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2014

找回流失的GDP

在全球化風潮下,形成國際產業分工,而人力的大量釋出,使生產端往勞力便宜國家遷移,且因要素價格均等化之故,先進經濟體的薪資被拉低;另一方面,資金的自由流通,大都投入金融、商品市場,引燃投機炒作,貧富差距擴大,中產階級逐漸消失,低薪化的現象愈來愈普遍。

然而,台灣的低薪化現象尤其嚴重,不但實質薪資倒退十五年,月薪不到三萬元者則有三百四十八萬人,佔受僱者比率四十一.六%,顯見多數勞動者的所得僅能餬口,欲求生活品質的提升與良好的生長環境,無異緣木求魚。其實,我國低薪化現象不僅侷限在中低階勞工,根據全球最大的人資諮詢顧問公司韜睿惠悅公司(Towers Watson)的調查,我高階主管的薪資水準在調查的亞太十三國中排名倒數第四,甚至輸給我外勞之主要引進國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而調薪率的調查,台灣也是倒數第三,輸給所有東南亞國家,顯示台灣未來幾年實質薪資收入,很難大幅增加。綜合這些現象看來,台灣已成為一個低薪族、窮忙族充斥的國家,而低薪化更從中低階勞工,延伸到高階主管。台灣經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值得深思反省。

一般探討低薪問題,多數以個人層面為主,即能力、素質、教育程度、企圖心與專業能力等,但吾人認為必須深入討論產業結構與國際分工的大架構,尤其台灣與中國的經濟互動關係,才能發現台灣低薪化的真正原因,找到解決方法,予以對症下藥。

由此角度著眼,日前訪台的法國知名經濟學家皮凱提曾提出一個很好的問題。這位對全球分配不公現象有深入研究的學者,一聽到台灣薪資水平時「嚇了一大跳」,他說對比於GDP,台灣薪水低到不成比例,他笑說:「我不曉得這些GDP到哪去了?但我確定它肯定去了某些地方。」其實,中研院院士朱敬一已經為皮凱提找到答案了,那就是與「台灣接單,海外生產」模式有關,台灣底層勞工根本分不到經濟成長果實。至於GDP到哪去了?行政院主計總處的統計也畫出清楚的路徑圖,去年我國受僱人員報酬占GDP比重為四十四.六五%,創下史上次低,相對的營業盈餘占GDP比重卻大幅攀升至三十四.六一%,GDP成長果實是到企業與股東那邊去了。

其實,我們反對台灣經濟向中國傾斜,早就指出「要素價格均等化」必將拉低台灣的薪資水準,而「台灣接單,海外生產(中國生產之代名詞)」的三角貿易盛行,表面上讓台灣GDP成長數字亮麗,實質上只替中國創造就業機會,無助於改善台灣高失業率現象。如今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更超過五成,亦即我出口一百元物品,就有超過五十元在國外生產,經濟困境更形惡化。以今年蘋果iPhone6熱銷為例,其代工訂單多數由我廠商接到,反映在我外銷訂單迭創佳績,今年GDP成長率上修,但這些代工廠皆設在中國,製造此一智慧型手機所需的百萬勞工,幾乎全數在中國僱用,在台灣與之相關者,只有接單之企業與股東罷了。因此台灣之薪資依舊停滯不前,失業問題亦只有些微改善。

總之,解決台灣的低薪化現象,個人層面的檢討與改進,固然是一個途徑,但大環境因素未有徹底變革,則一切努力終必徒勞無功。藥方是吾人一再強調的,台灣必須停止對中國的傾斜,阻絕人才、技術、資金繼續流向中國,以避免台灣產業空洞化,讓企業能在台灣生根茁壯,大量創造就業機會,使人人都有工作做。換言之,對外投資、貿易必須揚棄掛羊頭賣狗肉的中國化,真正走向全球化;對內投資,則應全盤翻新產業政策思維,培植符合台灣產業生態特性,能夠創造工作機會的產業,方可真正解決低薪化的問題,締造出多數人共享的經濟成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