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1
日本所希望看到的台灣情勢
加藤嘉一
倘若你想了解2016年1月台灣大選前夕這一敏感時期日本政府是如何重視、並謹慎管理對華關係,就不妨關注一下今年秋天日本當局是怎麼處理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的訪日的。迄今為止,蔡英文是否與安倍晉三見了面依然是一個嚴格被「保密」的謎。
10月6日至8日,蔡英文是應安倍晉三首相的親弟------促進日台經濟文化交流青年議員會主席岸信夫眾議院議員(山口縣第2選區選出)的邀請訪問日本的。根據岸信夫在自己博客里的介紹,7日,在台灣媒體緊密關注的情況下,他陪同蔡英文,花整個一天的時間親自介紹了山口縣,一起拜訪了村岡嗣政知事(等同於中國的省委書記),還參觀了向台灣出口新幹線車廂等的日立製作所(Hitachi),岸信夫寫道,「蔡主席對台北—花蓮之間運營的太魯閣列車的製造現場很感興趣」。
根據密切關注並跟蹤這次蔡英文訪日的《產經新聞》(日本第五大全國性報紙,其政治立場偏保守)的報道(標題:安倍首相與台灣最有力的下一任總統蔡英文非正式接觸,考慮到政權交替,日台關係有着改善的前兆),8日中午安倍晉三在一家酒店呆了1個小時20分鐘,與親弟岸信夫和山口縣知事村岡嗣政共進午餐。幾乎同一個時間,蔡英文也在同一家酒店。據民進黨的介紹,蔡英文是與日本對台窗口「日台交流協會」會長大橋光夫共進午餐。
日台官方都否認了安倍晉三與蔡英文之間的接觸。有一位因「對台外交相當敏感,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日本外務省官員對我說,「安倍首相和蔡主席確實在同一個時間在The Capitol Hotel Tokyu(東急凱彼德大飯店),但雙方不可能正式,或以官方的名義進行會談。畢竟日本與台灣之間是沒有外交關係的,而且,中國對蔡英文訪日持有反對態度,我們也不希望這次蔡主席的訪問干擾日中關係的穩定與發展。日本當局否認安倍和蔡之間會面正是因為安倍政權重視對華關係,還有,蔡主席也不希望因此而破壞對華關係」。
這位官員沒有明說日本自民黨的一把手和台灣民進黨的一把手之間見了面,但憑藉我對這位官員的表情與語氣的主觀判斷,至少不能排除安倍—蔡會談確實發生了的可能,無論其性質是非正式會談,還是以個人或朋友名義的會面。
蔡英文為什麼在這個時候要訪日,日方又憑什麼精心安排,接待蔡英文呢?據當前日本對台輿論的觀察,此時此刻,幾乎所有觀察者都預測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會當選總統,關注點已經轉移到屆時同時舉行的立法委員選舉上民進黨能否確保過半數。「安倍首相重視與台灣的友誼和關係,認為用心促進對台關係符合日本的利益和地區的穩定,而且,在他看來,蔡主席是能夠推進日台關係的對象,」上述外務省官員對我說。「不過,假如她明年1月當選總統,就不方便訪問日本了。」
1972年,日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建立外交關係之際,同時斷絕了與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但從此以後,日本與台灣之間一直有着比較頻繁的民間交流和比較繁榮的經貿關係,雙方社會至今共享着在亞洲地區比較先進的自由民主、言論自由、司法獨立等作為政治現代化進程上的核心要素,這些要素無疑促進日本人與台灣人之間的相互信任度和親近感,當然,其信任度與親近感的形成與培育過程與日本對台灣從1895至1945年長期進行的殖民統治不無關係 。不可否認,至今不少台灣人對1949年國民黨來臨之前被日本殖民統治的歷史持有相對正面的態度,就像至今不少香港人對於1997年回歸中國之前被英國殖民統治的歷史持有正面態度一樣。除了這些歷史與社會層面的因素之外,在戰略與安全意義上,日台均屬於美國亞太地區的重要夥伴,作為美國的盟友,在如何面對近年來日益明顯和浮出水面的中國崛起這一議題上,在我看來,日台之間的共同語言與感受越來越多,越來越深,這一趨勢同時也增進着雙方之間的情感紐帶與利益需求。
民進黨是有着獨立傾向的、台灣民族主義比較強烈的政黨,但今年6月蔡英文訪美時提出穩健的「維持現狀」路線,獲得了中間派的支持。從包括本文引用的決策界、知識界等言論綜合判斷,日本方面更加傾向於接受蔡英文屆時當選台灣總統,因為她理解台灣與日美同盟保持戰略一致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但同時日本也很清楚地看到,現任執政黨——國民黨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比較明顯地採取對華融合政策的態勢,也正在對2016年1月總統選舉的候選人們形成壓力,提出挑戰。這些壓力和挑戰無疑是圍繞接下來台灣如何面對中國大陸的崛起,以及處理與北京方面的關係。
1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台灣總統馬英九在新加坡實現了1949年以來首次的兩岸領導人之間的會談。日本方面則高度關注該會談的動向。11月8日,日本兩大報紙《讀賣新聞》和《朝日新聞》一律在社論點評了「中台首腦會談」,兩篇社論在我看來幾乎代表着日本主流輿論對「習馬會」的基本評價和總體感受,以及對於即將舉行的2016年台灣總統選舉的總體判斷。
《讀賣》寫道:「預測明年1月的台灣總統選舉,時隔八年發生政權交替的可能性正在上升。根據輿論調查,傾向於『獨立』的最大在野黨民進黨的候選人大大領先於正在實施對中融合政策的執政黨國民黨的候選人。習近平想從側面支持國民黨。馬英九則想把穩定的對華關係告訴台灣選民,扭轉處於劣勢的選舉形勢。中台首腦會談的實現無非是雙方領導人的利益考量走到一起的結果。」
《朝日》則寫道:「民進黨持有『台灣是與中國不同的主權獨立國家』的立場,否認『一個中國』。於是,習近平想通過這次會談把『一個中國』的原則固定化,並為了繼續對話迫使民進黨接受這一原則。民進黨有正視現實的相應責任,但習政權對民進黨明顯採取不同於國民黨的措施,也過於狹隘。不管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習近平應該與通過公正的選舉當選的台灣領導人展開誠實的對話。」
另外,11月9日,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內閣二把手,僅次於首相)在記者招待會上評價習馬會表示,「我們期待中台之間的動向有利於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將繼續、十分注視形勢的推移。我們希望中台之間的問題能夠通過當事者之間的直接對話和平得到解決。日台是共享基本價值觀的重要夥伴。關於這一點,我國的立場和見解不會發生絲毫的變化」。
從習馬會結束不久,日本兩大報紙和官房長官這一日本政府最權威發言人的表述,我們基本可以了解到當今日本主流決策界與知識、輿論界對台灣情勢的判斷與立場。我認為,以下三點是其中的核心:
其一,大概判斷明年1月份蔡英文將當選台灣總統。
其二,認為蔡英文領導下的台灣有利於鞏固日台關係,也更加便於溝通。
其三,不過,也不希望這一政權交替成為兩岸關係惡化的導火索,希望兩岸關係保持穩定,維持和平現狀。
作為一個日本公民,我則認為,我們有必要站在短期和中長期的立場對於台灣情勢的走向進行判斷與分析。
短期內看,日本主流希望民進黨獲得總統和立法院過半數的位置。因為,就我在本文結尾解釋的那樣,日本不希望台灣方面與中國大陸快速發展政治關係,以免台灣在價值體系與安全保障雙重意義上制衡中國崛起的力量被削減與弱化。
但同時日本也希望蔡英文能夠堅持「維持現狀」,作為台灣領導人繼續穩定發展與中國的經貿、人文、民間等領域的關係,而不要搞「台獨」這一政治主張,也希望中國大陸與蔡英文領導下的民進黨之間也能夠展開對話,至於屆時「習蔡會」能否實現,日本就不表態,不干涉,寄託於「當事者之間直接、和平的對話」。
中長期看,日本對台灣情勢抱有的希望大致有二。首先,希望兩岸關係能夠在穩定和和平的前提下「維持現狀」,認同馬英九曾提出的「三不」政策:不統、不獨、不武。其次,希望擁有自由民主體制與價值觀的台灣在地區安全保障議題上起到對華制衡的戰略作用。
關於這兩點,據我所知,日本外交官員們大致認為,在對台政策上與盟國美國之間保持立場和見解上高度一致極為重要,無論從自由民主還是對華制衡的角度,美國、日本、台灣三方屬於一條線,這也是在東亞地區實現和平、穩定、繁榮、自由、民主的重要前提。
不過,圍繞台灣情勢,日本與美國這兩個盟國之間卻不是什麼都共享的——尤其是日本對台灣的特殊情懷,以及日本與台灣公民社會交流之繁榮。
根據日本政府統計,2014年訪問日本的台灣人有282萬人次,排名第一,第二是韓國人,有275萬人次,第三是中國大陸,有240萬人次。2014年訪問台灣的日本人有164萬人次(同比增長15%),排名第三,第一目的地是中國大陸,有272萬人次(同比下降5.6%),第二目的地是韓國,為222萬人次(同比下降17%)。從這一數據不難看出,日台之間的人員來往是相當頻繁的。
根據日本外務省在2014年4月發表的一份報告《最近的日台關係與台灣情勢》里的雙方民意調查部分,對日本感到親切的台灣居民有65%,沒有親切感的有15%,不知道的有20%(2013年調查);對於台灣感到親切的日本國民有67%,沒有親切感的有33% (2011年調查)。2013年,日台貿易總額為620億美金,對日本來說,台灣是第五大貿易夥伴,對台灣來說,日本是第二貿易夥伴。
眾所周知,日台之間圍繞領土問題是存在分歧的。日本主張,日台之間圍繞尖閣諸島(台灣當局稱釣魚台列嶼)不存在該解決的領有權問題;台灣則從1970年代開始對該島主張領有權。2012年10月,我訪問台灣的時候,在台北市中心的位置看到了一張由台北市政府製作和推廣的大廣告,寫着「釣魚台是中華民國的」,而且在該廣告旁邊又看到了「向國旗致敬」的大廣告。可想而知,台灣也有自己的民族主義,它有時也變得狹隘,甚至排他;當然,日本也有自己的民族主義,而且它經常陷入封閉與自以為是。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2013年4月10日,日台之間經過長達15年16輪的談判終於簽署了《日台漁業協定》,劃定了雙方漁民能夠在不受對方政府干擾的情況下進行捕魚的範圍與界限,它有利於雙方之間敲定涉及漁業規則、水產資源保護、管理措施等合作。該協議簽署的那一刻,我正好在台灣,有機會與在台灣外交部負責對日漁業協定談判的若干負責人交流。我從中比較明顯地了解到,台灣方面對於日本與中國大陸早在1997年即簽署了《日中漁業協定》,與台灣的談判卻始終緩慢與滯後的事實感到不滿。對此,日本政府內也有所自覺與焦慮,認為在中國的經濟實力與軍事實力不斷增強、日中之間的有關領土問題的危機感也升級的情況下,應該加強與台灣方面的安全合作與戰略溝通,畢竟,即使在1972年與其斷交之後,台灣也始終是日本方面可信任的戰略夥伴。
在我看來,日台之間的交流已經形成其內在的發展規律,有着相當程度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作為在東亞地區具有代表性的自由民主社會,日台各自的發展,以及雙邊關係的繁榮有利於地區穩定與發展。那麼,可能影響日台關係的走向與內涵的關鍵還是在於包括2016年總統選舉在內的台灣情勢,以及其對兩岸關係所造成的衝擊。
假如像日本主流預測的那樣,蔡英文成為台灣下一任總統,兩岸關係會不會發生質變?她會不會繼承馬英九所留下來的政治遺產,在認同「九二共識」的前提下與習近平進行會談,並致力於把兩岸領導人之間的會談機制化?還是,在戰略抉擇和價值體系的雙重意義上與中國大陸拉開一定的距離,並選擇更加「靠攏」日美同盟這一後台,並在價值觀與權力政治雙重層面扮演對華制衡的角色?
我個人判斷,日本政府以及主流知識界傾向於後者,認為蔡英文在面對中國大陸以及其崛起的問題上,首先應該重視與日美之間的戰略協調,不輕易與對岸發展政治關係。
加藤嘉一(Kato Yoshikazu)是「80後」日本作家,中文專著有《中國的邏輯》、《愛國賊》、《日本鏡子》等,「三國+1」是加藤在紐約時報中文網的專欄,記錄他對日本、中國、美國三個國家及其互動的觀察與思考。
10月6日至8日,蔡英文是應安倍晉三首相的親弟------促進日台經濟文化交流青年議員會主席岸信夫眾議院議員(山口縣第2選區選出)的邀請訪問日本的。根據岸信夫在自己博客里的介紹,7日,在台灣媒體緊密關注的情況下,他陪同蔡英文,花整個一天的時間親自介紹了山口縣,一起拜訪了村岡嗣政知事(等同於中國的省委書記),還參觀了向台灣出口新幹線車廂等的日立製作所(Hitachi),岸信夫寫道,「蔡主席對台北—花蓮之間運營的太魯閣列車的製造現場很感興趣」。
根據密切關注並跟蹤這次蔡英文訪日的《產經新聞》(日本第五大全國性報紙,其政治立場偏保守)的報道(標題:安倍首相與台灣最有力的下一任總統蔡英文非正式接觸,考慮到政權交替,日台關係有着改善的前兆),8日中午安倍晉三在一家酒店呆了1個小時20分鐘,與親弟岸信夫和山口縣知事村岡嗣政共進午餐。幾乎同一個時間,蔡英文也在同一家酒店。據民進黨的介紹,蔡英文是與日本對台窗口「日台交流協會」會長大橋光夫共進午餐。
日台官方都否認了安倍晉三與蔡英文之間的接觸。有一位因「對台外交相當敏感,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日本外務省官員對我說,「安倍首相和蔡主席確實在同一個時間在The Capitol Hotel Tokyu(東急凱彼德大飯店),但雙方不可能正式,或以官方的名義進行會談。畢竟日本與台灣之間是沒有外交關係的,而且,中國對蔡英文訪日持有反對態度,我們也不希望這次蔡主席的訪問干擾日中關係的穩定與發展。日本當局否認安倍和蔡之間會面正是因為安倍政權重視對華關係,還有,蔡主席也不希望因此而破壞對華關係」。
這位官員沒有明說日本自民黨的一把手和台灣民進黨的一把手之間見了面,但憑藉我對這位官員的表情與語氣的主觀判斷,至少不能排除安倍—蔡會談確實發生了的可能,無論其性質是非正式會談,還是以個人或朋友名義的會面。
蔡英文為什麼在這個時候要訪日,日方又憑什麼精心安排,接待蔡英文呢?據當前日本對台輿論的觀察,此時此刻,幾乎所有觀察者都預測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會當選總統,關注點已經轉移到屆時同時舉行的立法委員選舉上民進黨能否確保過半數。「安倍首相重視與台灣的友誼和關係,認為用心促進對台關係符合日本的利益和地區的穩定,而且,在他看來,蔡主席是能夠推進日台關係的對象,」上述外務省官員對我說。「不過,假如她明年1月當選總統,就不方便訪問日本了。」
1972年,日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建立外交關係之際,同時斷絕了與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但從此以後,日本與台灣之間一直有着比較頻繁的民間交流和比較繁榮的經貿關係,雙方社會至今共享着在亞洲地區比較先進的自由民主、言論自由、司法獨立等作為政治現代化進程上的核心要素,這些要素無疑促進日本人與台灣人之間的相互信任度和親近感,當然,其信任度與親近感的形成與培育過程與日本對台灣從1895至1945年長期進行的殖民統治不無關係 。不可否認,至今不少台灣人對1949年國民黨來臨之前被日本殖民統治的歷史持有相對正面的態度,就像至今不少香港人對於1997年回歸中國之前被英國殖民統治的歷史持有正面態度一樣。除了這些歷史與社會層面的因素之外,在戰略與安全意義上,日台均屬於美國亞太地區的重要夥伴,作為美國的盟友,在如何面對近年來日益明顯和浮出水面的中國崛起這一議題上,在我看來,日台之間的共同語言與感受越來越多,越來越深,這一趨勢同時也增進着雙方之間的情感紐帶與利益需求。
民進黨是有着獨立傾向的、台灣民族主義比較強烈的政黨,但今年6月蔡英文訪美時提出穩健的「維持現狀」路線,獲得了中間派的支持。從包括本文引用的決策界、知識界等言論綜合判斷,日本方面更加傾向於接受蔡英文屆時當選台灣總統,因為她理解台灣與日美同盟保持戰略一致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但同時日本也很清楚地看到,現任執政黨——國民黨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比較明顯地採取對華融合政策的態勢,也正在對2016年1月總統選舉的候選人們形成壓力,提出挑戰。這些壓力和挑戰無疑是圍繞接下來台灣如何面對中國大陸的崛起,以及處理與北京方面的關係。
1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台灣總統馬英九在新加坡實現了1949年以來首次的兩岸領導人之間的會談。日本方面則高度關注該會談的動向。11月8日,日本兩大報紙《讀賣新聞》和《朝日新聞》一律在社論點評了「中台首腦會談」,兩篇社論在我看來幾乎代表着日本主流輿論對「習馬會」的基本評價和總體感受,以及對於即將舉行的2016年台灣總統選舉的總體判斷。
《讀賣》寫道:「預測明年1月的台灣總統選舉,時隔八年發生政權交替的可能性正在上升。根據輿論調查,傾向於『獨立』的最大在野黨民進黨的候選人大大領先於正在實施對中融合政策的執政黨國民黨的候選人。習近平想從側面支持國民黨。馬英九則想把穩定的對華關係告訴台灣選民,扭轉處於劣勢的選舉形勢。中台首腦會談的實現無非是雙方領導人的利益考量走到一起的結果。」
《朝日》則寫道:「民進黨持有『台灣是與中國不同的主權獨立國家』的立場,否認『一個中國』。於是,習近平想通過這次會談把『一個中國』的原則固定化,並為了繼續對話迫使民進黨接受這一原則。民進黨有正視現實的相應責任,但習政權對民進黨明顯採取不同於國民黨的措施,也過於狹隘。不管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習近平應該與通過公正的選舉當選的台灣領導人展開誠實的對話。」
另外,11月9日,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內閣二把手,僅次於首相)在記者招待會上評價習馬會表示,「我們期待中台之間的動向有利於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將繼續、十分注視形勢的推移。我們希望中台之間的問題能夠通過當事者之間的直接對話和平得到解決。日台是共享基本價值觀的重要夥伴。關於這一點,我國的立場和見解不會發生絲毫的變化」。
從習馬會結束不久,日本兩大報紙和官房長官這一日本政府最權威發言人的表述,我們基本可以了解到當今日本主流決策界與知識、輿論界對台灣情勢的判斷與立場。我認為,以下三點是其中的核心:
其一,大概判斷明年1月份蔡英文將當選台灣總統。
其二,認為蔡英文領導下的台灣有利於鞏固日台關係,也更加便於溝通。
其三,不過,也不希望這一政權交替成為兩岸關係惡化的導火索,希望兩岸關係保持穩定,維持和平現狀。
作為一個日本公民,我則認為,我們有必要站在短期和中長期的立場對於台灣情勢的走向進行判斷與分析。
短期內看,日本主流希望民進黨獲得總統和立法院過半數的位置。因為,就我在本文結尾解釋的那樣,日本不希望台灣方面與中國大陸快速發展政治關係,以免台灣在價值體系與安全保障雙重意義上制衡中國崛起的力量被削減與弱化。
但同時日本也希望蔡英文能夠堅持「維持現狀」,作為台灣領導人繼續穩定發展與中國的經貿、人文、民間等領域的關係,而不要搞「台獨」這一政治主張,也希望中國大陸與蔡英文領導下的民進黨之間也能夠展開對話,至於屆時「習蔡會」能否實現,日本就不表態,不干涉,寄託於「當事者之間直接、和平的對話」。
中長期看,日本對台灣情勢抱有的希望大致有二。首先,希望兩岸關係能夠在穩定和和平的前提下「維持現狀」,認同馬英九曾提出的「三不」政策:不統、不獨、不武。其次,希望擁有自由民主體制與價值觀的台灣在地區安全保障議題上起到對華制衡的戰略作用。
關於這兩點,據我所知,日本外交官員們大致認為,在對台政策上與盟國美國之間保持立場和見解上高度一致極為重要,無論從自由民主還是對華制衡的角度,美國、日本、台灣三方屬於一條線,這也是在東亞地區實現和平、穩定、繁榮、自由、民主的重要前提。
不過,圍繞台灣情勢,日本與美國這兩個盟國之間卻不是什麼都共享的——尤其是日本對台灣的特殊情懷,以及日本與台灣公民社會交流之繁榮。
根據日本政府統計,2014年訪問日本的台灣人有282萬人次,排名第一,第二是韓國人,有275萬人次,第三是中國大陸,有240萬人次。2014年訪問台灣的日本人有164萬人次(同比增長15%),排名第三,第一目的地是中國大陸,有272萬人次(同比下降5.6%),第二目的地是韓國,為222萬人次(同比下降17%)。從這一數據不難看出,日台之間的人員來往是相當頻繁的。
根據日本外務省在2014年4月發表的一份報告《最近的日台關係與台灣情勢》里的雙方民意調查部分,對日本感到親切的台灣居民有65%,沒有親切感的有15%,不知道的有20%(2013年調查);對於台灣感到親切的日本國民有67%,沒有親切感的有33% (2011年調查)。2013年,日台貿易總額為620億美金,對日本來說,台灣是第五大貿易夥伴,對台灣來說,日本是第二貿易夥伴。
眾所周知,日台之間圍繞領土問題是存在分歧的。日本主張,日台之間圍繞尖閣諸島(台灣當局稱釣魚台列嶼)不存在該解決的領有權問題;台灣則從1970年代開始對該島主張領有權。2012年10月,我訪問台灣的時候,在台北市中心的位置看到了一張由台北市政府製作和推廣的大廣告,寫着「釣魚台是中華民國的」,而且在該廣告旁邊又看到了「向國旗致敬」的大廣告。可想而知,台灣也有自己的民族主義,它有時也變得狹隘,甚至排他;當然,日本也有自己的民族主義,而且它經常陷入封閉與自以為是。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2013年4月10日,日台之間經過長達15年16輪的談判終於簽署了《日台漁業協定》,劃定了雙方漁民能夠在不受對方政府干擾的情況下進行捕魚的範圍與界限,它有利於雙方之間敲定涉及漁業規則、水產資源保護、管理措施等合作。該協議簽署的那一刻,我正好在台灣,有機會與在台灣外交部負責對日漁業協定談判的若干負責人交流。我從中比較明顯地了解到,台灣方面對於日本與中國大陸早在1997年即簽署了《日中漁業協定》,與台灣的談判卻始終緩慢與滯後的事實感到不滿。對此,日本政府內也有所自覺與焦慮,認為在中國的經濟實力與軍事實力不斷增強、日中之間的有關領土問題的危機感也升級的情況下,應該加強與台灣方面的安全合作與戰略溝通,畢竟,即使在1972年與其斷交之後,台灣也始終是日本方面可信任的戰略夥伴。
在我看來,日台之間的交流已經形成其內在的發展規律,有着相當程度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作為在東亞地區具有代表性的自由民主社會,日台各自的發展,以及雙邊關係的繁榮有利於地區穩定與發展。那麼,可能影響日台關係的走向與內涵的關鍵還是在於包括2016年總統選舉在內的台灣情勢,以及其對兩岸關係所造成的衝擊。
假如像日本主流預測的那樣,蔡英文成為台灣下一任總統,兩岸關係會不會發生質變?她會不會繼承馬英九所留下來的政治遺產,在認同「九二共識」的前提下與習近平進行會談,並致力於把兩岸領導人之間的會談機制化?還是,在戰略抉擇和價值體系的雙重意義上與中國大陸拉開一定的距離,並選擇更加「靠攏」日美同盟這一後台,並在價值觀與權力政治雙重層面扮演對華制衡的角色?
我個人判斷,日本政府以及主流知識界傾向於後者,認為蔡英文在面對中國大陸以及其崛起的問題上,首先應該重視與日美之間的戰略協調,不輕易與對岸發展政治關係。
加藤嘉一(Kato Yoshikazu)是「80後」日本作家,中文專著有《中國的邏輯》、《愛國賊》、《日本鏡子》等,「三國+1」是加藤在紐約時報中文網的專欄,記錄他對日本、中國、美國三個國家及其互動的觀察與思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