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
2013年,美聯儲和歐洲央行可能會購買無限數量的資產,各主要發達經濟體仍維持接近零利率的水平,全球其他國家的央行可能會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如巴西、韓國、澳大利亞和泰國已於10月下調利率),由此提升了2013年資本流動水平偏高的可能性。那麼2013年全球資本將流向何處?
從傳統角度來看,在高度不確定時期,由於投資者希望限制風險,資本流向避險天堂,而在不確定性下降時期,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增強,將尋求更高回報。2012年是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的一年,對全球經濟放緩、歐洲危機、美國接近財政懸崖以及地區政治風險的擔憂影響了投資者信心,不確定性導致投資者尋求安全投資。盡管不確定性依然存在,但2013年的情況將導致更多資本流向新興經濟體。
發達經濟體仍是風險規避者的首選目標
全球經濟狀況在很大程度上遠未達到樂觀持續復蘇的地步,因此投資者對避險天堂資產的需求依然存在。由於歐債危機似乎仍未解決,對尋求避險天堂的投資者而言,歐元區不是最具吸引力的地方,美國和日本將成為主要受益國。
美國經濟似乎踏上了穩步復蘇之路,從而使其成為尋找避險天堂投資者的主要落腳點。近幾個月,美國房地產市場顯示出復蘇跡象,失業率下降,消費似乎也穩步回升。實施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也應有利於支持資產價格。盡管仍存在財政懸崖風險(如果沒有完全避免財政懸崖,預計美國將陷入衰退),但這種情景不太可能出現。在不確定性時期,美元匯回以及美國的總體投資水平通常較高。
日本應會繼續成為資本的短期備選目的地。盡管日本仍身陷停滯狀態,且過去一年大企業的表現欠佳,但其國債作為一種避險天堂投資仍具有吸引力。日本國債主要由國內投資者持有,這意味著債券價格的外部壓力有限。另外,日本國債具備吸引力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日元升值,盡管日本央行加大力度讓日元貶值但日元依然堅挺。
尋求更高回報的資本將流向新興經濟體
未來一年中國將成為資本流動的重要目的地。在2012年第二季度至第三季度經濟增長下滑之際,中國經歷了幾個月的資本外流,但在美國出台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之後,這種勢頭在9月份得以扭轉。2013年這種情況將會持續扭轉,這是諸多因素所致。
首先,中國經濟基本面依然強勁,吸引資本流入。盡管近期增勢減弱,但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仍明顯高於其他主要經濟體。這種相對較高的增長率吸引了外國投資,10月份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的報告顯示,即使由於2011年的強勁增勢使2012年中國外商直接投資的同比增速放緩,但2012年上半年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流入超越了美國,這也是自2003年以來美國首次未站上頭把交椅。確定性增強使得決策者在必要時將出台更強的支持政策,受益於此的中國經濟在2013年將加速增長。目前主要的支持政策全部在基礎設施領域,預計這種趨勢將會延續,但明年針對刺激消費的支持政策也可能出台。中國2013年也將採用更為寬鬆的貨幣政策,比如,進入又一輪的存款準備金率下調周期,這也會提振經濟增長。歷年來看,新一屆中國領導人上台之後投資會出現一波快速增長。綜合上述因素,預計2013年中國GDP增速將達到8.1%。
其次,外國投資者在中國投資的機會越來越多。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等措施的規模和范圍正不斷擴大,中國的資本市場逐步向外國投資開放。截至2012年9月,經批準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資金升至308億美元。除外國直接投資以外,這為資本流入中國提供了另一種方式。
亞洲新興經濟體(如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泰國這樣的東盟國家)的資本流動也會增多。這些國家的增長潛力較高,公共債務水平較低,在很多情況下,甚至在全球經濟舉步維艱的情況下,表現依然強勁。另一個要素是這些國家的政府幹預主義相對較弱,國有化和征用風險較低。
資源豐富的國家將從全球流動性注入中獲益。由於全球范圍內的量化寬鬆政策抬高了大宗商品價格,此種趨勢的受益方將是大宗商品豐富的國家,如澳大利亞、新西蘭和俄羅斯,這些國家是石油、煤炭和農產品等大宗商品的主要生產國。這些國家的資本流入也應會增多。
在保護主義升溫及國家幹預的影響下,拉美的吸引力有可能會下降。雖然拉美新興經濟體的增長潛力非常吸引投資者,但投資者在該地區投資的風險不斷上升。過去幾年,委內瑞拉、阿根廷和玻利維亞等國對數個主要的戰略型企業收歸國有,包括阿根廷將其最大的石油公司YPF國有化,玻利維亞將電力公司收歸國有,這讓投資者感到沮喪。
巴西也是大多數口頭反對近期流動性注入的國家之一。巴西央行行長亞歷山大•托姆比尼聲稱,他們“不希望巴西成為其他國家貶值貨幣的市場”。巴西多位領導人已經表示,眼下貨幣戰已經開始,並出台各種措施以減少資本流入,如對外國貸款征稅、對外資購買本地債券征稅、利用反向貨幣掉期等工具加大對外匯市場的幹預力度。假設其他條件不變,幹預風險成為眾多拉美國家吸引力下降的一個因素。
總之,預計2013年全球流動性充裕且不確定性減少,投資者可能會尋求更高回報,因此將有很大一部分資金投向新興市場。在拉美國家的保護主義情緒升溫以及國家幹預加強的情況下,中國、亞洲新興經濟體以及大宗商品豐富的國家有可能會成為資本流入的目的地。
(本文作者胡一帆博士, 現任海通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及研究部主管。此前曾任中信証券首席經濟學家、法盛銀行亞洲經濟研究主管以及美林証券副總裁及策略師。還曾在香港大學、世界銀行及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工作。擁有美國喬治城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浙江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現為香港六大慈善團體之一的仁愛堂投資委員會成員。文中所述僅代表她的個人觀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