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2015

中國改革路漫漫

華爾街日報

中國的新政策要求推動經濟轉型,讓消費和創新創業成為經濟增長的引擎。但中國政府也承認,改變依賴政府投資和重工業的發展模式尚需經年累月的磨練。

中國政府周四公布了年度預算和政策規劃,承認經濟進入增長放緩的時代,並提出通過發展創新型小微企業開辟新的就業來源的必要性。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全國電視直播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稱,政府要勇於自我革命,給市場和社會留足空間。

盡管如此,中國政府還是表現出偏重強大的政府力量而非市場的傾向。中國2015年安排財政預算支出人民幣8.1萬億元(約1.3萬億美元),比去年增長9%以上,其中相當大一部分用於國防、基礎設施和其他國家重點行業。

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目標從去年的實際增長率7.4%下調至7%左右,李克強表示,此舉旨在使經濟能在較長時期內保持中高速增長。

經濟學家們稱,政府預算和政策報告給人的整體印象是,在經歷了數十年由基礎設施和工業投資推動的快速增長之後,中國目前難以放鬆對經濟各方面的掌控。

香港科技大學(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會計學教授李系稱,中國一直將大量資源和支出集中在基礎設施和投資上;一開始這種做法是有效的,幫助突破了發展的瓶頸,百姓也獲益;但是隨著時間的流失,這種做法產生了一個不斷投資的怪物,不斷地將資金從原本可能進行其他方面支出的普通人身上轉移走。

對工業、基礎設施以及其他固定資產的投資增速仍較消費增速高出25%。許多經濟學家們稱,這意味著財富從家庭轉移到了政府,而不是從政府轉移到了家庭,這使得消費者口袋裡的錢變少。

消費支出增長受阻的原因一方面是國有企業習慣於從國有銀行借入大筆貸款並享受政府的其他扶持措施,另一方面是巨大的政府影響力所造成的廣泛的官僚主義。李克強提到了體制機制弊端和結構性矛盾,稱其為發展的攔路虎。

國家發改委也表示改革存在難度。發改委在向全國人大做的報告中表示,深化改革涉及的矛盾、觸及的利益更加復雜。發改委承諾開展國企重組試點,但沒有給出時間表。中國國有企業控制銀行、通訊、鐵路和其他被認為具有戰略重要性的領域,這些領域在整個工業經濟中的佔比超過三分之一。信息供應商英敏特(Mintel Group Ltd.)的研究主管克拉布(Matthew Crabbe)說,要帶動私營部門在消費者服務領域創業,中國政府需要讓國有企業把路讓出來。他問到:中國真的需要國有零售商嗎?

刺激消費的關鍵是加大對養老、醫療、失業保障和其他社會福利的投入,鼓勵公民多消費,讓公民更有安全感,中國政府為實現這個目標已經努力了10多年。但是,盡管今年醫療保障支出增加了22%,但在政府總支出中所佔的比重依然不足1%。

廣東省某運動器材公司員工韓鬆橋(音)說,他願意多花錢讓14歲的兒子上個好高中,但經濟形勢不好,加上社保也不完善,讓他幾乎沒有可支配收入。他說,他最擔心的是生了重病怎麼辦。他說自己真的沒錢看病。

經濟放緩使得中國鼓勵私營企業創造就業(特別是在服務行業)的任務變得更為緊迫。去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創下20多年的最低水平,一些經濟學家預計,中國今年實現7%增長目標的難度較大。IMF對中國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長率預期分別為6.8%和6.3%。

過去兩年裡,中國政府已經採取措施為民營企業簡化行政審批事項,並允許網絡零售和其他一些服務迅速擴張。李克強承諾,將進一步簡政放權,給企業鬆綁,為創業提供便利,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劉俏說,他們在書面上做了許多工作,問題是實際做起來需要時間。

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一項商業環境指數顯示,在全球189個國家中,中國大多數指標的排名都比較靠後。例如,放寬企業注冊審批方面,中國位列第128;建築許可方面,中國位列第179。

中國龐大的政府部門本身也消耗資源,公務員隊伍不斷膨脹。據新華社去年報道,中國的“官民比”為1:191,而印度、英國、新加坡和俄羅斯的“官民比”分別為1:109、1:118、1:171和1:184。

李克強稱,中國的公務員數量已經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在全世界也名列前茅。他說,政府對民生和產業的過度控制將損害中國的創新創業能力,這是一種難以磨滅的本能。

Mark Magni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