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13

只看存幾桶金 年輕的夢在哪?

聯合報/許惠琪/博士生

初等公職考試上場,六萬多名考生搶三百多個名額。嚴長壽日前在台中演講,憂心年輕人只想考公職,喪失冒險開創的勇氣。筆者認為,公職熱除了景氣寒冬外,台灣人太過功利,也是阻礙因素。

舉例言,法律系大三時,多數同學到南陽街繳了一筆「保證班」的學費。只有極少數人學德文,到德國深造。十年後,前者已是「實任司法官」,有的還升「主任檢察官」。這些留德法學博士歸來,僅能當「鐘點教授」,一個月兩萬多。社會不珍惜他們在國外增長的見識,僅注重他們「學費」和「薪資」的不成比例。看不到他們的「術業專攻」,只計算他們的「薪資本俸」少人家幾級。在這種功利眼光下,誰還有勇氣捨棄國家考試,負笈他鄉呢?

在過分功利的價值觀下,國考放榜,頻頻出現一些案例:即便可保留受訓資格,不少人捨棄尚未完成的學業,選擇先擔任公職。官員還鼓勵考生,可先選擇初等考試,再邊工作、邊準備高等考試。但這對國家來說是好現象嗎?

社會是不是該鼓勵年輕人,培養高深的學問,獲得理想的「志業」後,從此戮力從公;而不是精打細算,邊領公餉邊補習,邁向高職等。社會是否應該給「還未找到新大陸的哥倫布」一點肯定,而不是只看他們存了幾桶金?一旦人人都進「公職王」補習班,國家或許穩定,但將很難突破發展困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