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仁
核四興建工程不斷出包,安全性備受質疑。強調核電經濟效益成了政府與台電唯一可以強打的訴求,日前經濟部長還宣稱放棄核四電價將暴漲4成。然而,核能真的符合經濟效益嗎?
國際能源專家施耐德(Mycle Schneider)2個多月前在中研院發表演講,對此議題提出完全相反的結論。施耐德曾擔任比利時能源部、法國與德國環境部等單位顧問,他的演講從經濟角度分析這個產業與此一科技的前景:首先,從核電廠興建的數量與產業的獲利看,黃金時期是1970年代;之後一路走下坡。氣候暖化成為議題後,有所謂核電復興的說法,但統計顯示這非事實,即使中國與韓國等少數國家增建核電廠,全球新建核電廠數量下降的趨勢不變。
拿人民稅金填錢坑
其次,核電廠不只興建成本越來越高,且興建時間越來越長。核四興建拖超過10年不是個案,這樣的案例共有13座反應爐;紀錄最長的是美國田納西州的一座核電廠,已「興建」40年了。興建時間拉長的原因很多,包括核電廠設計越來越複雜,每次發生核災就得提高安全考量。美國在三浬島事件後,核電廠平均興建時間增加1倍。最後,30餘年來核能發電成本不斷增高,這和大多數創新科技產品成本會日漸降低的情況正好相反。福島災變之後,核電成本還會因加強安檢等因素而持續走高。從這三點看,核電都不像復興的產業,而是沒落工業。
施耐德還指出,幾個採用核能的大發電業者,如法國的EDF、韓國電力(KEPCO),股價與股票收益都走下坡。核電廠營建大廠亞瑞華(AREVA)更是虧損連連。這些公司目前信評大多是垃圾級邊緣。東電原本被認為是個收益不高但卻穩定的公司,許多日本人把退休老本放在它的股票,現在全泡湯。反倒是西門子退出核電生意,被信評公司穆迪讚為正向決策。施耐德問聽眾,你若是個公司經營者,會投資核電這個科技嗎?你是個投資人會投資核電廠這種公司嗎?選擇興建核電廠者,多是用人民稅金填錢坑的政府。
對於像核四這種一直蓋不起來的核電廠,施耐德建議越早認賠殺出越好。不這麼做的原因,除了因為投下巨資放棄困難外,主要就是政治考量,不願承擔決策錯誤的責任。這並不是理性的經濟選擇。
從上述分析看來,核電何止安全與廢料處理有太多問題,其經濟效益更應受強烈質疑與檢視。和國際原子能總署公布的數字相較,台電宣稱的核電發電成本可說全球最低,不到中國核能發電成本的一半。這種數字能信嗎?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