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013

我們能離開香蕉共和國嗎

趙哲聖

在《猴子為何離開香蕉共和國?》一書中,作者珊蒂曾編織一個輕鬆的寓言。描寫一隻領隊猴子,對工作十分熱情,渴望工作能脫離既有框架;然而,最後它仍跳脫了原本香蕉共和國裡規則式採香蕉的工作行列,因為它發現,香蕉採得再好,沒人會感謝它。

 近來,公視董事人選因黨派與審查制度控制而長期難產,以及文化部預算被立法院大量刪減,龍應台部長引用「香蕉共和國」的社會控制架構來比喻預算審查的真實與缺失。

 她口中的「香蕉共和國」,是一種制度與人事創造的虛擬國度,如公視的十五位審議委員中,只要三人反對,就可以杯葛人選;而文化部的設計預算書,耗時半年的草擬與規畫,卻在極短數十分鐘,被立法院的控制單位「什麼都不看,閉著眼睛刪」了七.六億。

 形成這樣虛擬香蕉共和國體制,主因是立法院掌握行政部會預算的審核,因此不管編列預算書或公視委員夠不夠專業,最後若能成形,是「人情世故、媒體焦點、社會發展」下的綜合審查結果。

 首先,在人情世故上,民選的立法委員有強烈的選民需求與壓力,時間早已壓縮核對與審查政府預算的精力(或者能力),而各單位與立委人情上的搓揉或協調,才是公共關係建立的首要。

 其次,媒體焦點上的社會議題、流行項目、顯學趨勢,才能獲得更多委員的關心;至於最後的社會發展,藍綠惡鬥激烈的戰場,早蔓延到任何推選的名單,或者因為國家財政窘迫,如近來軍公教高額利率與退休年限的議題,甚至尾牙消費的意象,都間接或直接影響刪減預算的氛圍。

 到底有沒有這樣預算體制的香蕉共和國存在呢?立委們當然不服氣,因為這樣科層體制運作早已經行之多年,體制也內化到許多編列院算的設計思維與潛規則,像是多寫項目或金額,讓審計單位「砍」。只是,許許多多的審查都是關著門運作,但立法院委員們挑燈夜戰,吃著便當、趴頭睡覺等等「趕鴨子式」的審查鏡頭,每年不是透過SNG連線的呈現在電視螢幕前,觀眾不是從氣憤到見怪不怪了?

 而公視董事與政府預算書的最後出線,取決於上述這些大環境的控制與協調,龍部長問說:她闖禍了嗎?我想是有,也是沒有;她與立院的聯繫與溝通可磨練加強,但她能點出「香蕉共和國」中的無奈,勇氣可嘉。

 只可惜,為了預算順利推行,公視或文化部不能打烊,許多人還是必須待在這個虛擬的「香蕉共和國」吧?

(作者為開南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