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有“大清北大荒”的說法。意思是,清華大學非常了不起,而北京大學則較為荒涼。“工程師治國”的國家就是中國。在權力核心領域,理工科出身人士非常之多。其中,清華大學畢業生佔據明顯優勢。胡錦濤等9名黨政治局常務委員中,4人屬於清華幫。自1911年建校後,該校培養出的副部長級以上公務員就達300人。
曾處於清華大學下風的北京大學最近提高了氣勢。因為,下一代領導人中,北京大學畢業生較多。負責外交事務的國務委員唐家璿、外交部部長李肇星、科技部部長徐冠華、商務部部長薄熙來等人都畢業於北京大學。幾天前英國《泰晤士報》評定的全球大學排名榜上,北京大學名列第14位。這是亞洲地區的最高排名。東京大學列第19位,清華大學僅列28位。
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的領導能力在北京大學得以提高方面功不可沒。許智宏校長于2003年引入了教授評價制,推翻了鐵飯碗和大鍋飯體系。副教授在6年的合同期內如果未能晉升為正教授,就會被趕走。他打破了所謂“一朝成為北大教授,永遠都是北大教授”的終身雇用制。連續15年在北大當教授的金京日(音譯,國際政治學)教授說:“每年按九個等級評定教授,最高的A1和最低的C3之間的工資差距達四倍。”
韓國首爾大學在《泰晤士報》的評選中名列第63位。2004年排名第119位,去年上升到93位,此次進一步前進。全球不同領域的3700名學者評價的學者間評價(peer review,全體評價的40%)和國際企業的大學評價(10%)、教授人均論文引用指數(20%)、教授與學生比率(20%)等方面平均有所提高。
有評價稱,東京大學自2004年民營化以後,完全脫胎換骨。該校上月得到了信用評價機構給予的最優秀信用等級“AAA”。校長小宮山宏說:“只有先改變站在前列的5%,社會整體才會改變。”一直主張大學領先發展變化。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德國躍升為世界強國的原因就在於走在前列的大學。德國在欲趕超英國的國家戰略下培養大學,這些大學又引領了國家的發展。韓國的大學為了國家擁有怎樣的理想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