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錯誤的政策比貪污更可怕」,人人琅琅上口,在2016總統大選最後階段由立法院王院長口中說出,更凸顯其深意。話中的「政策」指的當然是政府政策,其影響對象是廣大的民眾,一旦產生壞效果,受害者就是一籮筐。而貪污則是有關機關的官員要脅或收受賄賂等,受害者相對少,在管制多多的社會裡,貪污行為還有讓交易較順暢的正效果呢!所以,錯誤的政策當然是比貪污可怕多了。那麼,如何避免政府實施錯誤的政策呢?
先要問的是:政府應不應該做公共政策?不過,這個重要問題卻被忽視,如今全世界都落在低層次上爭論,這就是政府究竟該做何種公共政策,以及如何做?這牽涉到基本觀念和對政策施行的評估,被認為是專家們才能置喙的。
如此一來,我們只能盼望這些專家們以「溫暖的心和冷靜的腦」,或協助政府規劃好的政策。不過,政策效果難以估量,有看得見看不見的、有直接間接的、有有形無形的。許多政策乍看之下是好的,卻會肇致長遠的後遺症,這也就是為何有「愛之適足以害之」、「溫水煮青蛙」、「包著糖衣的毒藥」、「到地獄之路往往是好意所鋪成的」等等警示話語了。
錯誤政策全民受害
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在「軍宅」事件中被撻伐。「軍宅」是典型的社會福利政策,本來是要幫助弱勢的榮民、眷村住民解決住屋問題,但法律專業的中產階級以上者,卻能鑽法律漏洞,在威逼利誘、官民勾結下對弱勢者進行「合法掠奪」,致使政策得利者是強勢者,而原本要被保護的弱勢者甚至成為受害者,廣大的人民也間接受害。貪婪的當事人固然應受譴責,但如果沒有這種政策,這些人也就不會有機會了呀!
類似的社福政策,台灣社會比比皆是,年金制度多年來一再被提及,政府舉債做政策更司空見慣。而證所稅、房屋稅、奢侈稅等財稅政策,ECFA、自經區、兩岸服貿貨貿等經濟產業政策,22K、基本工資、加薪、促進就業等勞動政策可說是琳琅滿目,連各種媒體都只能充當政府政策傳聲筒,對人民進行催眠,或被進行「置入性行銷」作單方面正向宣導,到頭來全民受到的傷害,只能事後抗議或無語問蒼天。
如何是好呢?具「溫暖的心,冷靜的腦」的專家們站出來為文發聲就是一帖良藥。不過,能承擔此種任務者並不多,畢竟觀念正確、清楚、文筆流暢、通俗、犀利、一針見血,口才便給又有慈悲眾生的心、具正義感的專家學者並不多。在稀少人物中,陳博志教授是頂尖的一位,素有才子之稱的陳教授,一路走來,碩士、博士、台大教授、經建會主委,可說理論、實務兼具,其對問題的研析,政策的來龍去脈清楚明白,看法見解獨到,更可貴的是,他願意寫通俗文章。
閱讀陳教授的通俗文章,對於政府政策的利弊得失能有清楚的認識,身為主人的眾台灣人,不但不會被騙,還能讓好的政策出現。不相信嗎?讀這本《不能只怪馬英九》就能見真章。
本書集結的文章,都是針對馬政府政策的評論,如作者所言:「本書整理了我八年來對馬政府政策的一部分評論,目的並不是要證明我的先見之明,而是要讓大家藉這些實例更了解國家政策當中的一些其實不難懂的重要道理,以防止以後的政府再犯類似的錯誤。」善意的文章更值得閱讀,也讓我們能從歷史中獲得教訓和啟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