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013

學術江湖

王尚智

這次學術界的「假發票」案件中,這一家幫忙採購、開具發票,且通融安排「預放款」的國揚公司,其實早就名聞遐邇。

各學術專業領域一旦經常向國科會、教育部提出研究計畫、申請經費的規模到一定水平,尤其是許多申請國科會大筆項目的「知名學者」們,都不可能不知道「國揚」以及其他類似公司行號的「親切服務」。

我自己雖不是學術圈,但過去十多年來卻也早就曾經有一些「菜鳥學者」的同學或朋友,向我打聽「國揚靠不靠譜」?事實上,像這樣的「學術經費核銷服務」的公司,大大小小還有很多家。許多學校的會計行政人員,對於這些公司的發票都不陌生。

檢調單位其實已經「太過客氣」!倘若把國科會、教育部、中研院歷年來所有研究補助案的「核銷單據」調出來,看看單單「國揚採購,發票保證」佔了多少預算比例,那才有的瞧!

學者教授們無論為了「升等」,或被要求去取得研究「績效」,努力撰寫「研究計畫」以求獲得通過補助,這除了是為自己與所屬學校的系、所帶來一些「虛名」及「收入」,從另個角度,這也確實是一種「逼學者們繼續努力別打混」的必要之舉。

但許多學者教授真正頭疼的,並非「日以繼夜死命寫報告申請」,而是怎樣也沒想「經費項目的核銷」,竟然才讓人傻眼蛋疼!

研究計畫能花的錢,不也應該很單純!但究竟有哪些「品項名稱」才符合最終財會審核的規定,而不會被退件?哪些設備要列入「資產」、哪些不用?哪些「耗材」可以多少期限、申報幾次?哪些新的設備因為太新,採購分類清單上沒有參考價格,所以可以趁機高價申報?這些,都是「內行人才懂得的學問」!
學者教授們一旦看到周邊其他人「單據核銷竟然完全沒有問題」!難免後來就會輾轉聽到,諸如「國揚」這類的「什麼都可以跟他們買」「他們會提供諮詢」「他們會幫忙斟酌發票品項怎麼歸類、怎麼寫」,乃至可以「先直接開出發票提供核銷,教授們後續再結算看買什麼」等等,學術界內的檯面下風聲。

為什麼這次是頭頭們緊張發聯合聲明,而沒有「全台灣教授學者們串聯反彈」?其實學者教授們也不是白癡,當然大多數人也都知道「內情是怎麼回事」!
但這就是「魔鬼的考驗」了。學術圈內也還是有人就是「抵死不沾」,卻也有人就是「樂於利用」。

這次蔣偉寧、朱敬一、翁啟惠「三巨頭」要跳出來發聲明,而且之所以竟然能夠「眛於違反法律的事實」,還奢言要檢調單位「考慮公款公用不違法」的莫名其妙角度!相信三巨頭當然都清楚,倘若真正嚴肅追查起來,不只是要被依法「掃出來」的教授學者們,大概全台灣說不定高達「十中有一」!

但這根本已經是眾所皆知,台灣學術界「幾十年的弊病」了!

教育部、國科會、中研院,這每年數百億「被申請」核發研究計畫與預算的三大部會,一方面自己不思改進學界眾所抱怨的會計項目審核的程序與標準問題,另方面對於自身經費預算每年大筆大筆的錢,幾乎高比例的都「集中在某些特定廠商、買同樣的設備耗材」,完全漠視而從不追蹤監督!

自己不趕快摸摸鼻子檢討處理,反而一副要以「學術尊位」恐嚇檢調人員要放寬認定、大開方便?!這三位頭頭日前的聯合聲明,其實也才正好顯現出「台灣學術圈的價值扭曲」,到一個讓人難以想像的傻眼地步!

三位首長置身於政府高位,卻自詡於學術道德高度,對於「法治制度」的認知無比荒謬,對於學術界預算經費「流弊積習」的現況不思反省!也難怪台灣學術界的「污錢三昧」能夠橫行江湖,讓那些真正「知法守法」「核銷不掉,乾脆自己貼錢」的學者教授們,反倒成為愚蠢的異類。


台灣學術界確實充滿不少深諳「污錢三昧」的「學蟲」!他們共同的特性是:既懂得申請經費程序的竅門,更擅於穿透審核人脈的關係;在此往往他們的「研究計畫」本身,卻一點價值意義或學術貢獻都沒有!

諷刺的是,這些專門啃蝕國科會、教育部、乃至中研院龐大預算的傢伙們,經常反倒是各領域長袖善舞的「大紅人」。

我所見過最厲害的傢伙,他們甚至更懂得去「主導整合自身領域當中的產官學界」,甚至弄一個「基金會」或「學會」的機構平台!除了學術領域弄幾個研究計畫「挖政府預算的錢」,某些項目甚至還可以換湯不換藥的「同時掛在研究機構中讓企業贊助樂捐」!

他們才是真正厲害的「狠角色」!由於以學術地位掌握著各領域「訂定標準、審核資格、確認驗收」的關鍵環節,因此只要平日以「學術研究」之名,就能明著去兜攏各方資源。所謂「研究計畫、專案項目」,其實只是用來「圈錢」的物件。

一些當紅教授學者,廣泛蒐集各方徒子徒孫的研究生人頭,手上負責或指導的大項目計畫搞的之大,金額甚至可以高達數億以上!但最終卻是「好幾個口袋,彼此通來通去」,但人脈、資源和金脈卻都在他們的徹底掌握之中!!

內閣中也有幾位學者背景的首長,恰是打造這個「模式」非常精練,有名氣又有資源的厲害人物!(有無污錢,是另外一回事!)

相較之下,眼前現在被抓的這些「疑似將預算輾轉放進自己口袋」的學者,其實也都還是「沒有學術污錢專業」的小菜鳥啦!

事實上,這次整個案子由於橫跨南北許多院校,如同檢察總長黃世銘所說,最大提供各種調查線索來源的不是別人,而是幫忙教授學者們的「學生」!「匿名檢舉信,至今還如雪片般飛到檢調手裡!」

我自己曾經往來密切的一些後輩,倘若他們是教授們處理研究專案信賴的「眼前紅人」,幾乎都是因為他們「懂得幫教授核銷單據」!

弄些人頭充數報研究助理的「時數費用」、採購東西跟廠商要一些「差價比例」;這些長袖善舞的學生們一旦畢業或離開後,每每聊起過往,很多也都會對這些教授學者們憎惡批判不已。

這次進行的「學術界貪腐大掃除」,其實非常重要且必要!管你啥的教育地位或研究成果如何,倘若是以道德之名「覆蓋人性貪婪的惡臭」,這就一如教授學者們如果性騷擾男女學生,皆應給予法律與道德的徹底痛責才對。

學術地位並不是「佛祖金衣」!路邊攤販,平日為了謀一口飯吃佔用人行道,也都還到要被開「罰單」呢!學術界的「假發票」若是涉及偽造文書,特別是「報帳污入自己口袋」的任何人,憑什麼學術地位或教育身份就能犯法,當然都應該打入大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