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2013

葉金川:退休,更要築夢

聯合報

我是台大醫學系第二屆,民國64年畢業,我們這一班最近剛辦過37年的同學會。在這同時,有幾次同學兒女的婚宴,在婚宴餐會上當然會與同學相聚,所以如果每次同學會都是與婚宴餐會一樣的餐會,未免太了無新意。

還好,這次主辦同學是仁愛醫院院長劉秀雯,他特別安排幾個同學演講。包括王溢嘉的作家傳奇生涯、賴美淑的賞鳥奇遇,楊光榮的音樂創作人生,並安排彭玉章醫師演講「不動,比三高危險」,我則報告「退休,就該做幾件瘋狂的事」。
請注意,醫學生涯上的豐功偉業,不會是我們同學會上被關心的議題,嗜好、生活、健康、退休安排,才是王道。

Lifetime Events

所謂「Life time Events」就是一輩子只有一次,是絕對不能錯過的盛事!譬如畢業、結婚、同學會周年等等,一生就只有一次的事件,在這些時間點,如果稀鬆平常讓它過去實在很可惜,應該把自己當成編劇、導演、演員,精心去設計、安排與演出。。

這樣把同學會作為Lifetime Events的想法,我們在2005年30週年同學會的時候就曾經作過,當時是出了一本書,書名為「陽光,在這一班」,雖然主題名為「人生的下半場」,同學們生動的描述生活與事業,說明自己以前如何打拼?現在成就了什麼?以後要做什麼?

人生三階段

我曾在書中寫到:「年經時要有活力、創意,如旭日東昇;中年時以事業為主、以健康為本,如日正當中;老年時,一般人認為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但我認為退休後活力、創意、健康依舊重要,更要繼續保有工作,這時候的工作的重點在於利用本身的歷練、智慧與財力,與年輕時工作的性質截然不同。」打個比方,就如同棒球比賽,先發投手就像年輕時,年輕力壯可以撐很久,中繼投手像中年人,將戰局拉到巔峰,佈局者(set up man)與終結者(closer)就像中老年,利用經驗與智慧解決打者。

奧運金牌選手固然厲害,但永不放棄的拼鬥精神更值得鼓勵,就算別人不給你掌聲,自己也可以給自己加油打氣;何況人生並不是比賽,每個人只要秉持自己的信念,永遠可以逆轉勝,我相信命運並不是必然,而是機運與努力經營的結果。

轉「職業」為「志業」

我在2001年51歲就辦退休,但我後續還是有出任幾個重要的工作:2005.年當台北市副市長,2008.年到總統府當副秘書長,2009年..當衛生署長。

政務官來來去去,以政策為目標、為政策推動與執行負責。這些工作與我年輕時在衛生署追求total victory那種戰鬥的心態不同。政務官盡己所能去達成政策目標,無力推動或無法實現就該拍拍屁股走人,無所留戀。

60歲以後的我,我目前選擇的工作,依時間分配依序為寫書、志工、上課、廣播、演講、參與研討會或論壇,這些工作都是我自己可以選擇的,時間可以自己安排的。我工作可以不支酬勞,但原則是我不想時間被綁住,也不想開會或處理行政事務,換句話說,我希望把我的「職業」轉變成「志業」。

與以前在健保局一天工作16個鐘頭、不見天日的情形相比,現在的工作當然輕鬆多了!有趣的是,以前的工作與現在的工作貢獻雖有不同,但在我心中所創造的價值是一樣的重要,就好比籃球比賽中鋒與得分後衛兩者同樣重要的道理。我希望,退休後可以多做一些可以感動自己、感動別人的事。

退休更要築夢

我演講的題目是「退休、就是要做一些瘋狂的事」,九把刀說:「講出來會被人笑的夢,才有實踐的價值,即使失敗,姿勢也會很漂亮。」,這句話即便是退休的老年人也應該一樣適用。

40週年同學會一日一日逼近,屆時所有同學都已經超過65歲了,都已經退休或是退而不休了。同學會更應該要辦得超乎想像,讓它成為一輩子的盛會,並且是絕對不能錯過的心靈饗宴。除了同學間彼此分享退生活的安排外,也可以一起做一件事,譬如效法之前「不老騎士」的精神,安排攀登玉山、自行車環島、機車環島等等,或是再一起出一本書,收羅同學們退休以後的生活規劃與心得分享。

台灣目前和未來,像我一樣的退休人口會越來越多,退休族的生產力和消費力是不容忽視的一股力量,讓退休族繼續發揮自我的價值,這種價值並不一定是實質的GDP,但絕對是可以影響社會的正面力量,退休族不能也不該成為國家、社會及年輕人的負擔。

「退休,更要築夢!」退休不是從1變成0的轉換,而是一個新階段的開始


退休後還要做十個不同的工作
這篇文章超讚!我的退休計畫也類似,退休後還要做十個不同的工作,就是要讓人生的下半場更精采。當然,維持身心靈健康就是第一要件。每天「三個半小時」,清晨運動半小時、中午小睡半小時、晚餐後散步半小時,就是我退休後的基本生活樣態。我這樣做了四年多,也已體驗了四件不同的工作,人生下半場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日子,真是美麗又精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