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2016

憂傷的散步

盧慧心

日本人幾乎用散策兩字來給所有的旅遊地圖和觀光簡介題名,諸如「京都散策」、「夏日散策」等等,我後來才知道散策是散步、漫遊的意思。

漫步京都極為快樂,在人潮洶湧的大阪,散步的空間就太小太小了,腳踏車騎士不分男女老少都迅猛得很,每每閃避無方。

由於處處有神社和保存良好的寺廟、鳥居,無論是在奈良、京都或是在大阪城,我們不知聽了多少哀惋的故事,散步中,巡迴了哀愁的地圖。

這民族太喜歡悲哀幽異的美,歌頌大量死亡的戰役,祭拜投水而死的少女,死亡的豔光融潤,照亮了欣欣赴會的青春,而古城中處處出現的戰亡石碑,彷彿彌漫著笑聲,笑聲隱約在嘲笑生者,因此古城雀躍如少年,因此我也就相信了,原來那些意氣昂揚活生生的──也就是死。

第二次去京都時,我們在全木造結構築成的東本願寺待了一下午,寺裡展示著由千百婦女競相捐出的頭髮紮成的巨繩,據記載,建寺時工人因意外死亡不斷,自從使用此繩,建築本寺時再也沒有人喪生了。

幽幽鎖在玻璃櫃中的那段巨繩,兩頭收口處的確蓬亂如髮。

東本願寺淺綠色的榻榻米聞起來有乾草香,遊人赤足踏在檜木地板上咚咚行走,既覺得奢侈,卻又無比天真,仲夏午後,寺內討喜的的鴿群起落,爭食著遊人給的鴿子豆,環寺的荷花困倦收攏,嬌嫩如瓷……本來沒有一物能教人憂傷,然而這裡再沒有一物不是由憂傷所成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