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2014

台灣人民對民主的努力被一筆勾銷

年關將近,在歲末即逝的時刻,東方農業社會傳統習俗長期留存的「不能拖過年」禁忌,在今天台灣的人際往來互動中依舊深植人心,不少人深信:壞事一定要在年前處理掉,不可以擺著不顧、延續到新年,否則來年會「衰」一整年。從這樣的文化浸入潛意識、影響到行為舉止,很容易觀察到:許多急切,事實上就是該人內心所示的大噩,所以才會非得在冬藏調息的時刻違常地起意出手。

昨天,有幾個事件,正可勾勒出台灣政治社會的真實圖像。馬總統,人在國外瘋狂地累積他出訪的國家數,在四處蜻蜓點水之中,他卻在國外的記者會上,針對國內討論許久的兩岸協商國會監督機制首度表態,根據的果然是「我國的憲法」;他將兩岸協議的協商歸之於行政權,排除國會的角色,僅將國會監督置於最後的是否通過階段。

既然如此,對於服務貿易協議在立法院的審查進度,理應充分尊重、不宜置喙才對,然馬英九卻又越界指手畫腳,「立法院開二十次公聽會延後實質審查,造成了兩岸關係間的一些誤會」。那麼,這應然與實然之間的矛盾,是怎麼回事?國家元首既非憲法的解釋者與仲裁者,更不是國會的指導者,國會依憲擁有代表民意強化對行政權有效制衡的立法權,馬英九不待掩飾、直陳保留立場,顯然,是以國民黨主席的意旨貫徹本能在對全體黨籍立委下指令。他到底在急什麼?

昨天,在立法院,在野黨團聯手提出「反避稅條款」,以回應新近由美國「國際記者調查聯盟」公布的台灣一萬六千餘筆開設境外公司涉嫌規避稅負問題。國民黨團果然又在第一時間予以封殺,理由有三,一是沒有評估報告,二是沒有召開公聽會,台商意見很多,三是兩岸租稅協議尚未完成,因此太草率、不嚴謹。

這個修法程序對照服貿協議的逕行簽署,又是一個矛盾。比對兩者間的差異,有關利害關係人,一個是在地中小企業,一個是中國投資企業;有關稅制的整合,何以中國必須在海外布局的架構中被單獨考量且為準繩?顯然,中國台商影響行政與立法的遊說力道高於其他,甚或兩者已是一體兩面?否則,國民黨團在急什麼?

昨天,總統府前再度爆發衝突。約八十名華隆自救會的關廠工人臥道抗爭,抗議政府延宕提出實際方案向資方追討退休金。在此同時,馬英九在國外對於砂石車衝撞事件認為:身為政府應該要從根本面去檢討如何減少民眾的不滿。這當然再是一個矛盾。突發,或可檢討,沉痾,應談解決。相對前者,弱勢勞工的處境被放置在什麼位階?屆此,這依序而下的政策優先脈絡就再明白不過了。那麼,關廠工人在急什麼,能不理解嗎?

昨天,教育部課綱委員會在社會異議喧騰下,強行通過將高中課綱大幅恢復中國史觀,並將在明年八月新學年生米煮成熟飯、立即適用。教育部不但宣稱「微調」是將教科書內容及用詞符合憲法的精神,部長蔣偉寧甚至口出:「沒有去台灣化,去日本化倒有一點」,這種意涵「皇民」歧視的嚴重族群偏見,已經涉及對人權施加嚴重暴力,更違反聯合國「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公約」;身為高級知識份子卻不自覺流露此等野蠻與傲慢,整個執政團隊猶如鮑魚之肆,毫無愧意與糾正,簡直是欺人太甚。那麼,這個政府趕在過年前一定要橫柴入灶,是在急什麼,還用問嗎?

由竄改教科書回過頭勾串到排除國會監督兩岸協議的原始出發點,其實馬政府的政策路線很清楚,就是把數十年來台灣人民對民主化、平等化、文明化的努力拚鬥一筆勾銷,透過政治力推促社會全面自我退化,以銜接刻在中國施行的中華封建階級體系。體察迎面而來的反撲與逆流,全體國人必須自問:能夠任令這股民主逆襲順利拖過年,成為我們來年的定調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