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2014

柯文哲現象

柯文哲參選台北市長,不插旗,不做廣告,沒有宣傳單,公布競選經費,又宣布停止募款,不打悲情牌,不打藍綠對抗,不搞大型造勢晚會。他在許多方面開風氣之先,改變了台灣的選舉文化。

今年二月十六日柯文哲在台大醫院值大夜班,次日(十七日)清晨八點,他脫下白袍掛在牆上,走出台大醫院,走出三十年的醫師生涯,決心投入台北市長選舉。

開始時,他常講錯話,很白目,被人形容為怪醫,但是不到半年,他一路領先連勝文,連陣營一路追打,雙方差距越來越大。前幾天超級周末,柯文哲發動愛與擁抱的嘉年華會,柯文哲一家人站在台上,臉上充滿光彩和信心,而連勝文卻在台上訴說委屈,繼續打悲情牌,在台上哭成一團,雙方形成強烈對比。

柯文哲一開始,就被人低估了,他是內向的人,不喜歡熱鬧,但他在加護病房三十年,每天面對生死,搶救各種病人,有一套自己的人生哲學和價值觀,他五十四歲才決心跳出來從政,他帶著信念進來,不是一開始就在政治的大染缸,這是他與其他政治人物最不同的地方之一。

在加護病房工作有幾個特色,第一,不可能說文言文,有話直說,命令明確,不多不少。第二,講究誠實,三班在輪,一班接一班,就算事情搞砸也要交代下一班。第三,依賴分工合作和溝通協調,開刀要會診,先開後開,需要審慎協調。第四,當機立斷,不容遲疑。第五,一切按照SOP建立流程表,按表操課。柯文哲三十五歲當主管,在加護病房外科主任十七年,抗壓性特別強,他是特殊材料做成的。

天天面對生死問題,柯文哲平常自己吃素,常看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無所往而生其心」,他出口成章,「阿彌陀佛」,脫口而出並不是作秀。

他在接受《財訊》曾嬿卿訪問時說,最理想的政治人物是武僧,像武田信玄,不要穿西裝,不要阿曼尼,每天襯衫加夾克,用雷諾原子筆,不要萬寶龍,他希望一輩子不用車,騎腳踏車上下班,降低物質慾望,讓自己不腐化,就是「武僧」。不插旗,不做廣告,沒有宣傳單,公布競選經費,又宣布停止募款,夠用就好,堅持不入黨,不打悲情牌,不打藍綠對抗,不搞大型造勢晚會。「海選」幹部,一半團隊從馬路上撿來的,另一半完全沒有經驗,不同派系一起運作,他在許多方面開風氣之先,改變了台灣的選舉文化。

事實上,他很少談政見,他談價值和願景,每一條政見都要看有沒有違反價值。在這場選舉中,實際上,他自己是總幹事,他為選戰定調定性,他要做自己,打一場不一樣的選舉,他要改變選舉文化,他要超越藍綠,打破對立。這些都需要實踐才能證明,許多人期待柯P上來可以帶動政治改造,可惜,他這次選的是市長,不是總統。

可以確定的是,若柯文哲當選,一定是他自己當市長,但連勝文有太多伯伯叔叔,假若當選,誰也不確定誰在當市長。他們二人的檔次差距太大,這是一次不對等的競選,這是蘋果與草莓的選擇。

柯文哲帶來一陣旋風,對二黨政治文化,帶來很大衝擊,如何解讀柯文哲現象,將是投票後次日,最熱門的話題。







《壹觀點》柯文哲現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