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2013

安倍經改狂飆突進

紐約時報

東京——鐘擺可能註定要擺回來了。

日本一度曾被譽為經濟奇蹟。但過去20年的大部分時間,日本都是世界經濟中政策失誤的典型。然而,隨着預算緊縮無法喚醒沉睡中的歐洲經濟,日本政府的大手大腳行為不禁引人側目。
新晉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表現得大膽無畏,他承諾進一步遠離大力削減支出與節衣縮食的經濟道路。

經濟學家無數次警告安倍晉三及其前任說,日本身負巨債,人口迅速老齡化,必須也專註於緊縮,以避免金融領域的滅頂之災。現在,曾在2006年到2007年短暫出任首相的安倍晉三再次上台,決定不去聽取這些建議。

安倍晉三履新不足一月,已經下令日本銀行(Bank of Japan)無節制地大力印鈔,並承諾為公共項目及其他政府項目注入12萬億日元(13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040億元)。安倍晉三也召集了兩個經濟學家及高管專家組為他獻計獻策,以走出一條可能最終把日本帶出經濟困境的道路。

安倍晉三在宣布刺激方案時,告訴日本國民說,“我們正在與過去的經濟萎縮狀況決裂。從現在開始,政府會引導經濟進行增長。”

安倍晉三最近變得頗具膽魄,把日本變成了一個活生生的實驗,以發現一個大舉舉債度日的國家能夠在多長的時間裡逃脫那隨之而來且似乎不可避免的大清算。安倍晉三也含蓄地要求大家,以全新的觀點理解是什麼導致了日本曠日持久的經濟衰退。

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經濟學家濱田弘一(Koichi Hamada)說,“我們終於有了個明白日本經濟一直以來錯在哪裡的政客。”濱田弘一一直呼籲以激進的貨幣政策解決日本經濟問題。

濱田弘一說,日本同其他國家一樣有自身的結構缺陷,但是日本弊病背後的元兇是日本央行。

他說,日本央行未能全力擊退通貨緊縮,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各行各業的價格、利潤及工資下降吸光了日本經濟的力量。這些壓倒了日本的其他一切增長努力。

77歲的濱田弘一是首相的顧問。當地媒體稱,濱田弘一是安倍晉三傾向於選擇的央行行長候選人之一。然而,濱田弘一卻以健康為由說他不太可能會接受這一職位。

迄今為止,對於安倍晉三的經濟行動,市場的反應很積極。去年十一月中旬,當時還是反對黨領袖的安倍晉三開始宣揚激進的貨幣及財政政策。從那時起,在外國投資者的推動下,日經225指數(Nikkei 225 share average)上升了20%多。

上周,日元對美元匯率跌至兩年來的最低點,使得日本出口商受益。同時,在政府債券市場上,安倍晉三加大支出的言論尚未引起人們所擔心的波動;政府長期借款的利息率仍遠低於1%。

然而,即使市場反應很熱情,辯論卻未偃旗息鼓。有人說日本即將出現價格、利潤及稅收的可喜增長,而末日論者卻警告道,官員們忽視了財政破產,證券拋售及惡性通脹的風險。

安倍晉三的批評者稱,他的經濟刺激行為可能會在短期內活躍市場,並且維持經濟。但是,這種做法最終會把日本進一步推向財政崩潰邊緣。他們說,現在利率可能很低,但是如果投資者們開始懷疑安倍晉三的增長政策是否有效,或者過於擔心政府的債務,利率會隨着通脹上升,甚至激增。政府債務現在已經是日本經濟總量的兩倍多。

批評者警告道,即使利率增長幅度不大,也會對日本的償債負擔造成很大影響。償債負擔已經佔到日本年度預算的四分之一。日益增長的貿易赤字,老齡化人口對儲蓄的消耗,都是令人更擔憂的問題。

東京第一生命研究所(Daiichi Life Research Institute)首席經濟學家長濱敏弘(Toshihiro Nagahama)說,“現在投資者主要擔心歐洲,但是這種擔心很容易就會落到日本頭上。歐洲各國至少有恢復財政健康的方案,日本卻沒有。”

另一方面,安倍晉三的支持者稱,日本最終將會通過抗擊通貨緊縮和促進經濟增長,而不是簡單地調整預算,來更好地增強投資者信心。這些倡導人士在日本被稱為通貨再膨脹派,他們認為將通貨膨脹保持在健康水平是一個積極目標,此類政策已經促使日元疲軟,這將會刺激出口、恢復生產、促進利潤增長、擴大就業、提高工資,增加稅收,帶來經濟增長的良性循環,這些好處將遠遠超過更高的債務成本所帶來的負擔。

“日本經濟停滯不前百分之九十九是因為日本銀行(Bank of Japan)實施了過於緊縮的貨幣政策,”知名經濟學家、通貨再膨脹派的領軍人物森永卓郎(Takuro Morinaga)說。“每一個大學新生的課本上都寫着,貨幣供給的增加將會導致物價上漲。這是個經濟學基礎問題。”

正如森永卓郎指出的那樣,兩大陣營之間的論戰是一場辯論,主題則是在1990年泡沫經濟破滅後,日本經濟數十年停滯不前的根本原因。到目前為止,安倍晉三在日本廣為人知之處是他對日本戰時歷史持有的修正主義觀點,而他現在又在推動對日本的經濟史進行另一種解讀。

現在,人們普遍認可日本經濟不景氣集中體現在結構缺陷上,勞動力市場缺乏靈活性,缺乏創新、充斥既得利益的國營企業在經濟領域佔據重要地位,這些缺陷阻礙了經濟的發展。批評人士稱,就在日本一直無法調整經濟結構刺激國內需求時,很多風光一時的出口企業在創新方面做得非常差,活力大幅下降。

20世紀90年代毫無限制的政治撥款加劇了“豬肉桶政治” (指為贏得選票而在地方工程上花費大筆政府撥款——譯註)的趨勢,建設了很多“哪裡都不通往的橋樑”,但卻幾乎沒有給更廣大的經濟領域帶來增長。

安倍晉三的批評者指責稱,不去大膽地調整經濟結構,只向一個支離破碎的系統注入更多資金不會帶來成效。他們預言,這些資金將會全部用於錯誤的用途,比如維持一些毫無競爭力的“殭屍公司”的運營,或者幫助維持汽車、電子消費品等行業的過剩產能,而不關心國際或者國內的消費需求。

這些批評人士稱,如果不從根本上調整經濟結構,中央銀行能夠做的事情十分有限。更糟的是,他們警告,寬鬆的貨幣政策可能會製造出另一個具有破壞性的泡沫,日本金融界對此類泡沫仍然記憶猶新。

“增加資金像是為日本經濟注射嗎啡,我們變得依賴它,會想要更多,”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駐日本的首席信貸分析師曲真仲日(Mana Nakazora,音譯)說。“與此同時,財政緊縮有所減弱。對於日本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冒險的策略。”

但通貨再膨脹派稱,日本需要採取更多措施抗擊一直強勁的日元,日元升值已對出口企業造成打擊。他們特別指向韓元與日元之間的巨大差距,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韓元匯率下跌60%,而日元匯率卻上漲20%。這讓韓國的出口企業在各個市場打壓日本競爭對手時佔據了決定性優勢。

在公共工程撥款方面,主要是建築工程領域,通貨再膨脹派存在很大分歧,許多人認為建築工程建設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日本在後泡沫衰退時期遭受的衝擊。但他們承認,此類撥款沒有帶來更廣範圍的經濟復蘇,要麼是因為政府過快地緊縮開支,要麼是因為此項撥款瞄準了錯誤的目標,只對其他經濟領域帶來微弱的連鎖影響。

對於很多日本人來說,自民黨已經成為早年毫無限制的政治撥款的同義詞。但安倍晉三極力辯稱,自民黨已經有所改變,其刺激計劃將會涉及更具生產力的領域。看看安倍晉三近期的刺激計劃——投入6萬億日元用於公共工程建設,就會知道他將要做大量說服工作。

《朝日新聞》上周發表的一篇社論中寫道,“我們有一種感覺,自民黨為自己贏回執政權而興高采烈,因此開始無節制地花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