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2016

從真實數據檢視「2025非核家園」的可能性

林登峯 (電機工程博士,曾任職美國貝爾實驗室)


明明不缺電的台灣,在官方謊言假話的洗腦下,花3000億元蓋了危險的核四。這是用「假理性」遂行「不理性」最典型的案例。

今年大選,小英提出了「2025非核家園」。很多人對此都有相當的質疑。

如果要廢核,就是要把核一,核二及核三都除役,核四不商轉,這樣會不會電力不夠?如果要建新的發電廠,費用會不會很高?電價不會上漲嗎?會上漲多少?

本文將以真實的數據分析來回答上面幾個問題。我們所用的數據,除非有特別的說明,都是台電公布的。根據這些分析,我們也會提出幾個相信是可行的方法,包括技術性及非技術性的建議。

台灣的電力需求

台灣的電力需求有多少?在回答這個問題以前,我們也許可以看看過去的用電歷史。

表一是我根據台電公布的數據,整理出來最近二十年台灣的用電情形。要特別指出的是,這個表的前十年,台灣的用電增加了超過60%,但是後十年的增加率卻不到20%。

這個趨勢很像美國,他們也有產業外移。過去十年,他們的工業用電幾乎已無成長。台灣還有成長,但是已經不多。為什麼會這樣?




主要的原因是他們的經濟成長都是集中在知識經濟,像軟體,生化製藥等工業。和過去的製造業不同。這些新興的工業(像Google或 Face Book)所需要的電量是非常小的,所以整體的工業用電沒有增加。

台灣未來的產業發展如果是以創新、產業升級發展為主軸,集中在軟體及生化,那麼電力成長需求應該不會比過去十年多,到了2025年,可能只有不到 15% 成長的需要,不是以前每十年就加倍的情形。下面我會用另外一組數字做更深入的分析。

台電對電力需求的預估

核四本來是預計在2010 年要開始商轉,後來因為各種原因一直拖,到了最後更決定封存。

台電曾數次警告如果核四沒有商轉,台灣的電力會不夠。但是到目前為止,台灣似乎並沒有問題。為什麼會這樣?

只要看表一就一目瞭然,從2010 到 2015 年台灣的用電量成長6.8%;但是在2009 年,台灣電力的備用容量率是28.1%,在2010年也有23.4%。也就是說在2010年的年頭,台灣還有28.1%的「剩電」,這五年來用電只有成長6.8%,當然不會有問題。所以很顯然,台電高估了台灣的電力需求。

電力需求的估計,事實上是反核及擁核人士之間最大的爭執點之一。慕容理深曾經在2014年對這個問題做了相當深入的研究(請見盡信官方版的台灣電力需求預測,你就輸了),他把過去十幾年來台電對於電力需求的預測和實際的用電量很有耐心的畫在一起(請見下圖),發現台電的預測幾乎每一年都不準,都高估。


圖一 台電的電力需求預測和實際用電比較



台電的電力需求預測是根據台灣經濟的GDP 預測算的。據我所知,世界各國對於電力需求的預估也都是這樣算的。

理論上電力的消耗應該和國民的經濟活動量成正比,也就是說和GDP成正比。為什麼台電的數字一直高估?

因為台灣的GDP和世界各國的算法不一樣,台灣的GDP 是包含台灣人在外國賺的錢(請見數字會說謊:欺騙人民的台灣GDP);也就是說,如果用目前的算法,台電的用電量估計是包括台灣人在海外的經濟活動。這些台灣人在海外的經濟活動和台灣人在台灣本地的用電有什麼關係?

當然沒有。所以這些預測當然會高估。 其實這和台電無關,問題在經濟部。

我曾在《想想論壇》和讀者對答時指出:聯合國在2010年就已通知世界各國,要求他們如果把本國人在外國賺的也算在內,應叫GNI (Gross National Income),如果只算本國的經濟收入才叫 GDP。他們也要求世界各國都通報 GNI。所以目前 IMF只公告 GNI,世界銀行用 GDP。台灣目前的 GDP 其實是聯合國的 GNI。 討論時經濟部也有人上網,同意我的看法。

在評估國內各種需求時,應該用 GDP,不應用 GNI。希望新政府成立後,能夠更改GDP 的算法,和世界同步。不要再自欺欺人。

未來十年的電力需求:我的估計

我對於經濟部計算的GDP,坦白說,非常沒有信心。以去年為例,去年外銷的成長是負的,建築業的成長也是負的,房地產普遍下跌,股票也跌。能想到的幾個和 GDP 有關的幾個成份都是負的。但是被經濟部把這幾個負的加起來以後,卻像變魔術一樣變成正的。他們説去年經濟有成長。你相信嗎?

如果GDP不可靠,那要用什麼?想來想去,有一個政府公告的數字,也許可以參考。就是台灣的出口。

台灣的電力最大的消耗者就是工業用電,佔一半以上。大部分的工業產品也都外銷。台灣的外銷數字相當程度代表了台灣工業的產值。

另外一點,台灣的百業其實受外銷的影響很大,外銷好,大家的收入比較高,消費也會比較高。會影響民間其他各業。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平常出口的數字都是海關統計的,作弊的可能性比較小。圖二就是根據經濟部公告的數字做出的。



圖二 台灣2000年後的出口,單位百萬美元

這張圖也相當程度反應了馬政府這八年來的成績。從2011年台灣實行ECFA以後,台灣的出口基本上就沒有成長。

也就是說,這八年來,除了前兩、三年受到以前扁政府政策的影響,有一點成長外,其他幾年台灣的經濟基本上都是在原地踏步。馬政府不是「零意外」,是「意外零」成長。

我相信這個圖比GDP的數字更真確。也使人看了難過。難怪有很多人會「㧓狂」!所以這幾年台灣真正的GDP應該是沒有什麼成長的。政客們許多經濟成長的預測,到了後來都證明是過於樂觀。這也是為什麼沒有核四,還是沒有問題。因為經濟根本沒有成長,用電當然不會增加多少。

台電對於台灣電力需求的估計當然是根據政客們對GDP成長的預估。所以他們的估計過高是當然。真正講起來,他們的估計不準也不是他們的問題,是政客們的問題。

這個圖也告訴我,未來的兩三年,台灣的工業成長也不太可能會超過2010年的水準。也就是說,再來的兩三年,用電的需求不太可能會高漲太多。

前面說過,台灣未來的產業發展如果是以創新、產業升級發展為主軸, 電力成長需求應該不會比過去十年多。

根據圖二及表一,從2000到2010年,台灣的外銷成長了80%, 用電增加了40%;2010到2015年,外銷沒成長,用電增了約6.8%。

2016年以後呢?短期內即使有貨貿協議,也不會有什麼用。因為我們賣到中國的,幾乎90%都是賣給台商,加工後再出口到歐美。現在歐美市場很弱,所以能幫忙增加有限。(請見中國公布的數字證明ECFA 對台灣無效)不過也許可以幫忙減少中國國內工業產品不公平的競爭,減少出口中國衰減。但是如果有了貨貿,中國進口會增加,那些本來在台灣生產的產品變没有了。所以對於台灣的用電,不一定會增加。

如果台灣能夠成功推動產業升級,也許再來十年,外銷有可能再增30~40%。如果這裡面有一大部分是軟體及生化,很難想像電力成長需求會超過15%。

不過如果再加上核一、核二及核三的除役(12.5%),電力需求可能會達到30% 。

和過去的經驗相比,就算沒有核能,應該還是相當可行。不過這些30% 的增加,只要能提高效率,還是可以減小下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