吸奶的模樣,心裡有些激動。
這時,電話突然響起,打斷思緒。是妻打來的,問我吃飽了嗎,要不要幫忙買個宵夜過來?我說不用了。掛下電話,母親卻忽然說她肚子餓,想吃東西,我拿起電話要再撥,想起了從醫院帶回來的魷魚羹麵,於是又把電話放下。妻幾個禮拜前知道我決定要將母親送到安養院,一方面喜形於色,叨唸抱怨少了許多,另一方面似乎有些索求得逞後的內疚,對母親的小關心、小協助多了起來。我不希望她的內疚太快消失。
我到廚房把羹麵熱一熱。用了幾十年的不鏽鋼流理台,面板依舊潔淨明亮,像整裝完畢精神抖擻的士兵,等待著永遠不會再來的將軍。這裡曾是母親的生活戰場、獲取功績的地方,她一生最自豪的,就是做菜又快又好,別人比不上,但妻來了以後,這裡變成火藥庫。母親炒菜愛用豬油,一盤滑亮翠綠,油香四溢,擺上桌不輸外面快炒,好有成就感,妻卻嫌膽固醇太高、不健康,慫恿我提醒母親。母親不以為然,在餐桌上當面嗆一句:「我一世人按呢煮,攏無代誌,管伊什麼膽… 什麼醇!」妻臉色鐵青,不吭聲,那盤青菜從頭到尾卻沒夾一下。母親也憋住怒氣不再說話,一邊猛扒飯一邊不時偷覷妻筷子的動向,清楚記下她消極抗議的舉動。
類似的小衝突十多年來不斷發生,妻努力了一陣子終究放棄,婆媳之間只剩表面互動。後來我和妻生不出小孩,母親甚至歸咎於妻思想新潮不願生,致電要親家母勸勸女兒,兩人關係更形惡劣。母親失智以後,妻主張給人照顧,請外傭、送安養院都好,要她幫忙,「不可能!」
「我腹肚么啦,好啊未?」母親在客廳呼喊,我趕緊把麵端過去。小的時候傍晚放學回家,小腸胃餓得快,母親還在廚房跟油煙搏鬥,我就嚷著肚子好餓,好了沒?母親總是笑說:「你是去讀冊,抑是像你阿爸去做工?這呢快么?」餓得受不了,母親會先端來一碗熱騰騰的白飯,讓我挖一小匙豬油加在上頭,等冷凝的白霜溶化,將飯粒塗抹得油亮亮,再淋上醬油、加點味精,然後操起筷子邊攪拌邊流口水,飯還沒拌好已經扒了大半下肚。
豬油、味精,這些母親習以為常的食材佐料,想不到幾十年後都成了年輕媳婦眼中的毒品了。
母親胃口很好,坐起把麵條吃完,只剩羹湯跟幾條魷魚,也沒關心我是否吃飽就又躺下休息。廚房電鍋還有阿娥嫂留下的白飯,我拿了過來,倒進湯裡,攪和一下,坐在母親身旁吃了起來。我想起小學一、二年級唸下午班,中午父親不在,母子三人吃得簡單,一人一碗泡麵,我和弟弟再添些隔夜冷飯增加份量,三兩下吃得碗底朝天,直打飽嗝。兒時的午間,陽光篩進紗窗,地板閃耀如海,照得人昏昏欲睡;室內一片靜謐,氣氛如此祥和,彷彿人生的悲喜苦樂都被擋在遠方,父親還沒過世,母親依舊青春。
結婚三年後,我和妻搬到附近的一棟大樓,走路三分鐘,那時裝潢了母親的房間,但她知道意思,堅持留在老家。此後我們每晚過去吃飯,其餘時間她一個人住。母親十分多心,我們過去早了,飯菜還沒好,她以為我們嫌她手腳慢,而晚點過去,飯菜冷了,她又認為人家不重視,於是我們按表操課,省得母親猜測。每晚六點十分進門,把飯菜端到客廳,打開電視,吃飯吃水果,然後我們看報,母親看我們,三個人演著默劇;七點二十走人,一刻不多留。即使如此,母親還是有辦法趁著婆媳兩人在廚房洗碗的幾分鐘時間,叨唸個幾句,妻當場不願回嘴,忍到回家才往我頭上倒垃圾。
「你們同事有誰每天要陪母親吃飯?」妻不悅地說,「我的朋友同學,沒有一個人每天必須跟婆婆碰面!」
「一天不過七十分鐘,一起吃個晚飯而已,這樣也不行嗎?」我大聲回她,雖然她講得沒錯,我的醫師同事,個個講究生活情調,每天照著美食評鑑上餐廳吃館子,沒人還吃老媽媽煮的飯。
「我一分鐘也不想看到她!」她吼。
「那… 那沒有辦法,誰叫她是我媽,你是我太太。」
「戀母情結!」她說,「我的同學聽了你的 case都這麼說!」
「你同學懂什麼?不要人云亦云!」
「你媽說你小時候不願斷奶,咬到她乳頭流血,我看你咬到現在都還不放!」
聽到這一句,我感到委屈,但我選擇沉默,腦海裡卻湧起無聲的吶喊:我只要想到母親一個孤單老人自己在家吃飯的畫面,就覺得很不捨,為什麼你不能了解?
小時候,光靠父親一份薪水不夠養家,母親得到隔壁巷子的洋房裡幫人洗衣。有時要洗的衣服太多,她過了時間還沒回來,我就會走到洋房,蹲下來將頭側貼地面,從門縫底下探看母親。比家裡沐浴用的腳桶還大的臉盆,到底裝了多少衣服啊?還得洗多久呢?我納悶。只見母親蹲坐小板凳,咬緊牙關,雙手壓著洗衣板奮力搓揉衣物,白色泡沫從她身旁不停湧出,像浪花一波又一波。看累了,我坐下來等,洋房門前有一條小水溝,水底躺著青苔爛泥,飄來陣陣難聞的腐味,但我卻不覺得臭。有一次,我倚靠牆壁睡著了,母親洗完衣服出來,摸摸我的頭將我喚醒,我還沒張開眼睛,就聞到她手掌拂來嗆鼻的洗衣粉味,那味道多年以後仍清楚記得。
想到這裡,我忍不住撫摸母親的手掌。跟我一樣,屬於掌肉厚實、手指肥短的典型,雖然好幾年不做粗活,角質層依然粗礪刮人。那年我考上醫學院,屘姑來家裡道賀,想到我剛過世的父親,眼眶泛紅地拉起母親的手,隨即訝異她的手怎麼這麼粗。「做工仔人的手啦!」母親回答,屘姑轉頭看看我,好像要我記得母親的辛苦。
幫母親擦澡,最尷尬的就是下半身的清潔,我只能努力把母親當成自己的病患。失智初期,母親經常抱怨這裡痠那裡痛、肚子脹脹胸口悶悶,趁著我們過去吃飯的時候要我幫忙看看,我認真地在母親身上壓壓按按,妻在旁看了神色凝重,似乎對母子間的親暱舉動感到礙眼。後來帶母親到醫院做胃鏡超音波,果然一切正常,妻知道以後冷冷地說:「你看,我老早知道你媽根本沒怎樣,就是要你關心!」
我脫下母親的棉布長褲,卸去成人紙尿褲,一股汗臭與尿騷混合的味道襲來,濕濕暖暖的。母親不知是感到涼颼抑或害臊,又攬住被單,遮去了部份視野;但我不迴避,我告訴自己,這是母親的身體、帶我來到世界的人,沒什麼好羞恥的,反而要好好看清楚、好好記得。
母親長年有子宮脫垂的毛病,一個咳嗽或突然蹲下,肉袋就會跑出下身,摩擦衣物引發疼痛,但她不敢啟齒,直到我幫她擦澡才發現。我用手指把肉袋緩緩推回,她似乎有感覺,反射地夾緊大腿,那力道帶著慾望的意味,我不忍抽離。
如果妻看到這樣的畫面,會怎麼講我呢?
「看吧,我說的沒錯吧,你就是戀母!變態!」我想。
幫母親換好衣物,她很快沉沉睡去,我把天花板的白菜燈關到只剩一顆。母親儉省,一個人在家時,經常不大開燈,有時候我們過來,推開客廳紗門,只見她一個人坐在黑暗裡,若有所思,我總感到愧疚。
這時電話又響起,我趕緊接起,是弟弟。他住外地,念大學出了門以後再也沒搬回來;母親失智了,也只是偶而返家探視。我跟他說母親睡了,明天要送她到安養中心,應該不會有問題。
放下電話,我坐在沙發上,想起大一註冊那天,母親扛著兩袋親手挑選的棉被,陪我坐了三個小時火車到學校報到。三天後我打電話回家,母親一聽到我的聲音就哭了出來,直說怎麼這麼久才打電話回來?你不知道媽媽很思念你嗎?
想到這裡,我忍了一整晚的淚水終於落了下來。
看完夜診,我匆忙邁出醫院大門,跟診護士從後頭追了上來,拎著一袋東西。是合購的魷魚羹麵,早已涼掉,這時才感覺上腹有些酸刺,想起晚餐還沒吃。
趕回母親居住的老舊透天住家,推開客廳紗門,咿咿嘎嘎的,吵醒了靠牆坐著打盹的阿娥嫂,她傾身站起,揉揉雙眼說,母親今天沒什麼狀況,只是依然不讓她幫忙沐浴。我再三點頭致意,感謝她這陣子照顧母親。
送走了阿娥嫂,我到浴室端了一盆熱水過來擱在茶几上,將母親的毛巾浸濕搓揉,發覺水有些燙,於是又捧回去添了些冷水。
母親弓著身子,側躺在摺疊式沙發躺椅上睡著了,身上的薄被單溜掉大半,垂掛到磨石子地面,我俯身撿起,重新幫她蓋好。母親抱胸縮腿的睡姿像個嬰兒,枕上卻是一頭灰白的短髮,她長期有染髮的習慣,給我一個永遠不老的錯覺,直到幾年前出現了失智症狀,忽略儀容打理,幾個禮拜之內頂上轟然開出一樹白花,我才驚覺她老了。
天花板上,灰蒙蒙的五球白菜燈疲憊地工作著,室內顯得有些昏暗,其中一球還要亮不亮,有如惺忪的睡眼開開闔闔,餘光逐漸黯淡,終至熄滅。
屋外蹲坐著沉默的夜巨人,巷子裡一片寂靜,偶而有車子疾駛而過,像是突然發覺自己侵擾了他人似的,遠遠轉身拋下更大片更深邃的寂靜當作補償。
明天就要送母親進安養院了,這是我最後一次為她擦澡。
母親失智以後,原本獨居的她,對外人更加戒備,連續轟走了三名外傭,也不讓來家訪的護士進門。好不容易接納了社會局轉介的照服員阿娥嫂,讓她白天來家裡陪伴,就是身體不給碰,每要幫她盥洗,像是要面對一場近身的肉搏戰,瘋狂嘶吼,胡亂踢打,把人家手臂大腿捏得青一塊紫一塊。
攤開熱毛巾,水氣蒸騰,隱約拂來母親的體味,一股讓人溫暖安心的熟悉感。
「媽,這是我上尾一擺替你洗身軀,」我邊用毛巾輕拂母親的臉頰邊叮嚀她:「明仔載你去人遐,著愛照別人的規矩。」
我想起四十年前第一天上學的前一晚,母親在樓上房間,把新買來的墊板、橡皮、鉛筆盒,擺進有濃濃塑膠味的書包,摸摸我的頭,叮嚀我要聽老師的話。母親不識字,但手很巧,把圓滾滾的新鉛筆削出修長的脖子,木紋整齊乾淨,像副藝術品。
母親這時翻身過來,張大眼睛困惑地問:「明仔載,貨運行咁有歇睏?你欲帶我去叨位?」她又把我當成過世三十年的父親了,他生前是捆工。這樣也好,省掉一些母子肌膚接觸時的尷尬。
「欲去一個好所在啦,有人煮物件乎你吃,給你洗身軀。」我說。母親嘴角揚起。
我是老人科醫師,安養院的環境、生活作息我很清楚。所謂細碎伙食,就是將所有飯菜混和攪打,五味七色雜揉,堆在碗公裡,像一坨嘔吐物;空曠的淋浴間,一具具皺癟的裸體打著哆嗦,認命地等待一管消防水柱從天沖刷而下,像要清洗沾了糞便的豬隻。
當年,父親的口腔癌發現得晚,醫生束手,從醫院回來以後,他身子虛弱上不了樓,只能躺在客廳,也就是母親現在躺的位置。黝黑的臉頰被剜掉大半,接補了死白的腿肉,但一坨爛肉硬是毫無憐憫地從縫隙竄生出來,沾染膿血,面目猙獰;腐敗的口腔發出惡臭,嗆人的死亡氣息,口罩毫無招架之力,癱軟地匍匐在父親嘴上。
父親的魂魄像被吸進黑洞,整天不吭一聲,但一晚與我獨處時,好像有什麼話要說,躺在涼椅上一會兒盯著坐在一旁看書準備模擬考的我,一會兒又翻身過去;我察覺,抬起頭來望著父親。
「阿爸那死,你愛聽媽媽的話。」父親用微弱的嗓音緩慢地說,我不曉得怎麼回答,只抿了抿嘴唇,但父親似乎滿意了,把眼睛閉上休息,第二天就過世了。
如果父親知道,我要把母親送進安養院了,他會責怪我嗎?邊幫母親擦臉我邊想。
幾個月前開始幫母親擦澡,起先她十分羞赧,雙手抱胸直往床邊縮去,兩人推推拉拉,像兒子非禮著母親,我只好搬出從未謀面早已作古的外公(母親常說小時候她最怕外公了),總算奏效。
擦好臉部,我隔著薄被要幫母親脫下運動衫,她突然把手臂往後上舉,要配合的樣子,一不小心又把被子推落床下。母親露出赤裸的胸脯,一對鬆鬆垮垮的肉袋斜掛兩側,皺縮乾癟,像曬枯了的絲瓜,我索性不再遮掩,一手拿起毛巾,一手翻抬挪移,仔細擦拭所有皺折、夾層、隱窩。母親曾說,我一歲半長出門牙了還不願斷奶,把欲抽離的乳頭咬得滲血,我想像母親當年忍著劇痛讓我吸奶的模樣,心裡有些激動。
這時,電話突然響起,打斷思緒。是妻打來的,問我吃飽了嗎,要不要幫忙買個宵夜過來?我說不用了。掛下電話,母親卻忽然說她肚子餓,想吃東西,我拿起電話要再撥,想起了從醫院帶回來的魷魚羹麵,於是又把電話放下。妻幾個禮拜前知道我決定要將母親送到安養院,一方面喜形於色,叨唸抱怨少了許多,另一方面似乎有些索求得逞後的內疚,對母親的小關心、小協助多了起來。我不希望她的內疚太快消失。
我到廚房把羹麵熱一熱。用了幾十年的不鏽鋼流理台,面板依舊潔淨明亮,像整裝完畢精神抖擻的士兵,等待著永遠不會再來的將軍。這裡曾是母親的生活戰場、獲取功績的地方,她一生最自豪的,就是做菜又快又好,別人比不上,但妻來了以後,這裡變成火藥庫。母親炒菜愛用豬油,一盤滑亮翠綠,油香四溢,擺上桌不輸外面快炒,好有成就感,妻卻嫌膽固醇太高、不健康,慫恿我提醒母親。母親不以為然,在餐桌上當面嗆一句:「我一世人按呢煮,攏無代誌,管伊什麼膽… 什麼醇!」妻臉色鐵青,不吭聲,那盤青菜從頭到尾卻沒夾一下。母親也憋住怒氣不再說話,一邊猛扒飯一邊不時偷覷妻筷子的動向,清楚記下她消極抗議的舉動。
類似的小衝突十多年來不斷發生,妻努力了一陣子終究放棄,婆媳之間只剩表面互動。後來我和妻生不出小孩,母親甚至歸咎於妻思想新潮不願生,致電要親家母勸勸女兒,兩人關係更形惡劣。母親失智以後,妻主張給人照顧,請外傭、送安養院都好,要她幫忙,「不可能!」
「我腹肚么啦,好啊未?」母親在客廳呼喊,我趕緊把麵端過去。小的時候傍晚放學回家,小腸胃餓得快,母親還在廚房跟油煙搏鬥,我就嚷著肚子好餓,好了沒?母親總是笑說:「你是去讀冊,抑是像你阿爸去做工?這呢快么?」餓得受不了,母親會先端來一碗熱騰騰的白飯,讓我挖一小匙豬油加在上頭,等冷凝的白霜溶化,將飯粒塗抹得油亮亮,再淋上醬油、加點味精,然後操起筷子邊攪拌邊流口水,飯還沒拌好已經扒了大半下肚。
豬油、味精,這些母親習以為常的食材佐料,想不到幾十年後都成了年輕媳婦眼中的毒品了。
母親胃口很好,坐起把麵條吃完,只剩羹湯跟幾條魷魚,也沒關心我是否吃飽就又躺下休息。廚房電鍋還有阿娥嫂留下的白飯,我拿了過來,倒進湯裡,攪和一下,坐在母親身旁吃了起來。我想起小學一、二年級唸下午班,中午父親不在,母子三人吃得簡單,一人一碗泡麵,我和弟弟再添些隔夜冷飯增加份量,三兩下吃得碗底朝天,直打飽嗝。兒時的午間,陽光篩進紗窗,地板閃耀如海,照得人昏昏欲睡;室內一片靜謐,氣氛如此祥和,彷彿人生的悲喜苦樂都被擋在遠方,父親還沒過世,母親依舊青春。
結婚三年後,我和妻搬到附近的一棟大樓,走路三分鐘,那時裝潢了母親的房間,但她知道意思,堅持留在老家。此後我們每晚過去吃飯,其餘時間她一個人住。母親十分多心,我們過去早了,飯菜還沒好,她以為我們嫌她手腳慢,而晚點過去,飯菜冷了,她又認為人家不重視,於是我們按表操課,省得母親猜測。每晚六點十分進門,把飯菜端到客廳,打開電視,吃飯吃水果,然後我們看報,母親看我們,三個人演著默劇;七點二十走人,一刻不多留。即使如此,母親還是有辦法趁著婆媳兩人在廚房洗碗的幾分鐘時間,叨唸個幾句,妻當場不願回嘴,忍到回家才往我頭上倒垃圾。
「你們同事有誰每天要陪母親吃飯?」妻不悅地說,「我的朋友同學,沒有一個人每天必須跟婆婆碰面!」
「一天不過七十分鐘,一起吃個晚飯而已,這樣也不行嗎?」我大聲回她,雖然她講得沒錯,我的醫師同事,個個講究生活情調,每天照著美食評鑑上餐廳吃館子,沒人還吃老媽媽煮的飯。
「我一分鐘也不想看到她!」她吼。
「那… 那沒有辦法,誰叫她是我媽,你是我太太。」
「戀母情結!」她說,「我的同學聽了你的 case都這麼說!」
「你同學懂什麼?不要人云亦云!」
「你媽說你小時候不願斷奶,咬到她乳頭流血,我看你咬到現在都還不放!」
聽到這一句,我感到委屈,但我選擇沉默,腦海裡卻湧起無聲的吶喊:我只要想到母親一個孤單老人自己在家吃飯的畫面,就覺得很不捨,為什麼你不能了解?
小時候,光靠父親一份薪水不夠養家,母親得到隔壁巷子的洋房裡幫人洗衣。有時要洗的衣服太多,她過了時間還沒回來,我就會走到洋房,蹲下來將頭側貼地面,從門縫底下探看母親。比家裡沐浴用的腳桶還大的臉盆,到底裝了多少衣服啊?還得洗多久呢?我納悶。只見母親蹲坐小板凳,咬緊牙關,雙手壓著洗衣板奮力搓揉衣物,白色泡沫從她身旁不停湧出,像浪花一波又一波。看累了,我坐下來等,洋房門前有一條小水溝,水底躺著青苔爛泥,飄來陣陣難聞的腐味,但我卻不覺得臭。有一次,我倚靠牆壁睡著了,母親洗完衣服出來,摸摸我的頭將我喚醒,我還沒張開眼睛,就聞到她手掌拂來嗆鼻的洗衣粉味,那味道多年以後仍清楚記得。
想到這裡,我忍不住撫摸母親的手掌。跟我一樣,屬於掌肉厚實、手指肥短的典型,雖然好幾年不做粗活,角質層依然粗礪刮人。那年我考上醫學院,屘姑來家裡道賀,想到我剛過世的父親,眼眶泛紅地拉起母親的手,隨即訝異她的手怎麼這麼粗。「做工仔人的手啦!」母親回答,屘姑轉頭看看我,好像要我記得母親的辛苦。
幫母親擦澡,最尷尬的就是下半身的清潔,我只能努力把母親當成自己的病患。失智初期,母親經常抱怨這裡痠那裡痛、肚子脹脹胸口悶悶,趁著我們過去吃飯的時候要我幫忙看看,我認真地在母親身上壓壓按按,妻在旁看了神色凝重,似乎對母子間的親暱舉動感到礙眼。後來帶母親到醫院做胃鏡超音波,果然一切正常,妻知道以後冷冷地說:「你看,我老早知道你媽根本沒怎樣,就是要你關心!」
我脫下母親的棉布長褲,卸去成人紙尿褲,一股汗臭與尿騷混合的味道襲來,濕濕暖暖的。母親不知是感到涼颼抑或害臊,又攬住被單,遮去了部份視野;但我不迴避,我告訴自己,這是母親的身體、帶我來到世界的人,沒什麼好羞恥的,反而要好好看清楚、好好記得。
母親長年有子宮脫垂的毛病,一個咳嗽或突然蹲下,肉袋就會跑出下身,摩擦衣物引發疼痛,但她不敢啟齒,直到我幫她擦澡才發現。我用手指把肉袋緩緩推回,她似乎有感覺,反射地夾緊大腿,那力道帶著慾望的意味,我不忍抽離。
如果妻看到這樣的畫面,會怎麼講我呢?
「看吧,我說的沒錯吧,你就是戀母!變態!」我想。
幫母親換好衣物,她很快沉沉睡去,我把天花板的白菜燈關到只剩一顆。母親儉省,一個人在家時,經常不大開燈,有時候我們過來,推開客廳紗門,只見她一個人坐在黑暗裡,若有所思,我總感到愧疚。
這時電話又響起,我趕緊接起,是弟弟。他住外地,念大學出了門以後再也沒搬回來;母親失智了,也只是偶而返家探視。我跟他說母親睡了,明天要送她到安養中心,應該不會有問題。
放下電話,我坐在沙發上,想起大一註冊那天,母親扛著兩袋親手挑選的棉被,陪我坐了三個小時火車到學校報到。三天後我打電話回家,母親一聽到我的聲音就哭了出來,直說怎麼這麼久才打電話回來?你不知道媽媽很思念你嗎?
想到這裡,我忍了一整晚的淚水終於落了下來。
頓時醒悟
浙江商界巨子王均瑤英年早逝,其妻攜19億存款改嫁王生前的司機。該司機幸福之時感慨道:“以前,我以為自己是在為老板打工,現在我才明白,老板一直在為我打工!”
殘酷事實說明:活的更久,遠比高富帥重要!請大家千萬要加强鍛煉,注意身體健康,不定誰給誰打工。
一部高檔手機,70%的功能是沒用的;
一款高檔轎車,70%的速度是多餘的;
一幢豪華別墅,70%的面積是空閑的;
一堆公務人員,70%職工是呃飯食的;
一所著名大學,70%的教授是扯淡的;
一大堆社會活動,70%是無聊空虛的;
一屋子衣物用品,70%是閑置沒用的;
一輩子掙錢再多,70%是留給別人花的。
結論:
生活簡單,享受人生,守住30%便好。
正處、副處,最後都不知落在何處;
正局、副局,最後都是一樣的結局;
正部、副部,最後都是在一起散步;
總理、副總理,最後都是一個道理;
主席、副主席,最後都會一樣缺席。
人生如賽場,上半場按學歷、權力、職位、業績、薪金比上升;
下半場以血壓、血脂、血糖、尿酸、膽固醇比下降。
上半場順勢而為,聽命;下半場事在人為,認命!
願好友們上下兼顧,兩場都要贏。
沒病也要體檢,
不渴也要喝水,
再煩也要想通,
有理也要讓人,
有權也要低調,
不富也要知足,
再忙也要鍛煉,
不疲勞也要休息。
人的一生,好比乘港鐵線:
途經上環,幻想權力;
途徑中環,羨慕繁華;
途經金鐘,夢想發財;
經過九龍塘,遙想華麗家族;
經過沙田馬場,依然雄心勃勃---
這時有個聲音飄然入耳:
乘客您好,粉嶺(和合石)快到了!
頓時醒悟:人生苦短,總會到站!
殘酷事實說明:活的更久,遠比高富帥重要!請大家千萬要加强鍛煉,注意身體健康,不定誰給誰打工。
一部高檔手機,70%的功能是沒用的;
一款高檔轎車,70%的速度是多餘的;
一幢豪華別墅,70%的面積是空閑的;
一堆公務人員,70%職工是呃飯食的;
一所著名大學,70%的教授是扯淡的;
一大堆社會活動,70%是無聊空虛的;
一屋子衣物用品,70%是閑置沒用的;
一輩子掙錢再多,70%是留給別人花的。
結論:
生活簡單,享受人生,守住30%便好。
正處、副處,最後都不知落在何處;
正局、副局,最後都是一樣的結局;
正部、副部,最後都是在一起散步;
總理、副總理,最後都是一個道理;
主席、副主席,最後都會一樣缺席。
人生如賽場,上半場按學歷、權力、職位、業績、薪金比上升;
下半場以血壓、血脂、血糖、尿酸、膽固醇比下降。
上半場順勢而為,聽命;下半場事在人為,認命!
願好友們上下兼顧,兩場都要贏。
沒病也要體檢,
不渴也要喝水,
再煩也要想通,
有理也要讓人,
有權也要低調,
不富也要知足,
再忙也要鍛煉,
不疲勞也要休息。
人的一生,好比乘港鐵線:
途經上環,幻想權力;
途徑中環,羨慕繁華;
途經金鐘,夢想發財;
經過九龍塘,遙想華麗家族;
經過沙田馬場,依然雄心勃勃---
這時有個聲音飄然入耳:
乘客您好,粉嶺(和合石)快到了!
頓時醒悟:人生苦短,總會到站!
西班牙網球選手納達爾(Rafa Nadal)如是說
艱難的時刻
是人生的一部分
沒錯
yeah
在這個決賽我真的
in this tournament that I really
有一些職涯中身體的問題
had some troubles physically in my career
而這是
and is something
對我來說很痛苦的事
that is painful for me
但那就是人生的一部分
but that’s part of life
那是運動的一部份
that's part of sport
這不是世界末日
it’s not the end of the world
這只是另外一個艱難的時刻
it’s just another tough moment
這不是第一次
it’s not the first
昨天在澳網男子單打決賽中,因為傷勢未能奪冠。
是人生的一部分
沒錯
yeah
在這個決賽我真的
in this tournament that I really
有一些職涯中身體的問題
had some troubles physically in my career
而這是
and is something
對我來說很痛苦的事
that is painful for me
但那就是人生的一部分
but that’s part of life
那是運動的一部份
that's part of sport
這不是世界末日
it’s not the end of the world
這只是另外一個艱難的時刻
it’s just another tough moment
這不是第一次
it’s not the first
昨天在澳網男子單打決賽中,因為傷勢未能奪冠。
請記住─當你以為失去一切時,還有未來。 Just remember- when you think all is lost, the future remains.
請記住─當你以為失去一切時,還有未來。 Just remember- when you think all is lost, the future remains.
美國發明家羅伯特戈達德Robert Goddard
美國發明家羅伯特戈達德Robert Goddard
1/25/2014
Allen Chen 懷想錄: 甘地說:“貧窮才是最糟糕的暴力。毀滅人類的七種事是:沒有原則的政治,沒有犧牲的崇拜,沒有人性的科學,...
Allen Chen 懷想錄: 甘地說:“貧窮才是最糟糕的暴力。毀滅人類的七種事是:沒有原則的政治,沒有犧牲的崇拜,沒有人性的科學,...: 甘地說:“貧窮才是最糟糕的暴力。毀滅人類的七種事是:沒有原則的政治,沒有犧牲的崇拜,沒有人性的科學,沒有道德的商業,沒有是非的知識,沒有良知的快樂,沒有勞動的富裕。
Allen Chen 懷想錄: 所謂現實只不過是一個錯覺,雖然這個錯覺非常持久。Reality is merely an illus...
Allen Chen 懷想錄: 所謂現實只不過是一個錯覺,雖然這個錯覺非常持久。Reality is merely an illus...: 所謂現實只不過是一個錯覺,雖然這個錯覺非常持久。 Reality is merely an illusion, albeit a very persistent one.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
Allen Chen 懷想錄: 「我們必需願意放棄已計劃好的人生好讓我們能過正在等待我們的人生。」“We must be willi...
Allen Chen 懷想錄: 「我們必需願意放棄已計劃好的人生好讓我們能過正在等待我們的人生。」“We must be willi...: “We must be willing to let go of the life we have planned so as to live the life that is waiting for us.” – E.M. Forster, Novelist 「我們必需願意放...
1/24/2014
Unemployed man stole so he could feed 120 cats 無業男偷竊以餵養120隻貓
A man obsessed with cats burgled dozens of homes to buy food for his feline "friends," all 120 of them.
一名愛貓成痴的男子闖入數十戶民宅行竊,以購買食物給他多達120隻的貓「友」吃。
"It was the happiest moment when I rubbed my cheek against a cat," police quoted Mamoru Demizu as saying after his arrest in September 2013 in a burglary case.
「以臉頰摩擦貓是我最快樂的時光,」警方引述出水衛在2013年9月因一起竊案落網時所說的話。
Demizu, who is 48 and jobless, is suspected of breaking into 32 homes to steal cash and valuables worth 19.2 million yen, sources said, adding that his crime spree began in September 2012.
消息人士指出,48歲、無業的出水涉嫌闖入32戶房宅,竊取價值1920萬日幣的現金與貴重物品;消息人士並補充,其犯行始於2012年9月。
Demizu said he recently spent 25,000 yen a day to feed the cats. He kept 20 at his home in Izumi, Osaka Prefecture, and in rental storage space. In addition, he fed strays, numbering around 100, in parks and parking lots.
出水說,他近來1天要花2萬5000日幣餵貓。他在大阪府和泉市的自宅與租來的倉庫養了20隻貓。此外,他還在公園與停車場餵養百來隻流浪貓。
Demizu first kept cats in 1993 and began giving leftover food to strays in 2010. He lost his job in 2011 but continued to feed cats with money from a woman he lived with.
出水最早在1993年開始養貓,2010年開始拿剩飯餵流浪貓。他在2011年失業,但仍持續向同居女子拿錢餵貓。
"The number of cats I fed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I ran short of cash," he told police.
「我餵養的貓逐漸增加,我的錢也花光了,」他告訴警方。
新聞辭典
obsessed with someone or something:慣用語,沉迷於某人或某物。例句:Kathy was obsessed with her kitten.(凱西很迷她的小貓咪。)
rub something against someone or something:慣用語,將某物摩擦某人或某物。例句:The cat kept rubbing its back against my leg.(那隻貓不斷地以牠的背摩擦我的腿。)
run short of:慣用語,使用殆盡,即將用完。
一名愛貓成痴的男子闖入數十戶民宅行竊,以購買食物給他多達120隻的貓「友」吃。
"It was the happiest moment when I rubbed my cheek against a cat," police quoted Mamoru Demizu as saying after his arrest in September 2013 in a burglary case.
「以臉頰摩擦貓是我最快樂的時光,」警方引述出水衛在2013年9月因一起竊案落網時所說的話。
Demizu, who is 48 and jobless, is suspected of breaking into 32 homes to steal cash and valuables worth 19.2 million yen, sources said, adding that his crime spree began in September 2012.
消息人士指出,48歲、無業的出水涉嫌闖入32戶房宅,竊取價值1920萬日幣的現金與貴重物品;消息人士並補充,其犯行始於2012年9月。
Demizu said he recently spent 25,000 yen a day to feed the cats. He kept 20 at his home in Izumi, Osaka Prefecture, and in rental storage space. In addition, he fed strays, numbering around 100, in parks and parking lots.
出水說,他近來1天要花2萬5000日幣餵貓。他在大阪府和泉市的自宅與租來的倉庫養了20隻貓。此外,他還在公園與停車場餵養百來隻流浪貓。
Demizu first kept cats in 1993 and began giving leftover food to strays in 2010. He lost his job in 2011 but continued to feed cats with money from a woman he lived with.
出水最早在1993年開始養貓,2010年開始拿剩飯餵流浪貓。他在2011年失業,但仍持續向同居女子拿錢餵貓。
"The number of cats I fed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I ran short of cash," he told police.
「我餵養的貓逐漸增加,我的錢也花光了,」他告訴警方。
新聞辭典
obsessed with someone or something:慣用語,沉迷於某人或某物。例句:Kathy was obsessed with her kitten.(凱西很迷她的小貓咪。)
rub something against someone or something:慣用語,將某物摩擦某人或某物。例句:The cat kept rubbing its back against my leg.(那隻貓不斷地以牠的背摩擦我的腿。)
run short of:慣用語,使用殆盡,即將用完。
窩裡反難以保障食安
林芳如
報載攸關民生的《食管法》因行政院提起《地政士法》覆議案,而有重新進入臨時會的可能。此訊息本該令關注食品安全的社會大眾鬆一口氣。但是,國民黨團又強調,只願針對《食管法》中「加重刑責、與罰則、成立食品安全保護基金」三大部分討論,不禁讓民眾怨嘆,倘若攸關全民健康的食品安全只能靠「懸賞」,那還需要政府嗎?
先前衛福部進行《食管法》修法期間,連續強調積極推動修法,以重振食安信心。然而,除了嚴刑重罰及鼓勵檢舉的獎金制度(俗稱:窩裡反獎金),新措施的目標均在於建立業者自主管理的環境,也就是說,期望透過廠商自行約束的「源頭管理」,以達到食安的目標,否則「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黑心廠商終有被揭發的一天。
食藥署應積極承擔
去年發生大統與富味鄉混油事件發生後,我們曾電訪多位基層食安管理人員,他們也一致強調杜絕黑心食品,惟有靠業者自主管理,因為末端稽查人力物力與效度均有限,惟有把力氣花在控管「高風險」食品與業者上,才是有效率的行政管理。
然而,以陷入信用破產危機的「食品標章」為例。這類標章所認證的內涵之一,正是食品業者具有自主管理的能力。可是,去年底油品事件之所以衝擊社會對食安的信心,也正源於具備各項「榮譽」的業者,利字當頭,讓全民陷於危機。進一步說,當具有公權力、應為民眾捍衛食品安全的食藥署,不斷強調業者自主的能力與風險管控效度有正向關係時,民眾感受到的卻是風險早已沒有高低之分,因為風險因子,早已成為危險因子,四處潛伏在我們的生活裡。
因此,我們所期望的,絕並不只是像食藥署所言「創造業者自主管理的環境」,而是「創造零風險的飲食環境」!當然,就科學上來說,零風險有其難度。但當前食品加工業濫用複方食品添加物對國民健康造成的延遲性風險,和基改食品對健康可能造成的傷害,若食藥署仍保持鴕鳥心態,又怎能大言不慚說食品安全僅剩一哩路?
相關單位不該一味考量機會成本與廠商利益,看輕自己能承擔的歷史責任。在此更呼籲執政黨立委,此次修法是為台灣樹立食安價值觀的重要關鍵,切勿輕視民眾對食品安全的認知與了解,倘若老是以為「窩裡反」就足以保障食安,那麼,就請國民黨立委們先為全民「窩裡反」吧!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議題專員
報載攸關民生的《食管法》因行政院提起《地政士法》覆議案,而有重新進入臨時會的可能。此訊息本該令關注食品安全的社會大眾鬆一口氣。但是,國民黨團又強調,只願針對《食管法》中「加重刑責、與罰則、成立食品安全保護基金」三大部分討論,不禁讓民眾怨嘆,倘若攸關全民健康的食品安全只能靠「懸賞」,那還需要政府嗎?
先前衛福部進行《食管法》修法期間,連續強調積極推動修法,以重振食安信心。然而,除了嚴刑重罰及鼓勵檢舉的獎金制度(俗稱:窩裡反獎金),新措施的目標均在於建立業者自主管理的環境,也就是說,期望透過廠商自行約束的「源頭管理」,以達到食安的目標,否則「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黑心廠商終有被揭發的一天。
食藥署應積極承擔
去年發生大統與富味鄉混油事件發生後,我們曾電訪多位基層食安管理人員,他們也一致強調杜絕黑心食品,惟有靠業者自主管理,因為末端稽查人力物力與效度均有限,惟有把力氣花在控管「高風險」食品與業者上,才是有效率的行政管理。
然而,以陷入信用破產危機的「食品標章」為例。這類標章所認證的內涵之一,正是食品業者具有自主管理的能力。可是,去年底油品事件之所以衝擊社會對食安的信心,也正源於具備各項「榮譽」的業者,利字當頭,讓全民陷於危機。進一步說,當具有公權力、應為民眾捍衛食品安全的食藥署,不斷強調業者自主的能力與風險管控效度有正向關係時,民眾感受到的卻是風險早已沒有高低之分,因為風險因子,早已成為危險因子,四處潛伏在我們的生活裡。
因此,我們所期望的,絕並不只是像食藥署所言「創造業者自主管理的環境」,而是「創造零風險的飲食環境」!當然,就科學上來說,零風險有其難度。但當前食品加工業濫用複方食品添加物對國民健康造成的延遲性風險,和基改食品對健康可能造成的傷害,若食藥署仍保持鴕鳥心態,又怎能大言不慚說食品安全僅剩一哩路?
相關單位不該一味考量機會成本與廠商利益,看輕自己能承擔的歷史責任。在此更呼籲執政黨立委,此次修法是為台灣樹立食安價值觀的重要關鍵,切勿輕視民眾對食品安全的認知與了解,倘若老是以為「窩裡反」就足以保障食安,那麼,就請國民黨立委們先為全民「窩裡反」吧!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議題專員
政府委外 民主失靈
劉靜怡
哈佛大學出版社2009年曾出版名為《Government by Contract:Outsourcing and American Democracy》的專書,由來自法學院和政府學院的學者撰文檢討行之有年的大量政府委外契約對民主帶來的負面影響。這本書探討在「委外契約治理體制」下,受委託代為履行政府任務的私人廠商何以一方面脫逸於法治之外,他方面又無需畏懼市場競爭壓力,因此行徑脫序者不勝枚舉,而民主治理中的基本監督制衡要求,在此種徒具公私部門協力美名的體制下幾乎全面崩解。這本書的觀點有助於我們看清台灣各種以追求行政效率和人民福祉為名的各種公共建設BOT,究竟隱藏多少危機。最近引發爭議的eTag,正是經典之作。
「國道電子收費」本是政府建置維護公共建設的基本職能,如此單純的政府功能,是否非要委託給民間財團經營不可,本有商榷空間。無奈台灣多年來「誤將獨佔式的民營等同於市場效率」,迷信BOT是萬靈丹,加上政府運用資訊科技從事治理時,深陷「人民的資訊就是任我處置的財產」的嚴重誤解,將現代民主體制裡最根本的人民權益保護和選擇自由議題,棄如敝屣。
人民有權監督問責
若非政府委外策略錯亂已極,對委外廠商該監督而不監督,何以會出現車主不想申請電子收費服務,新車卻被車商主動貼上eTag的怪事?願意申請電子收費服務者,又何以必須交出自己的個資,才能使用電子收費服務?主管機關難道不該充分揭露BOT廠商各種資訊,以便讓人民詳細評估自身所面臨的風險?這豈是主管機關聘來一群不負政治責任的民間技術專家組成「稽核委員會」,就可以代為解惑的?
再者,主管機關指責遠通電收老闆形象不佳和揚言解約,除了轉移焦點之外,有何助益?遠通電收的獨佔地位乃透過BOT契約取得,倘若政府無能監管,獨佔者豈有不倨傲妄為之理?試問此種獨佔契約的締結,在締約過程中透明度如何?究竟如何落實民主監督?抑或本該自始至終均發揮監督功能的國會,其失能失控程度其實和主管機關不相上下?政府若有誠意讓全民理解政府履約管理的效能,便該公開此一BOT契約中的全部契約本文和附件,否則,人民無從得知驗收條件和解約條件,無從明白責任依歸。所謂不惜解約,其實不過是政府暫時表態作勢以平息民怨的障眼法而已。
無論是多先進的科技或資訊運用,都不該將民主治理的正當程序和資訊透明要求置之度外。民主政治下的問責模式,更不該是透過定期選舉追究責任而已,而是必須讓政府功能的日常運作受到實質有效的監督。姑且不論多年來的政府功能委外讓多少人致富,人民都有權主張政府委外功能的監督主控權,否則,不僅是失業收費員求生無門而已,而是會製造出更多民主治理失靈災難的受害者。
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
哈佛大學出版社2009年曾出版名為《Government by Contract:Outsourcing and American Democracy》的專書,由來自法學院和政府學院的學者撰文檢討行之有年的大量政府委外契約對民主帶來的負面影響。這本書探討在「委外契約治理體制」下,受委託代為履行政府任務的私人廠商何以一方面脫逸於法治之外,他方面又無需畏懼市場競爭壓力,因此行徑脫序者不勝枚舉,而民主治理中的基本監督制衡要求,在此種徒具公私部門協力美名的體制下幾乎全面崩解。這本書的觀點有助於我們看清台灣各種以追求行政效率和人民福祉為名的各種公共建設BOT,究竟隱藏多少危機。最近引發爭議的eTag,正是經典之作。
「國道電子收費」本是政府建置維護公共建設的基本職能,如此單純的政府功能,是否非要委託給民間財團經營不可,本有商榷空間。無奈台灣多年來「誤將獨佔式的民營等同於市場效率」,迷信BOT是萬靈丹,加上政府運用資訊科技從事治理時,深陷「人民的資訊就是任我處置的財產」的嚴重誤解,將現代民主體制裡最根本的人民權益保護和選擇自由議題,棄如敝屣。
人民有權監督問責
若非政府委外策略錯亂已極,對委外廠商該監督而不監督,何以會出現車主不想申請電子收費服務,新車卻被車商主動貼上eTag的怪事?願意申請電子收費服務者,又何以必須交出自己的個資,才能使用電子收費服務?主管機關難道不該充分揭露BOT廠商各種資訊,以便讓人民詳細評估自身所面臨的風險?這豈是主管機關聘來一群不負政治責任的民間技術專家組成「稽核委員會」,就可以代為解惑的?
再者,主管機關指責遠通電收老闆形象不佳和揚言解約,除了轉移焦點之外,有何助益?遠通電收的獨佔地位乃透過BOT契約取得,倘若政府無能監管,獨佔者豈有不倨傲妄為之理?試問此種獨佔契約的締結,在締約過程中透明度如何?究竟如何落實民主監督?抑或本該自始至終均發揮監督功能的國會,其失能失控程度其實和主管機關不相上下?政府若有誠意讓全民理解政府履約管理的效能,便該公開此一BOT契約中的全部契約本文和附件,否則,人民無從得知驗收條件和解約條件,無從明白責任依歸。所謂不惜解約,其實不過是政府暫時表態作勢以平息民怨的障眼法而已。
無論是多先進的科技或資訊運用,都不該將民主治理的正當程序和資訊透明要求置之度外。民主政治下的問責模式,更不該是透過定期選舉追究責任而已,而是必須讓政府功能的日常運作受到實質有效的監督。姑且不論多年來的政府功能委外讓多少人致富,人民都有權主張政府委外功能的監督主控權,否則,不僅是失業收費員求生無門而已,而是會製造出更多民主治理失靈災難的受害者。
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
說出你的想法
進行英文簡報時,抓住大家的注意力真的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下面我們整裡了一些實用的片語讓你更容易表達自己的想法!
陳述事實:
The fact is (that)...
The fact is, he's a great performer. 事實上,他是一個非常棒的執行者。
The point is (that)...
The point is, we don't know if they're being honest. 關鍵是,我們不知道對方是否誠實。
說服:
I can assure you (that)...
I can assure you that we've done everything we can. 我可以向你保證我們已經盡力了。
表達觀點:
I think (that)...
I think you should go now. 我想你現在可以走了。
My view is (that)...
My view is that the project will fail. 我的觀點是這個計畫會失敗。
In my opinion, ...
In my opinion, the firm can succeed. 在我看來,這個公司會成功。
慎用:
You're missing the point. 你搞錯重點了(聽起來有點不禮貌)
You're missing the point - why do you never listen properly to what I'm saying?
你搞錯了。為什麼你永遠都不好好聽我講話呢?
Look, ...聽著(咄咄逼人的感覺)
Look, everyone thinks it's a bad idea.
聽著,每一個人都覺得這是個壞主意。
陳述事實:
The fact is (that)...
The fact is, he's a great performer. 事實上,他是一個非常棒的執行者。
The point is (that)...
The point is, we don't know if they're being honest. 關鍵是,我們不知道對方是否誠實。
說服:
I can assure you (that)...
I can assure you that we've done everything we can. 我可以向你保證我們已經盡力了。
表達觀點:
I think (that)...
I think you should go now. 我想你現在可以走了。
My view is (that)...
My view is that the project will fail. 我的觀點是這個計畫會失敗。
In my opinion, ...
In my opinion, the firm can succeed. 在我看來,這個公司會成功。
慎用:
You're missing the point. 你搞錯重點了(聽起來有點不禮貌)
You're missing the point - why do you never listen properly to what I'm saying?
你搞錯了。為什麼你永遠都不好好聽我講話呢?
Look, ...聽著(咄咄逼人的感覺)
Look, everyone thinks it's a bad idea.
聽著,每一個人都覺得這是個壞主意。
非洲首富丹格特(Aliko Dangote)如是說
科技將重新打造非洲
Technology will reshape Africa
你無法想像有人會如此樂觀
You cannot imagine how bullish anybody can be
10至12年前
Ten to twelve years ago
我們只有不到50萬電話線路
we had less than half-a-million telephone lines
包括地上通信線和行動電話
both landline and mobile
如今我們有1億2900萬線路在通話
Today we're talking about 129 million lines
如今在奈及利亞 我們有4700萬人在用網路
We have 47 million people using the internet today in Nigeria
所以你可以看到這個巨大的變革 不只在奈及利亞
so you can see the massive revolution not only in Nigeria
還在整個非洲 尤其是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
all over Africa especially sub Saharan Africa
非洲首富、奈及利亞商業鉅子丹格特(Aliko Dangote)22日出席瑞士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丹格特創辦奈及利亞丹格特集團(Dangote Group),該集團在奈及利亞和非洲其他國家如貝南、喀麥隆、迦納、南非和尚比亞經營水泥、蔗糖和麵粉等業務。他2013年以208億美元(約6286億元台幣)身價,被美國《富比世》雜誌評為非洲首富,全球排名第43名億萬富豪。
Technology will reshape Africa
你無法想像有人會如此樂觀
You cannot imagine how bullish anybody can be
10至12年前
Ten to twelve years ago
我們只有不到50萬電話線路
we had less than half-a-million telephone lines
包括地上通信線和行動電話
both landline and mobile
如今我們有1億2900萬線路在通話
Today we're talking about 129 million lines
如今在奈及利亞 我們有4700萬人在用網路
We have 47 million people using the internet today in Nigeria
所以你可以看到這個巨大的變革 不只在奈及利亞
so you can see the massive revolution not only in Nigeria
還在整個非洲 尤其是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
all over Africa especially sub Saharan Africa
非洲首富、奈及利亞商業鉅子丹格特(Aliko Dangote)22日出席瑞士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丹格特創辦奈及利亞丹格特集團(Dangote Group),該集團在奈及利亞和非洲其他國家如貝南、喀麥隆、迦納、南非和尚比亞經營水泥、蔗糖和麵粉等業務。他2013年以208億美元(約6286億元台幣)身價,被美國《富比世》雜誌評為非洲首富,全球排名第43名億萬富豪。
1/23/2014
蔬果全穀給你好心情
許多人過年放鬆,常大吃大喝到假期結束,但天天高油、高糖、高鹽的飲食反而容易造成憂鬱和體重負擔,吃得健康、均衡才能維持好心情。芬蘭多項研究發現,常吃高油、高糖、高鹽的加工食物會加劇沮喪現象;而多吃蔬果、全穀等健康食物則可降低罹患憂鬱症的機率。
根據東芬蘭大學公共衛生與臨床營養學院的最新研究,長達近14年記錄2千3百多位42-65歲男性的飲食內容;結果發現,常吃全穀類、蔬果、莓果類、魚、低脂起司及家禽類白肉的男性,較少出現低落情緒;但常攝取含糖飲料、香腸等加工肉製品及甜點零食的男性,容易出現憂鬱症狀,比前者高出將近2倍,因而提高罹患憂鬱症的風險。
而2012年「英國糖尿病醫學期刊」芬蘭研究,針對有空腹血糖異常的肥胖者進行為期3年飲食及運動治療,以全穀類取代精製穀類,並增加攝取蔬果、低脂的乳品及肉類;結果治療前測量憂鬱指數(BDI)平均為6.8分,3年後則平均下降0.9分,顯示較健康的飲食及減重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症症狀。>還有2004年「心理治療醫學期刊」芬蘭的研究,發現攝取足夠葉酸可預防憂鬱現象發生,如果每日葉酸攝取量少於248微克,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就會增加2.5倍。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許惠玉主任提醒,蔬菜、水果、全穀、牛奶、豆類等天然食物中就含有豐富的葉酸,而衛福部建議成人葉酸參考攝取量為400微克,只要每天吃夠3份蔬菜、2份水果應就可以達到建議量。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也呼籲民眾,許多人紓壓時,會選擇吃甜食、炸物、含糖飲料等高油、高糖、高鹽的食物,沒想到卻把憂鬱吃下肚。許惠玉主任建議,連假還是要維持均衡飲食,多攝取全穀、蔬果等健康食物,每天至少半碗糙米飯,搭配三蔬二果,並定時運動,才能讓這個年節放鬆又健康。
根據東芬蘭大學公共衛生與臨床營養學院的最新研究,長達近14年記錄2千3百多位42-65歲男性的飲食內容;結果發現,常吃全穀類、蔬果、莓果類、魚、低脂起司及家禽類白肉的男性,較少出現低落情緒;但常攝取含糖飲料、香腸等加工肉製品及甜點零食的男性,容易出現憂鬱症狀,比前者高出將近2倍,因而提高罹患憂鬱症的風險。
而2012年「英國糖尿病醫學期刊」芬蘭研究,針對有空腹血糖異常的肥胖者進行為期3年飲食及運動治療,以全穀類取代精製穀類,並增加攝取蔬果、低脂的乳品及肉類;結果治療前測量憂鬱指數(BDI)平均為6.8分,3年後則平均下降0.9分,顯示較健康的飲食及減重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症症狀。>還有2004年「心理治療醫學期刊」芬蘭的研究,發現攝取足夠葉酸可預防憂鬱現象發生,如果每日葉酸攝取量少於248微克,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就會增加2.5倍。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許惠玉主任提醒,蔬菜、水果、全穀、牛奶、豆類等天然食物中就含有豐富的葉酸,而衛福部建議成人葉酸參考攝取量為400微克,只要每天吃夠3份蔬菜、2份水果應就可以達到建議量。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也呼籲民眾,許多人紓壓時,會選擇吃甜食、炸物、含糖飲料等高油、高糖、高鹽的食物,沒想到卻把憂鬱吃下肚。許惠玉主任建議,連假還是要維持均衡飲食,多攝取全穀、蔬果等健康食物,每天至少半碗糙米飯,搭配三蔬二果,並定時運動,才能讓這個年節放鬆又健康。
還在大吃大喝嗎?
還在大吃大喝嗎?現代上班族三餐不定時,偏好攝取高熱量的澱粉和油炸食物,且三不五時與親友飲酒狂歡,長期造成肝臟代謝負擔,檢查才發現肝臟油膩膩,嚴重的脂肪肝恐引發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硬化。營養師提醒,天天高纖食物有助於預防肝臟脂肪沈積,但小心別踩到高GI值的地雷水果。
貪吃高GI食物 脂肪肝找上門
台中光田醫院營養室營養師蔡慧君表示,脂肪肝的形成機轉有兩個論點,第一是身體的氧化壓力過大,自由基傷害肝細胞引發發炎,影響肝細胞代謝脂肪的功能所致,但多吃抗氧化力高的食材,特別是新鮮蔬菜和水果,就能降低氧化壓力,進而預防脂肪肝形成。
第二個論點則與胰島素抗性有關。當民眾吃太油或太多,特別是高GI值(升糖指數)的食物時,會提高胰島素的抗性,脂肪容易囤積,也就是俗稱的「體脂肪」,長期會影響新陳代謝,導致糖尿病和脂肪肝,臨床發現許多糖尿病患者合併脂肪肝症狀。
升糖食物有分級 優先選擇低GI
脂肪肝可經飲食控制而恢復正常的肝功能指數,但營養師提醒食物種類以及烹調方式都可能影響體內的胰島素變化,攝取時應優先選擇低GI食物,且避免使用消化速度快的烹調方式。
蔡慧君營養師表示,精緻化的白米與白土司、加工的草莓醬、含糖量高的甜點,或西瓜、荔枝,屬於高GI值(大於70)食物,吃下肚後容易加速血糖上升,產生飢餓感,一方面越吃越多,另一方面也會增加人體血液或細胞中的脂肪堆積,增加脂肪肝、肥胖、糖尿病等病症風險。
升糖指數介於56至69的中等GI值食物,常見的包括麥片、牛角麵包、麵條、鳳梨與哈密瓜等。若要預防脂肪肝形成,最好優先選擇低GI食物,升糖指數在55以下者,例如燕麥、五穀糙米、全麥麵包、全麥麵、柳橙、蘋果、木瓜與草莓,天然、新鮮、不加工、減少精緻化,豐富的膳食纖維,可避免血糖快速攀升,降低新陳代謝疾病的發生率。
西瓜、荔枝高GI 每天吃一份為限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人誤以為水果的纖維質高,多吃多健康。蔡慧君營養師表示,有些水果的天然糖份高,吃太多反而容易有血糖上升、增加脂肪肝形成的風險,建議一般民眾每天可選擇低GI或中等GI值的水果3份、糖尿病患者每日以2份為限。
若是高GI值的水果,更應斟酌攝取量。以GI值80的西瓜為例,一份約250克,熱量相當於60大卡;荔枝的GI值79,每份約5顆、100公克,熱量也是60大卡。但兩者皆因容易造成血糖上升,每日攝取量不宜超過一份。
烹調變魔術 相同食材不同GI
除了食物種類之外,預防或消除脂肪肝也要注意食物的烹調方式。營養師舉例,同樣是白米料理,米飯的GI值相對較低,腸胃排空速度較慢,不容易飢餓,血糖上升較慢;反觀含水量較高的稀飯,GI值相對變高,消化快,容易因飢餓感而吃得更多,提高糖尿病和脂肪囤積的機率。
貪吃高GI食物 脂肪肝找上門
台中光田醫院營養室營養師蔡慧君表示,脂肪肝的形成機轉有兩個論點,第一是身體的氧化壓力過大,自由基傷害肝細胞引發發炎,影響肝細胞代謝脂肪的功能所致,但多吃抗氧化力高的食材,特別是新鮮蔬菜和水果,就能降低氧化壓力,進而預防脂肪肝形成。
第二個論點則與胰島素抗性有關。當民眾吃太油或太多,特別是高GI值(升糖指數)的食物時,會提高胰島素的抗性,脂肪容易囤積,也就是俗稱的「體脂肪」,長期會影響新陳代謝,導致糖尿病和脂肪肝,臨床發現許多糖尿病患者合併脂肪肝症狀。
升糖食物有分級 優先選擇低GI
脂肪肝可經飲食控制而恢復正常的肝功能指數,但營養師提醒食物種類以及烹調方式都可能影響體內的胰島素變化,攝取時應優先選擇低GI食物,且避免使用消化速度快的烹調方式。
蔡慧君營養師表示,精緻化的白米與白土司、加工的草莓醬、含糖量高的甜點,或西瓜、荔枝,屬於高GI值(大於70)食物,吃下肚後容易加速血糖上升,產生飢餓感,一方面越吃越多,另一方面也會增加人體血液或細胞中的脂肪堆積,增加脂肪肝、肥胖、糖尿病等病症風險。
升糖指數介於56至69的中等GI值食物,常見的包括麥片、牛角麵包、麵條、鳳梨與哈密瓜等。若要預防脂肪肝形成,最好優先選擇低GI食物,升糖指數在55以下者,例如燕麥、五穀糙米、全麥麵包、全麥麵、柳橙、蘋果、木瓜與草莓,天然、新鮮、不加工、減少精緻化,豐富的膳食纖維,可避免血糖快速攀升,降低新陳代謝疾病的發生率。
西瓜、荔枝高GI 每天吃一份為限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人誤以為水果的纖維質高,多吃多健康。蔡慧君營養師表示,有些水果的天然糖份高,吃太多反而容易有血糖上升、增加脂肪肝形成的風險,建議一般民眾每天可選擇低GI或中等GI值的水果3份、糖尿病患者每日以2份為限。
若是高GI值的水果,更應斟酌攝取量。以GI值80的西瓜為例,一份約250克,熱量相當於60大卡;荔枝的GI值79,每份約5顆、100公克,熱量也是60大卡。但兩者皆因容易造成血糖上升,每日攝取量不宜超過一份。
烹調變魔術 相同食材不同GI
除了食物種類之外,預防或消除脂肪肝也要注意食物的烹調方式。營養師舉例,同樣是白米料理,米飯的GI值相對較低,腸胃排空速度較慢,不容易飢餓,血糖上升較慢;反觀含水量較高的稀飯,GI值相對變高,消化快,容易因飢餓感而吃得更多,提高糖尿病和脂肪囤積的機率。
謹「腎」三低飲食
農曆新年期間,豐盛的年菜端上桌,總令人忍不住大快朵頤,但傳統年菜多是「膽固醇、高油、高鹽、高糖、低纖維」,容易造成身體負擔,尤其是慢性疾病長者以及腎臟病友,更要注意食物中磷、鉀、鹽及油脂的含量是否過高。為此,台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洪思群主任呼籲腎友要注意「三低飲食」原則,才能健康輕鬆過好年!
腎臟內科主任洪思群表示,食物中的高血磷對骨質及心血管有不良影響,而高血鉀易導致心律不整,高鹽份則會增加血壓及攝取過多水份。其中年節零嘴如花生、瓜子、開心果、腰果等皆含大量的磷,需減少攝取;還有過年圍爐的火鍋料也常潛藏危機,像是加工過的食材,如各式丸子都含有磷酸鹽,一定要減少食用。
洪主任也特別提醒腎臟病友,任何食物進食之前都應搭配醫師處方的磷結合劑,磨粉與食物一起服用,才能達到更好的磷控制。而服用鈣片降磷時,鈣片越分散越平均,降磷的效果越好,如果每顆鈣片都能剝成4片,分成4次服用,其降磷的效果會比一整顆服用更好。
另外,考量到病友食用年菜時,可能會不自覺飲用過多的湯水,吃下過量的鹽或鉀離子,導致身體不適,台北慈濟醫院營養師胡芳晴特地精心推出健康年菜,兼顧口味與健康,指導腎臟病友正確的年菜飲食原則。
胡芳晴營養師建議,腎臟病友在過年期間,千萬不可暴飲暴食,仍應以均衡飲食為原則,避免大魚大肉、少鹽、少調味料、少加工品,並做到低蛋白、低磷、低鉀及低鹽飲食;同時也要避免吃太鹹的食物,例如醃製、燻製及蜜餞等。提醒病友們,只要把握「三低」飲食原則,再搭配適度運動與休息,腎臟病友還是能和大家一起享受美食與健康兼顧的年節。
腎臟內科主任洪思群表示,食物中的高血磷對骨質及心血管有不良影響,而高血鉀易導致心律不整,高鹽份則會增加血壓及攝取過多水份。其中年節零嘴如花生、瓜子、開心果、腰果等皆含大量的磷,需減少攝取;還有過年圍爐的火鍋料也常潛藏危機,像是加工過的食材,如各式丸子都含有磷酸鹽,一定要減少食用。
洪主任也特別提醒腎臟病友,任何食物進食之前都應搭配醫師處方的磷結合劑,磨粉與食物一起服用,才能達到更好的磷控制。而服用鈣片降磷時,鈣片越分散越平均,降磷的效果越好,如果每顆鈣片都能剝成4片,分成4次服用,其降磷的效果會比一整顆服用更好。
另外,考量到病友食用年菜時,可能會不自覺飲用過多的湯水,吃下過量的鹽或鉀離子,導致身體不適,台北慈濟醫院營養師胡芳晴特地精心推出健康年菜,兼顧口味與健康,指導腎臟病友正確的年菜飲食原則。
胡芳晴營養師建議,腎臟病友在過年期間,千萬不可暴飲暴食,仍應以均衡飲食為原則,避免大魚大肉、少鹽、少調味料、少加工品,並做到低蛋白、低磷、低鉀及低鹽飲食;同時也要避免吃太鹹的食物,例如醃製、燻製及蜜餞等。提醒病友們,只要把握「三低」飲食原則,再搭配適度運動與休息,腎臟病友還是能和大家一起享受美食與健康兼顧的年節。
台灣景氣「谷底之光」創新人才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指出,要解決台灣悶經濟,就是要培養創新人才,他認為要擺脫明星學校、拿學位觀念,應該是要培養好奇心才對,而國內1千大CEO看今年台灣景氣,看好的比例提升至42%,但是仍有將近6成CEO看壞景氣,不過卻有72%企業,考慮加薪。
天下雜誌總編輯吳迎春:「專家和台灣企業家,對2014經濟前景,都有看到『谷底之光』的樂觀。」
2014年,台灣景氣可望從「悶」經濟解脫,天下雜誌發佈1千大CEO景氣預測大調查,雖然還是有58%的CEO不樂觀,但樂觀已經有42%,比去年還多15%,其中99%大企業CEO,都希望政府盡快推動,加入FTA,77%表示要簽服貿協議,而且有72%考慮加薪。
1千大CEO中,56%看壞大陸投資環境,75%看壞台灣投資環境,投資機會最看好「越南」,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認為要擺脫困境,就是要培養人才。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我們需要能夠自發自動的人,自發自動,我們需要有創意的人,這類的人,台灣缺乏、台灣就是政治很開放,別的都不開放,我自己覺得人才開放可以快一點,讓外國人才進來。」
張忠謀認為,要創新人才,就要不要再有明星學校、升學主義等傳統教育觀念,而是要培養好奇心,和終身學習興趣,下一代才會有希望。
天下雜誌總編輯吳迎春:「專家和台灣企業家,對2014經濟前景,都有看到『谷底之光』的樂觀。」
2014年,台灣景氣可望從「悶」經濟解脫,天下雜誌發佈1千大CEO景氣預測大調查,雖然還是有58%的CEO不樂觀,但樂觀已經有42%,比去年還多15%,其中99%大企業CEO,都希望政府盡快推動,加入FTA,77%表示要簽服貿協議,而且有72%考慮加薪。
1千大CEO中,56%看壞大陸投資環境,75%看壞台灣投資環境,投資機會最看好「越南」,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認為要擺脫困境,就是要培養人才。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我們需要能夠自發自動的人,自發自動,我們需要有創意的人,這類的人,台灣缺乏、台灣就是政治很開放,別的都不開放,我自己覺得人才開放可以快一點,讓外國人才進來。」
張忠謀認為,要創新人才,就要不要再有明星學校、升學主義等傳統教育觀念,而是要培養好奇心,和終身學習興趣,下一代才會有希望。
我的99%知識 24歲後所學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昨天表示,台灣亟需解決人才匱乏問題,須國家自己培養,但台灣教育目的與社會觀念都要改變。他說,讀書不應該只為了進名校、拿學位,「這樣讀不出人才來」,要透過好奇心、終身學習、獨立思考「三管齊下」去造人才。
張忠謀說,台灣多數年輕人從小學到大學至少受了十六年教育,但多數人學習的目的是為進名校、拿學位、考好成績才讀書,「這都是錯誤的理由」,這樣的念書方式是打造不出人才的。
他強調,大學畢業才是學習的開始,他認為應該把「畢業典禮」改成「開始典禮」,勉勵學子讓自己擁有一技之長可以謀生;同時,培養好奇心、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而非專家。
張忠謀以自身經驗為例,他說,廿四歲是他人生學習一個重要轉捩點。那一年,他已經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拿到碩士學位,卻在博士資格考試失敗了,結束了他的學術路,從此重心也轉向經營管理。在那之後,他立志不再為考試、學位而讀書,要為興趣、將來的工作學習,這一轉念,讓後來的他比廿四歲以前更用功。
「廿四歲是我有範圍、紀律、系統性終身學習的開始,」張忠謀說,他現在百分之九十九的知識,都是廿四歲之後所學來的。
張忠謀說,台灣多數年輕人從小學到大學至少受了十六年教育,但多數人學習的目的是為進名校、拿學位、考好成績才讀書,「這都是錯誤的理由」,這樣的念書方式是打造不出人才的。
他強調,大學畢業才是學習的開始,他認為應該把「畢業典禮」改成「開始典禮」,勉勵學子讓自己擁有一技之長可以謀生;同時,培養好奇心、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而非專家。
張忠謀以自身經驗為例,他說,廿四歲是他人生學習一個重要轉捩點。那一年,他已經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拿到碩士學位,卻在博士資格考試失敗了,結束了他的學術路,從此重心也轉向經營管理。在那之後,他立志不再為考試、學位而讀書,要為興趣、將來的工作學習,這一轉念,讓後來的他比廿四歲以前更用功。
「廿四歲是我有範圍、紀律、系統性終身學習的開始,」張忠謀說,他現在百分之九十九的知識,都是廿四歲之後所學來的。
未來20年 47%工作被科技取代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最新一期封面故事指出,當今科技狂潮將對未來就業市場產生巨大的衝擊,據牛津大學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未來20年,47%的現有工作可能被自動化取代。該刊建議,各國政府應未雨綢繆,革新國家教育妥善因應。
該刊說,科技進步雖讓世界變得更好,但對許多工人而言,他們可能還未享受好處,就已身受其害。在過去30年中,數位革命浪潮已取代許多中等技能的工作,譬如打字員、票務代理、銀行出納員,以及許多在生產線上的工作。
這一波科技浪潮對勞動市場的衝擊,首先將吹向富裕國家,最終掃向窮國,但迄今未有國家做好準備。更糟的是,衝擊似乎才要開始。包括無人駕駛汽車或人工智慧家居產品,這些所謂的創新科技都可能消滅一大堆現有工作。
在此之前,最容易被機器取代是重複性的日常工作。然而,隨著處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和數位化資訊的日益普及,電腦完成複雜任務的能力已一日千里。在此情況下,使用電腦比使用人力不僅更划算,也更有效率。
許多人可能擔心飯碗不保,最有風險的工作大多處於社會階梯的底端,譬如物流和倉儲;最不易受自動化影響的技能則多位居高端,譬如創造力和管理專業知識。可以想見,未來一段時日,中等薪資可能停滯不變,且收入差距可能會越來越大。
在此情況下,政府能做的就是透過教育體系來幫助人民。學校教育已到了必須變革的時候,它們應當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因相較於電腦,這才是人類最大的優勢。此外,學校教育也應減少死記硬背,多增加批判性思考訓練。
政府對國家教育也應重新定義,政府應投注更多資金至學前教育,因孩子在人生初期掌握的認知能力和社會技能,將會決定他們日後的發展潛力。此外,政府也需對成人進行繼續教育,譬如,讓成人在離校後再擇期接受一年的教育等。
該刊說,科技進步雖讓世界變得更好,但對許多工人而言,他們可能還未享受好處,就已身受其害。在過去30年中,數位革命浪潮已取代許多中等技能的工作,譬如打字員、票務代理、銀行出納員,以及許多在生產線上的工作。
這一波科技浪潮對勞動市場的衝擊,首先將吹向富裕國家,最終掃向窮國,但迄今未有國家做好準備。更糟的是,衝擊似乎才要開始。包括無人駕駛汽車或人工智慧家居產品,這些所謂的創新科技都可能消滅一大堆現有工作。
在此之前,最容易被機器取代是重複性的日常工作。然而,隨著處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和數位化資訊的日益普及,電腦完成複雜任務的能力已一日千里。在此情況下,使用電腦比使用人力不僅更划算,也更有效率。
許多人可能擔心飯碗不保,最有風險的工作大多處於社會階梯的底端,譬如物流和倉儲;最不易受自動化影響的技能則多位居高端,譬如創造力和管理專業知識。可以想見,未來一段時日,中等薪資可能停滯不變,且收入差距可能會越來越大。
在此情況下,政府能做的就是透過教育體系來幫助人民。學校教育已到了必須變革的時候,它們應當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因相較於電腦,這才是人類最大的優勢。此外,學校教育也應減少死記硬背,多增加批判性思考訓練。
政府對國家教育也應重新定義,政府應投注更多資金至學前教育,因孩子在人生初期掌握的認知能力和社會技能,將會決定他們日後的發展潛力。此外,政府也需對成人進行繼續教育,譬如,讓成人在離校後再擇期接受一年的教育等。
10種實用經濟學
1.【利息】
銀行家的兒子問爸爸:「爸爸,銀行裡的錢都是客戶和儲戶的。那你是怎樣賺來房子、賓士車和遊艇的呢?」
銀行家:「兒子,冰箱裡有一塊肥肉,你把它拿來。」
兒子拿來了。
「再放回去吧。」
兒子問:「什麼意思?」
銀行家說:「你看你的手指上是不是有油啊?」
2.【商業模式的最高境界】
少婦報案:「我把錢放在胸衣內,在擁擠的地鐵內被一帥哥偷走了…」
警察納悶:「這麼敏感的地方你就沒覺察到?」
少婦紅著臉答:「誰能想到他是摸錢呢?」
評論:讓客戶的錢在愉快體驗中不知不覺地被摸走,是商業模式的最高境界。
3.【銷售定位】
男生對女生說:我是最棒的,我保證讓你幸福,跟我好吧。——這是推銷。
男生對女生說:我老爹有3處房子,跟我好,以後都是你的。——這是促銷。
男生根本不對女生表白,但女生被男生的氣質和風度所迷倒。——這是行銷。
女生不認識男生,但她的所有朋友都對那個男生誇讚不已。——這是品牌。
4.【奢侈品定義】
經濟學老師一日講到奢侈品,為了便於理解,說道:
「同學們知道什麼是奢侈品麼,假設你跟你的女朋友逛街,你女朋友盯著一個東西超過30秒,你付錢買了下來,那麼這個東西就是奢侈品。」同學們都會心一笑。
還沒完,「繼續逛,你的女朋友又盯著一個東西超過30秒,同學們,那你的女朋友就是奢侈品啊!」
5.【市場行銷】
學生:「老師,這份報告需要寫多長才行?」
老師:「文章就像姑娘的裙子,短得蓋不住主題,或是太長就失去吸引力,都是不可取的。點到為止,剩下的部分自己想像吧。」
行銷之道亦是如此,過於露骨,會影響品牌價值;過於保守,起不到營銷效果。
6.【經濟學家眼中的愛情】
在經濟學家眼中,愛情是一種具有互補效用的非耐用消費品,是實現人們幸福感的眾多消費品之一。
所謂互補效用,是說某一產品單獨存在,價值不會太高。
當另一產品出現時,彼此的價值會同時提升。
以筆為例,如果只有筆而沒有紙,沒有人會用筆。有了紙後,筆和紙的價值都提升了。
7.【情感經濟學】
如果你有6個蘋果,請不要都吃掉,因為這樣你只吃到一種蘋果味道。
若把其中5個分給別人,你將獲得其他五個人的友情和好感,將來你會得到更多,當別人有了其它水果時,也會和你分享。
人一定要學會——用你擁有的東西,去換取對你來說更加重要和豐富的東西。
放棄是一種智慧,分享是一種美德。
8.【複利經濟學】
給你兩個選擇:
1、今天一次性給你10億元;
2、今天給你1元,接下來連續30天每天都給你前一天2倍的錢。你選那個?
很多人選了1,可是我告訴你,選2的結果是21.47億。這題目告訴我們,不要期望一夜暴富,起點那怕低到僅有「1元錢」,但只要你每天努力多一點,每天進步一點,就能創造一個意想不到的奇蹟。
9.【E時代的經濟學】
你決定上網聊天,這叫創業;
上來一看,MM真多,這叫市場潛力;
但GG也不少,這叫競爭激烈;
於是你決定吸引MM眼球;這叫定位;
你說你又帥又有錢,這叫炒作;
你問:「誰想和我聊天?」這叫廣告;
你又問:「有美女嗎?」這叫市場調查;
有20個人同時答:「我是美女。」這叫泡沫經濟。
10.【職場哲學】
1、人脈資源是一種戰略資源,要有儲備的意識。
2、即使你瞧不起某個人,也要尊重他的位置。
銀行家的兒子問爸爸:「爸爸,銀行裡的錢都是客戶和儲戶的。那你是怎樣賺來房子、賓士車和遊艇的呢?」
銀行家:「兒子,冰箱裡有一塊肥肉,你把它拿來。」
兒子拿來了。
「再放回去吧。」
兒子問:「什麼意思?」
銀行家說:「你看你的手指上是不是有油啊?」
2.【商業模式的最高境界】
少婦報案:「我把錢放在胸衣內,在擁擠的地鐵內被一帥哥偷走了…」
警察納悶:「這麼敏感的地方你就沒覺察到?」
少婦紅著臉答:「誰能想到他是摸錢呢?」
評論:讓客戶的錢在愉快體驗中不知不覺地被摸走,是商業模式的最高境界。
3.【銷售定位】
男生對女生說:我是最棒的,我保證讓你幸福,跟我好吧。——這是推銷。
男生對女生說:我老爹有3處房子,跟我好,以後都是你的。——這是促銷。
男生根本不對女生表白,但女生被男生的氣質和風度所迷倒。——這是行銷。
女生不認識男生,但她的所有朋友都對那個男生誇讚不已。——這是品牌。
4.【奢侈品定義】
經濟學老師一日講到奢侈品,為了便於理解,說道:
「同學們知道什麼是奢侈品麼,假設你跟你的女朋友逛街,你女朋友盯著一個東西超過30秒,你付錢買了下來,那麼這個東西就是奢侈品。」同學們都會心一笑。
還沒完,「繼續逛,你的女朋友又盯著一個東西超過30秒,同學們,那你的女朋友就是奢侈品啊!」
5.【市場行銷】
學生:「老師,這份報告需要寫多長才行?」
老師:「文章就像姑娘的裙子,短得蓋不住主題,或是太長就失去吸引力,都是不可取的。點到為止,剩下的部分自己想像吧。」
行銷之道亦是如此,過於露骨,會影響品牌價值;過於保守,起不到營銷效果。
6.【經濟學家眼中的愛情】
在經濟學家眼中,愛情是一種具有互補效用的非耐用消費品,是實現人們幸福感的眾多消費品之一。
所謂互補效用,是說某一產品單獨存在,價值不會太高。
當另一產品出現時,彼此的價值會同時提升。
以筆為例,如果只有筆而沒有紙,沒有人會用筆。有了紙後,筆和紙的價值都提升了。
7.【情感經濟學】
如果你有6個蘋果,請不要都吃掉,因為這樣你只吃到一種蘋果味道。
若把其中5個分給別人,你將獲得其他五個人的友情和好感,將來你會得到更多,當別人有了其它水果時,也會和你分享。
人一定要學會——用你擁有的東西,去換取對你來說更加重要和豐富的東西。
放棄是一種智慧,分享是一種美德。
8.【複利經濟學】
給你兩個選擇:
1、今天一次性給你10億元;
2、今天給你1元,接下來連續30天每天都給你前一天2倍的錢。你選那個?
很多人選了1,可是我告訴你,選2的結果是21.47億。這題目告訴我們,不要期望一夜暴富,起點那怕低到僅有「1元錢」,但只要你每天努力多一點,每天進步一點,就能創造一個意想不到的奇蹟。
9.【E時代的經濟學】
你決定上網聊天,這叫創業;
上來一看,MM真多,這叫市場潛力;
但GG也不少,這叫競爭激烈;
於是你決定吸引MM眼球;這叫定位;
你說你又帥又有錢,這叫炒作;
你問:「誰想和我聊天?」這叫廣告;
你又問:「有美女嗎?」這叫市場調查;
有20個人同時答:「我是美女。」這叫泡沫經濟。
10.【職場哲學】
1、人脈資源是一種戰略資源,要有儲備的意識。
2、即使你瞧不起某個人,也要尊重他的位置。
精英失敗危及世界未來
英國《金融時報》 馬丁·沃爾夫
歐洲人將在2014年紀念一戰爆發100周年。一戰開啟了持續三十年之久的殘暴和愚蠢,摧毀了20世紀初歐洲文明取得的大部分成就。最後,正如邱吉爾(Churchill)在1940年6月所預言的那樣,“新世界以其全部力量和能力”,不得不挺身而出,“拯救並解放舊世界”。歐洲的政治、經濟和學術精英的失敗,帶來了這場1914年至1945年間降臨到歐洲民眾頭上的大災難。他們的無知和偏見使災難得以發生:錯誤的思想和邪惡的價值觀大行其道。其中包括早已過時的觀點,即帝國是偉大和有利可圖的,戰爭是光榮和可控的。當時的局面就好像大國領導人都被一種集體自殺的意志所控制。
復雜的社會依賴精英去運行,這種運行即使不正確,至少也不能錯得太離譜。當精英們失敗時,政治秩序就可能崩潰,一戰後的戰敗國就是如此。俄羅斯帝國、德意志帝國和奧地利帝國被摧毀,軟弱無力的繼承者很快就被獨裁者所取代。一戰還摧毀了19世紀經濟的兩大基礎:自由貿易和金本位制。恢復這些基礎的努力導致了更多的精英失敗(這一次除了歐洲精英外,還包括美國的精英)。“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在很大程度上為二戰創造了政治條件。之後則是冷戰——民主國家與脫胎於一戰的專制國家之間的沖突。
精英失敗造成的可怕後果並不令人意外。精英與民眾之間有一個不成文的約定:前者擁有權力和財產等特權;後者則獲得安全——在現代社會,還有一定程度的富足。如果精英們失敗了,他們就有可能被取代。取代失敗的經濟、政治和學術精英的過程永遠充滿風險。但在民主體制下,至少更換政治精英的程序是迅速和乾凈的。在專制體制下,這種過程往往緩慢,而且幾乎總是伴隨著流血沖突。
這並非只是歷史。當今社會仍是如此。如果要以當今世界為背景,尋找一戰的直接教訓,我們在當今歐洲找不到,但在中東、印巴邊境以及崛起的中國與鄰國的緊張關系中可以看到。這些地方都存在發生致命誤判的可能性,盡管幸運的是,軍國主義和帝國主義的意識形態遠不如100年前那麽有市場。今天的世界大國都認同這樣一種觀念,即和平比戰爭的虛幻收益更有利於繁榮。然而這並不意味著西方不會再遭遇精英失敗。相反,西方正在經歷精英失敗,只是這些失敗屬於對和平管理不當,而不是引發戰爭的失敗。
這有三個顯而易見的失敗。
首先,經濟、金融、學術和政治精英大多誤解了輕率的金融自由化帶來的後果。他們錯誤地以為金融市場具有自穩定功能,因而允許甚至鼓勵大舉押註債務擴張(對金融業來說,這種押註是有利可圖的)。負責政策制定的精英們未能把握這其中的激勵機制,最重要的是未能把握系統性崩潰的風險。系統性崩潰的災難性後果體現在幾個方面:經濟崩潰、失業率飆升以及公共債務出現爆炸性增長。負責政策制定的精英們因未能阻止災難發生而遭受質疑,金融精英們因需要接受紓困而遭受質疑;政治精英們因願意撥款紓困而遭受質疑;學術精英(經濟學家)因未能預測危機來臨、也未能在危機爆發後形成應對共識而遭受質疑。紓困是必要的,但人們正確地認為,當權者犧牲了納稅人的利益來紓困有錯的一方。
其次,過去30年期間出現了一個全球化的經濟和金融精英階層。這些人在自己與母國的關繫上越來越超然。在此過程中,凝聚民主國家的紐帶——公民意識——被削弱了。經濟增長成果的分配範圍狹窄,加劇了上述趨勢。因此,當今社會日益趨向一種富豪統治體制。民主國家必須建立在市場經濟的基礎之上,因此一定程度的富豪統治是不可避免的。但這永遠是一個程度的問題。如果廣大民眾認為,經濟精英們表現平庸卻能獲得豐厚回報,而且只關心自己的利益,在出現問題時還希望獲得紓困,那麽社會的紐帶就會斷裂。我們可能正處於這種長期衰落的開端。
第三,締造歐元意味著,歐洲人讓自己的事業超越務實的範疇,進入關乎人們切身利益的領域:自己的貨幣的命運。在歐洲人當中,沒有什麽事情比圍繞他們的貨幣如何被管理(或不當管理)更容易引起摩擦了。很可能無可避免的金融危機,造成了大量尚未解決的問題。遭受危機沖擊的經濟體的經濟困難是顯而易見的:嚴重衰退、極高的失業率、大規模外向移民和巨額債務負擔。這都是眾所周知的。然而人們關註最少的是歐元區的制度性紊亂。在歐元區內部,權力集中於債權國政府(主要是德國)和三個未經選舉產生的官僚機構——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歐洲央行(ECB)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遭受危機打擊的國家的民眾對這些機構沒有任何影響力。對這些民眾負責的國內政治人物也沒有權力。這種權責分離破壞了民主治理的核心理念。歐元區危機不僅是經濟上的,更是體制上的。
這些失敗雖然與1914年的愚蠢行為沒有可比性,但它們都很嚴重,足以導致人們對精英產生懷疑。結果是西方各國滋生憤怒的民粹主義——主要是右翼的仇外民粹主義。右翼民粹主義者的特徵是他們會砸爛一切。如果精英們繼續失敗,我們接下來就會看到憤怒的民粹主義者的興起。精英們需要做得更好,否則憤怒情緒可能會吞噬我們所有人。 ----- 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 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及首席經濟評論員。為嘉獎他對財經新聞作出的傑出貢獻,沃爾夫於2000年榮獲大英帝國勛爵位勛章(CBE)。他是牛津大學納菲爾德學院客座研究員,並被授予劍橋大學聖體學院和牛津經濟政策研究院(Oxonia)院士,同時也是諾丁漢大學特約教授。自1999年和2006年以來,他分別擔任達沃斯(Davos)每年一度“世界經濟論壇”的特邀評委成員和國際傳媒委員會的成員。2006年7月他榮獲諾丁漢大學文學博士;在同年12月他又榮獲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科學(經濟)博士榮譽教授的稱號。
中國經濟能否實現真正的改革
在表示一國經濟規模的GDP(國內生產總值)方面,去年中國的GDP增長至日本的2倍。
中國GDP超越長年佔據世界第2位的日本,不過是3年前的事。中國的發展速度實在令人震驚。日中之間拉開差距,一方面也是因為人民幣升值和日元貶值等因素反應在統計數據上。就人均GDP來看,中國是日本的5分之1左右,仍然處於發展中國家的水平。
儘管如此,這一經濟規模對於包括日企在內的外國企業來說,意味著一個更加巨大市場。去年中國的汽車銷量為2198萬輛,是日本的4倍。手機簽約件數也超過11億件。財力雄厚的中國企業在世界市場上崛起,活躍於石油、金屬、海運等各領域。總之,鄰國的經濟增長將使商機不斷擴大。雖然受日中關係惡化影響,但日本企業的對華投資仍在繼續。
然而,中國經濟的狀況並非今後也能讓人繼續保持樂觀。不得不予以重視的是,與規模和速度相比,成長的“質”更為重要。去年中國的GDP增長率和前年一樣都是7.7%。國家統計局局長稱“整體保持平穩增長”,可是讓似乎趨於下降的經濟重振起來的是,去年下半年再次出台的包括鐵路建設等在內的經濟刺激政策。
2008年雷曼危機以後,粗放的經濟刺激政策給中國各地帶來大量無用的公共事業和不動產投資,令人記憶猶新。包含起因於這些投資的債務在內,去年年末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債務規模約膨脹至520萬億日元。
政府傾注巨額資金強行推動開發的經濟運營模式,浪費了資源,還給環境帶來沉重負擔。在當今這個必須要以全球化的視角考慮資源、能源、氣候變化等問題的時代,這種政策很難說是長久之計。習近平政權在去年秋天的中共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上稱“要全面深化改革”。但具體政策還沒被提出,推進改革的真心程度今後才能得到檢驗。
建國以來經歷了將國家財力消耗一空的文革後從80年代起能保持成長,得益於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所努力積累下來的成果。容忍私營企業、招攬外國企業、加入世貿組織(WTO)、金融制度也逐漸走向自由化。
但是,效率低下的大型國企依然在擴展勢力,阻礙民間力量的成長。只有改變這種僵化的結構,才能帶來真正的發展。
(原文刊登在1月21日《朝日新聞》,原標題為《中國経済真の改革できるか》)
中國GDP超越長年佔據世界第2位的日本,不過是3年前的事。中國的發展速度實在令人震驚。日中之間拉開差距,一方面也是因為人民幣升值和日元貶值等因素反應在統計數據上。就人均GDP來看,中國是日本的5分之1左右,仍然處於發展中國家的水平。
儘管如此,這一經濟規模對於包括日企在內的外國企業來說,意味著一個更加巨大市場。去年中國的汽車銷量為2198萬輛,是日本的4倍。手機簽約件數也超過11億件。財力雄厚的中國企業在世界市場上崛起,活躍於石油、金屬、海運等各領域。總之,鄰國的經濟增長將使商機不斷擴大。雖然受日中關係惡化影響,但日本企業的對華投資仍在繼續。
然而,中國經濟的狀況並非今後也能讓人繼續保持樂觀。不得不予以重視的是,與規模和速度相比,成長的“質”更為重要。去年中國的GDP增長率和前年一樣都是7.7%。國家統計局局長稱“整體保持平穩增長”,可是讓似乎趨於下降的經濟重振起來的是,去年下半年再次出台的包括鐵路建設等在內的經濟刺激政策。
2008年雷曼危機以後,粗放的經濟刺激政策給中國各地帶來大量無用的公共事業和不動產投資,令人記憶猶新。包含起因於這些投資的債務在內,去年年末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債務規模約膨脹至520萬億日元。
政府傾注巨額資金強行推動開發的經濟運營模式,浪費了資源,還給環境帶來沉重負擔。在當今這個必須要以全球化的視角考慮資源、能源、氣候變化等問題的時代,這種政策很難說是長久之計。習近平政權在去年秋天的中共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上稱“要全面深化改革”。但具體政策還沒被提出,推進改革的真心程度今後才能得到檢驗。
建國以來經歷了將國家財力消耗一空的文革後從80年代起能保持成長,得益於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所努力積累下來的成果。容忍私營企業、招攬外國企業、加入世貿組織(WTO)、金融制度也逐漸走向自由化。
但是,效率低下的大型國企依然在擴展勢力,阻礙民間力量的成長。只有改變這種僵化的結構,才能帶來真正的發展。
(原文刊登在1月21日《朝日新聞》,原標題為《中國経済真の改革できるか》)
減肥機構不會告訴你的10件事
華爾街日報
1.“我們當中有些人是超級大騙子。”
現如今,美國20歲以上的成年人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身體肥胖,高於20年前約四分之一的比例。在這個時節,目前還有數百萬人的體重超過了他們的理想體重,這要歸因於一年一度在假期大吃特吃的習慣。
由於偏重,許多美國人不僅遭遇健康問題,還會心生內疚和羞愧感。於是乎,減肥──一個由減肥機構、減肥補充劑生產商、減肥書籍作者和減肥醫生組成的行業──成為了一宗大生意。主營減肥計劃的企業(想想Nutrisystem和Weight Watchers)在去年賺得24億美元;補充劑的銷售額──有許多承諾可減肥──提高了140億美元。此外,如今醫生們每年要實施數十萬起外科減肥手術來幫助患者減肥。
歸根結底:對許多方面而言,我們多余的脂肪就是他們的滾滾財源。為了把財攬到手,有些公司樂於夸大他們產品的真實功效。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簡稱“FTC”)最新的數據顯示,約有15%的減肥廣告含有虛假宣傳或虛假信息。就在今年,FTC已經以欺騙性廣告宣傳為由對三家公司處以了3,400萬美元左右的罰款。其中一家受罰公司是Sensa(一款 在食物上以助減肥的產品)的營銷商,它將繳納2,650萬美元罰款以就虛假廣告的指控達成和解。據FTC稱,該公司“以毫無根據的減肥宣傳和誤導性的保証來欺騙消費者”(Sensa稱“和解內容包括不承認不當行為”)。
FTC廣告行為部門主任瑪麗﹒恩格爾(Mary Engle)說:“幾乎沒有証據能証明減肥藥和補充劑能幫助你大幅減輕體重。”
此外,該行業中的一些大公司也相互指控對方欺詐。2010年,Weight Watchers(美國最大的減肥服務機構,市場份額超過43%)在美國紐約地方法院起訴Jenny Craig,指控對方的廣告宣稱“Jenny Craig的客戶平均減掉的重量是最大減肥機構客戶所減重量的兩倍多”。Weight Watchers稱,並沒有大規模臨床試驗能証明這一說法,所以那些說法是虛假的,具有誤導性。這兩家公司最後達成了和解:Jenny Craig雖不承認有任何過失,但同意永遠不再以任何形式發布、播出或散發該廣告。該公司在當時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提議Weight Watchers在真刀真槍的臨床試驗中與我們直接競爭。”
當然,大多數減肥廣告都是比較誠實的,節食補充劑有些也是有效的。然而,專家們指出,這個行業虛假信息的數量非常多。恩格爾說,若要避開欺騙性的減肥產品,消費者應當提防承諾起效快(比如10天內減掉10磅)的產品,以及使用“保証”或“科學突破”等字眼的產品。她還提醒要注意承諾有助於減肥的減肥霜或減肥貼。
2.“節食減肥會讓你越減越胖。”
雖然節食的目的是為了減肥,但是相反的效果常常會出現:最後我們比剛開始減肥時還胖。心理治療師、膳食顧問卡倫﹒凱尼格(Karen R. Koenig)說:“節食就長遠而言不起作用。”凱尼格也是五本減肥書籍的作者。在有關該問題的最可靠的研究綜述中,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的研究人員發現,節食者在最初六個月中一般會減掉5%至10%的體重,但是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依研究的不同而有所變化)的人在四至五年內長回的體重要多於他們最初減掉的數量。研究作者之一、現為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心理學教授的特蕾西﹒曼(Traci Mann)說,她認為體重回升的數字實際上可能要高得多。那些研究結果有偏差,因為有些研究在方法上存在偏向,而且在許多情況下,只有擁有確鑿減肥數據的研究才發表了他們的發現。
減肥是許多人最關心的話題之一,但順應而生的減肥機構中不乏黑心商家。一些承諾無需運動和節食就能超效減肥的代餐通常會產生不良反應,而節食減肥效果堪憂,還對情緒有負面影響。本視頻還介紹了你可能不知的其他一些減肥誤區。
凱尼格指出,出現這個結果的一部分原因在於,許多節食者不能抑制自己長期不吃禁食食品,一旦吃起來就會狂吃不止,一次性攝入巨量卡路裡。紐約減肥及營養研究中心(New York Obesity Nutrition Research Center)研究員、心理學家亞歷克西斯﹒科納森(Alexis Conason)說:“如果節食真的有用,我們就不用節食那麼多次了。”專家們建議,減肥者不要依賴短期節食計劃,而應該制定長期飲食計劃,著眼於既幫助減少熱量攝入和選擇健康食品,又不致產生被剝奪了美食享受的感覺。
此外,節食食品本身可能也會引起體重增加──部分原因是人們誤解了標識。於2006年發表在《營銷研究雜志》(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上的一項研究指出,看到食品包裝上有“低脂”標識的人,他們一次性的食用量要比沒看到標識的人最多可多出50%。另外,消費者也以為含“低脂”標識的食品的熱量要比它們的實際熱量低得多,但實際情況往往並非如此。正常體重的消費者看到有低脂標識的一人份谷麥棒時,他會估計它含有141卡的熱量,而它實際含有201卡熱量(相差近43%)。至於體重超重的人,這個差距就更明顯了:有低脂標識的食品的熱量含量被低估了57%。
不含熱量的人造甜味劑──比如節食軟飲料中添加的那些──被指與體重增加有關聯,盡管它們之間的因果關系很難証明。一些大規模研究發現攝入阿斯巴甜與體重增加有關系,其中一項廣為引用的2008年的研究發現,每周飲用21罐或更多含人造增甜劑飲料的人,他們體重超重或肥胖的風險是不喝此類飲料的人的近兩倍。這一關聯的個中緣由難以說明,但有些研究者推測人造增甜劑可能無法完全滿足我們對糖分的渴望,因此會激發我們在未來大量攝入糖分,其他一些研究者則認為增甜劑可能會影響我們的新陳代謝。(廣受歡迎的人造增甜劑Splenda的生產商稱,該產品不會使體重增加,同時Sweet 'N Low網站也指出有研究表明,人造增甜劑不會引發暴飲暴食。)
3.“吃便利店食品也能減肥。”
大多數人在考慮“節食”時,他們想的是吃水果、蔬菜和精益蛋白質食品。然而,馬克﹒豪布(Mark Haub)採用了獨特的方式。這位堪薩斯州立大學(Kansas State University)的人類營養學教授實施起“便利店式節食法”,他的飲食由Twinkie奶油夾心蛋糕、Dorito玉米片、奧利奧(Oreo)以及含糖谷物食品之類的東西組成。不過他有一個小竅門:把每天的熱量攝入量限制在1,800卡(普通人每天的攝入量為2,640卡)。
兩個月後,豪布減掉了27磅,並使自己的不良膽固醇降低了20%。豪布的減肥方式在營養方面並不佔優勢(盡管他的飲食計劃包括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品),但它確實表明攝入的熱量總量在減肥問題上起著很大作用。
確實,許多醫生和營養專家說,若要減肥的話,你要做的只不過是減少熱量的攝入和加大熱量的消耗。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一項研究將受試者分為四組,每組實施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構成比例不同的節食計劃,但他們攝入的卡路裡總量都相同,結果發現“無論節食強調的是哪種常量營養物質,減少卡路裡的節食都會帶來有臨床意義的減肥效果。”
營養生化學家、作家肖恩﹒塔爾博特(Shawn Talbott)說,這意味著消費者或許不再需要花一大筆錢來買最新的減肥書籍和減肥產品。節食者可記錄他們所吃的食物並通過該方法來計算卡路裡,或者也可嘗試眾多免費的計算卡路裡的應用,比如MyFitnessPal。北卡羅來納達勒姆(Durham)減肥機構Wellspring at Structure House的臨床心理學家凱蒂﹒裡克爾(Katie Rickel)說:“跟蹤記錄你每天所吃的食物是長期減肥的最佳方法之一。”她還說,要著重減少卡路裡,確保自己攝取了水果蔬菜等適當的營養。
對於認為消費者不需要減肥公司幫助減肥的人,減肥公司並不認同他們。Nutrisystem一名發言人指出,他們的減肥體系包括為客戶送餐,這表示客戶無需“計算、衡量或稱重”,所以更容易堅持。於2013年發表在《美國醫學雜志》(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的一項研究發現,Weight Watchers(其方法在某種程度上就是鼓勵客戶減少攝入熱量)比自己實施減肥計劃更有效,受試者使用Weight Watchers的方法越多,減肥效果越好;該研究由Weight Watchers資助。
4.“我們會讓你──以及你的孩子──不開心。”
節食減肥不僅常常會讓你感覺飢腸轆轆,還會對你的心理造成各種不良影響。於2011年發表在《消費者研究雜志》(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名為《憤怒的葡萄:實施自我控制的憤怒效應》(Grapes of Wrath: The Angry Effects of Exerting Self-Control)的研究發現,節食者可能更容易生氣。確實,當人們在實驗中選擇了蘋果而舍棄巧克力時,隨後他們更有可能去觀看憤怒或復仇主題的電影,而不是去看普通電影。在一項相關實驗中,食用健康零食而非美味零食的受試者,對包含“你應當”或“你必須”之類的控制字眼的宣傳信息更感惱怒。
不僅如此,節食可能還會讓我們感覺沮喪並傷害我們的自尊心。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University of Montreal)發表於2012年的一項研究考察了老鼠的大腦,研究發現減少食物中高脂肪食品的數量可能會改變大腦的化學物質,這可能會讓人們感覺低落並對壓力更敏感。有趣的是,一些心理學家和醫生也說他們見到過一些因為節食感到沮喪透頂的人。凱尼格說:“在節食時,人們把食物分為‘好的’和‘壞的’,這些都是道德上而非營養學上的詞匯。這會對自尊心造成影響。”
減肥機構稱,他們也在努力抑制此類想法產生並幫助節食者克服此類問題。Nutrisystem一名發言人稱,研究表明減肥能對自尊產生積極影響,他們也培訓節食顧問,為節食者提供諸如“放下過去的挫折,專注於未來和迄今為止取得的成就”等建議。Jenny Craig說它的個性化一對一咨詢服務是幫助節食者保持積極心態的方式。在Weight Watchers方面,它鼓勵人們保持積極心態並盡量把挫折視為“反饋而非失敗。”
盡管如此,家長節食的壓力可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研究顯示節食的母親更有可能把女兒也引向節食。芝加哥地區心理學家伊麗莎白﹒隆巴爾多(Elizabeth Lombardo)說,就算家長沒有特意告訴孩子他們在節食,孩子也會知道。她說:“他們的食物問題會延伸到孩子身上,”這會讓孩子對他們吃的東西感到焦慮、緊張和難過。
5.“副作用包括口腔異味…甚至嚴重得多的問題。”
有些節食與減肥產品會引發讓人討厭的副作用。如Atkins這樣的低碳水化合物節食法的擁躉們曾報告自己出現有口臭、眩暈、頭痛和便秘問題。選擇果汁排毒法的人可能會出現腹瀉及便秘問題。許多熱門節食法讓追隨者容易生氣。
然而,與其他產品(其中有許多為節食補充劑)的嚴重副作用相比,這些只是小兒科。OxyElite Pro是一種被宣傳為減肥及強健肌肉補充劑的產品,它被指與數十起肝炎、肝功能衰竭(有些患者需要肝移植)及一起死亡事件有關聯。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警告其分銷商──USPlabs LLC稱,該局認為某些OxyElite產品被污染,因為它們含有印枳 這一成分,隨後USPlabs同意召回某些OxyElite產品並告訴FDA它會銷毀倉庫中這種補充劑的存貨。然而,在11月4日發給FDA的一封信中,USPlabs堅稱印枳 已經安全使用了幾個世紀。
有關節食補充劑的問題不大可能會馬上消退,因為針對它們的監管不像食品和藥品那麼嚴格。的確,FDA有關補充劑的大多數規定都只是在收到消費者的投訴之後出台的,那時產品已經上市,所以要將危險產品下架需要幾個月的時間。補充劑行業業內組織──可靠營養品協會(Council for Responsible Nutrition)主席及首席執行長史蒂夫﹒米斯特(Steve Mister)則認為,監管並不是問題所在。他說:“節食補充劑受到了FDA和FTC的大力監管。遺憾的是,如同每個行業一樣,總有一小撮人不遵守法律。”
6.“那些脂肪和熱量數據?它們離事實差遠了。”
許多節食者沉迷於從包裝上的營養成分看來似乎是低熱量或低脂的美食。遺憾的是,你不能完全相信那些數據。一項於2010年發表在《美國飲食協會雜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的研究發現,冷凍食品的實際熱量要比標識所列出的數量平均高出8%,而餐廳菜品的熱量要比菜單所聲明的高出18%。該研究的作者、美國農業部人類營養研究中心(USDA Human Nutrition Research Center)能量代謝實驗室(Energy Metabolism Laboratory)的主任蘇珊﹒B.﹒羅伯茨(Susan B. Roberts)懷疑,像這樣的偏差也可能出現在包裝好的零食上。羅伯茨也是在線減肥項目MyIDiet.com的創始人。
偏差的一部分原因在於,按照FDA(其負責監管食品的營養標識)出台的規定,“實驗室分析獲得的數據與產品標識營養成分表標明的數據的比率必須為120%或更低。”這表示假如對某一食品的實驗室分析發現它含有120卡熱量,那麼食品包裝可聲稱它只含100卡,而且這麼做依然符合FDA的規定;同樣,實際含有20克脂肪的食品只列出17克也是符合規定的。另外,羅伯茨說,FDA要求包裝中食品的實際重量至少要達到包裝盒所標識的99%,所以實際上食品生產商在包裝內裝入的食品往往比標識列出的還要多,以確保他們符合規定。
專家們說,當然這並不是說節食者應該完全別再相信食品標識,而是說他們在記錄自己的食品攝入量時,應計入更高的總量。
7.“我們知道你們已開始厭煩我們…”
節食書籍或許仍在《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暢銷書排行榜中佔據統治地位,其中像《谷物與大腦健康》(Grain Brain)和《賈達的健康飲食經》(Giada's Feel Good Food)之類的書是前10名中的主力。前者講述的是碳水化合物的有害作用,後者則指導人們如何飲食及通過運動來保持良好體形。然而,美國的節食人數正在下滑。研究機構NPD集團在1月份發布的研究發現,有19%的美國成年人聲稱自己在節食,低於1991年高峰期31%的比例,其中女性“節食人數降幅最大”。此外,其他調查也表明美國人節食的時間也變短了。
出現這些變化的原因之一或許是美國人更接受超重人士的外貌了。NPD集團2012年的研究發現,23%的美國人表示體重正常之人遠遠比超重之人更有吸引力,而這個比例在1985年達55%。此外,這些變化也可能是因為人們的心理發生了變化。紐約州斯卡斯代爾(Scarsdale)阿馬裡醫療中心(Amari Medical)的首席醫療主任J.﹒沙阿(J. Shah)博士稱:“我認為人們開始意識到節食不管用了。”
這些趨勢也體現在減肥業的增長數據中: 2008年至2013年間,減肥行業出現了萎縮,行業營收以每年3.7%的速度下滑。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該行業領導者、擁有100多萬名會員的Weight Watchers發現其會議參與率年比下降了逾15%,同時按周網上付費的訂戶也減少了2.6%。這一趨勢或許還會持續下去:在該公司第三季度的財報電話會議上,其首席執行長詹姆斯﹒錢伯斯(James Chambers)說道:“考慮到我們的會員招募情況持續不振,我們預計第四季度的營收會以15%以下的兩位數速度下降。”
8.“…但是我們的利潤仍然飛漲。”
盡管減肥行業面臨一些問題,它依然吸金不少。研究公司IBISWorld的報告稱,2013年美國人單在減肥服務上的花費估計就達24億美元,它還預測該行業的營收到2018年將達到27億美元。這或許要歸功於消費者開支增加、經濟改善以及行業運營者逐漸將目標轉向男性。
不僅如此,據IBISWorld的數據顯示,減肥行業的利潤率平均達到營收的11.8%,高於平均利潤率只有4.2%的大多數個人護理行業。盡管其會員參與率和營收下降,2013年第三季度Weight Watchers的利潤還是達到了6,030萬美元(低於一年前的6,740萬美元),營收則為3.939億美元(按恆定幣值計算下降了8.5%)。Nutrisystem公布其第三季度利潤和營收分別為4,300萬美元和8,540萬美元(增長了5%),超出了預期。
9.“那個手術會讓你變 ──也會讓你得病。”
美國代謝與減肥手術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Metabolic and Bariatric Surgery)主席阮寧(Ninh Nguyen)稱,美國現在每年的減肥手術──如通常針對重症肥胖症患者的胃繞道和胃束帶這樣的手術──的數量總共達15萬至16萬起左右,在過去10年間上升了約10%。此類手術受歡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它們很有效: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做過胃繞道手術三年後,患者的體重平均減輕了31.5%;做過胃束帶手術的患者的這一比例則為15.9%。此外,該研究還發現,這些手術有時還有助於降低人們患上糖尿病和高血壓的幾率。
然而,它們還具有極高的潛在風險和嚴重的副作用。南加州大學外科學系(Department of Surgery a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就列出胃繞道和胃束帶術的潛在副作用包括感染、潰瘍、脾臟受損、中風、心臟病和死亡。該系估計每200個手術者中就有一人因為胃繞道術引發的並發症喪生,接受胃束帶術的患者的這一比例為千分之一。這一幾率現在有所改善,因為此類手術現在有許多都是通過腹腔鏡實施的。盡管如此,阮指出:“有些患者不會做,因為他們擔心那種手術風險太大了。”
10.“伙計,你是我們名單上的下一個人。”
盡管超重男性的比例(73%)高於超重女性的比例(64%),許多減肥計劃的會員主要都是女性。例如,Weight Watchers的會員估計有90%都是女性。減肥行業期望這一狀況能發生轉變。IBISWorld一份有關減肥行業的報告將男性群體定為一個“尚未開發的龐大市場”,並預計專注於男性減肥計劃的營銷宣傳活動將會增加。
確實,我們已經看到了一些針對男性的舉措。在過去幾年間,橄欖球球員勞倫斯﹒泰勒(Lawrence Taylo,代言Nutrisystem)、前NBA球員查爾斯﹒巴克利(Charles Barkley,代言Weight Watchers) ,以及以其在《今夜秀》(The Tonight Show with Jay Leno)中的“實習生羅斯”(Ross the Intern)一角而走紅的羅斯﹒馬修斯(Ross Mathews)都成為了減肥公司的代言人。心理學家科納森開玩笑說道:“他們試圖把男人們弄的像過去那麼可憐。”這些舉措或許起到了作用,美國肥胖症藥物委員會(American Board of Obesity Medicine)委員、紐約格拉梅西兒童醫院(Gramercy Pediatrics)醫療主任迪揚﹒海斯(Dyan Hes)說,社會開始逐漸接受男人節食減肥這件事了。
Catey Hill
本文譯自MarketWatch
1.“我們當中有些人是超級大騙子。”
現如今,美國20歲以上的成年人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身體肥胖,高於20年前約四分之一的比例。在這個時節,目前還有數百萬人的體重超過了他們的理想體重,這要歸因於一年一度在假期大吃特吃的習慣。
由於偏重,許多美國人不僅遭遇健康問題,還會心生內疚和羞愧感。於是乎,減肥──一個由減肥機構、減肥補充劑生產商、減肥書籍作者和減肥醫生組成的行業──成為了一宗大生意。主營減肥計劃的企業(想想Nutrisystem和Weight Watchers)在去年賺得24億美元;補充劑的銷售額──有許多承諾可減肥──提高了140億美元。此外,如今醫生們每年要實施數十萬起外科減肥手術來幫助患者減肥。
歸根結底:對許多方面而言,我們多余的脂肪就是他們的滾滾財源。為了把財攬到手,有些公司樂於夸大他們產品的真實功效。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簡稱“FTC”)最新的數據顯示,約有15%的減肥廣告含有虛假宣傳或虛假信息。就在今年,FTC已經以欺騙性廣告宣傳為由對三家公司處以了3,400萬美元左右的罰款。其中一家受罰公司是Sensa(一款 在食物上以助減肥的產品)的營銷商,它將繳納2,650萬美元罰款以就虛假廣告的指控達成和解。據FTC稱,該公司“以毫無根據的減肥宣傳和誤導性的保証來欺騙消費者”(Sensa稱“和解內容包括不承認不當行為”)。
FTC廣告行為部門主任瑪麗﹒恩格爾(Mary Engle)說:“幾乎沒有証據能証明減肥藥和補充劑能幫助你大幅減輕體重。”
此外,該行業中的一些大公司也相互指控對方欺詐。2010年,Weight Watchers(美國最大的減肥服務機構,市場份額超過43%)在美國紐約地方法院起訴Jenny Craig,指控對方的廣告宣稱“Jenny Craig的客戶平均減掉的重量是最大減肥機構客戶所減重量的兩倍多”。Weight Watchers稱,並沒有大規模臨床試驗能証明這一說法,所以那些說法是虛假的,具有誤導性。這兩家公司最後達成了和解:Jenny Craig雖不承認有任何過失,但同意永遠不再以任何形式發布、播出或散發該廣告。該公司在當時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提議Weight Watchers在真刀真槍的臨床試驗中與我們直接競爭。”
當然,大多數減肥廣告都是比較誠實的,節食補充劑有些也是有效的。然而,專家們指出,這個行業虛假信息的數量非常多。恩格爾說,若要避開欺騙性的減肥產品,消費者應當提防承諾起效快(比如10天內減掉10磅)的產品,以及使用“保証”或“科學突破”等字眼的產品。她還提醒要注意承諾有助於減肥的減肥霜或減肥貼。
2.“節食減肥會讓你越減越胖。”
雖然節食的目的是為了減肥,但是相反的效果常常會出現:最後我們比剛開始減肥時還胖。心理治療師、膳食顧問卡倫﹒凱尼格(Karen R. Koenig)說:“節食就長遠而言不起作用。”凱尼格也是五本減肥書籍的作者。在有關該問題的最可靠的研究綜述中,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的研究人員發現,節食者在最初六個月中一般會減掉5%至10%的體重,但是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依研究的不同而有所變化)的人在四至五年內長回的體重要多於他們最初減掉的數量。研究作者之一、現為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心理學教授的特蕾西﹒曼(Traci Mann)說,她認為體重回升的數字實際上可能要高得多。那些研究結果有偏差,因為有些研究在方法上存在偏向,而且在許多情況下,只有擁有確鑿減肥數據的研究才發表了他們的發現。
減肥是許多人最關心的話題之一,但順應而生的減肥機構中不乏黑心商家。一些承諾無需運動和節食就能超效減肥的代餐通常會產生不良反應,而節食減肥效果堪憂,還對情緒有負面影響。本視頻還介紹了你可能不知的其他一些減肥誤區。
凱尼格指出,出現這個結果的一部分原因在於,許多節食者不能抑制自己長期不吃禁食食品,一旦吃起來就會狂吃不止,一次性攝入巨量卡路裡。紐約減肥及營養研究中心(New York Obesity Nutrition Research Center)研究員、心理學家亞歷克西斯﹒科納森(Alexis Conason)說:“如果節食真的有用,我們就不用節食那麼多次了。”專家們建議,減肥者不要依賴短期節食計劃,而應該制定長期飲食計劃,著眼於既幫助減少熱量攝入和選擇健康食品,又不致產生被剝奪了美食享受的感覺。
此外,節食食品本身可能也會引起體重增加──部分原因是人們誤解了標識。於2006年發表在《營銷研究雜志》(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上的一項研究指出,看到食品包裝上有“低脂”標識的人,他們一次性的食用量要比沒看到標識的人最多可多出50%。另外,消費者也以為含“低脂”標識的食品的熱量要比它們的實際熱量低得多,但實際情況往往並非如此。正常體重的消費者看到有低脂標識的一人份谷麥棒時,他會估計它含有141卡的熱量,而它實際含有201卡熱量(相差近43%)。至於體重超重的人,這個差距就更明顯了:有低脂標識的食品的熱量含量被低估了57%。
不含熱量的人造甜味劑──比如節食軟飲料中添加的那些──被指與體重增加有關聯,盡管它們之間的因果關系很難証明。一些大規模研究發現攝入阿斯巴甜與體重增加有關系,其中一項廣為引用的2008年的研究發現,每周飲用21罐或更多含人造增甜劑飲料的人,他們體重超重或肥胖的風險是不喝此類飲料的人的近兩倍。這一關聯的個中緣由難以說明,但有些研究者推測人造增甜劑可能無法完全滿足我們對糖分的渴望,因此會激發我們在未來大量攝入糖分,其他一些研究者則認為增甜劑可能會影響我們的新陳代謝。(廣受歡迎的人造增甜劑Splenda的生產商稱,該產品不會使體重增加,同時Sweet 'N Low網站也指出有研究表明,人造增甜劑不會引發暴飲暴食。)
3.“吃便利店食品也能減肥。”
大多數人在考慮“節食”時,他們想的是吃水果、蔬菜和精益蛋白質食品。然而,馬克﹒豪布(Mark Haub)採用了獨特的方式。這位堪薩斯州立大學(Kansas State University)的人類營養學教授實施起“便利店式節食法”,他的飲食由Twinkie奶油夾心蛋糕、Dorito玉米片、奧利奧(Oreo)以及含糖谷物食品之類的東西組成。不過他有一個小竅門:把每天的熱量攝入量限制在1,800卡(普通人每天的攝入量為2,640卡)。
兩個月後,豪布減掉了27磅,並使自己的不良膽固醇降低了20%。豪布的減肥方式在營養方面並不佔優勢(盡管他的飲食計劃包括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品),但它確實表明攝入的熱量總量在減肥問題上起著很大作用。
確實,許多醫生和營養專家說,若要減肥的話,你要做的只不過是減少熱量的攝入和加大熱量的消耗。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一項研究將受試者分為四組,每組實施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構成比例不同的節食計劃,但他們攝入的卡路裡總量都相同,結果發現“無論節食強調的是哪種常量營養物質,減少卡路裡的節食都會帶來有臨床意義的減肥效果。”
營養生化學家、作家肖恩﹒塔爾博特(Shawn Talbott)說,這意味著消費者或許不再需要花一大筆錢來買最新的減肥書籍和減肥產品。節食者可記錄他們所吃的食物並通過該方法來計算卡路裡,或者也可嘗試眾多免費的計算卡路裡的應用,比如MyFitnessPal。北卡羅來納達勒姆(Durham)減肥機構Wellspring at Structure House的臨床心理學家凱蒂﹒裡克爾(Katie Rickel)說:“跟蹤記錄你每天所吃的食物是長期減肥的最佳方法之一。”她還說,要著重減少卡路裡,確保自己攝取了水果蔬菜等適當的營養。
對於認為消費者不需要減肥公司幫助減肥的人,減肥公司並不認同他們。Nutrisystem一名發言人指出,他們的減肥體系包括為客戶送餐,這表示客戶無需“計算、衡量或稱重”,所以更容易堅持。於2013年發表在《美國醫學雜志》(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的一項研究發現,Weight Watchers(其方法在某種程度上就是鼓勵客戶減少攝入熱量)比自己實施減肥計劃更有效,受試者使用Weight Watchers的方法越多,減肥效果越好;該研究由Weight Watchers資助。
4.“我們會讓你──以及你的孩子──不開心。”
節食減肥不僅常常會讓你感覺飢腸轆轆,還會對你的心理造成各種不良影響。於2011年發表在《消費者研究雜志》(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名為《憤怒的葡萄:實施自我控制的憤怒效應》(Grapes of Wrath: The Angry Effects of Exerting Self-Control)的研究發現,節食者可能更容易生氣。確實,當人們在實驗中選擇了蘋果而舍棄巧克力時,隨後他們更有可能去觀看憤怒或復仇主題的電影,而不是去看普通電影。在一項相關實驗中,食用健康零食而非美味零食的受試者,對包含“你應當”或“你必須”之類的控制字眼的宣傳信息更感惱怒。
不僅如此,節食可能還會讓我們感覺沮喪並傷害我們的自尊心。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University of Montreal)發表於2012年的一項研究考察了老鼠的大腦,研究發現減少食物中高脂肪食品的數量可能會改變大腦的化學物質,這可能會讓人們感覺低落並對壓力更敏感。有趣的是,一些心理學家和醫生也說他們見到過一些因為節食感到沮喪透頂的人。凱尼格說:“在節食時,人們把食物分為‘好的’和‘壞的’,這些都是道德上而非營養學上的詞匯。這會對自尊心造成影響。”
減肥機構稱,他們也在努力抑制此類想法產生並幫助節食者克服此類問題。Nutrisystem一名發言人稱,研究表明減肥能對自尊產生積極影響,他們也培訓節食顧問,為節食者提供諸如“放下過去的挫折,專注於未來和迄今為止取得的成就”等建議。Jenny Craig說它的個性化一對一咨詢服務是幫助節食者保持積極心態的方式。在Weight Watchers方面,它鼓勵人們保持積極心態並盡量把挫折視為“反饋而非失敗。”
盡管如此,家長節食的壓力可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研究顯示節食的母親更有可能把女兒也引向節食。芝加哥地區心理學家伊麗莎白﹒隆巴爾多(Elizabeth Lombardo)說,就算家長沒有特意告訴孩子他們在節食,孩子也會知道。她說:“他們的食物問題會延伸到孩子身上,”這會讓孩子對他們吃的東西感到焦慮、緊張和難過。
5.“副作用包括口腔異味…甚至嚴重得多的問題。”
有些節食與減肥產品會引發讓人討厭的副作用。如Atkins這樣的低碳水化合物節食法的擁躉們曾報告自己出現有口臭、眩暈、頭痛和便秘問題。選擇果汁排毒法的人可能會出現腹瀉及便秘問題。許多熱門節食法讓追隨者容易生氣。
然而,與其他產品(其中有許多為節食補充劑)的嚴重副作用相比,這些只是小兒科。OxyElite Pro是一種被宣傳為減肥及強健肌肉補充劑的產品,它被指與數十起肝炎、肝功能衰竭(有些患者需要肝移植)及一起死亡事件有關聯。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警告其分銷商──USPlabs LLC稱,該局認為某些OxyElite產品被污染,因為它們含有印枳 這一成分,隨後USPlabs同意召回某些OxyElite產品並告訴FDA它會銷毀倉庫中這種補充劑的存貨。然而,在11月4日發給FDA的一封信中,USPlabs堅稱印枳 已經安全使用了幾個世紀。
有關節食補充劑的問題不大可能會馬上消退,因為針對它們的監管不像食品和藥品那麼嚴格。的確,FDA有關補充劑的大多數規定都只是在收到消費者的投訴之後出台的,那時產品已經上市,所以要將危險產品下架需要幾個月的時間。補充劑行業業內組織──可靠營養品協會(Council for Responsible Nutrition)主席及首席執行長史蒂夫﹒米斯特(Steve Mister)則認為,監管並不是問題所在。他說:“節食補充劑受到了FDA和FTC的大力監管。遺憾的是,如同每個行業一樣,總有一小撮人不遵守法律。”
6.“那些脂肪和熱量數據?它們離事實差遠了。”
許多節食者沉迷於從包裝上的營養成分看來似乎是低熱量或低脂的美食。遺憾的是,你不能完全相信那些數據。一項於2010年發表在《美國飲食協會雜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的研究發現,冷凍食品的實際熱量要比標識所列出的數量平均高出8%,而餐廳菜品的熱量要比菜單所聲明的高出18%。該研究的作者、美國農業部人類營養研究中心(USDA Human Nutrition Research Center)能量代謝實驗室(Energy Metabolism Laboratory)的主任蘇珊﹒B.﹒羅伯茨(Susan B. Roberts)懷疑,像這樣的偏差也可能出現在包裝好的零食上。羅伯茨也是在線減肥項目MyIDiet.com的創始人。
偏差的一部分原因在於,按照FDA(其負責監管食品的營養標識)出台的規定,“實驗室分析獲得的數據與產品標識營養成分表標明的數據的比率必須為120%或更低。”這表示假如對某一食品的實驗室分析發現它含有120卡熱量,那麼食品包裝可聲稱它只含100卡,而且這麼做依然符合FDA的規定;同樣,實際含有20克脂肪的食品只列出17克也是符合規定的。另外,羅伯茨說,FDA要求包裝中食品的實際重量至少要達到包裝盒所標識的99%,所以實際上食品生產商在包裝內裝入的食品往往比標識列出的還要多,以確保他們符合規定。
專家們說,當然這並不是說節食者應該完全別再相信食品標識,而是說他們在記錄自己的食品攝入量時,應計入更高的總量。
7.“我們知道你們已開始厭煩我們…”
節食書籍或許仍在《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暢銷書排行榜中佔據統治地位,其中像《谷物與大腦健康》(Grain Brain)和《賈達的健康飲食經》(Giada's Feel Good Food)之類的書是前10名中的主力。前者講述的是碳水化合物的有害作用,後者則指導人們如何飲食及通過運動來保持良好體形。然而,美國的節食人數正在下滑。研究機構NPD集團在1月份發布的研究發現,有19%的美國成年人聲稱自己在節食,低於1991年高峰期31%的比例,其中女性“節食人數降幅最大”。此外,其他調查也表明美國人節食的時間也變短了。
出現這些變化的原因之一或許是美國人更接受超重人士的外貌了。NPD集團2012年的研究發現,23%的美國人表示體重正常之人遠遠比超重之人更有吸引力,而這個比例在1985年達55%。此外,這些變化也可能是因為人們的心理發生了變化。紐約州斯卡斯代爾(Scarsdale)阿馬裡醫療中心(Amari Medical)的首席醫療主任J.﹒沙阿(J. Shah)博士稱:“我認為人們開始意識到節食不管用了。”
這些趨勢也體現在減肥業的增長數據中: 2008年至2013年間,減肥行業出現了萎縮,行業營收以每年3.7%的速度下滑。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該行業領導者、擁有100多萬名會員的Weight Watchers發現其會議參與率年比下降了逾15%,同時按周網上付費的訂戶也減少了2.6%。這一趨勢或許還會持續下去:在該公司第三季度的財報電話會議上,其首席執行長詹姆斯﹒錢伯斯(James Chambers)說道:“考慮到我們的會員招募情況持續不振,我們預計第四季度的營收會以15%以下的兩位數速度下降。”
8.“…但是我們的利潤仍然飛漲。”
盡管減肥行業面臨一些問題,它依然吸金不少。研究公司IBISWorld的報告稱,2013年美國人單在減肥服務上的花費估計就達24億美元,它還預測該行業的營收到2018年將達到27億美元。這或許要歸功於消費者開支增加、經濟改善以及行業運營者逐漸將目標轉向男性。
不僅如此,據IBISWorld的數據顯示,減肥行業的利潤率平均達到營收的11.8%,高於平均利潤率只有4.2%的大多數個人護理行業。盡管其會員參與率和營收下降,2013年第三季度Weight Watchers的利潤還是達到了6,030萬美元(低於一年前的6,740萬美元),營收則為3.939億美元(按恆定幣值計算下降了8.5%)。Nutrisystem公布其第三季度利潤和營收分別為4,300萬美元和8,540萬美元(增長了5%),超出了預期。
9.“那個手術會讓你變 ──也會讓你得病。”
美國代謝與減肥手術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Metabolic and Bariatric Surgery)主席阮寧(Ninh Nguyen)稱,美國現在每年的減肥手術──如通常針對重症肥胖症患者的胃繞道和胃束帶這樣的手術──的數量總共達15萬至16萬起左右,在過去10年間上升了約10%。此類手術受歡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它們很有效: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做過胃繞道手術三年後,患者的體重平均減輕了31.5%;做過胃束帶手術的患者的這一比例則為15.9%。此外,該研究還發現,這些手術有時還有助於降低人們患上糖尿病和高血壓的幾率。
然而,它們還具有極高的潛在風險和嚴重的副作用。南加州大學外科學系(Department of Surgery a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就列出胃繞道和胃束帶術的潛在副作用包括感染、潰瘍、脾臟受損、中風、心臟病和死亡。該系估計每200個手術者中就有一人因為胃繞道術引發的並發症喪生,接受胃束帶術的患者的這一比例為千分之一。這一幾率現在有所改善,因為此類手術現在有許多都是通過腹腔鏡實施的。盡管如此,阮指出:“有些患者不會做,因為他們擔心那種手術風險太大了。”
10.“伙計,你是我們名單上的下一個人。”
盡管超重男性的比例(73%)高於超重女性的比例(64%),許多減肥計劃的會員主要都是女性。例如,Weight Watchers的會員估計有90%都是女性。減肥行業期望這一狀況能發生轉變。IBISWorld一份有關減肥行業的報告將男性群體定為一個“尚未開發的龐大市場”,並預計專注於男性減肥計劃的營銷宣傳活動將會增加。
確實,我們已經看到了一些針對男性的舉措。在過去幾年間,橄欖球球員勞倫斯﹒泰勒(Lawrence Taylo,代言Nutrisystem)、前NBA球員查爾斯﹒巴克利(Charles Barkley,代言Weight Watchers) ,以及以其在《今夜秀》(The Tonight Show with Jay Leno)中的“實習生羅斯”(Ross the Intern)一角而走紅的羅斯﹒馬修斯(Ross Mathews)都成為了減肥公司的代言人。心理學家科納森開玩笑說道:“他們試圖把男人們弄的像過去那麼可憐。”這些舉措或許起到了作用,美國肥胖症藥物委員會(American Board of Obesity Medicine)委員、紐約格拉梅西兒童醫院(Gramercy Pediatrics)醫療主任迪揚﹒海斯(Dyan Hes)說,社會開始逐漸接受男人節食減肥這件事了。
Catey Hill
本文譯自MarketWatch
空氣凈化器能改善健康嗎?
紐約時報
北京健康札記聖西睿智醫生2014年01月23日
今年中國最熱門的新年禮物是什麼?除了年貨和紅包外,可能你也可以送一份「取之不竭的禮物」:室內空氣凈化器。毫無疑問,從去年起,它們開始在中國大行其道,銷量井噴。我認為這是一個好的轉變:包括我自己在內,許多獨立測試表明,一個好的空氣凈化器能夠極大地改善室內空氣質量,將PM2.5含量減少80%甚至更多,比如我在自家的卧室和客廳,就曾自行測試過多個品牌的凈化器。但是否有可靠的數據證明它的確能讓你更健康呢?當然,減少在污染中的暴露能夠降低有害健康的影響,這似乎很有道理。但在醫學史上,不乏常識和傳統被後來證明無效或有害的例子——如放血,或更現代的服用複合維生素的傳統。閱讀這篇文章的讀者中,一大部分人每天服用複合維生素,認為這麼做「更健康」,但強有力的證據表明它們並沒有效果,甚至可能對人有危害。空氣凈化器會不會也是其中一例?
從理論和測試而言,一個好的空氣凈化器對室內污染水平的改善應當超過80%;這一80%界線也是私立家用電器製造商協會(AHAM)在他們的潔凈空氣輸出率(Clean Air Delivery Rate,簡稱CADR)測試中使用的界線,這些測試在空氣凈化器對比圖中被廣泛引用。那麼,假設你在起居室里安裝了一台頂級凈化器,自我感覺滿意且安全,但是,你在這間屋子裡一天能待多長時間?或者,有沒有可能凈化器太小而房間太大、凈化器太舊、風扇轉速太慢、抑或窗戶是開着的?你原有的哮喘、心血管病在安裝了凈化器後有好轉嗎?明白我的意思了吧?我想把這個話題帶到下一層,尋找證據證明,在使用這些器械時,你的健康確實有所改善。我希望能夠告訴我的病人和讀者,在已發表的調查研究中,的確有這樣的研究:其跟蹤被實驗者長達數月甚至數年,將他們和對照組(未使用空氣凈化器的人)作比較,評估他們的健康狀況,看在心臟病和肺病、癌症和死亡率上是否有所改善。有這樣的研究嗎?
為了尋找最佳研究,我搜索了Pubmed醫學數據庫(Pubmed scientific database),並沒有找到有力數據,雖然很失望但也在意料之中。一個像這樣設計合理的研究項目實施難度高而且成本高昂。但仍有少許嘗試,特別是針對使用高效微粒空氣過濾器(HEPA)幫助哮喘病兒童的研究。其中一個是2002年發佈的一項系統化研究,研究結果表明,過濾器對改善哮喘癥狀雖然有效但效果並不明顯,而且不同研究之間的差異很大,增加了總結性評估的難度。更近期的一項精心設計的研究發佈於2011年《兒科學》雜誌(Pediatrics),該研究跟蹤了200名暴露在二手煙家庭環境下的哮喘兒童,給半數兒童的卧室里配置了真正的HEPA凈化器,另一半拿到的則是安慰凈化器,外形和普通凈化器無異,但未安裝HEPA或活性炭等有效過濾裝置。一年後,用HEPA的孩子們看哮喘門診的次數減少了,這可能——但並不能下定論——是由於他們房間里的PM2.5減少了25%。
其它研究側重於過敏,包括2008年一項有趣的研究。該研究評估了有對動物過敏病史的兒童,對他們跟蹤一年,記錄其肺功能和血液標記物。一年後,HEPA空氣過濾器使用者的肺功能、抗過敏藥物使用或血液標記物並無顯著差異,但患兒的支氣管高反應性出現了改善的趨勢。1990年的另一項研究更令人印象深刻,它顯示不僅室內PM0.3減少了70%,而且病人的過敏癥狀得到了改善。
所有這些都提示了空氣凈化器的健康益處,但對於處在中國及發展中世界的我們是否有效,這些研究仍徘徊在我想知道的答案邊緣。在美國,大多數空氣凈化器的營銷和測試的焦點在過敏和哮喘。但在發展中國家,空氣污染更加嚴峻,因此健康風險要嚴重得多。我們擔心污染對死亡、心臟病、肺病和癌症的長期風險。我剛剛提到的這些研究仍不能回答那個更加深入的問題:長期使用室內空氣凈化器能否預防早逝、心臟病、肺病和癌症呢?
我找到的最好的研究發佈在2013年1月的《室內空氣》(Indoor Air)。這項複雜的研究設計思路很縝密,在隨機雙盲交叉設計中,有20戶家庭參與,使用空氣凈化器或安慰凈化器超過三周。測試的家庭在遙遠的加拿大第一民族(First Nations)社區,主要目的是為了評估空氣凈化器是否能夠改善心肺健康。正如他們的摘要所述:
「……每戶家庭收到了一個靜電式空氣凈化器和一個安慰凈化器,使用一周,順序隨機。在每周的開始和結束時,測量他們的肺功能、血壓和血管內皮功能……平均來算,使用空氣凈化器的人在一秒鐘內的強力呼氣量增加了217毫升,收縮壓降低了7.9毫米汞柱,且舒張壓降低了4.5毫米汞柱。我們觀察到了室內PM2.5和肺功能之間一致的反向相關性。總體而言,我們的調查結果認為,在第一民族社區減少室內PM2.5可能帶來肺功能的改善。」
這個加拿大研究小組之前還曾發表一篇類似的研究,在20個使用木柴壁爐的家庭對45名非吸煙者測試7天,比較研究對象在使用或不使用HEPA凈化器情況下的健康狀態。凈化器使用者的內皮功能和C型反應蛋白(CRP)等炎症生物標誌物的表現有所改善。由於現在大多數污染研究員把污染看成一種促炎症疾病,這類生物標誌物的測試結果的確能夠成為今後健康問題的精確指標。這一方法在我最近評論的空氣污染口罩研究中也被使用。
對這些研究我有怎樣的理解?首先,它們都肯定了我們已經知道的信息:空氣凈化器能夠降低室內PM2.5水平,但產生的效果參差不齊。第二是需要看健康標記物得出的的結果。我認為最令人鼓舞的發現是,即使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不到一個月),第一民族的研究仍顯示出肺功能的改善。雖然血壓改善數據不夠有說服力,但更廣范的研究可能能夠幫助確認他們最初得出的正面結論。
我認為這些研究都算不上板上釘釘的證據,但我確實的不知道我們以後是否會有更多像這些研究一樣設計精良的調查,因為這類研究需要大量經費與大批人群參與,因此必須得到高額的項目基金才能進行。但在更好的研究發佈之前,我們必須依賴目前已知的信息:
· 在PM2.5方面,沒有所謂的空氣污染「安全」等級,永遠都是越低越好。
· 惡化的空氣污染會導致各種原因而引起的死亡,尤其是心臟和肺部疾病和癌症。許多研究已經顯示出這一點,包括2013年中國人口薈萃分析。
· 從好的方面看,PM2.5的長期改善的確能幫助減少死亡率。證明這一點的最佳研究是針對美國所有城市人口的一項宏大的流行病學分析,研究跨度是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在這期間美國的空氣質量普遍得以改善。人們的平均預期壽命得以延長,這其中原因眾多,但估計延長的壽命中有15%的貢獻來自於潔凈的空氣。
· 短期研究也同樣顯示減少室外空氣污染有助於改善健康。我見過的這方面設計最好的研究就發生在2008年奧運會期間的北京。一組研究人員跟蹤了125名健康的年輕醫生,跟蹤時間涵蓋奧運會前、期間以及結束後,結果發現在空氣污染改善的那段美好日子裡,受試者的血壓、心率和其它炎症生物標誌物都有所改善。另一項令人鼓舞的研究跟蹤了重慶銅梁縣的孕婦和她們的嬰兒。研究表明,在當地一家燃煤電廠於2004年被強制關閉後,結果們發現2歲幼兒的健康水平和肌肉協調性高於對照組(電廠關閉前出生的幼兒)。
所有這些是否足以說服你去使用室內凈化器?對我而言,我好幾年前就已經相信了——不僅是因為常識,而且從生物化學角度來說它的確有道理,並且也完全符合預防原則:「當一項活動對環境或人類健康有傷害的威脅,應該先採取預防措施,即使一些因果關係在科學上還沒有被完全確認。」
Richard Saint Cyr(聖西睿智醫生)是來自美國的全科醫生,現在在北京的和睦家醫院工作,撰寫着健康博客myhealthbeijing.com。自2007年起他與太太在北京居住,可以通過新浪微博和他互動。
北京健康札記聖西睿智醫生2014年01月23日
今年中國最熱門的新年禮物是什麼?除了年貨和紅包外,可能你也可以送一份「取之不竭的禮物」:室內空氣凈化器。毫無疑問,從去年起,它們開始在中國大行其道,銷量井噴。我認為這是一個好的轉變:包括我自己在內,許多獨立測試表明,一個好的空氣凈化器能夠極大地改善室內空氣質量,將PM2.5含量減少80%甚至更多,比如我在自家的卧室和客廳,就曾自行測試過多個品牌的凈化器。但是否有可靠的數據證明它的確能讓你更健康呢?當然,減少在污染中的暴露能夠降低有害健康的影響,這似乎很有道理。但在醫學史上,不乏常識和傳統被後來證明無效或有害的例子——如放血,或更現代的服用複合維生素的傳統。閱讀這篇文章的讀者中,一大部分人每天服用複合維生素,認為這麼做「更健康」,但強有力的證據表明它們並沒有效果,甚至可能對人有危害。空氣凈化器會不會也是其中一例?
從理論和測試而言,一個好的空氣凈化器對室內污染水平的改善應當超過80%;這一80%界線也是私立家用電器製造商協會(AHAM)在他們的潔凈空氣輸出率(Clean Air Delivery Rate,簡稱CADR)測試中使用的界線,這些測試在空氣凈化器對比圖中被廣泛引用。那麼,假設你在起居室里安裝了一台頂級凈化器,自我感覺滿意且安全,但是,你在這間屋子裡一天能待多長時間?或者,有沒有可能凈化器太小而房間太大、凈化器太舊、風扇轉速太慢、抑或窗戶是開着的?你原有的哮喘、心血管病在安裝了凈化器後有好轉嗎?明白我的意思了吧?我想把這個話題帶到下一層,尋找證據證明,在使用這些器械時,你的健康確實有所改善。我希望能夠告訴我的病人和讀者,在已發表的調查研究中,的確有這樣的研究:其跟蹤被實驗者長達數月甚至數年,將他們和對照組(未使用空氣凈化器的人)作比較,評估他們的健康狀況,看在心臟病和肺病、癌症和死亡率上是否有所改善。有這樣的研究嗎?
為了尋找最佳研究,我搜索了Pubmed醫學數據庫(Pubmed scientific database),並沒有找到有力數據,雖然很失望但也在意料之中。一個像這樣設計合理的研究項目實施難度高而且成本高昂。但仍有少許嘗試,特別是針對使用高效微粒空氣過濾器(HEPA)幫助哮喘病兒童的研究。其中一個是2002年發佈的一項系統化研究,研究結果表明,過濾器對改善哮喘癥狀雖然有效但效果並不明顯,而且不同研究之間的差異很大,增加了總結性評估的難度。更近期的一項精心設計的研究發佈於2011年《兒科學》雜誌(Pediatrics),該研究跟蹤了200名暴露在二手煙家庭環境下的哮喘兒童,給半數兒童的卧室里配置了真正的HEPA凈化器,另一半拿到的則是安慰凈化器,外形和普通凈化器無異,但未安裝HEPA或活性炭等有效過濾裝置。一年後,用HEPA的孩子們看哮喘門診的次數減少了,這可能——但並不能下定論——是由於他們房間里的PM2.5減少了25%。
其它研究側重於過敏,包括2008年一項有趣的研究。該研究評估了有對動物過敏病史的兒童,對他們跟蹤一年,記錄其肺功能和血液標記物。一年後,HEPA空氣過濾器使用者的肺功能、抗過敏藥物使用或血液標記物並無顯著差異,但患兒的支氣管高反應性出現了改善的趨勢。1990年的另一項研究更令人印象深刻,它顯示不僅室內PM0.3減少了70%,而且病人的過敏癥狀得到了改善。
所有這些都提示了空氣凈化器的健康益處,但對於處在中國及發展中世界的我們是否有效,這些研究仍徘徊在我想知道的答案邊緣。在美國,大多數空氣凈化器的營銷和測試的焦點在過敏和哮喘。但在發展中國家,空氣污染更加嚴峻,因此健康風險要嚴重得多。我們擔心污染對死亡、心臟病、肺病和癌症的長期風險。我剛剛提到的這些研究仍不能回答那個更加深入的問題:長期使用室內空氣凈化器能否預防早逝、心臟病、肺病和癌症呢?
我找到的最好的研究發佈在2013年1月的《室內空氣》(Indoor Air)。這項複雜的研究設計思路很縝密,在隨機雙盲交叉設計中,有20戶家庭參與,使用空氣凈化器或安慰凈化器超過三周。測試的家庭在遙遠的加拿大第一民族(First Nations)社區,主要目的是為了評估空氣凈化器是否能夠改善心肺健康。正如他們的摘要所述:
「……每戶家庭收到了一個靜電式空氣凈化器和一個安慰凈化器,使用一周,順序隨機。在每周的開始和結束時,測量他們的肺功能、血壓和血管內皮功能……平均來算,使用空氣凈化器的人在一秒鐘內的強力呼氣量增加了217毫升,收縮壓降低了7.9毫米汞柱,且舒張壓降低了4.5毫米汞柱。我們觀察到了室內PM2.5和肺功能之間一致的反向相關性。總體而言,我們的調查結果認為,在第一民族社區減少室內PM2.5可能帶來肺功能的改善。」
這個加拿大研究小組之前還曾發表一篇類似的研究,在20個使用木柴壁爐的家庭對45名非吸煙者測試7天,比較研究對象在使用或不使用HEPA凈化器情況下的健康狀態。凈化器使用者的內皮功能和C型反應蛋白(CRP)等炎症生物標誌物的表現有所改善。由於現在大多數污染研究員把污染看成一種促炎症疾病,這類生物標誌物的測試結果的確能夠成為今後健康問題的精確指標。這一方法在我最近評論的空氣污染口罩研究中也被使用。
對這些研究我有怎樣的理解?首先,它們都肯定了我們已經知道的信息:空氣凈化器能夠降低室內PM2.5水平,但產生的效果參差不齊。第二是需要看健康標記物得出的的結果。我認為最令人鼓舞的發現是,即使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不到一個月),第一民族的研究仍顯示出肺功能的改善。雖然血壓改善數據不夠有說服力,但更廣范的研究可能能夠幫助確認他們最初得出的正面結論。
我認為這些研究都算不上板上釘釘的證據,但我確實的不知道我們以後是否會有更多像這些研究一樣設計精良的調查,因為這類研究需要大量經費與大批人群參與,因此必須得到高額的項目基金才能進行。但在更好的研究發佈之前,我們必須依賴目前已知的信息:
· 在PM2.5方面,沒有所謂的空氣污染「安全」等級,永遠都是越低越好。
· 惡化的空氣污染會導致各種原因而引起的死亡,尤其是心臟和肺部疾病和癌症。許多研究已經顯示出這一點,包括2013年中國人口薈萃分析。
· 從好的方面看,PM2.5的長期改善的確能幫助減少死亡率。證明這一點的最佳研究是針對美國所有城市人口的一項宏大的流行病學分析,研究跨度是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在這期間美國的空氣質量普遍得以改善。人們的平均預期壽命得以延長,這其中原因眾多,但估計延長的壽命中有15%的貢獻來自於潔凈的空氣。
· 短期研究也同樣顯示減少室外空氣污染有助於改善健康。我見過的這方面設計最好的研究就發生在2008年奧運會期間的北京。一組研究人員跟蹤了125名健康的年輕醫生,跟蹤時間涵蓋奧運會前、期間以及結束後,結果發現在空氣污染改善的那段美好日子裡,受試者的血壓、心率和其它炎症生物標誌物都有所改善。另一項令人鼓舞的研究跟蹤了重慶銅梁縣的孕婦和她們的嬰兒。研究表明,在當地一家燃煤電廠於2004年被強制關閉後,結果們發現2歲幼兒的健康水平和肌肉協調性高於對照組(電廠關閉前出生的幼兒)。
所有這些是否足以說服你去使用室內凈化器?對我而言,我好幾年前就已經相信了——不僅是因為常識,而且從生物化學角度來說它的確有道理,並且也完全符合預防原則:「當一項活動對環境或人類健康有傷害的威脅,應該先採取預防措施,即使一些因果關係在科學上還沒有被完全確認。」
Richard Saint Cyr(聖西睿智醫生)是來自美國的全科醫生,現在在北京的和睦家醫院工作,撰寫着健康博客myhealthbeijing.com。自2007年起他與太太在北京居住,可以通過新浪微博和他互動。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