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2013

疫苗“怪論”

朝鮮日報評論員 金東燮

嬰兒出生後從醫生那裏收到的第一個“禮物”,是尖利的針頭。如果父母是B型肝炎攜帶者,嬰兒須在12小時內接種肝炎疫苗,4周內接種預防結核病的BCG,從2個月時開始則要接種白喉、破傷風、百日咳疫苗DPaT、小兒麻痹疫苗,並在12個月時接種水痘疫苗。而DPaT和日本腦炎疫苗需分五次接種。從嬰兒出生到12歲,一共要接種13種疫苗共35次。

疫苗(vaccine)是利用生菌削弱或殺死毒素的注射藥。疫苗進入身體後就會產生免疫力,從而預防疾病。1796年,英國醫生詹納用從一個患上牛痘的牧場女工的牛痘膿胞中取出物質給一個八歲的男孩進行接種,由此首創疫苗。這就是天花疫苗。疫苗不僅能預防疾病,還能預防炭疽桿菌等恐怖生物。制藥公司還在研發預防煙癮的疫苗。

正如任何藥物都用副作用,疫苗也不例外。大多數疫苗裏都含有水銀、甲醛、鋁等有害物質。水銀和鋁因導致自閉症和阿爾茨海默病而引發爭議。1970年嬰兒在接受百日咳疫苗後出現死亡,因此曾暫停接種。隨後7年間百日咳大肆蔓延,導致10萬人感染,其中27人死亡。科學家紛紛表示:“預防傳染病的疫苗要好於沒有疫苗的傳染病。”

疫苗中時間最長、最安全的是流感疫苗。因為每年出現新的流感變種,世界衛生組織於上世紀40年代末在倫敦國立醫學研究所建立了世界流感中心。各國在發現流感變種後發送到該中心,該中心就對下一季節可能流行的3個變種進行預測,要求制藥公司生產疫苗。此次研發的A型H1N1流感疫苗則不同於此,只預防A型流感,因此比流感疫苗更安全。

在韓國食品藥品安全廳的A型流感疫苗臨床實驗中,474人當中有219人出現副作用,但除了接種部位疼痛等輕微症狀以外,並沒有其他的異常反應。但在青少年當中,卻通過手機短信和互聯網傳出“疫苗怪論”。內容包括:“老年人接連死亡,便將臨床實驗物件換為中學生”、“接種A型流感疫苗後免疫力差的人直接就死”等。這種不懂事的孩子們的惡作劇,其嚴重程度有可能不亞於狂牛症風波。如果這些謠言導致人們不願意接種,這本身就是一場災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