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
白雲
親戚家的小孩考了457分,填志願的時候咨詢我,是一年一萬學費的讀個三本,還是讀個學費便宜一些的專科。我反問,為什麽不讀技術學校呢?親戚聲音立馬提高八度,誰讀那玩意兒,說出去多沒面子!
讀什麽學校不是為了工作麽?難道是為了面子?帶著這個問題,詢問了幾個有小孩的同事,原來這是普遍的價值觀。面子這個東西真貴,可以打敗幾年後就業的殘酷,假裝就不需要面對。
就業的真實,是報考志願的時候看不到的。我畢業那年,拿著薄薄的簡歷在人才招聘會上,看著自己被踩得都是腳印子的球鞋,感慨自己還不如賣火柴的姑娘。
幾年過去了,本地的人才招聘會都涌來了外地高校的畢業生,怕發生踩踏事件,活動也從市中心挪到了寬闊的開發區去舉行,依舊是人山人海。誰也不要抱怨擴招,更該做的是問問自己,學到了什麽。對於大多數用人單位,除去個別的形象工程所需,不斷地提高學歷門檻,是畢業生實用性的能力不斷降低引起的。
每年暑期,單位都會來一大批實習生,大多數孩子來和走不會讓人記憶深刻,唯有一個被同事稱之為雷雷(取雷人之疊音)的極品青年,不會使用word的統計字數功能,面對幫帶老師提出的刪字到1500以內的要求,詢問是否要一個字一個字的數。這樣的畢業生,就算到復印店也會把老闆氣瘋吧。
巧合的是,工作原因我又和職業技術學院的老師有機會聊天,原來他們的畢業生,還在讀三年級就被企業預定,有時候甚至會出現幾家企業競價來爭奪學生。因為是技術工種,有年頭越長就越有資歷和經驗的可能,他們的工資和時間一起漲,有著必然。
比如說一些技術人才嚴重缺少的行業,畢業生出校門就可以拿到月薪3000以上。而不管是三本還是一些二本的畢業生,有多少徘徊在起步價1500的邊緣,要知道小飯店的領班都1700起,後面還有個括弧:包吃住。
職業技術學院的老師打了一個比方,你看到了一把錘子,越來越多的機器也被發明出來,但是發明機器和用機器製造的錘子都需要技術人員操控,他們學校培養的就是這樣的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在工廠和學校車間實際練習,還沒等畢業,已經是半個技術人士了。
更為現實的是,部分大學的學生到了學校才能知道,大多數專業學到的東西,畢業後並不能學以致用。尤其是一些萬金油的專業,看起來什麽都能做,實際上什麽都不能做。
大學同學,畢業後工作不滿意,負氣讀了研,研究生畢業工作一段後繼續不滿意,又讀了博,年界30終於畢業了,發現企業不要,帶科研課題且名校緊俏專業高校才招。倒不是說做學問不好,而是她根本不知道自己讀書的目的是什麽。研究了半天,也不知道自己在研究什麽。
高中畢業的時候,並不是全班都升入大學,現在畢業若乾年,各有各的生活。一名落榜的同學,就去電視廣告里聲嘶力竭又反復播報的“學專業汽修到某某學校”的地方呆了兩年。畢業後他先在一家汽修廠從修理工做起,如今已經做到了汽修廠的經理,我問他月薪的時候,他羞澀的晃了晃五個手指,當然,這還不算獎勵。
小區對面的理發店,店長只有23歲,手藝精湛,點名請他理發需要排隊。連鎖理發店的老闆為了留住這個青年,開出了附帶店營業額5%的條件。任何的技術性工種,也是勞動的一種,勤勞和收入對等,還要分什麽職業的高低貴賤麽?
大多數的三本院校,在城市的邊緣,學校的硬件配置未必有什麽問題,軟件的師資也或許和二本的區別度不大,關鍵在於,這種迎合中國家長對學歷需求的虛榮心理開設的大學教育,並沒有和花費相匹配的含金量。
相比分數不高的畢業生,選擇一項可以養活自己的專業技能去學習,又有什麽問題嗎?
家長們還停留在對大學的意淫期,更殘酷的說,是把成年的孩子放到了一個更寬松的大幼兒園,他們在意的不是孩子在這里學到了什麽,而是這個名號所帶來的小光環。打破這一切,只有等到4年以後,身懷和畢業證一樣空洞能力的學生們,需要盡快融入社會,學會生存,此時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全部壓在一個年輕人身上,這樣的殘忍帶著多重原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