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2014

蔡英文主席的挑戰

BBC



蔡英文以93.71%的得票率三度當選民進黨主席,得票率顯示綠營內部對她的期盼。

民進黨在五月二十五日舉行黨主席選舉,蔡英文以93.71%的得票率第三度當選民進黨主席,如此高的得票率,顯示綠營內部對她殷切的期盼。

蔡英文當選後所發表的感言,開宗明義便指出:「這次沒有蜜月期。」顯然深知各界對她的期盼甚深,這幾天,不少台灣媒體訪問了許多政治人物,也出現多篇評論,不是給予蔡英文建言,就是點出她亟待克服的問題,歸納各方言論,大致上包括三大方面:民進黨與公民團體之間的競合關係、年底七合一選舉勝敗、兩岸關係。

挑戰一:與公民團體的競合

從太陽花學運後,公民團體力量的崛起,已經突顯在野的民進黨無法成為眾公民團體的「盟主」,過去民進黨與社運團體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在政策議題上亦分亦合、互為奧援,碰到選舉便自動歸隊,但新近崛起的公民團體已經跑在民進黨前面,迫使民進黨必需更弦易輒緊隨其腳步,未來民進黨能否吸納公民團體的要求,將是對蔡英文的考驗。

從蔡英文剛當選,便以「我對憲政改革的主張」投書媒體的動作來看,顯示她對此已有相當程度的思考;然而,她所提出來的兩張藥方—「提升國會代表性」與「降低公投門坎」,卻被部份學者批評她的主張過於邊陲,真正的爭議核心議題並沒有碰,特別是在國會制度的改變上,蔡英文主張「增加國會席次、政黨門坎、席次計算方式則改為德國的聯立制」,反而沒有對於目前社會上討論較多的「是否應該走向內閣制?」表態。

她的理由是,「提升國會代表性和落實直接民主,是台灣民主當務之急,只有這件任務完成,選擇總統制或內閣制的辯論才有意義。」似乎又回到了蔡英文過去,習慣以程序取代實質立場的論述,因此藍營過去常以「空心菜」來嘲諷蔡英文。

挑戰二:七合一選舉

面對年底的七合一選舉,目前民進黨聲勢一片大好,幾位在學運中崛起的要角已表態暫時不投入選舉,不致打亂民進黨在七合一選舉中的布局,但是民進黨向來有黨主席為敗選辭職負責的傳統,外界勢必將焦點放在縣市長席次的消長。

台灣政壇普遍預測,年底縣市長的選舉,綠營應該可以拿下比現在更多的縣市,許多人把焦點放在台中市身上,幾次民調結果,林佳龍的支持度甚至高於現任市長胡志強,但是現在距離選舉還有半年,變數仍多。

且回想上一次選舉,民進黨聲勢更浩大,當時蔡英文選新北市長、蘇貞昌選台北市長、蘇嘉全選台中市長….都是一級明星級戰將,卻仍然無法突破藍綠版圖的障礙,只要藍綠對決的態勢形成,民進黨是否真能突破藍綠版塊有所斬獲,還是未知數。

挑戰三:兩岸關係

最後,兩岸議題仍然是民進黨的罩門。

由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等七位跨藍綠的政治人物,近日拋出「大一中架構」,其「一中兩國」的內涵,被許多人認為頗具創意,也顯示了在迎接兩岸政治談判前,許多人對於整合台灣內部的共識,已經出現急迫感,這是蔡英文無法迴避的課題。

雖然兩岸議題是總統大選議題,蔡英文沒有必要在在今年七合一選舉前提出兩岸論述,但是像服貿協議、自由經濟示範區等,表面上雖是經貿開放議題,但朝野之間贊成與反對的根源,背後還是出於對於兩岸間分、合的邏輯。

兩岸經貿議題亦可能在地方選舉中發酵,日前立法院審查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草案,邀請民進黨南部五縣市長出席審查會表態是否支持,就突顯了民進黨縣市首長的矛盾,民進黨的一舉一動,都將是外界觀察蔡英文「最後一哩路」的重要指標。

沈靜了二年,蔡英文在眾人期待中再度登場,她會帶給民進黨什麼樣的改變?還是終將遷就於黨內、深綠的勢力,無法邁開步伐?未來的每一步,都將關乎她是否能贏得2016總統大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