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2014

重建之路,改造之途

一九八八年到二○○○年,李登輝的執政;二○○○年到二○○八年,陳水扁的執政;二○○八年到二○一四年(或二○一六年)馬英九的執政,反映的是後蔣經國時代台灣政治動向:在本土化與殖民性角力中的不穩定發展之路。

李登輝時代的建構,試圖將中國國民黨導向台灣國民黨,將中華民國台灣化,以特殊兩國論界定台、中關係。這應是殖民性中國政權在台灣重生的機會,但殖民政權的頑固性格畢竟無法認清歷史動向,處心積慮欲除之而後快。而中國國民黨內的台灣政治人物,率多見風轉舵之輩,不能鞏固這種力量。

陳水扁時代,以非中國國民黨,台灣人,試圖以民進黨力量,將中華民國台灣化,並申論一邊一國。但面對長期對台灣人洗腦的中國化意識症候群盤據在社會各種階層,國會未過半受到的杯葛不斷,無法說服流亡群落在地轉化。八年間在腹背受敵中,儘管多所建樹,並未能鞏固本土政權,自己也在卸任後受盡凌辱、折磨。

馬英九時代,急欲切割李、扁的二十年,逆轉重建與改造路途。復辟蔣氏父子的統治心態,卻以聯共制台暗度殖民性本質。無能透頂,邪惡至極。經濟發展,空有口號。以反貪腐包裝貪腐,政商勾結更勝以往。亂象敗狀盡露。在二○一四年的九合一地方選舉,讓中國國民黨崩潰化。

十二年加八年加八年(如果馬英九能夠完任),二十八年時間,是一個國家否極泰來,從廢墟到重生的時間。蔣氏體制幾乎與戒嚴時代重疊,若民主化與台灣化在後蔣經國時代有成,應會是一個新的國家共同體形成,一個自由人共同體形成的重要歷史。

可惜台灣人和尚未真正認同台灣的許多殖民性中國意識論流亡群落,並未讓歷史成為真正動人的歷史。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幾乎在這段時間,藉資本主義的發展邏輯發展出讓「重經濟」的台灣人迷惑的形貌,這成為台灣更嚴苛的考驗。如果本土性未能成進步的文化視野,台灣的自由之路就不能充分發展。

(作者李敏勇,詩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