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
今天國際媒體的焦點多集中於美國總統歐巴馬的連任就職,但那畢竟是行禮如儀的場景。世界的另一端,阿爾及利亞天然氣田的人質事件以悲劇收場,超過80人喪命沙漠。這件事不僅讓有人質的各國命運連結在一起,更讓反恐行動大團結,但事件始末充滿可檢討的空間。
阿國恐怖分子16日攻擊並占據殷阿梅納斯的一座天然氣廠,挾持七百餘員工為人質。恐怖分子與蓋達基地組織有關,首腦貝爾莫塔要求法國停止出兵馬利的軍事行動。
馬利危機已經半年多了,北部伊斯蘭基本教義的叛軍一直往南推進,聯合國安理會授權派出維和部隊,亦無作用。前殖民宗主國的法國聲稱為了防止馬利成為恐怖主義基地,必須緊急介入,但國際間的看法未必如此。法國在五個非洲國家擁有多個基地,駐有5000人部隊,向來任意干預非洲殖民地,更何況新總統歐蘭德還有自己的政治盤算。他去年五月上任後一直被指優柔寡斷,缺乏外交事務經驗,甚至被暱稱為「布丁總統」,所以這次毅然出兵。結果回教極端分子被擊退,但現在情況進退兩難。
回教激進組織宣稱將對法國本土發起報復性襲擊,法國國內反恐預警機制已上升為紅色加強。但歐美各國不當一回事,直到阿爾及利亞油氣田被襲擊,接下來便是引起國際震動的人質挾持事件。但阿國向來不與恐怖分子談判,不理會國際關切,人質危機僵持4天,特種部隊兩次突襲,最後在槍林彈雨中血腥落幕。
人質事件證明了,恐怖主義目前全球已聯成一氣,各國反恐行動也必須緊密合作。但追究事件源頭,法國好大喜功,反而吸引恐怖組織來馬利助戰;而如果法國順利驅逐伊斯蘭叛軍,馬利危機更將外溢,直接威脅到鄰國安全,過去平靜的油氣礦區,現在安全狀況與投資環境將進一步惡化。
類似情況過去也曾發生在阿富汗、伊拉克,美軍看似勝利,恐怖分子卻越聚越多,這樣的反恐策略,是到了應該檢討的時候了。恐怖主義可能使全球任何無辜者受害,台灣雖難以施力,但不能以為事件遠在天邊而不以為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