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2013

IMF經濟學家:中國將面臨勞動力短缺之困

華爾街日報

中國經濟增速在全球首屈一指,但這一直是建立在如下基礎上的:有數億人甘於領取一份微薄得足以令西方工會主席抹眼淚的薪酬。中國國內外的經濟學家都警告稱,隨著中國的過剩勞動力最終消耗殆盡,上述模式必將走向窮途末路。

但這將發生在什麼時候呢?

兩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簡稱IMF)經濟學家稱,中國將在2020-2025年之間的某個時候成為一個勞動力短缺國家,而中國對此基本無能無力。用經濟學術語來說,中國屆時將達到“劉易斯拐點”(Lewis Turning Point),該術語得名於來自英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Arthur Lewis。

達到劉易斯拐點意味著,勞動力稀缺程度足以推動薪資大幅上漲、工業利潤受到擠壓、投資下降,而發展中國家這時候最好是已經找到了依賴廉價勞動力問題的解決之道。

IMF經濟學家Mitali Das和Papa N'Diaye稱,如果中國巧妙地度過了這一難關,那麼對本國和世界都有好處;可能尤其將提振處在中國供應鏈內的國家(主要是亞洲新興經濟體)和大宗商品出口國的經濟產值。

他們說,對中國出口的富裕國家也將從中受益,儘管沒有那麼顯著。

但是許多國家,尤其是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國家在這個拐點面前一敗塗地,陷入了增長水平相對較低的困境。

在IMF報告中,最觸目驚心的一點是,中國基本沒有什麼辦法去推遲劉易斯拐點的到來、給予經濟更多的調整時間。

IMF經濟學家寫道,人口結構變化將是過剩勞動力減少的主要原因。

很早之前﹐人們就已經預計受出生率下降和獨生子女政策影響﹐中國適齡勞動力人口將會減少。IMF經濟學家的模型使用了聯合國(United Nations)的預測數據,即這一下降趨勢將從2020年開始。

但是現在看起來,聯合國的上述預期過於樂觀。本月早些時候,中國國家統計局稱,2012年中國適齡勞動力人口減少了350萬,至9.37億;過去10年勞動力人口的不斷壯大為中國經濟增長做出了貢獻,但現在轉折已經出現。

IMF研究了中國為推遲撞上劉易斯拐點的時間而可能採取的四項應對政策。由於要等待嬰兒成長為勞動力費時過長,所以試圖採取促進生育的政策作用不大。而如果通過提高存款利率來推進金融行業市場化﹐效果也只會適得其反,因為人們將感覺錢包更鼓了而更不願意去工作,這將進一步消減勞動力。提高生產率亦然,因為這將使得公司盈利能力增強並增加用工需求。

IMF經濟學家說,可能發揮作用的措施是,通過改革中國的戶籍制度來增強勞動力的流動,這樣一來,在城鎮地區將有更多的工人可以享受完整的社保福利。那將加快勞動力從農村向低薪工人崗位仍佔主導地位的城市遷移。他們分析認為,劉易斯拐點可以因此推遲5年左右。

不過,劉易斯拐點可能會在新一屆政府領導人習近平和李克強的任期中來臨。對中國而言,這意味著前路坎坷。

Bob Davi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